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感冒、運動傷害或有傷口時,常會吃到所謂的「消炎藥」,但是坊間不論是民眾、醫師所稱的「消炎藥」,其實並不如其名稱一樣的單純,而是將幾種藥物混稱而成;民眾應自己所吃的藥有更準確的認知,才能確保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消炎藥顧名思義就是要消除發炎,因此要先了解什麼是發炎反應。發炎反應是身體面對外來刺激所產生的反應,這些外來刺激包含微生物,如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的入侵、身體組織的創傷破壞等,為了清除對抗這些不利於身體的入侵或是增進身體組織的癒合修復,體內就會產生許多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
一般所稱的消炎藥,大致可分3類,分別為類固醇(stero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縮寫為NSAID)及抗生素(antibiotics)。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包括了阿斯匹靈及其它藉由抑制環氧化酵素﹝cyclooxygenase,簡稱為COX﹞的藥,具消炎、止痛及解熱三種作用。此外,因為環氧化酵素分為COX-1及COX-2兩型,我們又可根據藥物對環氧化酵素作用專一性,將藥物分為傳統的(同時抑制COX-1及COX-2)與具專一性僅抑制COX-2的新型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的副作用包含消化性潰瘍、出血、腎功能不全、肝功能異常等,對COX-2具專一性的新型非類固醇類消炎藥腸胃副作用較少。
類固醇同樣具有經由調控體內激素而達到抗發炎及止痛的效果,副作用卻來得多很多,包含有代謝異常所造成的外觀改變﹝如月亮臉、水牛肩等﹞、血糖上升、白內障、消化性潰瘍、骨質酥鬆、續發性感染、小孩生長遲緩等。短期使用是不需要特別害怕這些副作用。而對於類固醇所要特別防範的則是很多來路不明的成藥、中藥或是健康食品,為了增加其療效,會違法添加類固醇,不知情的民眾長期服用下,肇生上述副作用,得不償失。
至於抗生素為什麼也會被稱做消炎藥呢?那是因為抗生素的作用是在於對抗細菌,細菌可以造成人體的發炎反應,因此抗生素也可以當作是廣義的消炎藥。不過目前抗生素濫用的情形十分嚴重,許多菌種已有嚴重的抗藥性,民眾應具備一個重要觀念就是,一般感冒多為病毒所造成,服用抗生素是無效的,只需服用症狀治療的藥物即可,才不會多吃了很多抗生素,傷身又造成抗藥性,等到未來因為抗藥性而造成無抗生素可用時,就後悔莫及了。
不論是哪一種消炎藥,都有其功效、副作用及應注意的事項。民眾都應要有正確的認知,對自己服藥的藥物有知的權利,充分了解病症與治療的方式,才能建立起更良好的醫病關係,也對自己的健康有更多一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