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5 05:14:12飄揚的落葉
螢火蟲事件始末
當曉菁姐【螢火蟲企畫】跟我說我們只能將妳的名字列在感謝名單,不能放在工作人員名單,我苦笑著,這對我來說有何差別呢?
我跟螢火蟲劇團的認識
2005的秋天我參加了螢火蟲劇團的表演課,韓江是帶領我們的老師,他是螢火蟲的團長,也是編劇導演演員。上他的課覺得非常的享受,基本上他是屬於自由風格,讓我們盡情的發揮,而他在旁邊在稍微的提點一下。也許我不是走表演的料,但幾堂下來我真的玩得很開心,那次我並不是很突出的角色,而我對演戲也興趣缺缺,課程結束之後就沒有再跟她們聯絡了。
過了半年之後,收到訊息說要開編劇課,我對文字閱讀一向比較有興趣,二話不說就報了名。這堂課要我們在第三堂課就交出自己的劇本作品,當時我花了幾天寫了一個三千多字的小劇本,取名叫「我和我」,對我來說,那是我從畢業以來對於自己生命轉向的一個表現。在討論大家的劇本前一個禮拜,我大概花了二三十個小時看每個人的劇本,我很期待那天能夠說出多一點話,跟大家有很熱烈的討論。
到了討論劇本的那堂課,我的劇本是第一個被討論的,沒想到討論的時間異常的久,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左右,當然我也被批的很慘,中間也有人說我有誰誰誰的風格,她們都是我喜歡的作家,我也不諱言自己受到她們的影響很大。
那次整個課程結束,也許韓江老師感受到我對劇本創作的熱情,邀請我加入螢火蟲劇團,我也欣然的接受。當時有一個目標,希望在老師的調教之下,三年內我能為螢火蟲創作出一個可以演出的劇本,剛開始好像真正有提案,曉菁姐要我想一個劇名,我大概了想了五十幾個中選出一個來。後來,我參與劇團主要的工作就是來看排戲的過程,剛開始看了紅寶石大歌廳,不過這齣戲已經到了要演出的時刻了。所以,決定從下一檔戲完整參與。後來,中間又跟了幾次家暴宣導戲,到現場打打雜。正式參與的第一部戲是有關高雄在地的故事叫「再會,高雄港的月娘」。我的工作後頭是幫忙製作道具,後來甚至有一分鐘的耍龍頭,但排戲一開始,我還是來打打雜,主要還是看老師怎麼排戲。當時曉菁姐跟我說因為我對劇場並不瞭解,希望透過參與一齣戲,可以幫助我劇本的創作,我也相當認同。因為我若不能來看排戲,那我也不知道怎麼參與這個劇團了。
導火線
一齣戲開始就是找演員,找好了就是排戲。當時曉菁姐也給我一份排戲的時間表,我看了之後就說,某一天我不行,因為我要去台北,那時候也看不出那一天有什麼重要性,也覺得應該可以請假。隨時時間的逼近,後來我參與了道具的製作,還要耍一段舞龍。後來開製作會議的時候,老師才知道我要請假的事,歸咎起來因為曉菁姐並未告知老師這件事,而且因為演出提前,發現我請假的那一天是要總採排。所以,我事先必須把舞龍這部分給練好。這對我來說這有點困難,我去台北的前幾天跟宥汝姐【螢火蟲燈光】稍微練了一下,大致覺得可以,想說回高雄之後再練個幾次應該OK。然後我就這樣歡喜的上了台北,回來之後我打給宥汝姐想約練習的時間,他說暫時不用練習了,我心裡就覺得有事要發生了。
攤牌
那時除了排戲之外,我還參加了螢火蟲協辦的一個燈光的課程,還有易曉玲老師的表演課,一個禮拜要跟團員見好幾次面,應該是在我回來之後的表演課,曉菁姐跟我說,自從我加入劇團之後,整個劇團好像有一種懶散的氣息要散發開,又覺得我每次來參與排戲好像太快樂了,不像是要來學習東西,而劇團本身有規定新進團員有三個月的試用期,我並不合格,所以要請我離開這個劇團。而這齣戲我們不能將妳放在工作人員,只能放在感謝名單。當時我有很多說不出的話,現在我想說。
感想
老師你知道嗎?妳身為一個團長,不管你的判斷對不對,你請我離開絕對有足夠的理由,但我最介意的是,當時我還在跟你們上音響課,還在上表演課,我跟你們,跟惠姍跟姊姊還要見面,我想她們也知道我已經被踢離開螢火蟲,我的心裡會是怎樣的滋味。當然,妳可以顧全大局,但我的心裡最不好過的就是那一段時間。
當曉菁姐跟我說我給劇團帶來一股懶散的氣氛,我有點訝異,畢竟我只是入團一個多月的新人,我如何有怎麼大的能耐去影響一個劇團的風氣,那陣子也許大家在工作上有點小失誤,但把原因歸咎於懶散,我認為未免是小題大作。至少我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惠姍,姊姊,宥汝姐絕對是很認真的人,也不會因為我而受到影響。就算有懶散的風氣,風氣的形成也非一兩個月,讓一個新人來擔這麼責任,主其事者未免太不負責。
到現在我都很感謝老師邀請我進入劇團,曉菁姐說我看起來太快樂,不像是來學習。也許吧!但我為什麼那麼快樂呢?因為我喜歡這個團體,喜歡跟大家在一起,排戲的時候我也在想,怎麼跟劇本的寫作牽連上關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一段台詞,要配上這段歌舞,適不適當,這段歌舞會不會太柔了?也許我沒說出來,我想我是新人,多看看老師怎麼形成一齣戲,我不管在做什麼?一定可以學到某種東西幫助自己的寫作。也許我們念哲學的比較喜歡想事情,而不喜歡講。外表看起來太快樂而近似於懶散,甚至影響到團體的士氣,而不得不叫我離開,我也無話可說。我只能說我努力過了,也許還不夠,但我很高興自己能有這個機會。
當時我曾跟專業人士討論過這件事情,大致的結論是說我有太多沒有解讀到對方的訊息,也許吧!但人與人之間誰能百分之百清楚知道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呢?
老小
這篇很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