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0 04:29:55mag

共同做一件事,看看我們有什麼一樣 不一樣

1頁之1
【齊若蘭】
歐盟的「柯美紐斯學校交流計劃」,讓僻處英國小村莊的賀頓中學, 也可以和西班牙、德國、匈牙利的孩子們展開跨文化交流, 他們要讓國際化教育植根於日常課程中……。


英國的賀頓中學(Hetton School)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小村落,學校裡有一千個十一到十六歲的學生。這裡過去是礦村,長久以來,學生心態比較封閉,不知世事,對於歐洲鄰國也缺乏了解。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未來所需的能力,賀頓中學決定參加歐盟的「柯美紐斯學校交流計劃」。

二○○一年九月,賀頓中學和位於西班牙、德國、匈牙利的三所學校合作,推出了以「生活」為主題的跨文化學習活動,把經過整合設計的活動融入英文、美術、地理和體育等課程中,整個活動貫穿三個學年。

從生活認識世界

例如,在「調查天氣」的活動中,四所學校的學生從二○○一年十一、二月間,連續四個星期,天天記錄當地的氣溫、風速和雨量,然後比較四個地方的紀錄。結果發現,雖然賀頓中學位置最北,氣候卻最溫暖,位於德國布列曼的學校最潮溼,匈牙利蓋爾的學校則風最大。

幾個學校的老師也共同設計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十五個問題,希望了解四個學校的學生各自喜歡什麼和討厭什麼。結果發現,儘管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們都最愛吃披薩和喝可口可樂,也最喜歡上體育課。

四所學校的學生還互相交換喜歡的食譜。德國的學校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生,貢獻了更多不同的食譜,他們根據收集來的食譜,舉行了一次品嚐大會,再把照片寄給其他三所合作的學校。他們也發現彼此的生活有一些有趣的差異,例如英國賀頓中學的學生很訝異許多德國學生都騎腳踏車上學。

四個學校還共同設計了一份二○○三年月曆,每個學校負責設計一年十二個月中的三個月份。學生不但要設計月曆上的圖案,還必須挑出特殊的節日或紀念日,以英文和母語在月曆上說明。賀頓中學把月曆印出來,每個教室分發一份,以紀念這次的交流經驗,同時也把月曆寄給學區內其他學校。學生見到自己親手繪製的作品印出來,都非常興奮,同時也很有興趣閱讀月曆上關於各國特殊節日的說明。

從小接受不同文化的刺激

目前歐盟有三%的師生像賀頓中學一樣,參與柯美紐斯計劃。歐盟的目標是,從二○○七到二○一三年,歐洲至少有一○%的師生都有類似的跨文化學習經驗。

「柯美紐斯」(Comenius)是歐盟蘇格拉底教育計劃的一部份,希望藉著補助學校相關經費,鼓勵歐洲不同國家的學校建立伙伴關係,提供學校老師和校長拓展視野、提升專業的培訓機會,也讓學生更了解不同的文化。加入柯美紐斯共同課程計劃的學校,至少需要和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三個學校結為伙伴,花三年的時間共同設計課程,進行跨文化教學。學校也可以選擇參加增進外語能力的語言計劃,不同國家的合作伙伴一年內至少要規劃兩次學生互訪、交換上課的活動,每次為期兩週,讓學生有機會在外國的環境中說外語。透過跨越國界的合作和交流,學校教師能夠免費旅行,到伙伴學校討論課程規劃,不同文化的刺激也打開了學生的眼睛,讓他們更具有全球公民意識。

英國政府除了在網路上列出參加計劃的申請步驟,也建議了一些可以發展共同課程的構想。

為未來生活做準備

例如,在「購物籃」的教學單元中,老師可以帶著七到十一歲的學童觀察超級市場的各種日用品和食品的產地,從討論中,讓孩子逐漸了解很多產品的原料其實是從不同國家來的,製成產品以後,又賣到其他國家去,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裡。然後學生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和伙伴學校的學生交換購物單,比較彼此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最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如果幾個學校有機會相互拜訪,學生還可以共同策劃一次聚會,一起到當地的超級市場購物,品嚐他們之前從電子郵件中讀到的外國食品。

英國語言學家和教育工作者葛森(Ike Garson)在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指出,現在許多小孩都有機會到國外度假,但儘管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卻不見得了解表象底下的文化和生活。」和其他國家的學校建立伙伴關係,不但能讓學生更深入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生活環境和文化,也提升了他們對外語學習的興趣。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幫助學生為長大後在全球化社會中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每所學校都應是國際學校

蘇格蘭教學評議會發言人波斯維克(Glenise Borthwick)也表示,推動學校發展伙伴關係的主要目標就是推動國際化教育。「每個學校都應該是國際學校,國際化教育應該根植於日常課程之中,而且橫跨各種不同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