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熱高溫的環境下,最容易「傷暑」!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中西醫師陳建智表示,「傷暑」好發於炎夏,當天氣過熱或在大太陽底下待太久時,患者將出現疲倦、頭暈、胸悶、流汗過多、腸胃不適、口渴不止、食慾不振,症狀較中暑輕微,並不會造成昏迷,但若未及時補充水分恐產生脫水現象。
陳醫師指出,台灣氣溫屢創新高,加上「烤季」來臨,許多考生和陪考的家長都必須待在酷熱的環境下,以致因天氣太熱而使傷暑患者大增,甚至已傳出有十數位民眾因為身體不適,送至醫院急診緊急處理的情形發生。跟據估計,近年因傷暑而就診的患者比以往多了六到七成。
傷暑為中醫名稱,與西醫的熱衰竭類似,但症狀比中暑輕微,不會出現意識昏迷的狀況,不過患者容易因為流汗過多,水分無法及時補充而出現脫水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傷暑症狀疑似感冒,有些民眾會自行服用感冒藥來緩解症狀,結果反而適得其反,使症狀更加嚴重,還有患者猛喝涼茶解熱,造成嚴重腹瀉、疲倦等症狀。
陳建智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人的生理功能會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炎炎夏日,天氣酷熱,在過度煩勞下,身心容易亢盛,導致陰精耗竭而體力透支。
當氣候炎熱及濕氣較重時,由於暑熱夾濕,暑熱邪氣將造成「熱傷元氣」、「夏傷於暑」的情形,會使人整天感到昏沈沈、有氣無力、頭重腳輕、排尿變少、煩躁口渴及輾轉難眠,民眾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