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藝術/音樂】〈親子36計〉學習策略 模仿看看
文/呂政達
晚上放洗澡水,洗完澡,只見兒子出浴室拿了一把水果刀,又返回浴室。原來浴缸的塞子鏈條斷裂,兒子拿刀把塞子剔起來。
好像沒有人教過他這一招吧,他顯然不是靠模仿學來的,已進階到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真的要叫他模仿,要教他學會點東西,可是會氣到連孔子都吹鬍瞪眼。
兒子一直有不適當的模仿問題,在電梯裡他學別人講話,常常讓我緊張冒汗,如果遇到兇一點的人怎麼辦。只要兒子看到我在看手錶,不管幾點鐘,就會衝口而出:「六點半了。」因為那是我早晨挖他起來上學的標準說辭。我沒有要他模仿的,他總學得特別好,不知這是否叫做「有創意」。
自閉兒的教導學習方案中,常會用到「模仿」,如「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就有,治療師拍拍手,要兒童模仿,給他獎勵,然後再發展到更複雜的動作。許多自閉傾向的學童常學不來這個簡單的動作,所以也常被認為,他們達不到模仿。
然而,曾經有個小朋友,老師要他模仿敲桌、拍手、按按鈕時,他一樣也不會。休息時,老師注意到他會丟玩具人,看玩具落下,於是就對他做了一次把玩具人順著滑梯溜進玩具池,只示範過一次,這個小朋友便學會了。再教他開玩具車溜斜坡和轉一個很炫的玩具,他一樣做得來。簡單的模仿動作學不會,複雜的反倒能上手?
我兒子似乎也屬於這一類,他們不是不會模仿那個動作,而是模仿也要有其「格調」,如果沒幹什麼跟著拍拍手,模仿只是為了得到一顆糖果,他們不知道學那個還有什麼用處。
【獻計】
一般孩子在二、三歲時,會為了社交互動而去模仿。就曾有個小娃娃模仿阿嬤的動作,把膠帶黏在頭髮上,扯下膠帶時才知道疼。阿嬤開玩笑說:「這次模仿至少讓他知道一件事就是,要慎選模仿的對象。」
看起來,把模仿當作一種學習的策略,也得注意模仿的意義和用途,從簡單到複雜反而不是萬靈丹。雖然自閉兒表面上看起來不太能和你溝通,其實他們總是有自己的想法。
自由時報-98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