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 與君世世為兄弟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 與君世世為兄弟
2009/12/7 | 作者:羅秀美
「與君世世為兄弟」語出蘇軾〈獄中示子由〉:「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蘇軾與其弟蘇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名家,更是彼此的知音。蘇軾一生有許多寫給蘇轍或兄弟互贈的唱和之作,大多已成名篇,如〈和子由澠池懷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即為千古佳篇。
一段兄弟情深,牽引出文學史上許多美麗的詩篇,這首〈獄中示子由〉正是其一。
蘇軾為官一向清廉自持,但人在江湖,豈能完全「刀槍不入」?尤其是才華洋溢、以風骨自持的文人,一旦與外物有忤時,往往招致讒言蜚語,人生自此不免坎坷磨難。因此,對蘇軾而言,其人生最大的打擊便是烏台詩案(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幾近九死一生的磨難。
被送進開封監獄的蘇軾,幸有兄弟蘇轍為他挺身而出,上書皇帝要求代替哥哥坐牢。但戮力奔走未果之下,蘇轍仍貼心的為兄長蘇軾烹製鮮美的魚肉送至獄中。
但在音訊不通之下,蘇軾並不知道這是蘇轍送的好意,竟萬念俱灰,寫下如此絕望的詩作。原來蘇軾早已和妻子約定,若沒事便送些蔬食果腹,若有事便送魚告知;誰知這竟是親愛的兄弟蘇轍的美意。
以為再也不會有重見天日之可能的蘇軾,寫下了這首與弟訣別詩〈獄中示子由〉:「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詩中所言似預為身後而發,尤其是後二句「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更極盡悲惻,兄弟情深至此,令人動容。
蘇軾於人生絕望之際,所能想到的仍是好兄弟蘇轍,雖然他當時並不知道魚肉正是蘇轍所送。但生死關頭,心中仍有兄弟蘇轍,亦可見這是一段不簡單的手足之情。
烏台詩案十餘年之後,蘇轍出知汝州(1094年),這時蘇軾由定州南遷英州,順道至汝,與弟相會。蘇轍便帶領兄長遊觀汝州郟城縣,兄弟二人見蓮花山餘脈下延,「狀若列眉」,頗似家鄉四川峨眉山,便議定以此處作為將來之歸宿。
後蘇軾卒於江蘇常州(1101年),次年,其子蘇過遵囑運父靈至郟城縣安葬;又二年,蘇轍卒於潁昌(1112年),其子乃將蘇轍與兄蘇軾葬於一處,合稱「二蘇墳」。自此,兄弟二人真是同生共死了,也正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最佳寫照。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