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9 14:19:19文思

散記.於澳門城市藝穗節後


        隨著上週日的“藝穗大巡遊”後,今年澳門城市藝穗節“又”再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之下徐徐落幕。報章上刊有大半版的報導,主辦和承辦單位笑逐顏開,參與巡遊的人土以嘉年華會的鬼馬扮相與途人積極互動,逗得市民樂開懷;相比起過去兩週的藝穗節節目報導,除了官方的消息發佈以及零星的演後評論外,篇幅可謂差天共地。而在本地熱熾的文化創意產業氣氛下,相關單位及人士又可曾對本年城市藝穗節內發生的現像,進行探討與思考?曾在早前MIF(澳門國際貿易投資促進會)裡參加宣傳推廣的文創團體,便只有個別的一、兩個單位有積極參與藝穗節的演出。如果這是為照顧其它的小眾藝團能藉著藝穗術節得到“多了一次的演出機會”,那至少應該在活動期間的報導多加力度,否則只會“演了便算”。

 

        在總結的座談會上,本地藝團再次提出關於“定位”的問題。自2009年為藝穗節加上“城市”二字之後,真正能與城市產生對話和互動的演出,又有幾何?對於本地的藝術創作,仍有指是流於表面,不停向社會控訴賭業帶來的負面效果、抱怨城市發展對生態帶來的禍害、通脹加劇、貧富兩極化、社會資源分配不勻等等。但大家對社會發聲的同時,也需明白“只破不立”實非良策,他朝當“藝術”二字一脫,一切活動便變得尤如反政府的滋事行為。提高藝穗節活動中的藝術價值、真正跟我們的城市開展對話溝通,才可使寶貴的觀眾不致在充滿對現況不滿的藝術作品裡,被日漸積累負面情緒蒙敝了澳門原有的城市特色。林乃文的“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指出,小劇場的演出,不一定便是顛覆的作品,過來人分享經驗之談,我們的小劇場策展人又是否該細意深思?

 

        藝穗節過後,海外的藝團都返回他們的地方繼續努力,本地的藝團又何去何從?繼續在屈指可數的小劇場輪流上演?把裝置藝術品塵封在貨倉之內?從此刻開始苦等三百五十天,為明年有可能繼續舉辦的藝穗節而準備?這便仿如每年一度的本地歌曲選舉,在一個月內充斥了大氣電波,卻在頒獎典禮完結之後成為絕響。如果這是所謂的澳門城市(藝術)特色,那麼我們的城市實在是太有節日性、也太具戲劇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