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 12:09:51月影兒

「海角七號」

(圖片選自<海角七號>海報)

  看了<海角七號>的人,該會被劇中的細膩愛情打動。

  戲中描述的兩段感情,彼此本無關係,導演以六十年前的一段情為軸,穿插勾勒一幕幕因日本戰敗,撤出台灣的日藉教師對學生友子的單思情,在大時代轉變、性格的懦弱,只能化成一張張不敢寄出的情書,偏在死後由女兒代為寄出,這本是一個感情的遺憾(至少對他而言 !)更何況郵寄地址:「海角七號」是日治時的地址,光復了六十年的台灣,沒有人知道這個郵址,看似不可能寄至收件者的信,卻圓了六十年後一對年輕人的感情──主角阿嘉(范逸臣飾)經歷創作音樂挫折,友子(田中千繪飾)在事業失意、異地無憑無物的空虛,兩人竟未能坦然接受剛擦出的愛火花...最後那封信由阿嘉送到收信人手上,使他明白要麼便是懦弱的繼續收藏感情,要麼便是勇敢承認,所以他毅然要求友子留下,並在演唱會中以歌詞唱出,終於!塵封的感情,替毫不相關的異國戀人感情劃上句號。

  以愛情為主軸的戲,最是容易給人深刻的感受;然而,予人更深的反思,該是片裏帶出台灣人的身份問題。

  史載從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的頭二十年,全島居民奮起反抗,最激烈的台南攻防戰,日軍殘殺了二萬多人,血腥程度遠勝「二二八事件」!按理說,殘酷的鎮壓,必會造成血海深仇的銘記,諷刺是台灣的現代化、接觸西方思潮的教育,卻是在日本統治下「皇民教育」引入,對於已放棄對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怎不能對日本人有另一番感情!這種感情豈是老一輩台灣人說幾口流利的日本語能解釋?導演更以阿嘉和日本歌手同台歌唱一曲台南人家傳戶曉、改編自日本兒歌的歌曲結束,表達這種異樣感情!這與早年受英國殖民教育、獲得英政府栽培的香港華藉上流份子,對殖民者亦有異樣感情!

  <新唐書>記載李德裕謫守巴郡時,對於淪落在吐蕃故土、甘為吐蕃所用的唐人發出感嘆:「誠為中國之恥!」多催人淚的感喟!然幕僚的回話,更教人深思和反省:「彼不以食夷粟為恥!」試想,五千年的華夏歷史,有多少以不恥食周粟而餓死的節義之士?而且,上世紀初中國內貧外弱,連執政者也因戰亂「避暑熱河」 (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出狩西安」 (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役),更遑論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怎能怪他們選擇苟活?北望神州,有多少食民髓、韞覬I的貪官侃談民族復興?又有多少身跨LV、Gucci等名牌的國人呼籲「抵制法國貨」?

  若談政治、談民族大義,有幾多中國人能理解當中含義?又有多少明白這些字面意義背後的代價?硬要像某些人以「台獨」、「媚日」的眼光批評此戲,恐怕只會如戲中人物,迷失而找不到真正的「海角七號」地址,對瞭解台灣人、對藝術創作、對欣賞戲劇,毫無脶益!
藝術周報 2008-12-16 11:33:26

有意思的感想,這是一篇對於那些把海片宣揚成甚麼台獨或反台獨色彩的意見者一個狠狠的耳光,無論導影的工力和安排如何,關鍵是海片的藝術成份.

紫金山 2008-12-14 11:01:37

台长末二那一段最有意思,一个普通百姓有选择苟且生活的权利,也有偷偷生存的权利,只要不做损害民族和国家的事,生存和生活,应该是向自己负责.

雷神 2008-12-11 22:51:09

作者提出新唐書既野好鬼正,一point到肉,好到!寫文章有見地,不過,d用字可以可以咁文章咁.睇得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