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4 02:37:54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飲食關鍵詞】香積廚

【藝文賞析】【飲食關鍵詞】香積廚 
 
  2010/10/13 | 作者:文/焦桐 繪圖/姜珊 沁德居藝廊
 
 
僧家的廚房叫「香積廚」,又稱「香積」,佛寺所供的齋飯曰「香積飯」。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張君瑞鬧道場雜劇」有段敘述:「小僧取鑰匙,開了佛殿、鐘樓、塔院、羅漢堂、香積廚,盤桓一會,師父敢待回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也說:「遂分付香積廚中辦齋」。香積府所供應的食物已成為國人的集體認知,有些素食餐館乾脆就以香積廚命名,招牌漂亮又立意清楚。

香積廚,彷彿積滿了飯麵菜蔬香味的廚房,連接著素食,總是予人恬淡感和清涼感。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塔劫宮牆壯麗敵,香廚松道清涼俱」,香積廚確實比一般廚房多了些慈悲,從容。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其核心學說都包含了素食主義的內容。

然則修行還是在個人,香積廚內不全然一派祥和,金庸《倚天屠龍記》監管少林寺香積廚的僧人性格暴躁,動不動提拳便打,他身負武功,出手自重。在灶下燒火的頭陀常被打得吐血,積怨之下,苦心孤詣地偷學上乘武功,暗中練了二十幾年。一年中秋,寺中例辦達摩堂大校,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弟子一年來的武功進境。這受盡屈辱的火工頭陀本性陰蟄,如今自忖已武功了得,乃出來一吐隙怨;他出手極狠,連敗達摩堂九大弟子,個個不是斷臂便是折腿,無不身受重傷,連達摩堂首座苦智禪師也遭毒手斃命。

佛門講究的菜根香,表現食物原來的風味,素食因此象徵了智慧、品味。《琵琶記.寺中遺像》:「香積廚中,獻這蟬蛻食法喜食」。

陸游可能是最解蔬食滋味的美食家,〈病中遣懷〉:「菘芥煮羹甘勝蜜,稻粱炊飯滑如珠。上方香積寧過此?慚愧天公養病夫」。卓絕的美食家多像陸游,歡喜清淡的口味和原味,他生病時吃得更清淡,頗具清影搖風之境。像我這樣的老人家,很容易被清淡美喚起飢餓感,《西遊記》九十三回描述三藏師徒來到布金禪寺,請求借宿,寺僧說:「荒山十方常住,都可隨喜;況長老東土神僧,但得供養,幸甚」。三藏謝了,隨即喚他三人同行。過了迴廊香積,徑入方丈。相見禮畢,分賓主坐定。

寺僧熱情,喝過了茶,擺上了齋供,八戒又流露饞相:「長老還正開齋念偈,八戒早是要緊,饅頭,素食,粉湯一攪直下」。整部《西遊記》,那豬始終保持飢餓狀態,營造出不少笑料。素食那麼好吃,我料想自己若入空門,肯定像豬八戒那樣,一天到晚嚷餓。

多年前參訪五老峰麓的南普陀寺,古剎內不乏美麗的風景和建築,我卻獨鍾愛「海會樓」和「普照樓」。海會樓歷史悠久,齋食文化深厚,向來有「天下第一素宴」盛譽,其菜餚頗有宮廷宴席氣勢,盤飾表現畫境,像「椰風竹韻」就是用食物在盤中作畫;其菜名亦充滿詩意,光看菜單,我們很難知道具體內容:如「絲雨菰雲」、「禪院椒香」、「雪映銀浪」、「白璧青雲」……若不曾吃過,豈知「半月沉江」是香菇、麵筋,「南海金蓮」是豆腐、番茄,「竹影情長」是金針菇、冬粉。廈門大學的師生真幸福,隔壁就是南普陀寺。

我經驗最高明的香積廚是佛光山,尤其蕭碧霞師姑所製最為精良,蕭師姑的廚藝表現為簡單美學,透露一種禪意,任何看似平凡的素材到了她手上,總能賦予曼妙的滋味,這是高明的創作,非深諳廚藝者莫辦。

佛光山的香積廚,有智慧,有慈悲,帶著時尚感,隱然還帶著教育功能。其素美食除了表達對香客的敬意,更教育我們,美食並非世俗化的放縱口腹之欲,背後有深刻的文化蘊涵,和審美品味。囫圇於飲食者是滑稽的、粗魯的,不僅糟蹋食物,也侮辱自己的腸胃和知感能力。何況那些五穀蔬菜提供吾人營養,廚師必須努力研究、仔細烹飪,才對得起它們的犧牲奉獻。

我非常欣賞食品加工業者以素材模擬肉味,這是高明的創意和想像力,遼闊了素食的天地。有人不明素食葷味的意涵,胡亂就批評素雞素鴨素鵝之屬,乃心存吃葷的意念,言下頗為鄙夷。這種人實在無知又多嘴,蓋吃素並非在囚禁味覺,模擬肉味又否定肉品,令味覺拓展審美領域,哲思深刻。

說來罪過,我參佛頂禮時鮮少升起喜悅感,只有品嘗香積廚的作品,才沐浴在禪意的光澤中。我每次都吃得「法喜禪悅」。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