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書法瑣談】秦刻石 新證初探
【歷史文化】【書法瑣談】秦刻石 新證初探
2010/4/29 | 作者:陳俊光/文
|
在陳振濂主編之《書法學‧小篆的正化與草化現象》中提出:「小篆的代表作品是〈泰山刻石〉和〈瑯琊台刻石〉,結體上鬆下緊,布白排列規矩整齊、風格嚴謹,線條也較渾厚。而〈繹山刻石〉、〈會稽刻石〉,線條纖細,與始皇的恢宏氣魄尤其不能吻合,當是原石早佚,後人描摹失真所致。」
我對陳上述這段話有不同的意見。以字體而言〈泰山刻石〉、〈瑯琊台刻石〉、〈繹山刻石〉和〈會稽刻石〉都是小篆,結體上鬆下緊,排列規矩整齊,但以風格來看,不見得都是統一秦時的小篆。由於近代出土文物不斷,考古資料亦翻新。一九九五年,在西安市北郊相家巷村發現了數以千計的秦代封泥,這是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及篆刻家十分關注和興奮的一件盛事。恰好可以用來說明新證。
舉「金」字為例〈泰山刻石〉「金」有四點,〈繹山刻石〉「金」是三點,「秦封泥」與〈繹山刻石〉「金」都是三點,不但落點的位置一樣,而且弧線的曲度亦同。問題來了,同樣是秦小篆,官方所認定的版本,又是李斯所寫的,為什麼會不一樣?
以往僅是憑藉刻石與拓本比對,何者能代表秦篆?各說各話,並沒有十足的證據。現有「秦封泥」可供佐證,今據此可證得描摹失真者是〈泰山刻石〉,而非〈繹山刻石〉。不僅「金」字如此,尚有其他字,囿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 |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