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
一臺好戲要叫好又叫座,除了明星效應與宣傳攻勢之外,“天時、地利、人和”也是缺一不可。在本月六日和七日期間,由“天邊外”(澳門)劇場在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的前蘇聯經典劇“青春禁忌遊戲”,便恰巧碰上在綜合劇院上演的“華麗上班族之生存與生活”。正是“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普遍觀眾都選擇觀看群星滿場,且已港、台巡回的後者,也使得前者遇上票房銷售欠佳的困局。
“青春禁忌遊戲”原名“親愛的葉蓮娜.謝爾蓋耶夫娜”,是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拉蘇莫夫斯卡雅創作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劇作,雖然只是講述四名年輕學生與女老師在一晚間的故事,卻是女老師的理想主義情操和孩子們那與自身年齡不符的殘酷、冷漠之間,進行的一場以死亡為結局的較量。當中,瓦洛佳(陳飛歷飾)那扭曲現實是非黑白的“道理”,與老師葉蓮娜.謝爾蓋耶夫娜(林婷婷飾)相信世間存在真善美的“堅持”,讓劇場氛圍既是沉重,也是反思不斷:究竟,“識時務者為俊傑”從二十世紀初延續至今的功利社會裡,是否已變成一個唯善不惡的真理?在女老師的眼中,為了正義、為了讓孩子們認識錯誤,不惜讓一切遭到破壞,甚至心靈受到屈辱和踐踏,也不肯退讓分毫,這份“高尚情操”,又有幾人能及?
現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修讀導演系的二年級學生陳飛歷,飾演的瓦洛佳成為了全劇的亮點,更是蓋過了女老師的光芒。瓦洛佳的欺詐、詭滑、聰敏、心機處處,被陳飛歷演得入型入格。他跪地乞求女老師、揮拳擊倒維佳(張楚誠飾)、言語凌辱巴沙(孔慶輝飾),甚至意欲強暴拉拉(林穎詩飾),陳彷如與罪惡化身的瓦洛佳融為一體。雖然陳只是全劇五角的一員,卻見陳的目光在整整一百二十分鐘內,沒有一刻是跟其他四位演員斷開,他就如在操控著手上的棋子,用眼睛留意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主持一個所有均由他掌握設計的殘酷“遊戲”,為的只是要滿足他的個人慾望。
在現今的社會裡,難道沒有如瓦洛佳般的“惡魔”嗎?可是,今天的他或許會被冠上“逼不得已”、“權衡輕重”等可開脫的理由,更是歎其“生不逢時”,當下如有此等角色,想必要飛黃騰達,乃是指日可待之事。這一誠意的本地製作,恰巧同日同場碰上港台著名導演編劇的名劇,似乎更是貼切“生不逢時”吧?我更認為“生不逢時”這個四字,應該送予無法同時觀賞兩劇、“逼不得已”二擇其一的觀眾,因為他們才是最無奈的一群。作為提供場地的機構,為何不可在知悉上演日期之初,與“弱勢”的一方進行磋商,或是行過方便,把演出檔期略為延遲,好待觀眾既可觀賞高素質的商業戲碼,又可感受本地的誠意和進步,謂之“魚與熊掌,兩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