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3 16:43:25風塵驕子

國語與國文

一個該不該提高文言文比例的爭議,居然也可以掀起愛不愛台灣,以及文言文究竟是死還是活,台灣的教育淪落至斯,可也算的上是台灣奇蹟。

余光中舉出「學生讀進文言文,才能寫出流暢的白話文」;「文言文吃進去,可以吐出很好的白話文」;「文言文讀通的人,腦袋都很清楚!」三項論述,指出文言文的重要性。余光中所言的三項論述有無道理,其實見仁見智。但是無論余光中的論述再怎麼有力,反對者只需要簡單的以一句『不實用』為理由,余光中就只能無言以對。

事實上,文言文與白話文相比,白話文當然是主流。當年胡適先生曾提及:「古文經過桐城派的廓清,變成了通順明白的文體,所以在那幾十年中,古文家還能勉強掙扎,要想運用那種文體來供給一個驟變的時代的需要。但時代變得太快了,新的事物太多了,新的知識太複雜了,新的思想太廣博了,那種簡單的古文體,無論怎樣變化,終不能應付這個時代的要求,終於失敗了。」《胡適,新文學運動小史》此一番話點出了白話文運動不得不然的時代背景,並對文言文作了無情的診斷。因此,胡適先生極力主張「言文一致」,要文字當「語言」的符契,並隨著活的語言變遷,此即「我手寫我口」的白話文。胡適先生將「工具」的創新,視為發展新文學的第一步。而胡適之先生之所以提倡此運動,則是為了普及民眾教育以救國的時代要求,故提出「讀書不需口譯」的文學,顯見白話文確實是為了實用而提倡的文學革命。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要棄文言文而就白話文呢?答案當然是錯!首先提到實用問題,文言文誰曰不實用?現在常用的成語,哪一句不是從文言文演化而來?如果要以白話文去描述一個情景,一個意涵,四個字能充分描述嗎?

再者,也是余光中該提而未提,杜正勝該知而未知的道理,那就是中學生究竟該學『國文』還是『國語』的問題。過去小學生的數學課被稱為『算術』,到了中學才被稱為『數學』;同樣的,國中生的英文課被稱為『英語』,到了高中才被稱為『英文』。『算術』與『數學』;『英語』與『英文』,名詞的差異,所代表的正是程度的不同。

要論實用性,三角函數與微積分實用嗎?有人在買賣物品的時候會用到三角函數與微積分嗎?答案是沒有。既然如此,敢問自杜正勝以下,那群口口聲聲高喊文言文不實用的學者們,是不是就不要敎三角函數與微積分了?如果我們現在舉辦一場學生公投,相信贊成不敎三角函數與微積分的人絕對佔大多數。同樣的道理,『英語』與『英文』,『國語』與『國文』,都是大有差別。倘若,中學生為了要『實用』而降低文言文的比例,那麼中學生所唸的『國文課』與小學生所唸的『國語課』有什麼不同?若如此,中學生乾脆廢除『國文課』的教學,將時間轉向學習英文豈不更好?

文言文的存在對白話文的學習是否有幫助,答案絕對可以肯定,但是那群口口聲聲高喊文言文不實用的學者們,用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去抹煞文言文,卻完全不去分析箇中道理,為了反對而反對,豈不貽笑大方哉!
釦子 2006-07-04 22:31:04

原來
1個化學碩士(剛入學)
指的是
碩士班入學一學期

恭喜
剛考上碩士班
就妄稱取得碩士學位
嗯~~~
這種語意不詳
真會
笑死人
難怪
周爺星馳會大笑的如此誇張

粗魯氏 2006-07-03 10:59:30

語意不詳處謝謝指正
碩士班入學一學期

釦子 2006-07-03 01:21:19

還有

化學碩士(剛入學)

是甚麼東西啊

怪”好笑”的

好笑,台語發音,國語解讀為”說謊.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