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1 00:01:15maling

故事禪

□當下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靜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並感謝的說道:「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如果自己的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禪者重視「當下」,
何必明天呢?『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
□ 以靜制動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個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衊他。
最後,禪師轉身問那個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六祖說,人有六根,生而有之,我們不能斷卻六根,我們不能切斷感官與對象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感官之外下功夫,使我們的心不染萬境,不受外界的影響,達到真性常自在。
>>>>>>>>>>>>>>>>>>>>>>>>>>>>>>

□ 無心是道
有弟地子曾問唐朝志明禪師:「什麼是無心?」
禪師道:「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知飛,無取無捨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使得名為觀自在。」
故而言之,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這種有疑處不疑的功夫,就是不在意。人能學會不在意,就可以放曠而行,少憂绝腦,心理自然清閒,神情自然自在,福分無比。
不要太計較得失,要自然達觀;不去理會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只求問心無愧。直心去生活,無入而不自得。這就是六祖慧能所說的:「直心就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