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追求苗條身材的人而言,「晚上吃得少」的忠告的確是有科學依據的。前一段時間,美國科學家透過小鼠實驗發現,進食時間與生物時鐘有密切關係,在不恰當的時間進食,會更容易發胖。這一科研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肥胖」上。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吃飯沒規律更容易胖」、「減肥切忌深夜吃東西」,聽起來好像上了年紀的媽媽的嘮叨。不過,美國西北大學生物睡眠和晝夜規律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實驗小鼠身上驗證了這句話。研究人員讓12隻小鼠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晝夜平分的環境中。九周後,他們將小鼠分成兩組,給予相同的高脂肪飲食(脂肪提供總熱量的60%),一組在白天進食,而另一組則在夜間。
過了六周後,他們發現,白天進食的小鼠要比夜間餵食的體重明顯增加,在運動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跟夜間進食小鼠相比,白天吃東西的小鼠平均多長了7.8%的肥肉!文章作者指出,小鼠的習慣是晝伏夜出,正好與人類相反。這意味著,在生物時鐘走到「睡眠」時段時,吃下的食物更容易變成脂肪。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非凡指出,以前有過一些從環境、基因角度探討生物時鐘和進食的研究,但一直沒有深入到生理機制的層面。如果可以通過動物模式,找到這些規律、機制,將可為人類解決肥胖問題,提供更好的方法。
研究人員指出,體重的規律變化也有自己的生物時鐘,有一些「生物時鐘基因」會對代謝綜合症產生影響。雖然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但可以給減肥者的建議是:「在合適的時間進食,對減肥效果會有意想不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