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1 19:36:24Macoto Chen

選舉政治:選後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這是筆者在2004/12/11立委選舉結果開票尚未結束之前所作的選後評估與判斷......

  關於選舉結果對台灣政治發展變遷的評估面向,事實上可以有很多切入點,例如從內閣改組與否、國會生態改變等項指標切入,或是專論政黨版圖消長、朝野精英未來走向等議題,甚或也可另從選舉結果與國際局勢、兩岸關係的互動影響談起。惟限於篇幅,本文謹就內閣改組、國會權力、政黨政治、精英走向等幾個重要面向加以說明。

  選前國民黨連戰主席希望泛藍席次(包括偏藍的無黨籍、無黨聯盟)過半之後,可以依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模式組閣,但就選後結果暨憲法規定的「落差」而言,勢必無法如願,儘管已超過一百十三席。更何況,即使綠軍離過半的門檻仍然有些距離,卻也不可能交出組閣權。惟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次民進黨的席次數並沒有比上屆傑出,得票率也比不上半年多前的總統選舉,都已充分顯示內閣恐需再度改組以示負責或藉此吸納落選的優秀人才,惟可預期的是,仍將由扁系人馬「暫時」主導整個執政權力結構的變遷。無論如何,近期綠軍內部應會掀起高層人事大風吹的黨政地震,並極可能上演「宮中傳奇」或是「茶壺內風暴」的「換人做做看」之情節,畢竟選舉結果已不如預期。

  次就國會結構、政治生態之影響而言,則須再分成兩個面向予以觀察:一是國會龍頭的改選問題,二是未來國會席次減半、選舉制度的改革課題。儘管藍軍已取得形同過半的優勢地位(含偏藍的無黨籍、無黨聯盟),惟由於藍軍過半的優勢地位能否持續保持,且不受日後綠軍「蘿蔔與棍棒」的左右,頗值得觀察。正因為如此,立法院長「換黨做做看」的機率雖然不高,卻依然不無可能會出現極為激烈的國會龍頭保衛戰,尤其是綠軍只要再拉攏少數無黨籍立委,或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仍有成就的可能。但真正的關鍵,卻在於台聯黨的態度,若台聯黨轉向支持或不反對王金王院長追求連任,或是根本與民進黨談不攏院長、副院長的搭配人選,則沒有執政權也沒有組閣權的藍軍在國會的場域內,往後仍將不會有「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反而還會立於不敗之地!

  問題是,即使藍軍未來藉由拉攏策略、夥伴關係的運作,可以有效實質、穩定過半的話,也必須面對明年國會減半修憲案正式過關後的偌大衝擊,那就是「一軍立委」、「二軍立委」的連任爭鬥;當然,類似的「同室操戈」現象,或許也會在綠軍的國會場域內出現。不過,由於藍軍多數的區域立委、原住民立委係以前幾名,即領先群的當選者居多,因此若立委選制確定將在二○○七年改為單一選區制的話,某程度對藍軍的「一軍立委」而言,反會呈現「短空長多」的有利局面。因此,明年初的憲法時刻,藍、綠雙方陣營到底是誰會「反對」或「阻礙」修憲案交付任務型國大公決(是藍營的「二軍立委」,還是綠營本身),已值得選民予以強力監督。

  當然,正因為藍、綠都沒有強而有力的絕對過半,未來即使綠軍可藉由「招降納叛」、「分化策略」導致「漸進式」的過半,卻也將是個不穩定的「國家不安定聯盟」;反之,藍軍加上黨友之後過半,卻不能保證黨友不會變節。因為少數無黨籍立委,或是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甚至是台聯黨成員若持續遊走於藍、綠之間實施「通吃策略」的結果,只要執政黨不繼續給些甜頭,他們也就不會再繼續和民進黨合作;換言之,明年二月之後立法院的次級團體或部分個別立委,反將持續呈現「藍綠不分」、「是非不明」的游離趨勢、左右逢源,並會遷就餘個案的利益進行合縱連橫、重組版圖,進行政黨合作。要言之,國會場域內的政治板塊,比起現況,更容易化身為「萬花筒世界」的詭譎多變、夢幻萬千,不僅如此,大型財團、壓力團體的說項遊說、介入機會,也將會比當前的劣質情形更加檯面化。

  再回到政黨版圖變遷、朝野精英走向而論,儘管台聯黨表現不如預期,顯得有些差強人意,但重要的是,卻不代表台聯黨的影響力已經不足,充其量只能視為「阿輝伯」的魅力確實有限或終將下降而已;因為沒有台聯黨的協助,日後民進黨根本也無法單獨「漸進式」趨向過半,所以台聯黨的政策議題、正名主張,有時候民進黨也必須部分買單、適時捧場。而且,對民進黨來說,若內閣必需改組且不排除試圖爭奪國會龍頭寶座的話,另代表黨內派系生態也將再度洗牌,惟究竟該黨會走向「阿扁獨尊」抑或維持「天王鼎立」的派系共治、接班態勢,終將由「阿扁意志」單獨決定!因為此次儘管民進黨席次差點反向減少,惟該黨得票率的增加幅度卻依然可以作為貫徹「阿扁意志」的民意基礎。

  另須正視的課題是,整體的泛藍軍雖已形同過半,惟親民黨已日漸趨於萎縮,且新黨又確定重回國民黨,但與渠等理念仍有相當程度的緊張關係,那麼國民黨本土派會不會鬆動轉向?同時,日趨萎縮的親民黨到底要不要選擇自我了斷重返國民黨系統?還是堅持將需與國民黨另組新政黨?坦白說,這些頗為艱難的政治課題,都在考驗連、宋兩位主席,以及藍營精英的智慧與氣度。不僅如此,對藍營內部最大的衝擊是,儘管國民黨選得還不錯,既有面子又可以兼顧裏子,惟面對「世代交替」的潮流與訴求,連戰主席在明年三月期間是否願意交棒?又宋楚瑜主席需否為此次親民黨的萎縮負起敗選責任,恐已非無疑義?除此之外,日後「北馬南王」或是「馬立強」的接班力道到底夠不夠強?畢竟「北馬南王」的魅力旋風、輔選力道,尤其是眾所矚目的「馬家軍」候選人未必皆有特別傑出的表現,低票落選者也大有人在(如林正修、蘇盈貴等)。

  比較醒目的是,未來「南王」(王金平院長,也是國民黨現任副主席)若是照樣打贏敵國會龍頭的保衛戰,且可與連、馬抗衡,惟到底還有「誰」(嚴格來說,應該是那一群人)可以是藍軍下個世代的主力戰將呢?因為即使連、宋、王、馬可以共同主政「泛藍軍」,也都需面臨國民黨本土派、親民黨或新黨禁衛軍與正藍軍彼此之間的相互杯葛、理念衝突;還有,往後綠軍會不會再藉由執政資源的優勢地位,不斷拉攏藍軍或偏藍軍的縣市長或地方型立委,例如再度開出「台東建設」、「台中古根漢」之類的政策支票,持續分化並緩步瓦解藍軍聯盟?確實值得吾人拭目以待!

  實際上,席次不多的無黨籍或無黨聯盟當選人應屬此次選舉的另類贏家,並仍可左右往後藍、綠的實質過半與否;整體而言,藍、綠雙方是否能藉由「鐵血聯盟」、「利益交換」、「招降納叛」、「友好曖昧」等戰術策略,使自己提早超強實質過半(遺憾的是,卻很可能只是「不穩定的過半聯盟」而已),或有效防止敵對陣營有機可趁得以過半,當屬後續值得密切追蹤的課題。基此,選後即將來臨的內閣改組與否、國會議長改選,以及修憲進度等項具體指標短期內將成為台灣政治發展的觀盤重點!

-----------------------------------
又本篇業登載於2004/12/12的中國時報專論,該報標題為「結盟交換 將成政黨常態」;內文經報社編輯修正後為:

  此次選舉結果,對台灣政治發展變遷將有顯著的影響,筆者謹就內閣改組、國會權力、政黨政治走向等重要面向加以說明。

  選前國民黨連戰主席表示泛藍過半後,可以依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模式組閣,但儘管選舉結果已超過一百十三過半席次,恐怕仍無法如願,主要還是在於即使綠軍離過半的門檻有些距離,卻也不可能交出組閣權。惟值得注意是,此次民進黨的席次數雖比上屆稍多,得票率卻比不上半年多前的總統選舉,整體表現不如泛藍,顯示內閣恐需再度改組以示負責,可預期的是,仍將由扁系人馬「暫時」主導整個執政權力結構變遷,因此,近期綠軍內部應會掀起高層人事大風吹地震。

  其次,儘管藍軍已取得形同過半的優勢地位,立法院長「換黨做做看」的機率雖然不高,卻依然不無可能會出現極為激烈的國會龍頭保衛戰,尤其是綠軍只要再拉攏少數無黨籍立委,或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仍有成就的可能。但真正的關鍵,卻在於台聯黨的態度,若台聯黨轉向支持或不反對王金平院長追求連任,或是根本與民進黨談不攏院長、副院長的搭配人選,則沒有執政權也沒有組閣權的藍軍在國會的場域內,往後仍將不會有「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反而還會立於不敗之地。

  問題是,即使藍軍未來有效實質穩定過半的話,也必須面對明年國會減半修憲案正式過關後的偌大衝擊,那就是「一軍立委」、「二軍立委」的連任爭鬥;當然,類似的「同室操戈」現象,或許也會在綠軍的國會場域內出現。不過,由於藍軍多數的區域立委、原住民立委係以前幾名,即領先群的當選者居多,因此若立委選制確定將在二○○七年改為單一選區制的話,某程度對藍軍的「一軍立委」而言,反會呈現「短空長多」的有利局面。

  當然,正因為藍綠都沒有強而有力的絕對過半,未來如果綠軍藉由「招降納叛」、「分化策略」導致「漸進式」的過半,卻也將是個不穩定的「國家不安定聯盟」;反之,藍軍加上黨友之後過半,卻不能保證黨友不會變節。因為少數無黨籍立委,或是部分國民黨本土派人士,甚至是台聯黨成員若持續遊走於藍綠之間實施「通吃策略」的結果,只要執政黨不繼續給些甜頭,他們也就不會再繼續和民進黨合作;要言之,國會場域內的政治板塊,比起現況,更將詭譎多變,不僅如此,大型財團、壓力團體的說項遊說、介入機會,也將會比當前的劣質情形更加檯面化。

  再就政黨版圖變遷、朝野精英走向而論,儘管台聯黨表現不如預期,卻不代表台聯黨的影響力已經不足,充其量只能視為「阿輝伯」的魅力確實有限或終將下降而已;因為沒有台聯黨的協助,日後民進黨根本也無法單獨「漸進式」趨向過半,所以台聯黨的政策議題、正名主張,有時候民進黨也必須部分買單、適時捧場。而且,對民進黨來說,若內閣必需改組且不排除試圖爭奪國會龍頭寶座的話,代表黨內派系生態也將再度洗牌,惟究竟該黨會走向「阿扁獨尊」抑或維持「天王鼎立」的派系共治、接班態勢,終將由「阿扁意志」單獨決定。

  另須正視的課題是,整體的泛藍軍雖已過半,惟親民黨已日漸趨於萎縮,且新黨又確定重回國民黨,但與渠等理念仍有相當程度的緊張關係,那麼國民黨本土派會不會鬆動轉向?同時,日趨萎縮的親民黨到底要不要返回國民黨系統?坦白說,這些頗為艱難的政治課題,都在考驗連、宋兩位主席,以及藍營精英的智慧與氣度。不僅如此,對藍營內部最大的衝擊是,儘管國民黨選得還不錯,既有面子又可以兼顧裏子,惟仍面對「世代交替」的潮流與訴求壓力。比較明顯的是,未來即使連、宋、王、馬可以共同主政「泛藍軍」,也都需面臨國民黨本土派、親民黨或新黨禁衛軍與正藍軍彼此之間的相互杯葛、理念衝突。

  而在實際上,席次不多的無黨籍或無黨聯盟當選人應屬此次選舉的贏家,並仍可左右往後藍綠的實質過半與否。整體而言,在可見的未來,政黨間「鐵血聯盟」、「利益交換」、「招降納叛」、「友好曖昧」等戰術策略,仍會是台灣政壇經常上演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