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08 21:17:11飄揚的落葉
長耳兔的感想
給大家:
之前寫了一封信寄給大家,還好大家都沒有收到。寫那封信的時候情緒是不太好的,寫完隔天自覺情緒已經比較平復了,跟多多說話,多多竟然說:從此不想再見到我了。所以,我想大家沒看見比較好。
那封信大致是寫我出了兩次梯的感想啦!因為我向來是獨來獨往的人,再自己的世界裡也過的挺快活的,來人本一是想帶營隊的衝動,二是對人本的好奇。而也讓我從個人走進一個不同的團體,在團體中我有很多的不適應。大部分是我個人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大都是想,算了,以後別來帶什麼梯隊了,自然也沒這些問題。但其實這也並非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我仍想在個人與團體間取得一個和諧。因為,我的眼睛開過刀,上禮拜去複檢,沒事。在複檢前讓我一直感到相當恐懼,覺得生命即將在看醫生前結束了。在梯隊中,我就一直在想:如果生命就要結束了,那我來帶這個梯隊的意義何在呢?面對小孩的種種狀況時,我會想那關我什麼事呢?這讓我變得非常的自我,只要有一點我不太喜歡的事,我就不想要了。覺得開會是浪費時間,不想繼續在這梯隊裡鬼混,想要找別人玩。團體實在是個非常抽象的名詞,我走在街上可是我不部會感覺到我處於人群中,我覺得很自在,因為這些人跟我沒關係。但在梯隊中,別人或多或少跟我有點關係,讓我感到渾身不自在,因為我超級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調整在團體中的我?我很喜歡跟個別的人談話,我也很喜歡大家,只是我希望是個別的相遇,而非是在團體中的相遇。我引述一段上次出梯後一次聚會的感想:大家多少可見我的難處。
說真的昨天心情並不是很好,不知道是自己孤立太久所以在面對團體的不習慣,總覺得在一群人講話時自己無法插嘴,那種感覺像是騎車要橫越馬路時會注意左右是否有來車?怕跟人相撞。可能是自己思緒無法跟的上每一個人,
這個人講完了再想時,另一個又講了,就是無法立即回應出去。有時是別人講的我很同意就點頭認同當成自己的意思。難過的是我很在意大家的討論但就是說不出話來。
這次好像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做到,在教案在跟小孩相處上都感到茫然。行前營時智元對洗小孩尿床的事有問題。我心想除了這件事以外我能應付,其他都有問題。四天來我一直在旁邊看著就是看著也只能看著,小孩哭得時候我不希望他哭卻完全安慰不了。就像我不能阻止一朵花的枯萎即使我不希望。活培時我對一個人說來這裡的人要麼是師範體系的,要麼是有教育學程的,不然他會說他喜歡小孩。我則是以上皆非,那我來幹嘛?想看看所謂人本教育的實踐,是不是我也可以做到?今天大家在講的時候,覺得自己對小孩一點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麼去了解,說是在看好像也說不出具體的事來,真懷疑自己在幹嘛?跟小孩跟大人?大概因為這段茫然的記憶讓我想再出梯吧!希望自己還能做些事情。
跟別人,有一點我很特別。我常會覺得我跟這個人很熟,但這個人覺得完全不是。這可能是心裡的一種期待後來我發現,就是我悶不吭聲這個人完全不了解我,但我已經聽了他說很多話看了他做很多事,才會產生這種單方面幻想。其實我喜歡跟大家在一起的,只是講話對我真的是難了點。希望你們能夠明暸。
慶功宴的時候,世傑和多多和佩儀談到管小孩要管到什麼地步?我覺得跟我上次寫的某段話,有類似之處,如下:
要說什麼呢?我在想我是以怎樣的身分去面對小孩?我是大哥哥還是他的朋友?大哥哥的感覺像是我要去帶他,有大小之別。所以,有些事要我幫他去做,而且我不能打他,不能以大欺小。大小之別又有種權力支配的關係,並不一定是。大要求小也有小要求大,因為我是大所以我可以處理小的糾紛,可以跟小的談。如果是朋友你打我我會跟你談嗎?我會打回去吧!或者我會跟他他吵架的,而不是以大對小的一再容忍吧!人本的不打不罵基本上是根植於大對小的基礎上。是對活動員的要求不是對小孩。如果我們討厭暴力不打小孩,那小孩為什麼可以打人?大不能欺小,小也不能欺大呀!講了半天我的難處是活動員應該是站在跟小孩平等的位子類似朋友去了解他。如果是朋友,為什麼在我很煩的時候我還要去容忍你?在我拒絕你的時候我會覺得是不是我太殘忍了?如果我覺得我在忍耐我又怎麼會快樂呢?所以呢,我對小孩應該兩個獨立個人的相處。你打我,我跟你講,是我不喜歡暴力。並不是我在容忍你。如果如此那又誰能處理小孩的衝突呢?活動員角色的扮演要如何拿捏呢?會不會讓小孩覺得剛剛你還是跟我們一起玩的朋友,怎麼現在變成大人來管我們了呢?
是我把人分類了嗎?能那樣就不能這樣嗎?
其實基本的問題在於,對小孩人本,大家有共識,那對大人呢?以人本的那句話來說: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小孩大人同為目的,但在森林育中大人根本是小孩的工具。對小孩的人本和自己被當為工具,是活動員的雙重失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想再帶的原因。在一般的梯隊也許小孩被成為整個教案執行的工具,活動員成為執行小孩執行教案的工具,就算失落,也只有一重,至少他不用背負對小孩人本的十字架,況且大多數活動員也不覺得自己是執行教案的工具,頂多覺得跑流程累得半死罷了。我也聽我們學校老社團的人說過:她說:她根本不可能做到人本的那一套,所以,她只能帶學校的梯隊。雖然人本的梯隊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人本兩字其實已經產生了某種的壓力在,當然大多數的活動員有不同的理由認同不打不罵,但少數的也被大多數壓制住了,而並非是真正的信仰。
森林育回來隔一天就去參加了果陀五天的表演課程,最後一天我即興演出,因為老師遲到晚退害的學生敢不上捷運回家做飯,而決定招開記者會控告這位老師。覺得好爽喔!又隔一天,回家。一到家我爸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什麼時候回台北?我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為我也只待了兩天就回台北參加聯合文藝營。營中呂秀蓮來演講,他們是這樣宣傳的。
聯合文學的發行人說:我保證明天的演講不講兩岸關係,不講八掌溪事件,這樣就不會出錯了,所以,請大家一定要來聽。
蔡詩萍說:如果不談兩岸關係,不談八掌溪事件這些政治敏感的話題,那誰還要來聽嗎?就因為我們呂副總統秀蓮女士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不知道她到底會講什麼?所以,才有可聽性嘛!
楊照說:就算她說錯話也沒關係,因為這是一個文藝營嗎?我們只要說:她只是在講一篇小說而已,小說是虛構的,這樣就絕對不會出錯了。
演講的那天,果真像小說般,敘述她傳奇般的一生。不過從一開始手機聲就不斷,還有人拿起來講。講到她三十歲得鼻咽癌,突然有人的手機響起:驪歌。大家熟悉那個音樂吧!就是出殯用的那首。真是絕妙的配樂,想必是當時馬上調到那個音樂,不然那有人會用那種音樂。
就降了!其實說穿了還是在鬼混啦!不過真的過的蠻快樂的。最後祝福凌永能夠全身而退,回來跟我們分享喜悅。我的讚美集終於做完了,呂文的照片竟有十三張,我就給她寫了十三段話,有點像楊照說得,我有點像是在寫小說,虛構的。有點啦!
《將太的壽司》現在正演到佐治和將太的大對決,佐治的必殺技,除了「絕對的味覺」外,他還學會了將太的「魚之聲」。佐治擁有「絕對的味覺」也就是他能分辨世界上每一種味道,能分辨味道與味道間的差別。我們可以與音樂相比,他能分辨出不協調的味道(某種味道與某種味道相加),他能回答認兩種我們常起來都是美味的,甚至我們認為相同的味道。佐治可以分辨出不同,只是純粹就味道而言,不夾雜個人的喜好。
那我們能擁有「絕對的音感」分辨出不合諧的聲音嗎?也許有些人行,但大部分人不行,大部分只是個人的好惡,噪音就是人討厭的聲音之一。但我們可以練就個人的「萬能音覺」,聽到萬物萬事的聲音,而且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
另外我們也談到了,噪音也跟心情環境有關,需要安靜時,即使是平時喜歡的聲音也都討厭。如果你去舞廳,沒有人會閒那邊吵,本來就該吵,即使你平時不喜歡,但這時也部會討厭。
還有一點有趣的地方,就是聽覺的「聽若無睹」。那這時不管你討厭或不討厭的聲音都聽不到。另外,左耳進右耳出也是同樣的情況。雖然我們無法絕對的客觀,會有個人的好惡,但我們可以關到我們的內心。這讓我想到,其實噪音就是我們聽到後才會說;噪音。可是我們的耳朵只能聽到部份的頻率,如果能聽到所有的頻率,那我們可能就瘋了。另外,製造噪音很簡單,但如何消滅噪音?關掉自己的心提供了我們一個方法。
我們也談到了如果不用聲音的溝通方式,這裡的聲音指的是與言和文字,我們可以用肢體表演的方式,也可以發出不是語言的聲音
後森延期!
為什麼要延期呢?
是想讓春假梯的人也參加後森嗎?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訂在春假了?讓滿懷希望的我,或許還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落空了!一直在想怎麼還沒收到寄來的通知呢?應該快來了吧!想不到收到的卻是延期的通知。春假梯的大都是舊活動員吧!他們有寒假梯的暑假梯的後森可以參加,或者他們參加過了,為什麼要來跟我們擠呢?不然你們就在辦一次春假的後森算了!或者以後寒假春假一起辦好了,但這也要是明年的事,今年的後森早在宣傳單上已寫清楚,而且要改也已經為時已晚,現在改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在帶完寒假梯後經過了那麼久才後森,已經讓人費解了,畢竟心情是差很多的,而為什麼春假梯的一帶完就可以後森呢?這是棄寒假而重春假呀?
還有,狠重要的一點,春假的後森時間剛好在期中考前,如果說1112的反核因為遇到學校的期中考而學生來的不多,那又何苦把時間訂在這時呢?又是兩天一夜,來的人豈不更寥寥可數,犧牲春假來帶森林育的人也需要這時候,重拾書本讀點書了吧!這個時間對誰都沒有好處呀!
所以,延期後森,望你們三思呀!
之前寫了一封信寄給大家,還好大家都沒有收到。寫那封信的時候情緒是不太好的,寫完隔天自覺情緒已經比較平復了,跟多多說話,多多竟然說:從此不想再見到我了。所以,我想大家沒看見比較好。
那封信大致是寫我出了兩次梯的感想啦!因為我向來是獨來獨往的人,再自己的世界裡也過的挺快活的,來人本一是想帶營隊的衝動,二是對人本的好奇。而也讓我從個人走進一個不同的團體,在團體中我有很多的不適應。大部分是我個人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大都是想,算了,以後別來帶什麼梯隊了,自然也沒這些問題。但其實這也並非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我仍想在個人與團體間取得一個和諧。因為,我的眼睛開過刀,上禮拜去複檢,沒事。在複檢前讓我一直感到相當恐懼,覺得生命即將在看醫生前結束了。在梯隊中,我就一直在想:如果生命就要結束了,那我來帶這個梯隊的意義何在呢?面對小孩的種種狀況時,我會想那關我什麼事呢?這讓我變得非常的自我,只要有一點我不太喜歡的事,我就不想要了。覺得開會是浪費時間,不想繼續在這梯隊裡鬼混,想要找別人玩。團體實在是個非常抽象的名詞,我走在街上可是我不部會感覺到我處於人群中,我覺得很自在,因為這些人跟我沒關係。但在梯隊中,別人或多或少跟我有點關係,讓我感到渾身不自在,因為我超級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調整在團體中的我?我很喜歡跟個別的人談話,我也很喜歡大家,只是我希望是個別的相遇,而非是在團體中的相遇。我引述一段上次出梯後一次聚會的感想:大家多少可見我的難處。
說真的昨天心情並不是很好,不知道是自己孤立太久所以在面對團體的不習慣,總覺得在一群人講話時自己無法插嘴,那種感覺像是騎車要橫越馬路時會注意左右是否有來車?怕跟人相撞。可能是自己思緒無法跟的上每一個人,
這個人講完了再想時,另一個又講了,就是無法立即回應出去。有時是別人講的我很同意就點頭認同當成自己的意思。難過的是我很在意大家的討論但就是說不出話來。
這次好像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做到,在教案在跟小孩相處上都感到茫然。行前營時智元對洗小孩尿床的事有問題。我心想除了這件事以外我能應付,其他都有問題。四天來我一直在旁邊看著就是看著也只能看著,小孩哭得時候我不希望他哭卻完全安慰不了。就像我不能阻止一朵花的枯萎即使我不希望。活培時我對一個人說來這裡的人要麼是師範體系的,要麼是有教育學程的,不然他會說他喜歡小孩。我則是以上皆非,那我來幹嘛?想看看所謂人本教育的實踐,是不是我也可以做到?今天大家在講的時候,覺得自己對小孩一點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麼去了解,說是在看好像也說不出具體的事來,真懷疑自己在幹嘛?跟小孩跟大人?大概因為這段茫然的記憶讓我想再出梯吧!希望自己還能做些事情。
跟別人,有一點我很特別。我常會覺得我跟這個人很熟,但這個人覺得完全不是。這可能是心裡的一種期待後來我發現,就是我悶不吭聲這個人完全不了解我,但我已經聽了他說很多話看了他做很多事,才會產生這種單方面幻想。其實我喜歡跟大家在一起的,只是講話對我真的是難了點。希望你們能夠明暸。
慶功宴的時候,世傑和多多和佩儀談到管小孩要管到什麼地步?我覺得跟我上次寫的某段話,有類似之處,如下:
要說什麼呢?我在想我是以怎樣的身分去面對小孩?我是大哥哥還是他的朋友?大哥哥的感覺像是我要去帶他,有大小之別。所以,有些事要我幫他去做,而且我不能打他,不能以大欺小。大小之別又有種權力支配的關係,並不一定是。大要求小也有小要求大,因為我是大所以我可以處理小的糾紛,可以跟小的談。如果是朋友你打我我會跟你談嗎?我會打回去吧!或者我會跟他他吵架的,而不是以大對小的一再容忍吧!人本的不打不罵基本上是根植於大對小的基礎上。是對活動員的要求不是對小孩。如果我們討厭暴力不打小孩,那小孩為什麼可以打人?大不能欺小,小也不能欺大呀!講了半天我的難處是活動員應該是站在跟小孩平等的位子類似朋友去了解他。如果是朋友,為什麼在我很煩的時候我還要去容忍你?在我拒絕你的時候我會覺得是不是我太殘忍了?如果我覺得我在忍耐我又怎麼會快樂呢?所以呢,我對小孩應該兩個獨立個人的相處。你打我,我跟你講,是我不喜歡暴力。並不是我在容忍你。如果如此那又誰能處理小孩的衝突呢?活動員角色的扮演要如何拿捏呢?會不會讓小孩覺得剛剛你還是跟我們一起玩的朋友,怎麼現在變成大人來管我們了呢?
是我把人分類了嗎?能那樣就不能這樣嗎?
其實基本的問題在於,對小孩人本,大家有共識,那對大人呢?以人本的那句話來說:人即目的,不是工具。小孩大人同為目的,但在森林育中大人根本是小孩的工具。對小孩的人本和自己被當為工具,是活動員的雙重失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想再帶的原因。在一般的梯隊也許小孩被成為整個教案執行的工具,活動員成為執行小孩執行教案的工具,就算失落,也只有一重,至少他不用背負對小孩人本的十字架,況且大多數活動員也不覺得自己是執行教案的工具,頂多覺得跑流程累得半死罷了。我也聽我們學校老社團的人說過:她說:她根本不可能做到人本的那一套,所以,她只能帶學校的梯隊。雖然人本的梯隊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人本兩字其實已經產生了某種的壓力在,當然大多數的活動員有不同的理由認同不打不罵,但少數的也被大多數壓制住了,而並非是真正的信仰。
森林育回來隔一天就去參加了果陀五天的表演課程,最後一天我即興演出,因為老師遲到晚退害的學生敢不上捷運回家做飯,而決定招開記者會控告這位老師。覺得好爽喔!又隔一天,回家。一到家我爸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什麼時候回台北?我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為我也只待了兩天就回台北參加聯合文藝營。營中呂秀蓮來演講,他們是這樣宣傳的。
聯合文學的發行人說:我保證明天的演講不講兩岸關係,不講八掌溪事件,這樣就不會出錯了,所以,請大家一定要來聽。
蔡詩萍說:如果不談兩岸關係,不談八掌溪事件這些政治敏感的話題,那誰還要來聽嗎?就因為我們呂副總統秀蓮女士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不知道她到底會講什麼?所以,才有可聽性嘛!
楊照說:就算她說錯話也沒關係,因為這是一個文藝營嗎?我們只要說:她只是在講一篇小說而已,小說是虛構的,這樣就絕對不會出錯了。
演講的那天,果真像小說般,敘述她傳奇般的一生。不過從一開始手機聲就不斷,還有人拿起來講。講到她三十歲得鼻咽癌,突然有人的手機響起:驪歌。大家熟悉那個音樂吧!就是出殯用的那首。真是絕妙的配樂,想必是當時馬上調到那個音樂,不然那有人會用那種音樂。
就降了!其實說穿了還是在鬼混啦!不過真的過的蠻快樂的。最後祝福凌永能夠全身而退,回來跟我們分享喜悅。我的讚美集終於做完了,呂文的照片竟有十三張,我就給她寫了十三段話,有點像楊照說得,我有點像是在寫小說,虛構的。有點啦!
《將太的壽司》現在正演到佐治和將太的大對決,佐治的必殺技,除了「絕對的味覺」外,他還學會了將太的「魚之聲」。佐治擁有「絕對的味覺」也就是他能分辨世界上每一種味道,能分辨味道與味道間的差別。我們可以與音樂相比,他能分辨出不協調的味道(某種味道與某種味道相加),他能回答認兩種我們常起來都是美味的,甚至我們認為相同的味道。佐治可以分辨出不同,只是純粹就味道而言,不夾雜個人的喜好。
那我們能擁有「絕對的音感」分辨出不合諧的聲音嗎?也許有些人行,但大部分人不行,大部分只是個人的好惡,噪音就是人討厭的聲音之一。但我們可以練就個人的「萬能音覺」,聽到萬物萬事的聲音,而且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
另外我們也談到了,噪音也跟心情環境有關,需要安靜時,即使是平時喜歡的聲音也都討厭。如果你去舞廳,沒有人會閒那邊吵,本來就該吵,即使你平時不喜歡,但這時也部會討厭。
還有一點有趣的地方,就是聽覺的「聽若無睹」。那這時不管你討厭或不討厭的聲音都聽不到。另外,左耳進右耳出也是同樣的情況。雖然我們無法絕對的客觀,會有個人的好惡,但我們可以關到我們的內心。這讓我想到,其實噪音就是我們聽到後才會說;噪音。可是我們的耳朵只能聽到部份的頻率,如果能聽到所有的頻率,那我們可能就瘋了。另外,製造噪音很簡單,但如何消滅噪音?關掉自己的心提供了我們一個方法。
我們也談到了如果不用聲音的溝通方式,這裡的聲音指的是與言和文字,我們可以用肢體表演的方式,也可以發出不是語言的聲音
後森延期!
為什麼要延期呢?
是想讓春假梯的人也參加後森嗎?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訂在春假了?讓滿懷希望的我,或許還有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落空了!一直在想怎麼還沒收到寄來的通知呢?應該快來了吧!想不到收到的卻是延期的通知。春假梯的大都是舊活動員吧!他們有寒假梯的暑假梯的後森可以參加,或者他們參加過了,為什麼要來跟我們擠呢?不然你們就在辦一次春假的後森算了!或者以後寒假春假一起辦好了,但這也要是明年的事,今年的後森早在宣傳單上已寫清楚,而且要改也已經為時已晚,現在改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在帶完寒假梯後經過了那麼久才後森,已經讓人費解了,畢竟心情是差很多的,而為什麼春假梯的一帶完就可以後森呢?這是棄寒假而重春假呀?
還有,狠重要的一點,春假的後森時間剛好在期中考前,如果說1112的反核因為遇到學校的期中考而學生來的不多,那又何苦把時間訂在這時呢?又是兩天一夜,來的人豈不更寥寥可數,犧牲春假來帶森林育的人也需要這時候,重拾書本讀點書了吧!這個時間對誰都沒有好處呀!
所以,延期後森,望你們三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