【藝文賞析】【非如此不可】牽牛花
【藝文賞析】【非如此不可】牽牛花
2009/9/30 | 作者:宇文正
在好萊塢電影中經常聽到這個句子:It's a Sign!有時主角指著天上的彩虹、流星,有時是摩天大樓上的心形霓虹燈,有時是由於莫名的陰錯陽差而發出此語……對我而言,牽牛花,It's a Sign!
什麼樣的徵候呢?這該從我小學時說起。可能是小一下或是小二上學期吧!剛開學領了課本,一回家,我便把國語課本全部讀完。那時我的書本實在貧乏,僅有的幾本少年讀物反覆讀膩了,連劉興欽的漫畫書都被我翻爛,所以即使只是學習國字的課本,居然也讀得津津有味。不過,讀到這一個句子時我頓住了:「英英你看牽牛花開得多麼美麗」,每個字都認得,只有那個「得」字我感到困惑,為什麼不是「的」字?我饒有興味地把其他課本中所有的「的」、「得」字反覆看了又看。那是我第一次發覺文字與口語的差異,第一次細究用字的問題。回想起來,It's a Sign! 關於我對文字盎然的興趣。也因此那一課的前後文忘了,我卻獨獨記得「英英你看牽牛花開得多麼美麗」這一個殘句。
我與牽牛花的緣分未了。上大學後開始對植物產生興趣,我從台北南下東海讀書,很快地注意到身邊的野花雜草有了不同的面貌,譬如藿香薊,在台北普遍看到的是白花,到台中卻常見紫花。大學生活裡到處郊遊,驚訝地發現我從小看到大的紫色牽牛花,花心深紫、葉子裂成三葉的掌狀;到了山上,不但顏色變淡了,而且花心是白色的,連葉子都不裂了,接近小菩提葉形;海邊的呢?花不變,葉子卻變肥厚了,不攀緣纏繞,卻在地上堅忍匍匐。我把它們分別喚作:山牽牛花、海牽牛花,對自己的發現洋洋得意。後來才知道我的「海牽牛花」原來叫做「馬鞍藤」,因葉子形似馬鞍而得名,與牽牛花同屬於旋花科。至於我的「山牽牛花」只是碰巧我都在山上看到,牽牛花本來就有許多品種,還有紅紫、雜色的呢!
後來讀《源氏物語》,〈夕顏〉這一章深深吸引我,我又以為「夕顏」是牽牛花。原來不是,恰恰相反,牽牛花是朝顏,夕顏是傍晚才開花的匏瓜花或月光花,都是白色的。
牽牛花不但指引我思索每一個字的獨特性,更指引我,細膩的觀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在錯誤的認知裡糾正自己,一如走過的人生中,我犯過的諸多錯誤。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巨人】你的沉默
下一篇:【藝文賞析】雨中的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