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之後
多得互聯網上社群網絡(facebook)的壯大,讓筆者得知本地仍不乏醉心追尋夢想的“八十後”,他們未必都是一群對社會沒有承擔,只懂反政府、不理性的年青人。當中,有著這麼一個為尋找真實,毅然踏上攝影之路的年青人—黃祺昌,人稱“三五八“的攝影人。
稱之為“攝影人”而不是”攝影家“,因為他並沒有舉辦甚麼大型照片展,沒有皇家攝影學會的名銜,更別談是以攝影為生。但是在互聯網上,“三五八”之名總是與優秀的LOMO相片劃上等號,只要談及能夠反映光影、捕捉剎那間的珍貴影象,“三五八”的名字便能馬上被提及。
這位生於一九八五年的本地青年,過著與普遍小孩無異的童年生活,八十年代的澳門正是一片詳和,孩子們都像在溫室長大的小花,很多在中學畢業、大學畢業後都能尋找到安穩的工作,享受著前人種下的經濟成果。可是,安穩的生活正是消磨動力、抹去理想的“毒藥”,更是需要有獨立思維的藝術工作者的最大挑戰。
就是有這麼的一個年青人,中學畢業級投身銀行工作,轉眼五年,驚覺這份安穩正在不斷侵食自已追尋真實的意志。所以,他毅然辭掉這份工作,拿著微薄的積蓄,踏上遠征歐洲的攝影路,沿途用相機記錄著心情……以此推及,本地眾多的藝術工作者還不是如“三五八”般,放棄了原是安穩的生活,選擇了忠於自已的藝術,不停艱辛地創作嗎?
據知“三五八”歐洲之旅的相片已經開始受到注目,可見於雜誌之中,也即將發行個人的首冊攝影集。本地各個範疇的藝術工作者,他們的音樂、戲劇、舞蹈、文字等的作品,又是否必須要如“三五八”般出走外地,才能返到澳門接受各界的認同與榮耀?總相信澳門仍是一片能孕育傑出藝術工作者的寶地,政府、機構、社團和市民的大力支持和包容,正是那必不可少的水份和營養,本地的藝術之花,才會燦爛盛放。(註:“三五八”的個人攝影相片,可見於www.flickr.com/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