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敘事的訪談結構
1.敘事訪談的架構為何?是外化、解構、重寫?或社會建構、解構、再建構?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性?2.外化、解構、重寫,如何成為一個訪問的歷程?
3.你如何理解敘說訪問中的「說、聽、問、思、行」
4.從訪問,到對話,訪問與對話,這兩者有何異同?敘事中是偏向訪問或對話?
巧媖
1.敘事訪談的架構為何?是外化、解構、重寫?或社會建構、解構、再建構?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覺得兩者事一樣的,外化其實就是將社會建構的東西化作主體呈現並解構,重寫也就是透過文字或語言再建構原本的價值觀。故目前我所理解敘事的訪談架構,就是外化、重寫。
2.外化、解構、重寫,如何成為一個訪問的歷程?
外化、解構、重寫這三項原則需要跟著來談著想談的內容,因此訪談者需要抓出來談者想談的線索才有辦法形成一個訪問。
3.你如何理解敘說訪問中的「說、聽、問、思、行」
說:來談者想說得事
聽:來談者想說得事
問:來談者想說得事
思:來談者想說得事
行:來談者想說得事
4.從訪問,到對話,訪問與對話,這兩者有何異同?敘事中是偏向訪問或對話?
我覺得訪問是以來談者為主題來了解來談者,對話則是訪談者與來談者間彼此交流雙方兩個主體的價值觀,故我認為敘事應是偏向訪問。
janielsong
嫊淩好奇的問題:
敘事治療中的對話和鷹架對話是否有差異性?若有,差異性會在哪裡?
janielsong
4.從訪問,到對話,訪問與對話,這兩者有何異同?敘事中是偏向訪問或對話?
敘事治療強調尊重、了解個案的生命故事,諮商師與個案之間是一種合作的治療關係,諮商師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家,而諮商師的責任是去塑造尊重、透明與好奇的諮商環境,好讓諮商師進入個案生命,與個案一起共構新的生命故事,因此治療師不是權威的,訪問背後的哲學觀,是在此基礎上讓諮商師與個案的對話,不斷發展,不斷創新。
對話是諮商師與個案在諮商過程中發生的歷程,但對話裡帶著對主體不批評、不論斷的態度,藉由諮商中的對話,透過個案的敘說,我們從個案的生命故事經驗中學習,共同在此敘說的歷程中跟著生命一同成長,因此治療對話不應該被定規,更不應該試圖對各種問題的反應方式做出決定。
敘事中偏向對話多一點,而訪問是一種對主體謙卑的態度。
3. 你如何理解敘說訪問中的「說、聽、問、思、行」
我所理解敘說訪問中的說聽問思行:
a說:個案能安全、自由地為自己的生命故事發聲。
b聽:不帶框架、不充滿批判、不戴著標籤,NOT KNOWING的傾聽,,帶著對個案的欣賞與好奇的態度傾聽,不戴著成見的聆聽,解構式的傾聽。
c問:解構式的問話-幫助人打開故事的包裝,或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故事,問的目的是了解問題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而主體若感到問題有威脅,可以選擇不回答。
d思:藉由敘說中的理解,發展自己的直線故事,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生命藍圖的路徑。
e行:藉由生命的陪伴,讓當事人活出自己的在地性故事,成為自己在生活中的專家。
janielsong
學生:王嫊淩
1.敘事訪談的架構為何?是外化、解構、重寫?或社會建構、解構、再建構?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敘事訪談的架構確實藉由外化、解構、重寫或藉由社會建構的概念,解構再建構,然而,這個架構的背後卻是支撐著以人為治療主體的哲學觀,透過這個哲學觀,我們才能幫助人們釐清問題從何而來?問題要如何處理?所重視的是人在困境裡,是如何被定義的?透過以人為主體的治療核心,也才能運用外化、解構或重寫等方式,協助打造屬於每一個人的獨特或量身訂做的治療路徑。在《生命才是值得去的地方》在提到關於量身訂做一文中提到:心理治療應該是有生命的,治療師與個案必須一起形塑治療的形式,而共同形塑的過程就是治療核心。(P.63)
2.外化、解構、重寫,如何成為一個訪問的歷程?
在敘事治療裡,所謂問題外化,就是相信人不等於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當我們相信這種內在狀態時,不論面對怎樣的人,我們相信這個人的生命裡,一定有問題不在的時刻,一定有問題干擾不了他的地方。懷抱問題外化的態度,能讓我們的視線不被問題框住,而看不見生命其他美好的可能。因此相信人不等於問題,才是解構問題的基礎,也就能透過問題的外化看見生命的珍貴。例如被轉介過來的孩子,在他們的生命經驗裡,很容易一再被指認出哪裡有問題,面對這些孩子時,我們比較容易伸出手指指著他說「你活得有多麼不對」,但卻要指出這孩子的好故事卻比較費力。因此我們需要透過移動標準,藉由非單一的標準,與孩子重新創造新故事(重寫),就需要歷經思考、討論、重新定義或教育等過程。敘事治療的目的不是在為了改變或修正一個人,而是陪伴一個人把自己想要的生命藍圖畫得更清楚、更動人,因為有了這樣的生命藍圖,生命自然會有去處,人就願意克服困難迎接自己想要的生命(整理自生命才是值得去的地方)。
1.敘事訪談的架構為何?是外化、解構、重寫?或社會建構、解構、再建構?或者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覺得兩者事一樣的,外化其實就是將社會建構的東西化作主體呈現並解構,重寫也就是透過文字或語言再建構原本的價值觀。故目前我所理解敘事的訪談架構,就是外化、重寫。
2.外化、解構、重寫,如何成為一個訪問的歷程?
外化、解構、重寫這三項原則需要跟著來談著想談的內容,因此訪談者需要抓出來談者想談的線索才有辦法形成一個訪問。
3.你如何理解敘說訪問中的「說、聽、問、思、行」
說:來談者想說得事
聽:來談者想說得事
問:來談者想說得事
思:來談者想說得事
行:來談者想說得事
4.從訪問,到對話,訪問與對話,這兩者有何異同?敘事中是偏向訪問或對話?
我覺得訪問是以來談者為主題來了解來談者,對話則是訪談者與來談者間彼此交流雙方兩個主體的價值觀,故我認為敘事應是偏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