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22:52:33

一〇四年度上學期五專部一年級讀書報告書目

一〇四年度上學期五專部一年級讀書報告書目

1.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市:大塊文化, 2006年)

2. 聖‧修伯里:《小王子》(不限出版社)*

3. 楊‧馬爾泰:《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台北:皇冠出版社,2012)

4. 焦桐:《臺灣肚皮》(台北:二魚文化,2012)*

5. 蔡錦堂:《漫畫台北高校物語》(台北:前衛出版社,2013)

6. 沙林傑:《麥田捕手》(不限出版社)*

7. 蘇上豪:《國姓爺的寶藏》(台北:時報出版社,2012)*

 

一、題目:請從書單中擇一報告,不可重複。

二、格式:

1.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於12級,行距不得小於12pt。

2.封面:應註明題目(如:國文期末報告─《書籍名稱》)、班級、組別、姓名、座號。

3.內容:﹝1﹞分工表﹝如:封面設計、插圖、電子檔上傳、作者簡介、影印 版權頁、摘錄佳句......

        ﹝2﹞作者簡介(100-200字)
            ﹝3﹞摘要(100-200字)
            ﹝4﹞他人評價(100-200字)
            ﹝5﹞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6﹞讀後心得﹝每位組員發表之心得至少150字,未寫者報告以0分計算﹞。

              7﹞版權頁之影印本。

三、字數:至少1000字。
四、組員人數:每組不得少於7人。
五、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光碟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一0三學年度上學期五專部一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六、報告繳交日:12月4日)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七、本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5R102 第三組 2015-12-08 19:41:07

心得(16號)
Pi的父親經營一家動物園,也因此他有著許多別人看來新奇的常識,另外也培養出和動物相處的一套自然法則。他認識各式各樣的人,最喜歡的無神論但信仰自然科學的庫瑪老師,教堂的神父,清真寺、印度教的師傅,與他們相處讓他感覺到親切、慈愛,因此他對不同的神祇保持著同樣的敬愛,對不同的宗教都一貫虔誠的信仰,反而是世俗僅允許單一宗教信仰。讓他感到不解。 Pi自小就因「皮辛」音近英文「小便」而遭人嘲笑,因此他替自己取名「Pi」,圓周率三點一四的π。他說:「我最厭惡我的綽號之處便是無法整除的小數點。不完美的π完美地詮釋了Pi不完美的一生,也詮釋生命中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做個完美的了結。 理查‧帕克在故事中代表的意義不單單是隻孟加拉虎,它代表著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對危險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Pi在文中提及:「死亡緊纏著生命不放,這在生物學上並不是必然的結果,真正的原因不外是忌妒。」、「恐懼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是聰明狡詐的勁敵,這點我再清楚不過。正如同Pi面對理查‧帕克,妄想扼殺、逃避恐懼,卻只是助之增長,唯有認識它、接納它,才能尋回平靜,並瞭解正因會對死亡感到恐懼,才能激起求生慾望,生命才得以延續。

(36號)
心得:故事的一開始是作者假想自己在前往印度尋找寫作的靈感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告訴他,在他加拿大的同鄉有一則了不起的故事。這位同鄉就是本書的主人翁,他是個印度人,歷劫歸來後,在加拿大求學,修習宗教與動物學,並且成家過著平靜的生活。於是他前往拜訪皮辛,開始回憶他那段神奇冒險的始末。

5R102 第三組 2015-12-08 19:37:28

心得
(39號)
在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書後,述說少年PI在一望無垠、孤立無援的大海中,在極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如何運用雙手、智慧與勇氣求生存。更艱難的是要在這極為狹小空間中,與一頭猛獸「共生」。電影中男主角利用各種材料,編造一個與老虎相隔的彈丸之地,以確保自身生命安全。這立足地不斷改良調整,可以看出人在強烈生存壓力下飢餓、驚恐、徬徨、孤獨、死亡,則少年PI仍保有身為「人」的「理性」、「潛力」與「毅力」。少年PI摸索出與猛獸「共生」之道,不只沒有殺死老虎,反之想辦法釣取魚類,餵養老虎,老虎甚至變成他求生的動力。以此觀之:人類為了宗教、領土、各種理由互相攻伐,人與猛獸都能共生,世界還有什麼不能共生的呢。這是何等高貴的情操!

(17號)
少年pi這本書是一本很好看的書,作者把他推展到了極致,如真似幻的海上歷險與天真、殘酷並存的人性矛盾,裡面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飽暖則安逸,憂患則志高。人愈卑微,心就愈想高飛。所以我喪失了希望,窮途末路,眼前是遍地荊棘,這個時候我會回歸上帝其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5R102 第三組 2015-12-08 19:36:12

佳句摘錄:
1.人類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切的中心,這就是萬事的禍根,無論是神學上或動物學上皆然。(p.47)
2.其實就連在動物園裡出生長大,習慣了人類,從不知野外世界為何物的動物偶爾也會有逃亡的衝動。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多少都有點瘋狂,所以就會做出很奇怪,而且有時無法解釋的事情來。這種瘋狂可以積蓄起來留待後用,因為這種瘋狂也是適應能力的一部分,少了就沒有一個物種可以存活下去。(p.57)
3.兩隻生物碰面,能夠震懾住敵手的就會被認為是社會階層優越的那一方,所以社會階級不一定是用打鬥來決定。有時候只要來一場對峙就夠了。(p.60)
4.P75~76讓我出神的不僅是環境,還有我本能的知道他在這裡,敞開胸懷,耐心等候,有人,隨便什麼人,想來跟他說話,靈魂的問題也好,內心的負擔也好,良心的譴責也好,他都會用無限的愛心去聆聽。他這人的職業就是去愛人,而且他還會竭盡所能去安慰去引導。
5.P86那種拉長的母音和喉中發出的爆破音就像一條小溪。我長時間的凝視這條小溪。小溪並不寬,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可是卻深如宇宙。
6.P88上帝的沉默呢?我思索片刻,又加上:智能上感覺困惑,卻深信上帝的存在,深信至善至美之目的。
7.對上帝的信仰是一種敞開胸懷,一種心靈釋放,一種深刻的信任,一種去愛的自由,但有時去愛卻是難上加難。(P.239)
8.人何苦要搬家?何苦要拔起自己的根,丟下熟悉的事物,跑到地平線以外的陌生國度?何苦要費力跨越層層聖母峰一樣高的繁瑣手續,讓自己覺得像乞丐?(P.104)
9.滾滾烏雲好似受了驚嚇,拼命趕在風之前逃走。海洋得到了暗示,開始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著沉入谷底。(P.257)
10. 宇宙與道德—而非智能—為互相結合之兩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