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1 21:14:00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有情人生】你說呢?親愛的

【藝文賞析】【有情人生】你說呢?親愛的 
 
  2010/2/1 | 作者:陳周珍
 
  親愛的,你說感情走到這步才識出法性,已經是沒得挑了,也只能繼續走下去。緣聚終須緣散,已經嘗到自己造的苦果,那種遏止不住,無從言說的楚痛肆意摧心肝……

親愛的,這裡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李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美人之美,彷彿是桃樹的精靈。對這個精靈,詩人顯然繫戀非常,神魂顛倒了。但這並不是我要對你說的,而是一位活佛作的詩。這位活佛我們並不陌生,他是倉央嘉措,後生轉世的達賴喇嘛。

前日再讀《倉央嘉措祕傳》在沉淪與解脫之間的掙扎,觸動著每一個人的真切體會,所以激發了悲憫與同情,其詩歌與故事,才會被不斷流傳下來。我想,或許這就是藏人對這位早逝的活佛表達一種敬意的方式吧。

親愛的,僧人談戀愛,而且寫了一大批情詩(六六之多,哀感頑艷,悱惻纏綿),他又是宗教領袖,實在令人不知如何來看待這樁事;閭巷風流,離經叛道。因此,頗有些佛教界人士直認為這些詩都不是情詩,而是對修習佛法的隱喻譬況。這個含意就猶如古代詩歌中的美人香草,實乃此興寄託。對「美人」的思念,就是對本尊的觀想等等。

親愛的,我反倒覺得其實何須如此巧為塗飾,眾生本自有情,達賴轉世,夙慧雖稟諸前生,此世依然不免落在十二因緣之中,情緣繫縛,難悟難解。因此他的詩中最最令我動容之處,就是處在情與悟之間的掙扎。對於感情,他是想要努力掌握的,但又畏情之苦,一直想要逃脫或斬斷,所以說:

但曾相見便相知,

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

免教辛苦作相思。

這就是耽情或要逃情的矛盾,也正是你那種遏止不住,無從言說的楚痛肆意摧心肝!

親愛的,其實在感情世界裡問不得真假、有無。它跟宗教一樣,只有信不信的問題,相信它,它就存在,不相信,它就不存在。

我再說倉央嘉措的另外一種矛盾。他說:

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負傾城。

世間哪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種雙全之策,他想不出來,世上大概也沒有人想得出來,而可憐的倉央嘉措,便在其中進退維谷了。

親愛的,從前黃山谷有詩云 :「花氣薰人欲破禪。」花氣尚且能令人禪心不安,為情所擾的生命,當然更是損行。所以其詩有云:「入定修觀法眼開,啟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又說:「動時修止靜觀修,歷歷情人掛眼前,肯把此心移學道,即身成佛有何難?」

情生於心,止息為難,不但是眾生的困惑與痛苦,就連活佛也不免。這種情思纏綿的掙扎經驗,現在的達賴是否也有過?我們不知道,但多生緣業,夙世因果,或許含藏在我們的意識種子之中。我們的前生,誰曉得有沒有一段倉央嘉措的遭遇呢?

親愛的,在《維摩詰經》裡,曾有位菩薩問維摩詰居士:「你有父母妻子也有親戚,會不會感到累贅甚至妨礙修行?」維摩詰居士即以短偈答云: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以為安,善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正覺。」

由此,可知佛法從來未把感情設定為「問題」,而特別加以看待。

佛法強調應該是:感情、情緒總是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正符合了「無常、生滅」的宇宙法則。

你說呢?親愛的。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