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8 07:53:30mac

高剖腹產率不能推給產婦

   台灣的剖腹生產率大約盤旋在百分之三十三,它如此普遍,已經成了三分之一產婦的生產道路。多年來,儘管降低剖腹生產率的呼聲和措施不少,但成效有限。剖腹生產最常見的適應症是前胎剖腹產,以前曾經接受剖腹的婦女像滾雪球般的累積,因此如果想要降低剖腹生產率勢必要先從降低頭胎剖腹生產著手。
 
  人類生產的過程既長又痛苦,頭胎生產更屬艱鉅挑戰。但是,剖腹生產只需一小時,反倒是頭胎自然生產往往拖上兩、參天,諷刺的是剖腹生產的醫療給付遠高於自然生產。因此就時間耗費而言,剖腹生產已經有了經濟面的誘因,再加上它被視為救命手術,在醫師畏懼醫療糾紛以及許多影歌星名流紛紛選擇剖腹生產的文化加持下,想降低剖腹生產率確實困難重重。
 
 生產方式如同許多醫療一樣,病人的偏好和價值都不盡相同,而尊重病人自主權又是醫學倫理的第一原則,但是聽從看時辰來剖腹生產合乎醫學倫理嗎?
 
  最近成大醫院小兒胸腔科林主任發表有關看時辰來剖腹生產的新聞,他指出許多孕婦因為專業知識不足,相信剖腹產可以保持身材,比較不會產後變形,因此常常陷入看時剖腹生產的迷思。林主任嚴肅的指出剖腹生產的嬰兒其新生兒時期與嬰兒期的死亡率較高,同時也比較容易罹患呼吸窘迫症、餵食困難、低血糖、新生兒黃膽、體溫不穩、呼吸暫停等毛病;而且再度住院、接受點滴與接受呼吸器治療的比率偏高;長期追蹤的結果也有過動兒、發展遲緩與須接受特殊教育及留級生比例偏高的現象。
 
  根據九十八年的統計,林主任認為台灣剖腹產者約六萬五千多人,其中不符合適應症的「選擇性剖腹產」約占六%,因此他認為將近四千名的孕婦選擇非必要的剖腹生產。
 
  其實林主任指的「選擇性剖腹產」中的「選擇性」是從英文elective翻譯過來的,但是這個「選擇性剖腹產」在英、美國家指的是在沒有產痛發生的情況下,事先擬訂剖腹生產計劃,而這些情況則包括具有適應症者,以及極少數純粹因應產婦要求,亦即所謂的CDMR (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
 
  但是不知什麼緣故,「選擇性剖腹產」在台灣卻被用來指稱沒有醫學適應症下的剖腹生產,也就是所謂健保不給付,或被簡略說成需要自費的剖腹生產,而這些情況不見得公平,常常包括無法忍受產痛,或是恐懼胎兒過重等意外,當然也包括林主任所調侃的看時辰來決定剖腹生產的情況。
 
  把高剖腹生產率歸咎看時辰剖腹生產,或推給產婦並不公平。台灣的看時辰剖腹生產常常是有醫學適應症之下,婦女才去迎合看時辰的社會文化風氣。
 
  看時辰開刀的荒謬和官員民意代表的辦公室風水以及刑警辦案的靈異邪說同屬一端。台灣目前並沒有研究來詳細區分純粹因應產婦要求的剖腹生產,以及這些剖腹生產和迷信之間的關係,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澄清。
 
  根據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 26%的初次剖腹產婦女感覺受到醫護的壓力才接受手術,而只有256分之一的剖腹產是沒有適應症,調查指出醫師的特質常是決定「選擇性剖腹產」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林主任舉35周看時剖腹生產的例子,恐怕錯不在產婦,而應該歸咎沒有仔細評估,卻隨著家屬起舞的醫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