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9 09:45:09風塵驕子

積極的商業,消極的政策

親綠親獨色彩濃厚的奇美電子董事長許文龍,選擇在326大遊行前夕,發表親中親統的言論,確實為台灣島內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不但大搶媒體的版面,更是讓獨派人士大感錯愕。於是乎,獨派人士紛紛解讀許文龍的發言,從李登輝、辜寬敏等台獨大老,到呂秀蓮等綠營黨政人士,無不針對許文龍的發言進行消毒,希望將其歸咎於大陸當局的陰謀打壓所致。

以許文龍長期親綠親獨的政治主張,李、呂兩人所言,不無可能,加上過去中共曾指明奇美的台獨色彩濃厚而表示不歡迎的紀錄,此次許文龍一改態度的舉動,若是完全與中共方面無關,其實可能性並不大。然而,許文龍這次的態度轉變,卻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兩岸關係的好壞,對台灣的經濟是具有極重大的影響力。

事實上,許文龍並不是第一個公然反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第一位『綠色』商人,包括長榮集團的張榮發,早就公然質疑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失當,更別說還有『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大陸的迅速崛起,對台灣來說是危機,卻也是轉機。過去在大陸初開放階段,台灣佔同文同種之利,成為國外廠商進軍大陸的最佳橋頭堡,再加上地利因素,台灣本來有機會因此成為一個以大陸為腹地的亞太營運中心,甚至成為華人市場的重鎮。然而因為政策的過度保守,加上政治上對於大陸保有敵對態度,使得台灣的優勢逐漸地銳減,以至於現在只要能與國際大廠站在相同的立足點就已經很慶幸了,更別說可以佔便宜了。

商業的特性在搶奪先機,誰能搶在別人之前取得先機,誰就比較有機會取得優勢,因此商人的眼光通常都比別人來的遠,來的快。然而政治卻是相反,因為政治必須要取得多數人的利益,不能為了滿足少數人而犧牲多數人的權益,因此政策的制定相對來說要保守的多,也因此往往出現了政策趕不上現實變化的現象。如此一來,商業受到政策的壓迫,若是具有一定規模與基礎的就會自行尋找出路,若是基礎薄弱則會慢慢萎縮。相反的,若是政策能配合商業發展的腳步,則商業發展就能在短時間內發展出一定規模。舉例來說,韓國的網路與電玩產業之所以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躍升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規模,就是有賴於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發展網路與電玩產業,韓國政府不惜修改法令,免除從事電玩業役男的兵役,讓韓國電玩成為韓國競爭力最強的產業之一。

從『戒急用忍』到『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台灣的兩岸商業政策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可是現實的變化卻已經截然不同。在現實的考量之下,商人必須在政治立場與經濟利益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點,直到完全無法平衡之後,商人只能被迫要二選一時,往往選擇的還是經濟利益。

許文龍的變化,不應該只從是不是中共『以商逼政』的手法,因為許文龍並不是第一個轉變立場的綠色商人,自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局勢的變化之下,倘若民進黨政府依舊採取保守的兩岸政策,到最後即便是最挺扁的戴勝通,有一天或許也會出現與許文龍相同的言論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