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耳朵有傷泡湯 染香港耳機率多2倍
【生活健康你我他】耳朵有傷泡湯 染香港耳機率多2倍
2009年11月09日蘋果日報
秋冬泡湯是件享受的事情,但如果耳朵浸水後產生癢、悶脹感,卻藉著掏耳朵紓解不舒服,反而容易因水中大腸桿菌造成發炎,若不及時就醫可能會感染黴菌,變成真菌性外耳炎,也就是俗稱的「香港耳」。
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淳翔提醒,如果平常用棉花棒摩擦耳內皮膚產生傷口,或耳朵浸水後沒有使用棉花棒吸水,讓耳內處於潮濕的人,得到香港耳的機率比一般人多2倍。
耳朵傷口泡湯易長黴
許多民眾有拿尖銳物品不正確的挖耳習慣,造成出現細小的傷口,導致細菌感染。
張淳翔醫師指出,溫泉水和自來水中細菌多,如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一旦侵入有傷口的耳朵易感染發炎,形成黴菌在外耳道繁殖,等到耳道皮層脫落與黴菌菌絲體混合,會形成苔膜皮屑,積久就成為耳垢阻塞外耳道,嚴重時會流膿。如果自己亂摳苔膜,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膚充血甚至滲血,導致表皮糜爛,不但奇癢無比還會影響聽力。張淳翔醫師表示,治療香港耳會利用顯微鏡和夾子將苔膜從耳壁撕下,之後給予抗黴菌耳滴劑,滴在耳朵裡,治療需1個月才能根治。
耳膜有傷盡量戴耳塞
棉花棒僅用於吸水,非掏耳垢,耳朵有異狀應就醫檢查。資料照片
若耳朵曾有耳鳴或流膿等現象,泡湯時都需戴防水耳塞,泡湯前也應避免挖耳朵。若耳朵浸水,應用棉花棒在耳道口吸水,如果有悶脹感或發癢持續1天以上應及時就醫。而平時用棉花棒清理耳垢時,建議手指拿棉花棒的位置應距離棉花前端2到3公分,避免不小心將棉花棒推太深傷害耳膜,或用濕毛巾包住手指頭,搓洗耳殼和耳道口附近,但切勿將手指伸進耳道裡搓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