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變
第二十三屆澳門藝術節的節目內容終於在上周揭盅,概覽節目單後,腦海裡便飛快地閃出鄰埠候任特首在競選期間經常掛在嘴邊的四個字——“穩中求變”,相信這也是今屆藝術節的整體策略。
穩,是指主體結構與往年的大同小異:著名影星陳寶珠反串飾演賈寶玉的《紅樓夢》,已經可以確保首日瞬間售清門票;過去數年漸見口碑、以兒童觀衆為目標群的節目,無論是本地製作或外邀藝團,在今屆澳門藝術節的比例依然佔重;澳門中樂團、澳門樂團、土生士語話劇團、戲劇農莊、曉角話劇研進社、小山藝術會等單位也繼續榜上有名。變,則是發現主辦單位似乎是有方向地,嘗試引入更多傳統的中國表演藝術如皮影戲、京劇,以及來自西方的先進劇場作品,實驗味道甚重;這與過去完全傾斜於美式西部風情、爵士樂、中西經典,甚至親子氣息過濃的情況相比,相信能夠吸引更多來自不同階層、各擁不同興趣的觀衆。
另一方面,今屆藝術節增添了演前講座的推廣配套,在藝術節正式開幕前的一個月,有澳門演藝評論協會以合作夥伴的角色,為京劇、粵劇、芭蕾舞及現代劇場等藝術範疇,組織和舉辦合共四個講座,邀請香港資深戲曲評論員塵紓、香港演藝學院講師及舞蹈教育工作者陳頌瑛、本澳資深劇場編導及劇評人莫兆忠等主講,並由資深藝評人周凡夫擔任嘉賓主持,希望藉着講座上的介紹、分享和討論,讓大家認識節目裡的觀賞趣味,並交流藝術心得。
今屆藝術節在節目種類的挑選既照顧捧場客的口味,也不忘加添新意以吸引新客源。在不斷高呼“和諧”口號的社會裡,也許這種“穩中求變”的策略反而是更勝大刀闊斧的改革。
改以互聯網和其他電子媒體發佈消息,雖然會讓部分喜歡從報紙取得第一手資訊的市民感到不習慣,但這卻是更環保地走近市民的第一步。透過民間組織舉行講座及早營造節慶氛圍,也不失是官民互補的一種方式,讓市民大衆知道兩者正在共同推動本澳的藝術活動發展。這些有異於過往只是圍繞在節目種類的揀選,而是在根本的組織、策劃和推行上穩步求變,縱然只是一些微小的改動,但似乎反映主辦單位已經明白“長守必失”的道理,循序漸進地踏出變革的步伐。
上一篇:《胡桃夾子》=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