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護生畫集】母之羽
2010/3/31 | 作者:林少雯/文
雛兒依殘羽,殷殷戀慈母,
母亡兒不知,猶復相環守,
念此親愛情,能勿淒心否。
--弘一法師詩並書寫
這幅圖畫的是一群小雞,惶惶然找不到牠們的母親,在驚慌和焦急中,小雞認得母親的氣味,循味而來,終於找到疼愛牠們的媽媽,但不見媽媽的影子,僅找到媽媽遺留在地上的一堆羽毛。可以想見雞仔們的焦急、痛苦和錯愕!
母雞哪裡去了?正在撫育幼雛的母雞,總是時時護衛著小雞,深怕自己的心肝寶貝會受到傷害,是不會獨自離開小雞的。
母雞哪裡去了?我們看圖就知道了,母雞已被宰殺,祭了人們的五臟廟。遺留下幾隻小雞,牠們成了孤兒。人們有沒有想過,母雞疼愛孩子的心,跟人類是一樣的,牠們為了保護孩子,能挺身對抗老鷹,犧牲自己性命在所不惜。雞的母愛,可比美人類,這種美值得讚揚。
我們可以想像,母雞臨死前,是多麼掛念牠的孩子,是多麼心焦自己來不及看孩子長大,就已母子永別,母雞是多麼的不甘心啊!而小雞失去母親的痛苦,亦猶如人類的幼兒失去母親一般。有情眾生所受失親的重創,是同樣的悲傷淒涼。
人們如果能少吃一口肉,就能保全母雞的性命,而讓雞家庭共享歡樂,不是嗎?雞並非天生就該給人吃的啊!
豐子愷的這幅畫,畫的是雞仔。而弘一大師所題的詩文旁,有幾行小字,寫的是他在《感應類鈔》中讀到的一個故事:某人因為治病而合藥,這藥方子裡有一味藥,必須碾磨一隻蝙蝠為粉末和入藥中。在合成方劑時,有數隻小蝙蝠飛臨其上,盤旋不去,原因是由於小蝙蝠識母親之氣而尋來。這家人見如此景況,於心不忍,為之灑淚。
弘一大師取這故事大意作詩,而由豐子愷繪作此畫,雖將蝙蝠代之以雞仔,其意卻是相同的。均在勸人將心比心,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