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9 22:30:02飄揚的落葉

選擇與自由

選擇與自由 2002-05-08 21:22:20

選擇與自由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我們在一生之中不斷的在做選擇,小到吃牛肉麵還是包子?大到對人生的抉擇。在這個選擇背後?自己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也就是說自己到底是否真的有自由去做選擇?除了自己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影響的因素?如:別人、社會環境。而在自己與別人之間,我又該如何去做選擇呢?

我想先從讀書這件事開始談起,從小我就被教導要讀書,讀書這件事似乎就是天經地義,連我自己也這樣認為,人要讀書,也可以說是受教育,至少我可以想到我聽的幾個理由:「孩子,世上沒有比讀書更更容易成功的路了」。一位高中老師這麼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某古人說;「只有唸書將來才有出息,不然妳要去做什麼?去挑牛糞?現在也沒有牛糞可給妳挑呀!」我父母如是說;「國民有受教育、服兵役、納稅的義務」憲法規定。總之,我糊裡糊塗去上了學,上了學回家有功課要寫,記得第一天我還忘記抄了回來,勞動我所有的親戚去打聽而來,那時候的我或許還沒有想到:為什麼要寫功課?而對於為什麼學校要教這些東西?我似乎一直沒有懷疑過,這就像天經地義、吃飯睡覺的那麼般正常。讀完小學念國中念完國中考高中,為什麼要考高中?這裡總算有個理由了,因為上高中才能考大學,上大學最有前途了;因為五專是去學一技之長,如果妳不喜歡唸書的話,那麼就去學技藝,以後比較辛苦些,不像念書那樣輕鬆;因為高中是成績最好的人去考,五專次之,高職再次之。種之,看起來念高中是最有前途的,那麼念完高中後為什麼要考大學?因為考完大學後就可以交女朋友了(最吸引我的原因);因為念高中是為大學做預備,如果妳念完高中沒考上大學,那麼妳的畢業證書還比不上三信的(高雄一所商業學校),我的高中導師這樣說。反正,妳上了高中就是上了賊船一樣,只有考上大學妳才能獲救。

在大學之前我一直有種感覺,就是好像自己是被推著走的,也並不一定是我對唸書沒興趣,我對高中大學沒興趣。問題出在我沒有自由,我沒得選。我一直是處在一個被教導的環境,被教導成一隻溫馴的小貓。其實,我也並不是反對被教導,確實有些事如果我信服別人的教導,那麼我就比較省麻煩,只要那些事是無關整個生命的,如:某人教導我一套如何把牛排煎的比較好吃的方法。但有些事我仍然是認為必須自己經歷過每種不一樣的經驗後,我才去選擇我想要的,就像讀書只是人生其中一條路而已,教育的人應該為我展示出其他不同的路,再讓我們選擇。考高中大學五專高職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裡我有兩點想再講;第一,也許有人會覺得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自己去經驗再決定的話,那人生不就是一直在經驗嗎?有些事我們也許可以不事透過直接去經驗
而獲得,如書中,如與人的交往對談。我想我現在之所以會這樣想的原因在於,我實在被教導的太久了,長達二十年之久,所以,我才會偏向另一邊,目的試想把自己往中間修正。另外,還是個人價值的問題,別人經驗好的東西不一定事我認為好的東西,我實在是要自己去經驗後才能確定,因為我吃了太多的虧了。這裡也可以延伸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我想下學期有機會再寫成報告吧!還有人認為有些事是不可能自己去經歷的,所以只能由別的方法去體會,如;當妓女不可能自己親身下海去當,只由透過書籍或與當事人交流來了解。但在荷蘭當妓女是合法的,我們有理由可以相信,有人可能會想體會當妓女的感覺而去當妓女。所以,當過妓女的人會說我當過一定可了解妓女的感覺,沒當過的人說當過不一定能知道,但要怎麼解決呢?就是沒當過人的人去當當看,再比較跟之前想的有沒有什麼兩樣?邏輯上的IP證法就是把涵蘊據的前項拿來當前提,看看是否能以這些前提正出涵蘊據的後項。這兒也有Just Do It的感覺。我想我是偏向經驗主義的人,前面說過墜我被教導的不認別人的說法,我想如果我已被教導20年了,那我應該見汲履汲的去實踐至少10年。就像唸書這件事我以做了十幾年了,我近來一直在嘗試不同的事,也並非從此就不想再唸書了,有可能在我尋找的過程中找到我真正興趣的東西,也有可能我找來找去還是發現我最喜歡的東西還是唸書,但這跟我只唸書而選唸書不同。這也是我第二點想講的,如果當我面對選擇時,而我不能說NO,那我等於是沒有選擇,因為我們可以反問為什麼我只能選這些東西?也許它回答就只有這些東西。雖然我也不肯定別的東西會比這些好,甚至也不肯定我要的東西事什麼?但也許我可肯定我要的東西不在這裡,而如果我不能不選的話,那等於是強迫我,我也等於喪失了選擇的自由了。

接觸到人本教育基金會,他們創辦了森林小學,他們的理念是不打不罵,沒有哨子沒有口令,是一個完全尊重人的學校。他們說學生可以有權不上課,所以那裡的學生如果不想去上課也不用裝病,不想去就是不想去。但老師會來跟你談話,那時候我在想如果這談話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小孩回去上課,那這小孩還是沒有真正選擇的自由呀!結果他們說,談話的目的是想了解孩子不去上課的真正原因,他們談話是開放的並不帶預期他回去上課的目的,也真的有小孩一學期都不上課,每天只看小說。這學期讀到康德的一句話,中文的意思是說:「人即目的,不是工具」。恰巧這句話剛好是人本辦教育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人本身的目的就是在成就完成他自己,人不該被別人當別人想要達成的目標,套在教育上,父母不該對孩子有任何的期望,父母的應該像是一個園丁為園子理的花草樹木澆水施肥就好了,至於會長出什麼東西,不應去期待事實上也不能期待。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傻傻的愛孩子,不該把孩子當成自己為完成夢想的工具,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種子一樣,會長出什麼東西不一定,但這就是他或她呀!父母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是今天你是高貴的蘭花我才愛你,是路邊的小草我就不愛了。我想父母心中當然還是會有一些預期的,但我認為最多你可以營造一個那樣一個環境,但小孩要變成怎樣她有她的選擇,父母應該去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為孩子多展開人生的窗戶,讓她們知道這世界的廣大,這些都是我真心所盼望的。
愛上夏慕尼的柳丁原色 2008-02-25 16:45:05

我覺得~~你比你老大有建設性
我想~~你老大將來如果有小孩
大概只差不會被踩臉而已
其他都.....你知道的
那個強暴犯很疼小孩的

版主回應
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要解決
他那個房間有可能住兩個人嗎
更何況是生小孩呢?
2008-02-27 22:16:50
九十九我魔 2008-01-11 00:27:42

老小

繼續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