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小吳,最近常忙到半夜,加上天氣陰晴不定,溫差甚大,得了感冒。事隔數天,起床後發覺刷牙漱口時,水一直由嘴角往外漏,右邊嘴巴有點無法合攏,一看鏡子,發現臉歪、嘴斜、右眼閉不起來,一笑嘴角就歪向左側,一夜之間整個俊俏的臉龐變形,見不得人。
「難道是中風嗎?」小吳內心充滿惶恐,緊急就醫後,醫師告知為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這才使他稍鬆了一口氣,但看著鏡中的塌臉,不免又焦慮了起來。
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患,其中尤以青壯年男性較多。一般可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兩種。中樞型:如中風引起的中樞性麻痺,產生的症狀不只限於顏面,可能還會有手足麻痺或功能障礙。周邊型: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多為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的感染造成的神經發炎,顏面神經管骨膜發生水腫以及供應顏面神經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產生顏面肌肉無力,主要症狀是嘴歪、眼皮不能閉合、流眼淚、臉上的抬頭紋及法令紋會不清楚,另外有時會出現耳後疼痛及味覺異常現象。黃金治療期是發病後3個月內,若超過6個月未改善,易有口眼歪斜、進食咀嚼時會流淚等後遺症。
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屬「面癱」、「口眼喎斜」、「鬼風」,俗稱歪嘴症。一般多因過度勞累,機體正氣不足,導致風寒、風熱等邪氣乘虛侵襲面部經絡,使氣血運行障礙,肌肉失於濡養而拘急弛緩。臨床建議,初發病就可以針灸治療,每2~3天針灸一次,並配合中醫辨證論治,使用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藥物,如古方「牽正散」、「烏藥順氣散」等,增強新陳代謝,使炎症滲出迅速吸收,促進神經纖維復原。臨床上針藥併用療效顯著,可在2~3週內明顯改善症狀。若患者年齡較大,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則預後較差,需要較長療程。此外,臉部的按摩與穴位刺激方便有效,可以提供患者在家自行復健治療,加速痊癒。
先用熱毛巾熱敷臉部10分鐘以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再用乳液潤滑臉部,於患側進行按摩10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平時並可在以下穴位加強刺激。
穴位名部位:
●翳風: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處(在耳後乳突與下頷角之間的凹陷處)。
●頰車: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上下齒咬緊時,在隆起的咬肌高點處。
●下關:顴骨弓之下端有一凹陷處,按下去會酸脹。
●瞳子:眼睛側邊骨骼隆起的凹陷處,距眼外角約1公分。
日常保健注意事項:
1.頭部與面部保暖。避免用冷水洗臉,或直接吹電扇冷氣,外出可戴口罩、圍巾保暖。
2.因顏面肌肉無力,會常出現口中有食物殘渣,須更注意口腔清潔。
3.麻痺側的眼睛由於無法緊閉,容易導致眼睛乾澀、角膜潰瘍,可使用人工淚液濕潤眼睛,睡時使用眼罩保護。
4.常做緊閉眼睛及提皺眉毛、扮鬼臉、吹氣、吸吮或嚼口香糖等動作,活動臉部肌肉。
5.避免吃過硬或過辛辣、冰冷的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群,有助於神經恢復。
6.應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顏面神經麻痺發病後應儘速就醫,以排除如腫瘤、大腦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其他疾病所造成。此病一般預後良好,應把握治療時機,採用中醫針藥合併治療可以加速痊癒,還你俊美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