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自己的房子
【藝文賞析】自己的房子
2009/11/23 | 作者:文/張耀仁 圖/黃楫(印象畫廊)
一九二九年,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在《自己的房間》指出:「一個女性假如要想寫小說,她一定得有點錢,並有屬於她自己的房間。」言下之意,直指當時女性所處之窘境,讓之在生活、思索的空間上絆手絆腳,寫作當然無可能。
而今,擁有自己的房間,需要的仍是「有點錢」,從每個月二千至二萬不等之租金;從四坪到四十坪,格局不一而足
———至於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則可能負債上百萬,人生從此由彩色轉為黑白,房貸令人心煩。
偏偏,我目前恰是後者。
房子位於十三樓,近捷運,坪數不大,但採光極佳,早上客廳可以曬棉被,下午可以躺於主臥室床鋪做日光浴———夏季炎炎,在自己的房子裡坐著坐著,竟生出一種懶散的意味:火紅的宜家(IKEA)沙發以低價買進,大得可以當床;獨立筒彈簧床適合肥胖的中年人(預防勝於治療?)翻身,彼此不至於干擾清眠;還有過去我所想像的書房:大片的對外窗與整面的書櫃、床鋪罩紗:帶點阿拉伯式的神燈氤氳……。
一切一切,都忙得讓人喘不過氣。
自七月中旬迄今,每日忙進忙出,經常感歎:組成一個「家」的擺設,竟是那麼繁瑣複雜!小至碗盤刀叉,大至電冰箱、洗衣機,每一件都必須張羅———爸媽很費心地買了碗盤來,除了白玉瓷盤還跟房子搭調,其他實在不適用於自己對「一個有品味的家的想像」,於是去了IKEA買了更多盤子與碗回來搭配,果不其然,資本主義全面入侵我們的生活,但「少許花費,帶來更多的居家便利」,真的是北歐極簡風,心裡覺得好看得沒話說。
是啊,從前的時候,我們看著家具型錄想像「未來的生活」,而今一旦住進自己的房子,竟有些不知所措,總覺左支右絀,哪裡仍未補足:似乎還少一張椅子、一幅畫,或者一對矮凳———後來,拿著這些清單去了IKEA,買回來的卻是: IKEA垃圾桶、IKEA餐櫃、IKEA CD架、IKEA開瓶器……總有孩子逛大賣場吵著吃這吃那的分神時刻,那一剎,你真的會忍不住想要大喊:我愛IKEA!愛IKEA?是的,IKEA讓您成為最好的木工。IKEA的平整包裝讓您節省更多成本。IKEA隨時為您服務。「今晚就帶回家!」「讓您的家煥然一新!」天啊,天啊,我是不是走錯家門啦?
天啊,天啊!家裡說也奇怪,依舊充滿空無感,永遠有不滿足的欲望等著被填入:比方說,這裡需不需要一個吊飾?那裡有沒有可能再加張單椅?盛裝冰淇淋是不是該去買支IKEA的挖冰勺或者專用透明器皿?喝酒呢,是不是最好擁有一對琉璃工坊的高腳杯?
林林種種的問題皆指涉著背後的預設:為什麼要買房子?為什麼要這樣那樣布置?為什麼那麼多為什麼……也許是想擺脫每個月一去不回的租金生涯吧,或者厭倦了和其他室友共處一層樓的牽絆,又或者突然很希望那些有的沒的書籍們可以不必再橫躺於黑壓壓的黑貓箱中———等到交屋之後,這才真正意識到:
第一,我窮到快被鬼抓走(爸爸的真切話語)。
第二,我真的要有自己的房子啦!
這一刻,我仍有些暈眩感,我還在想該添購些什麼?門把上的海豚鈴噹叮鈴叮鈴,我突然想到吳爾夫這麼寫著:「她是活著的,因為偉大的詩人絕不會死滅。她繼續生存著,只等機會在我們中間於一個血肉之軀上顯現。」———她說的不單是擁有自己的房間這樣表相的涵義,而是一個更碩大的核心價值:
擁有自由的權力。
嗯,真的,擁有自己的房子,擁有上百萬負債的自由。
後記:這是二○○六年八月份的事了,而今想來,對待一個新房子的心情,也就像對待一副新的玩具,熱情消退,力氣放盡;面對這一能夠遠眺烘爐地的屋子,也就只剩下寧靜平和的心情,也就剩下「啊,原來這就是一個人的家庭生活」的覺悟。
作者部落格:用一個故事來換
來源:人間福報
++++++++++++++++++++
下一篇:【藝文賞析】慢慢讀,詩/王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