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09 23:45:45飄揚的落葉

歷史亂講

歷史呀!
美國在打越戰的時候,以國家的力量不准越南的商品在美國販售,不考慮經濟,完全泛政治化。
今天有立委說要以公訴罪來處理八寸金圓廠的事情。
韓愈寫過諫迎佛骨表,可是當時迎的人只有23人
而今天台灣可能有2.30萬人來迎佛骨。
但這些又證明了什麼?有人會說時代一直進步,我們怎麼能再那麼迷信?可是時代真的一直在進步嗎?
不要說相信我的話,我只不過是用客觀的證據來證明我的主觀而已。
text是文本的意思,加上con變成脈絡。事實上我不知道什麼是文本,我還比較清楚本文。
陳文茜說;如果把吳淑珍的名字遮起來來看這段話,會被人認為這是鄉下老太婆講的話。
這就是脈絡呀!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不斷章取義。

客觀的證據?譬如說:妳收到一張紅單子,裡面有一張照片是妳違規停車的樣子,那就是課的證據呀!但客觀證據還是可能會有人的詮釋。又如說:光三的時候鄭仲照了一張看似凌永吻了夏雯的照片,然後正仲就說,看!妳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做什麼?

客觀的歷史證據被主觀的文字所描述出來時,有人的主觀。警察照了妳違規的照片,就開罰單給裡,上面寫妳違反了那條法律,這部份是主觀的描述,但有客觀的證據支持我的主觀呀?但還是【可能】有問題,譬如說:拍攝的角度。所以,真正要爭論的地方在於推論的過程。再如;壹週刊拍到許信良早上六點進去陳文茜的家中,推論他們有曖昧的關係。但這樣的推論實在太爛了,如果早上六點出來我還相信,六點進去,有什麼搞頭呀?

客觀的證據?譬如說:妳收到一張紅單子,裡面有一張照片是妳違規停車的樣子,那就是課的證據呀!但客觀證據還是可能會有人的詮釋。又如說:光三的時候鄭仲照了一張看似凌永吻了夏雯的照片,然後正仲就說,看!妳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做什麼?
本文就是文章本身呀!我們說:本文提到....,不就是說那篇文章提到....嗎?
客觀的歷史證據被主觀的文字所描述出來時,有人的主觀。警察照了妳違規的照片,就開罰單給裡,上面寫妳違反了那條法律,這部份是主觀的描述,但有客觀的證據支持我的主觀呀?但還是【可能】有問題,譬如說:拍攝的角度。所以,真正要爭論的地方在於推論的過程。再如;壹週刊拍到許信良早上六點進去陳文茜的家中,推論他們有曖昧的關係。但這樣的推論實在太爛了,如果早上六點出來我還相信,六點進去,有什麼搞頭呀?

關於語言。語言是魔鬼,因為他可能隨時出賣我們的意思,我們不可以輕易的相信還有依賴語言。by沈默

該從那裡說起呢?歷史就是在講人的事情呀!把人所發生過的事,前因後果講的清清楚楚,寫的好的話讀起來好像在看故事。不過,就是把事情講的太清楚了,變得見樹不見林。沒有主張觀點,只有敘述。所以,我要寫什麼研究方法最困難了,因為我們沒學過什麼研究方法。然而社會學就有很多理論方法來解釋社會的現象,包括古今中外,古來今來的事情。人類學,我只旁聽過幾堂課。感覺她們要建立理解一個文化的模式,拿人本來說,【彼此會協助,會吐槽,更會「批評」,也會揶揄。我們可以沒大沒小,可以性情流露】--引述某位人本離職員工的話。都是講一些很大的方向,但歷史就很注重發生的細節。我知道人類學家要寫東西就一定要住在她研究的那個地方,跟她們一起生活,觀察她們。我有一本書叫【無父無夫的國度--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摩梭】作者是周華山。他就是跑去跟摩梭族住了一年才寫出來的。歷史系大部分是到處去找資料吧!差很多的。

我看我把這本書好好看看,再看看【胡賽爾與現象學】再查查現象學是什麼意思?再告訴妳好了!

我每次寫研究方法都寫分析比較,老師也沒說什麼。論文怎麼寫,她們就會去找一大堆資料然後拼湊出來要寫的那段歷史。資料的來源大都是正史。人類學家住在要研究的地方,我上篇提到那本書的章節有母系篇,情緒篇,旅遊篇,性別篇,文化篇,個人篇。旁聽的東西?忘了,只記得一組報告倩女幽魂與夜訪吸血鬼【布來德比特演的】的差異。她們說中國有所謂精氣神,而吸血鬼只吸血而已,我覺得挺有趣的。沒有什麼過去和現在的事之分呀!只要過了這一秒鐘就算過去了,就是歷史了。人類學聽起來就覺得研究人類所有的事情。怎麼說呢?歷史要研究宋代,就去找所有宋代人寫的書或資料,還有後人寫宋代的書或資料,然後開始看書研究。但人類學沒辦法跟宋代的人住了,這要怎麼研究呢?去挖挖看,如果挖到一幅畫,然後推敲她們那時的生活如何如何?歷史家呢!可能研究這是誰寫的?寫的好不好?是那一派的?至於考古嗎?傅斯年曾說歷史家就是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他覺得歷史跟考古有很大的關係。念中國上古史的時候念了很多考古學的東西,衝動想轉到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有重疊的地方,但考古學還研究生物,歷史可不研究恐龍喔!

要看哲學入門的書可以看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還有【蘇非的世界】再看看【童年與解放】。

從定義下手就沒意思了呀!要好好的猜想反駁一番,體會過程的樂趣,這才是【過程取向】不是嗎?

譬如說;小孩問;為什麼英文疑問句時要把be動詞放到前面去?師長答說;沒有為什麼呀!不信你去聽人家外國人怎麼說,不,那一國人講英文都是這樣呀!你如果沒有這樣講,人家會覺得很奇怪耶!就是只說明現象是大家都把be動詞放到前面去,而不說為什麼的道理。

又如說;為什麼等水滾了以後才能放餃子呢?
不然會黏在一起?
你怎麼知道?為什麼會黏在一起?
不信,不然你放放看呀!從我的上上代祖先就是這樣煮餃子呀!你看看隔壁王媽媽也是這樣煮呀!不然你去問老師,老師也是這樣煮呀!反正叫你什麼時候放就放,囉唆那麼多幹嘛!
道理就是去回答這些問題,當然不管說對說錯,這事情也沒那麼重要,【過程取向】,講道理而已。

ps當老師問說你們知道英文的疑問句該怎麼說嗎?如你有一隻鉛筆嗎?有一個小朋友說;請問老師,英文的【嗎】怎麼說。

我記得有次上課,史老鷹突然問我們你們覺得原始人還是文明人比較好,然後就有一群人要史英先定義這兩種人是什麼意思?史老鷹講了一點,但沒有很明確的講,主要就是要大家亂講一番。你知道我寫報告通常不會先找資料的,會先想,就我對題目所知先寫出來來,然後我就會發現很多很多的問題,然後,我再去找資料,發現他解答了我那些問題,未答那些問題,解答的部份我是否滿意?未答的部份我就亂掰。另一種寫法是讓兩篇文章對話,我在旁邊當主持人,最後再評論兩人的說法。不過這都是很偷懶不好好找資料的寫法,是歷史系的叛徒。但我覺得這樣比較有趣。
我是沒有講定義啦!可是我有舉【現象】和【原理】的例子呀!妳可以很抽象的回答,也可以另舉例子回答,哪些該講原理哪些只講現象就好了,或針對我的例子回答。或看了我的例子之後覺得我【定義】的現象和原理有問題,舉出其中的問題。

歷史注重的是什麼,還是人呀.就是所有人類發生過的事情,或說故事也可以.我想因為時間越久,越沒有文字的紀錄,所以,必須跟考古學結合把史前時代的歷史補起來,後來有文字和其他史料的朝代就不用那麼麻煩了,所以,歷史寫論文才要找那麼多的書來看.但在運用其他非文字的資料時也需要跟人類學或考古學結合.譬如說要判定一個出土的衣服的年代質料等.

就算當事人發生的事情,憑當事人的記憶有時也不可靠,應該說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靠什麼時候不可靠.
所以,真相只是一個高貴的夢而已.

不過,我覺得歷史唸的好的人,當我們說不可能這樣做xx或那有這樣的事情時,她馬上可以舉出古今中外古往今來的一個例子說,有呀.xxx就是這樣呀.來勉勵我們.這也是在否定一種理所當然的方法.當我們都喜歡一個人覺得她是好人的時候,她可以找出她過去的紀錄[歷史]來檢驗她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始終如一.不能換了個位置就換了腦袋一樣,這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