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6-21 16:00:09風塵驕子

論本土化

現今的台灣社會一片強調本土化,教育本土化、政治本土化、藝術本土化、文化本土化、思想本土化……等等,不勝枚舉。甚至到了只要反對本土化,就會被冠上「不愛台灣」等等大逆不道的罪名,若是你「不長眼」式的主張台灣文化與大陸文化是一脈相連,更會被視為「中共的同路人」、「台奸」等連誅九族的帽子。我實在搞不懂這些罪名和帽子與「是否本土化」何干。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型態的社會,明清以來,自大陸渡過黑水溝移民來台的人數較宋元以前為多。主要的因素乃是在中國大陸的人數激增,已經逐漸超過土地所能供養的單位人口。在土地不敷使用的情況下,加上中國向來就是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所以農村剩餘人口在取不到土地的情況下,便只有向外拓殖,爭取生存的機會。台灣的移民社會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形成的。
人是一種習慣安逸生活的動物,因此如果能夠在故鄉得以生存,絕對不會辛辛苦苦的到一個人煙稀少,身家性命沒有保障的地方去開墾,去發展。加上古代教育不普及,農家子弟唸書的機會很少,大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向外拓殖的先民們,絕大多數是沒有知識的農家子弟,他們在故鄉無法生存的情況下,才會遠渡重洋到外地去打拼。這種情況並不只是存在於台灣,世界上各地的移民社會全部都是這種情況。或許有人會說美國的清教徒移民是受到宗教及政治上的迫害,但是事實上清教徒在美國社會不是全部,也不是大多數,而是一小部份,大多數的美國移民仍是在英國、在法國、在西班牙等地無法生存的人,我們實在不能以偏蓋全。
雖然這些來台拓殖的先民們大多數是目不識丁文盲,但是這並不會減低他們的重要性與偉大。其實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水平較低,所以才能有向外拓殖的傻勁與拼勁,倘若是一般的讀書人,可能連上船的勇氣都沒有,更遑論開墾拓荒,這些朝不保夕、沒有未來的工作呢。正所謂「當忠臣,怕痛﹔拿鋤頭,怕重」,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嘴臉。
不過,由於這些低階層的農家子弟來到了台灣,以他們的知識水準,事實上是沒有可能發展出一套新的文化,甚至連中國文化中較為精深的部分也沒有帶到台灣,所以台灣文化只是中國文化中較低下部分。比如說,台灣的乩童文化與宗教信仰,其實都是原始的性靈宗教。以佛教信仰為例,真正的佛教是普渡眾生與追求智慧,早已超越了精神寄託式的崇拜,而進入了一種人生哲學式的反思。然而,台灣的佛教上自大師,下到信眾,沒有一個人不是燒香磕頭式的求神拜佛,完全是一種自私式的信仰,只求自身,不渡蒼生。更別說過去大規模的地方械鬥了,完全是小鼻子,小眼睛的行為。
在台灣逐漸發展成功之後,雖然也陸續出現了高級知識分子,同時也吸引了中國的上層階級注意。但是台灣文化的提昇卻十分有限,原因在於本土知識分子產生了光宗耀祖式的土財主心態,而中國的上層階級也只是過客心態,如此一來,台灣文化始終沒有向提昇的力量。
現在有許多政客為了某些因素,大力強調本土化,希望能切斷與中國在文化上的臍帶關係。凡事都要重視本土,似乎唯有台灣才是一切,唯有台灣才是全部。現在連故宮博物院都打算改名,打算建立成以台灣本土為主的博物館。試問,故宮博物院中的館藏國寶,有多少是屬於台灣本土的國寶呢?而這些國寶又有多少能上的了國際級的舞台呢?
過分的重視本土化,無疑是將台灣自絕於國際舞台,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行為,只會讓台灣更像國際孤兒。難道這就是台灣所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