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以前
【藝文賞析】以前
2009/12/9 | 作者:文/李笠 圖/郭博州
記得當時年紀小,總愛坐在河邊的空曠草地上,看著天上飛過的鳥群,以及偶爾凌空而越的飛機。小小一個身軀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鳥兒會不會累?飛翔時有終點嗎?飛機又是去哪呢?是誰坐在飛機裡?為什麼不搭車,不坐船?飛機也有飛行的終站嗎?
在小小年紀的時候,沒有出國的概念。家、學校,就是生活空間的全部。再遠,頂多就是去巷口買燒餅油條。世界,兩條腿即可走盡。
時間倏忽,我長大了,父母老了。我成為母親了,父母做外公外婆了。最重要的是,我乘著飛機離開台灣到了美國,離別,讓我稍稍領會當年爸媽口裡的「以前」。
歲月在我的髮間悄悄種下銀白色的絲線,透亮透亮的顏色,在驚鴻一瞥的梳理中,讓我臣服於「日子竟然也走到這個階段」。朋友問,想不想去染髮,以遮了歲月的痕跡。我仰天一笑,不了,就讓它白的慢慢白,黑的慢慢褪色,等度過一半黑一半白的尷尬後,我倒是想看看屆時滿頭銀白的自己會是怎麼一個模樣。
就像以前大腳走四方,現在也變了。出門是開車、搭飛機的時候多,走路的時候少。連去近在咫尺的超市買菜,也以四輪代替兩條腿。至於走路,則成為一種健身的運動。社區裡的路既大且寬,我常常在行走時,一心數用:看人家庭院裡的花、聽風吹樹的聲音、看別人家屋簷與牆的顏色;也不時回想著小時候走過的街道,傳統市場裡賣包子、饅頭、蚵仔麵線和水煎包的攤位,還有下午四點剛出爐的麵包。將近半百的兩條腿,愈走愈疾,彷彿轉角就有熟悉的巷弄和街影。等到立在大紅色的「STOP」標誌下發愣時,才難堪的承認,以為路是人走出來的,世界卻在眼眉處架起了路障,關山難度。
曾有朋友意味深長的說,長長中華歷史,五千年應該減去元與清,因為那是外族統治的年歲。我心中暗冒冷汗,如此大氣凜然,那麼搭乘飛機飛越高山大海,落戶於外族統治的美國的我們,又算是什麼呢?那麼在二次大戰時,被迫離鄉背井那些歐洲人和亞洲人又算什麼呢?攤開世界地圖,如果沒有國與國的界線,那麼還有所謂的國家分別嗎?還存在人我之別嗎?
李白望著孟浩然所乘的一葉孤帆,愈行愈遠,漸漸的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下,隱滅了蹤影,人渺船無影,唯有長江的水延續不絕的向天際流去。「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誰又預料得到長江大水竟會築起了水壩,沉古城於江底。他日百千年會,或許也有人像在找沉於海底的古文明亞特蘭提斯城一般。
晉朝葛洪的《神仙傳》裡記敘,王遠和麻姑兩位仙子相約飲酒。麻姑說她自從得道以來,已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她剛剛才到蓬萊,見到海水又比上次去時淺了一半,看來又要變成陸地了。王遠聞後歎息說:是啊!大海的水在這裡下降,在別的地方又將揚起塵土。
人與人之間的分分合合,如同海市蜃樓與滄海桑田,在某一個時間點,幻化與真實相互對調,有誰說得清彼時彼刻與現時現刻不曾重複與錯失?
大雁成群向南飛,明年春時自返還。
春去夏遠,秋盡冬來。四季更迭或許有時遲有時早,卻從不因人類與土地的變遷而消失不見。「王謝舊時堂前燕」,該來該走總有時。
我坐在黃昏的草地上,天空飄墜的秋葉,灑落我的髮,我的身。紅黃赭菊,在灰藍的陰霾天空裡,分外燦爛。在冬將來的前際,葉兒們奮力一搏,用盡所有力氣,逼出最美麗的容顏。然後,回到初生的以前,重新開始。
多好,所有的一切皆能重新開始。
來源:人間福報
+++++++++++++++++++++
下一篇:【藝文賞析】慢慢讀,詩/夜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