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時,素有椎間盤突出困擾的民眾腰痛症狀更明顯;對岸人體臨床研究發現,中藥有助改善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狀。廈門大學附設中山醫院中醫科主任閔凡錦醫師日前在台北的一場研討會中指出,老年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時,給予獨活寄生湯為主的中藥,療效較未給予該藥的患者顯著。
閔凡錦醫師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患病程度無統計學上的差異,全部經過影像確診。治療組64人除了消炎鎮痛藥、維生素、拔火罐、照射外,加入以獨活寄生湯為主的藥方;對照組37人則不用中藥;經3個月隨訪,發現治療組總有效率逾9成。
對照組未用中藥,同樣用消炎鎮痛藥、維生素、拔火罐、照射,總有效率約75%。
中醫對所謂風濕型腰痛主要指患者疼痛點不完全固定,且有牽引感、影響腿足活動度,脈浮弦、舌苔薄白,天氣變陰症狀加重,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中醫在此藉「風」來形容痛處不固定,因此中醫所謂的「風濕」跟西醫的「類風濕」不同。
對於腰痛,葉家豪指出,中醫尚有寒濕、溼熱、瘀血、腎虛等不同的分類。當腰部疼痛,且感覺冷冷的,身體沉重,轉側不靈活,遇陰雨更嚴重,脈沉緩、舌苔白膩時,此稱寒濕,中醫師常用含茯苓、乾薑、白朮、甘草的「腎著湯」為內服藥代表方,再依證加減。
若痛處伴有熱感、肢節紅腫,天氣熱或梅雨季易加重時,舌苔黃膩,脈濡數時,就稱為「溼熱」,可用含蒼朮、黃柏、牛膝、薏仁的四妙丸加味。
如果是「瘀血」則痛處劇烈,但位置固定,患者俯仰轉身不便,閃挫扭傷後加劇,脈細澀,舌質紫暗有瘀斑時,可用身痛逐瘀湯加減。
若為痠痛感覺輕微但長期持續,喜歡按揉,膝腿無力,活動疲勞時加重,躺臥休息時改善,此即中醫所稱「腎虛」型腰痛,可依證型細分不同,分別給予左歸丸或右歸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