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3 17:38:09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外婆的故事

【藝文賞析】外婆的故事 
 
  2009/11/13 | 作者:丁招弟/文‧沈禎/圖
 
  過了中年,回憶成為休閒的一部分。童年的記憶,喜樂悲苦的過往,如同大小不一的珍珠,外婆給予的一切,無疑是當中最晶亮的。

外婆出生於望族,但外曾祖十分重男輕女,身為長女的外婆,因此有個黯淡的童年。小小年紀,就要下田耕作。農閒時,還要放牛、料理三餐、照顧階梯般的弟妹。稍長,駛牛車、犁田、插秧、播種等粗重工作,樣樣皆得做,也樣樣不遜色。

無論如何忙,她還是趁著午休到溪邊捕魚摸蜆,晚上將捕具裝餌入溪誘魚……打牙祭外,其餘調鹽巴蒸熟曬乾,收在門邊陶甕當零食。看似愜意的背後,卻是外婆孜矻不歇的心酸歲月。

村人都暗忖:如此幹練的女孩,哪個男人才有福氣娶到她?誰知曾祖做主的婚姻,卻是一連串不幸的開始。

八十幾年前,外公就擁有屏東農校的學歷。照理說,外婆的能幹,配外公的學識,應該是天賜良緣才對。事實上,精通岐黃的外公,既不曾上過班,掙過薪水,更不曾下過田。外婆認為「嫁雞隨雞」,既然無法約束外公,只好認命過日子,打工維持生計。

豈知更大的打擊隨後降臨。外公沒幾年就揮霍掉所有家產,最後連生命都賭掉了。某個風雨交加的深夜,陌生客來報外公被打死的噩耗,當時外婆剛生完小阿姨坐著月子。

外婆只好回去投靠娘家,然而得到的奚落比援助還多,她最終搬離娘家,租了間半塌斜的老屋安頓。

光復初期,外婆母女靠柄破鋤頭,一鋤鋤挖墾些土地,種些蔬果什麼的裹腹。孤兒寡母,占地情況時常發生,但外婆每次提起往事,總輕描淡寫。每回看到那些小到只有十餘坪的山坡地,總備感心酸。

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外婆應付貧窮的良方。春夏挖筍,風雨無阻,可說辛苦到極點。凌晨出門,既要涉水,又要爬近九十度的陡坡。但外婆健步如飛,常讓後輩們追得氣喘噓噓不已。舉凡能改善家計的招數,她也無怨無悔的去做去學。夏秋午間,摘晒麻竹葉,等端午節販賣。高粱稈、桂竹枝、椰科的長葉,製成各種掃把。從挑竹、砍竹到削竹片,外婆輕而易舉就能編出細緻實用的竹器。順手拈來的草編動物,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常想:如果不是造化弄人,外婆如此才藝敏捷的女子,將可創造不少奇蹟。

外婆一直和母親、阿姨相依為命。等阿姨結婚,從此和我們長住。母親和阿姨是外婆一生的依靠,我們七姐弟則是老人家沉重又甜蜜的負荷。外婆對手足也十分友愛,至今我們姊弟七人情篤至極,應是外婆的潛移默化吧!

每到下雨天,總特別想念外婆,並非因雨興愁,而是外婆親手調理的麻油飯香,總悄然在心頭興起。至今,任何山珍海味,都抵不上這道簡單的炒飯。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外婆用一生詮釋這個哲理。

記憶深處,某些翻騰的情愫常在腦海翻滾,過往點滴,更加深「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傷痛。

外婆陪我們彩繪繽紛童年,陪我們摺出一艘艘載滿希望的船。老人家影響我一生至鉅,因為她教會我們比學識更重要的東西。她提過的諺語,說過的故事,唱過的歌謠,猜過的謎語,都有生活的哲理在。從中我們學會為人的分寸,學會感恩惜福,學會隨緣自在。老人家的人生哲學、處世風範,一直是我身心安頓的力量。

外婆是個命運多舛、斗大字一個不識的女性。但其通情達理、豁達圓融的人生觀,即使高學歷如我,仍難望其項背。其樂天知命,更深刻影響我一輩子的行事,特別是在生命低潮的時刻,給我轉彎的力量。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