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狂臚文獻耗中年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狂臚文獻耗中年
2009/12/28 | 作者:羅秀美
「狂臚文獻耗中年」典出龔自珍〈猛憶〉:「狂臚文獻耗中年,亦是今生後起緣。猛憶兒時心力異,一燈紅接混茫前。」
龔自珍(1792-1841)此詩詩題之「憶」字,不僅說明詩旨,也可視為此篇之眼目。而「猛憶」應有「猛然憶起」之意。首句「狂臚文獻耗中年」,指的是詩人看到書案上堆積如山的文獻,想到那是自己多年心血寄託的結果,看來自己與這項工作似乎早已結下了難解的因緣了。
「後起」二字耐人尋味,表明此事似非天性使然,更非初衷所致,其中似潛藏著一股無奈。可以想見,詩人置身於一屋龐大的文獻當中,忽然憶起年少時讀書的情景,當時的雄心壯志,與目前相較何等不同。
於是,詩人在紅豔豔的桌燈所散開的光暈中,彷彿看見自己年少的模樣,頓時恍惚了起來。此情此景,可謂百感交集,其中況味,恐不足為外人道也。
詩人於燈下憶兒時的情景,不免令人聯想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中的詩句:「青燈有味似兒時」,陸游詩之溫馨有味與龔自珍詩之瑰奇,境界雖不同,但情景類似。
身為晚清大詩人的龔自珍,中年以後仕途失意,乃感慨良深,經常陷入矛盾與愁苦的情境當中,往往便以「狂臚文獻」慰勉自己,也就是此詩所稱「狂臚文獻耗中年,亦是今生後起緣」這樣的心境。究其實,龔自珍的思想雖然批判不徹底,改良目標不明確,但他的政治態度始終積極,他認為清王朝是「衰世」,且已至「日之將夕」的地步,因此極確信將來的大變化,並對政治寄予極大熱情與希望。因此,當他無從發揮政治長才時,便轉而投入文獻整理之中,以傾注自己無窮無盡的入世熱情。
其後,一生愛書如命的鄭振鐸(1898-1958),便以龔自珍詩「狂臚文獻耗中年」自喻,充分說明鄭振鐸的書痴性格。鄭振鐸經常為書耗費心神,四處搜羅,於他而言,摩挲一部久佚的古書,一部欲見不得的名著,或者是一部重要的未刻稿本,總是令他滿心溫熱,萬分喜悅。因此,鄭振鐸尋書、藏書與讀書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素以訪求散佚珍本典籍而享譽士林;尤其是抗戰期間,鄭振鐸在日寇攻陷上海之後,深知江南雲集的歷代藏書樓和藏書世家很可能會毀於戰火或遭人賤賣,便不顧親友勸告,獨自留下來。可見他「狂臚文獻」的熱切之情。
因此,「狂臚文獻耗中年」所呈露的書痴精神,在鄭振鐸身上,可說是發揮得最淋漓盡致了。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