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22:07:31米多麗

被喚醒的記憶



我家有個「中國人(大陸人)的情緒反應指標」,那就是我老爸。我老爸高齡快90歲了,但是議論起國事仍然聲如洪鐘,中氣十足。他是台灣人所謂的「老芋仔」,年紀輕輕的時候跟隨軍隊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一住就將近七十年。他平生有最恨的三件事:一是毛澤東,二是台獨份子,三是小日本。

我老爸是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倖存者,那是他那一輩的外省人的共同記憶。只是令我訝異的是,他們雖經過戰亂的痛苦,看到不順眼無法接受的事卻仍會動不動的說:那就打一仗吧。例如講到小日本,他老早就預言:「中國與日本遲早會再打一仗。」

我本來沒把老人家的話放在心上,心想已經到了21世紀,難不成大家還沒記取教訓要用拳頭來解決問題嗎?不管中國有多強、日本有多弱,打仗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況且中國根本還沒那麼強、日本也沒弱到可以不堪一擊的程度(日本後面還有美國撐腰呢)。

不過這次日本將釣島收歸國有,引起中國人的強烈情緒反應,讓我驚覺到,老人家的預言也許並非完全不可能發生!因為事實擺著很明顯,半世紀以前的中日戰爭至今尚未結束:中國人的餘恨未消,而日本人竟對此無知無覺,以致於可能誤踩紅線而不自知。

無法隨時間淡忘的記憶
我爸與他的家族有多討厭(甚至該稱之為恨)日本人呢?他討厭吃日本料理,他與我的叔伯姑姑從沒踏上日本的國土去旅遊,看到台灣這麼哈日他生氣,聽到我去日本旅遊他很不高興(還好我沒跟他說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日本人)。每當聽到他以及他那一輩的親戚,講到當年在大陸逃難、躲避日本空襲、還是國中畢業生的年紀就得離家從軍的遭遇時,我感到的是一種沒被化解的恨意。即使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倉皇離家的少年少女已經垂垂老矣,但半世紀以前的記憶色彩似乎毫無淡去,仍是那麼鮮明、刺目的銘刻在他們心底,提醒著他們曾經被日本人如何的羞辱、踐踏與傷害。

不只人的腦會記憶,家族的記憶會綿延,連發生事件的土地也會記憶,這可以解釋為何台灣人與大陸人對日本侵占釣島的反應相差甚大。即使是沒有親身經歷日本侵華創傷的大陸年輕人,也會說出:「我恨日本、一直都恨!」,這句話是他無意識中代替祖先的發言,而曾經發生慘烈戰事的土地也容易聚合、共振出激烈的對抗能量,因此大陸各地會爆發激烈的反日抗爭;相對的台灣這塊土地對日本並沒有累積那樣的仇恨,因此釣魚台的問題就會單純得許多,即使有抗爭,也不會太激烈。

說真的,只要是深知那段歷史的人,無法期待這些中國長輩要原諒日本。因為日本侵華,導致他們必須中斷學業從軍,或是離開家鄉倉皇逃難;對日抗戰耗損了國民政府太大的精力,以致於無法消弭日漸坐大的共產勢力………,歷史事件總是產生連鎖效應,國民政府全面潰敗來台,我爸與他的家族因政權的更迭而被迫流離失所、分隔兩岸。不管這共產黨佔領大陸是不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在我爸的心中,日本侵華是始作俑者,讓他失去了家園與親人,必須在異鄉渡過餘生,這仇恨已經結得很深了,更糟的是,他至今沒有等到日本政府的正式謝罪。

不願正視歷史要付出的代價
日本政府拒絕對他當年的侵略行為正式向受害國道歉,甚至不承認祖先有做過那麼多慘絕人寰的罪行,他們竄改歷史教科書,讓後代子孫不知道祖先曾經犯了什麼錯。他們以為這樣做對自己有利,期望時間流逝與國家利益交換可以淡化鄰國的仇恨,但這種鴕鳥心態,恰恰好害慘了他們自己。

我妹曾經到英國遊學,遇到日本的年輕留學生,問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國家曾經發動侵華戰爭?他們的反應是不大清楚(因為教科書寫得模模糊糊),但隱約知道,自己的祖先可能做了不好的事。

似乎這就是現在日本人普遍的狀態,他們不很清楚祖先的作為,所以對鄰國的仇日表現感到困惑與不耐;但他們又隱約知道祖先可能做了不好的事,所以面對中國、韓國等這些受害國,變得有點唯唯諾諾、挺不起腰桿,再也沒有當年要建立「東亞共榮圈」的那種意氣風發、豪情壯志。

日本的右翼份子,包括熱愛日本的李登輝先生,都不解日本為何要採取這種低姿態?甚至對日本的懦弱感到生氣,希望祖國能恢復光榮的歷史,脫離美、中的控制「硬起來」。

但是一個自知理虧的民族,要如何「硬」起來?潛藏於民族集體意識中的「良知」,總是無時不刻的在大家的潛意識中作祟,影響著集體的選擇與行為。這世間本來就沒有無需付出代價的惡行,日本人以為自己因發動二戰所受的苦(如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浩劫),就足以償還其罪行了,所以在他們的反省中至多見到對戰爭的深惡痛絕,而鮮少提到他們做為侵略者對受害國的誠懇致歉。殊不知,沒有得到正式的道歉與懺悔,那些至今仍徘徊不去、遭日本軍閥殺戮、支解、強暴的幽魂,要如何獲得安息?他們的子子孫孫又怎麼可能忘記祖先所受的傷害與羞辱,打從心底願意接納、原諒日本這個民族呢?

因為無法與鄰國達成根本性的和解,加上受聯合國限制軍備的制裁,使得日本在軍事與外交均相當依賴美國,變成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缺乏獨立國格(與他們強大的經濟實力不成比例),這與在歐洲同樣受軍備制裁的德國大不相同。也許日本與德國有先天生存環境的差異,但今天德國能夠政經實力均衡發展,不特別仰賴任何大國,而成為歐洲的領導國家,與他們坦然面對歷史的健康態度有關。他們不僅承認祖先的惡業,並且誠懇的向受害者一再道歉――這有助於他們重新獲得其他歐洲國家的信任,甚至獲得世人的肯定。遺憾的是,日本政府至今仍無法突破心理障礙,看出坦白面對歷史、誠懇謝罪對日本全面復興的價值所在。

另外,竄改教科書還有個風險,就是日本的新生代因為缺乏對那段歷史的了解,當他們從政時,不清楚什麼行為可能會喚醒鄰國人民被侵略踐踏的集體記憶,忽視鄰國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採取極端行動的可能性,這些失誤都會導致日本新一代做出錯誤的政治判斷,誤觸紅線而不自知,就如這次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台的行動,美其名是方便管理,想要一次解決釣魚台爭議,但這樣硬幹到底是不是最符合他們國家利益的決策呢?歷史自然會給一個答案。

拳頭大不代表就是強者
我深深覺得,真正的復仇,不是靠拳頭大來擊倒對方。如今的中國早已非吳下阿蒙,不管是政、軍、經實力都已到達世界列強的標準,但問題是,硬實力是提升了,但軟實力呢?許多中國人的心(包括我老爸)是否還停留在20世紀那個被欺侮踐踏、弱小無能的記憶裡,以為用武力打倒了別人,就代表自己贏了?

一個真正有自信的人或國家,不會渾身長滿刺,動不動就嚷著要動手教訓不聽話的人或國家。中國表面上是強大了,但心理層次並沒有,許多中國人甚至誤解了強大的意義,以為拳頭大、聲音大、個子大就是強。但中國人曾是列強拳頭與槍砲下的受害者,訴諸武力無法帶來真正的臣服,反而只是製造新的仇恨輪迴而已,況且戰爭從來都是兩面刃,就算傷了別人七分,自己有可能不受半點傷嗎?

韓國人就基本上完成了對日的復仇。它的大企業打敗了曾經驕傲不可一世的日本企業,韓劇攻陷了日本家庭,韓國偶像占據了不少日本少女師奶的心,讓曾經見識過「日本第一」的日本中年人,陷入了失落當中。這就是一種軟實力的展現,無需動武,自動讓對方繳械投降,這一點,中國目前根本還沒有能力做到。

與其動不動就說「打殺小日本」,不如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看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軟實力。面對日本一意孤行的竊佔行為,兩岸政府是應該大聲主張自己的權利(但這當中又牽涉了兩岸的矛盾問題,所以無法一致對外),甚至採取反制措施,但不能失去比例原則。尤其對於日本平民,更不該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因為他們都不是能左右國家決策的人,況且當年日本軍閥最令人髮指的,就是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恣意亂殺,如果中國人不想成為新一代的某某軍閥,就請守好起碼的道德底線吧。

(照片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