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還有著一個內在的精神性的自我。
可惜的是,許多人的這個內在自我始終是昏睡著的,甚至是發育不良的。
為了使內在自我能夠健康生長,你必須給它以充足的營養。
如果你經常讀好書、沈思、欣賞藝術等等,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感覺到,在你身上確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麽都要嘗試,什麽都想經歷。
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
這另一個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於它的視野之內,隨時準備把我召回它的身邊。
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返回它的途徑,就不會全軍覆沒。
它是守護神,守護著一個永遠的家園,不致無家可歸。
世事的無常使得古來許多賢哲主張退隱自守,清靜無為,無動於衷。
我厭惡這種哲學。我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癡如醉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
但是,不要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屬於你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
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
心靈是一本奇特的賬簿,只有收入,沒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歡樂,都化作寶貴的體驗記入它的收入欄中。
是的,連痛苦也是一種收入。
人仿佛有了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旋,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
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
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捨己救人的豪俠。
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
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每人自己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本質的。
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
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