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誌:聯合晚報的引述報導
2010年3月19日,聯合晚報記者來電詢問筆者有關考績法之是否修正或停止修正對國民黨選戰的衝擊問題,以下即是2010年3月19日聯合晚報的引述報導......
學者看法 3個丙才OUT比企業寬鬆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0.03.19 05:50 pm
考試院推動考績法修法,每年丙等考績3%,引發行政、考試兩院意見相左,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陳朝建表示,每年考績丙等3%,而且要連續三年丙等才淘汰(按:應該是十年內累計三次丙等),已經是非常保守漸進的改革,也夠緩和了,如果馬政府為健保可以宣示「寧可不要選票也要改革」,則此事也會被當做指標;都不做,民意觀感恐怕無法接受,此事發展也可能影響五都選舉。
陳朝建強調,公務員每年有3%考績丙等,已很保守,或許比以前「完全不淘汰」的太平盛世已經較嚴格,但是其中還要連續三年丙等才會被淘汰(按:應該是十年內累計三次丙等),其實都比一般民間企業寬鬆很多。他認為,考績公務員的確應該有適度的「退場機制」,否則不適任者仍可繼續做,民意觀感也不佳。【2010/03/19 聯合晚報】
坦白說,筆者在受訪時只關心此次考績法之是否修正或停止修正對國民黨選戰的相關衝擊問題,與以下中國時報的看法並無二致(有興趣者,可以參照)......
改革不應見樹不見林
2010-03-19 中國時報 【曾薏蘋/特稿】
長期以來,公務員穩定優厚的待遇福利令民間上班族眼紅,尤其公務體系與民營企業相比,不成比例的工作績效,更為人詬病。考績法的修正,不過是為公務員的獎優汰劣開啟一道窗口,如果馬政府無法支持關中的改革,寧願為了卅三萬公務員選票,放棄其他上千萬的民意,那才真是捨本逐末。
表面上,吳敦義是說出部分公務員的疑慮,但究其實,就是擔心「鐵票」反彈,十足的選舉考量。問題是,什麼樣的政策方向才是對選舉有利呢?公務員體系是國民黨的鐵票區,關中的改革利刃,的確是打開國民黨政府的「潘朵拉之盒」,但議題既已上桌,還吞得回去嗎?這不是擺明國民黨為了卅三萬公務員選票,與為數更多的工農群眾為敵?
再則,三%丙等的額度很多嗎?以韓國為例,最低等級定為十%、新加坡為十%、紐西蘭則無限制;而國內外企業及世界各國政府考績分類的資料,最低等次從一%到十%都有,私人企業也是如此,銓敘部這次取中間數,訂出三%標準,一點都不為過。更何況,十年內三次丙等才去職,如果連這樣低水平都達不到,豈不坐實外界對公務體系尸位素餐的指控。的確,特定機關三%丙等的作法還是可能有若干流弊,如機關內「官大學問大」,總是讓職等較低者揹上考績劣等的額度,但透過團體績效評比與考績委員會的設計,其實還是可以獲得有效改善。畢竟改革總會衝擊既得利益者,關鍵在是否有決心要大開大闔,矯治流弊。
長期以來,部分軍公教人員,總是以自身福利挾持選舉,但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下,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無法突破,成為一灘死水。考績法的改革動力不是民粹,而是民意,如果國民黨連這起碼的宣示都做不到,遑論其他。總之,改革之箭,已扣在弦上,國民黨難道要為了一棵樹,放棄了整座森林嗎?
無奈的是,很多人以為筆者是贊成(或反對)考績法的修改,只因為報社所下的標題之故(實則報社所下的標題是代表報社立場,而與受訪者意見未必有關)......筆者作為受訪者,在內文中所表達的是,國民黨遇到兩難了: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考試院於拋出此項議題後,如決斷修正考績法會面臨選票流失的問題,但如突然停止考績法的修正也會有流失選票的問題......因為,很多選民也會以此案來檢視馬總統所謂「寧可不要選票,也要改革」的決心與行動表現......
奇怪
怎麼從回應看起來好像台灣公務員都被虐待一樣??
其實看了規定每年3%丙等的條文後感覺還滿感傷的,許多人只是看到公務員的好處卻沒有看到他們背負的責任!
大部分的公務員應該都是勤奮乖巧的,當然也有乏善可陳的,訂定汰劣的機制故屬必然,但強制規定一定每年3%,未免過於無禮,難道每個機關每年都會產生這些%數的劣員嗎?
公務體系有許多還佔有多數的臨時人員,而他們大多擁有背景,並不是民眾所見所聞一定是通過考試的公務人員,真正的公務人員多數被限制,不能組工會,不能集會遊行,但每每想要動腦筋時,就想到公務人員,軍警教的待遇都遠比公務人員優渥,難道他們都是優秀零缺點的嗎?
現在許多地方基層,要求員工的服務態度已經是親切無比,試問颱風天誰在執勤,清明服務工作誰在犧牲假期?
有的公務員甚至已經多年未與家人參與掃墓,無奈僅能往肚裡吞。
我們應該將心比心,去除情緒化的因子,公平的看待也是納稅人的公務員!
老師:不知您對林水波之個體績效問責有何具體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