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初明集】熱情不再
【藝文賞析】【初明集】熱情不再
2009/11/6 | 作者:楊昌年
上一個世紀末評散文,當看到郝譽翔的〈窗外〉(與同名的另一篇軟性文學大大不同)時,不禁眼睛一亮,而在讀後又使我惆悵的感觸萬千。
這是一篇「小說體散文」;而由篇中的亡靈穿越重洋去新大陸訪舊,那又是新近漸漸已熱門起來的「超驗體」。
篇中的敘述者在高中時期熱愛文學:「記憶猶新的卻是當下那種汗水淋漓的舒暢快感,那像是全身細胞都張大了。在呼吸,在渴求著生命,其實也可說是渴求著文學。」如此龐沛的熱情在遠渡重洋——負笈異邦
——畢業執教之後竟然淡失:「它們只是無聲無息地消失了,我也從未想去追回,那好像目睹身體上的某一部分在逐日枯萎下去,然後你便不得不承認它已死亡。」就這樣,他成了一位「拘謹乏味」的教授。
而使我瞿然的冷然出現:「我每天在課堂上教授文學,在文學理論的術語中玩弄遊走……」「然而真正的文學在窗外……」咦!這不正就是「新儒林」中,人之喚同業公會袞袞諸公的寫照嗎?教文學的必得要夾幾個英文單字,掛在口上的人名常是卡爾維諾、村上春樹、米蘭昆德拉……如果是哲學一定說太宰治,時常搬用的是解釋學、主題學、結構主義、後現代……對這些名詞懂不懂,教材套不套得上不重要,重在「玩弄遊走」,唬得學生一愣一愣的,這才是學貫中西的教授風範。
敘述者的女友在他出國之後車禍死亡,其後崔護重來,人面桃花俱杳,女友停格在骨灰罈上的照片依然年輕,而他卻已邁入中年,「一點一滴老去」。
其人之可悲不在髮白老醜而在他原本具有熱情的消失。重要的感染動力既去,教學功能又何能達成?使我服膺的是南宋魏了翁的「血氣可衰,志氣不竭」,儘管年華不再,但志業熱情永不衰竭,青年時的熱情理應賡續而與中年時的經驗,老年時的智慧相得益彰。而一般人卻是在人生的進展之中,棄卻了這種珍貴的動力,坐使歲月消磨,除卻馬齒徒增之外一無是處,這!未必太差了吧!
曾想把這篇影印分送給同人們參考,又想到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算了吧!只還是忍不住要在此「不吐不快」。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 【境】廣場
下一篇:【藝文賞析】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