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年度上學期五專部二年級讀書報告書目
1. 王家祥:《倒風內海》(台北:玉山社,1997)
2. 周婉窈:《少年台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台北:玉山社,2014)
3. 陳清淵原作;東默農編劇:《新港少女李樂》(台北:飛魚創意有限公司,2014)
4. 夏至:《上邪!裨海御巫》(台北:未來書城,2011)
5. 劉梓潔:《父後七日》(台北市:天下文化,2010年)*
6.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台北:大塊出版社, 2004年)*
7. 蔡珠兒:《種地書》(台北:有鹿文化,2012)*
一、題目:請從書單中擇一報告,不可重複。
二、格式:
1.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於12級,行距不得小於
2.封面:應註明題目(如:國文期末報告─《書籍名稱》)、班級、組別、姓名、座號。
3.內容:﹝1﹞分工表﹝如:封面設計、插圖、電子檔上傳、作者簡介、影印
﹝2﹞作者簡介(100-200字)
﹝3﹞摘要(100-200字)
﹝4﹞他人評價(100-200字)
﹝5﹞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6﹞讀後心得﹝每位組員發表之心得至少150字,未寫者報告以0分計算﹞。
﹝7﹞版權頁之影印本。
三、字數:至少1000字。
四、組員人數:每組不得少於7人。
五、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光碟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一0三學年度上學期五專部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六、報告繳交日:12月12日(五)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七、本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少年台灣史是很值得細讀的部份,這部份是從第二次大戰終結之後開始,談及「228事件」,也說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透過「白色恐怖」的手段將整個國家「黨國化」的經過。這部份也談到在戒嚴政治體制下,咱台灣人民怎樣透過各種方式對抗國民黨政權,其中有許多已經在這一代青年甚少說起的事件,包括有雷震案延續出來的各種政論雜誌刊物被停刊之事件此起彼落,以及被疏忽與鄙視的農民大眾和原住民,並且提到「美麗島事件、林家雪案、陳文成案」等。這使我想起當四月22日林義雄先生用絕食抗拒續建核四案,逼使行政院長江宜樺一再詢問這個問題:為甚麼義光教會會允許林義雄先生在該教會絕食?他問這問題正好暴露出他對咱台灣社會發生事件的陌生,或是說他對這塊土地發生過的史事,欠缺關懷,態度冷漠。而這樣的人卻官高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這才是悲哀至極!
因此,讓我們的少年孩子閱讀這本僅有短短287頁的書,可幫助他們在年少時期就會明白自己國家的歷史概況,這樣至少會促使他們對這塊土地有心、對人有情,對事物的態度會積極,且會珍惜、尊重。--62號
如果讀到周老師反覆聲稱臺灣史跟中國史的不同,或者是「臺灣從來都不是中國的領土」,會讓某些人感到不安。那麼戰後史的章節恐怕讓人避開這些談話。在1949年國民黨打了敗仗,撤退到臺灣,這些軍民估計有一百萬人口。當時臺灣人大約有八百多萬人,相當於一百人中就有十人來自中國大陸。這些所謂「外省人」,或多或少,直接間接,都受到了國民黨的庇蔭。讓外省族群擁有很大優勢。例如在1943-1949年出生的年齡層,外省族群考上台大的機率,是本省籍的6.5倍。所以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臺灣史跟中國史的不同。--43號
閱讀這本敘事流暢的史書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雖然短短三百頁的書其實沒有辦法很詳實的交代每一件事情的始末,但是周婉窈老師在這本書中所講述的在地史事,有許多都是我們這些只有念過國編本歷史教科書的人不曾接觸過,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土生土長的這片土地上的事件,這些事件不只是一些過去的、被遺忘的故事,有許多我們當前所面對的困境和挑戰其實也都和這些過去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而更重要的,我覺得周婉窈老師此書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個台灣島上的大家普遍不熟悉的史觀。--45號
台灣到現在從很古早的時代,到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是經過了很多戰爭發生很多糾紛,大家一起努力才會有現在對於台灣的過去都會覺得很心酸,看著很多很辛苦的人為台灣付出,然後犧牲了自己 就覺得很感動,雖然台灣沒有比其他的國家大,但總覺得台灣比別的國家付出很多,很謝謝那些付出的人很感動,對台灣的歷史感覺很感動。--51號
個人心得:
《少年臺灣史》絕對不是一本僅供少年閱讀的臺灣通史,書中牽涉到的面向、廣度、深度,甚至比市面上某些歷史普及物要來得佳。如果市面上多幾本這類的歷史普及讀物或許人們就不會再這麼輕視文史了。每一個字,都讓我感受深刻,其實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不為人知的美麗,美麗不是很容易被發現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慢慢的去發現,我們可以把這些美麗的場景,把它存在記憶裏,或是以文字把它呈現給大家知道。--37號
《少年台灣史》第五篇是很值得細讀的部份,這部份是從第二次大戰終結之後開始,談及228事件,也說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透過白色恐怖的手段將整個國家黨國化的經過.
我覺得這本書是值得看的一本書,因為的詞語很白話很容易懂,其實因該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美更深入的了解台灣的歷史,從這本書上學到很多文化,從書中的原住民神話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有了這座美麗的寶島,我們都該更珍惜這塊美麗的寶島好好守護這珍貴的歷史。--39號
這本書是在敘述著台灣的歷史,和豐富的插圖、資料,文字敘述也充滿了圖像,可以一邊欣賞著台灣的此起彼落,一邊回顧著國中時期所學的歷史,共五篇。除了歷史的講解外,還有旁邊繪製的小插圖,繪製了三十餘幅大大小小的歷史畫作。從台灣幾千年了的型成,葡萄牙人看見這座島嶼,到進入這塊島嶼,以及引發的戰爭,和後來漢人移民到台灣,直到第二次大戰後,整個台灣社會的轉變,都一一精細的描寫出來,回顧歷史,真的受用無窮、流連忘返。--42號
佳句:
01.日本人很愛說他們受惠於山和海,享受「山知幸」、「海之幸」,也就是說,擁有來至於山和海所賜予的幸福-15頁
02.不管多艱難,讓我們一起面對嚴峻的挑戰,超克險厄,打造一個美麗的新國家-287頁
03.百年來台灣的野球棒球,用汗和淚見證了我們的夢和堅持-257頁
04.戰後台灣社會,不論政治、記憶、教育方面都經歷很劇烈的斷裂-251頁
05.在悲慘世界,部落少女淪落到都市最黑暗的角落-244頁
06.台獨運動者被處決時也會高喊:「台灣獨立萬歲!」-234頁
07.作為第一代台灣人的你,不用感覺歉疚,重要的是了解過去,大家一起來解決前人留下來的問題-226頁
08.蔣介石從楊台一望,就是祝福他長年百壽的「介壽路」-209頁
09.在志願兵的熱潮中,出現「寫書志願」的現象,不少年輕人咬破手指,寫血書來表達熱望從軍的心志。
10.你是台灣人,你頭載台灣天,腳踏台灣地,眼睛所看見的是台灣的狀況,耳孔所聽見的是台灣的消息,時間所經歷的亦是台灣的經驗,嘴裡所說的亦是台灣的語音,所以你那支如椽的健筆,生花的彩筆,亦應該去寫台灣的文學了-176頁
摘要: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歷史需要的不是記誦,而是思考和理解。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
——作者 周婉窈
歷史,不僅是發生過的事而已,更是與現在和未來連續而無法分割的整體。藉著本書的插畫工作,我才開始認識許多一向視而不見、卻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流。這份成長,並不因此書的完成而結束,卻是要持續一輩子的工作。
——繪者 許書寧
作者簡介:
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
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研院臺
史所,1997;增訂本:聯經,2009)、《海行兮的年代》(允
晨,2003)、《海洋與殖民地臺灣史論集》(聯經,2012)
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並主編多種圖書。《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譯本(新丘文化,2003)和日文譯本(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3。)
史學著作之外,作者曾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近年來,作者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種地書的地景發生在香港,作者得了癌症接受化療的過程,可是卻清淡的夾雜在日常之中,讓人誤以為一切靜好。
讓我覺得作者很懂得享受人生,面對各種挑戰都能自信面對處理,豁達開朗不自怨自哀。
他說在種菜時遇到菜蟲,總是把牠殺死,然而發現有些可以羽化成蝴蝶以後覺得良心不安。
她說:「對付手無寸鐵,身無片骨的軟體小物,犯得著這麼兇殘嗎?殺心恨意,究竟因何而起,又從何而來?人家也是求生,跟你一樣混口飯,有必要跟牠爭食嗎?……」
看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舞孃殺手』。
他談到在他種菜時常常遇到害蟲,而他總是將他們
立刻處死。然而,當他發現某些蟲蟲能夠蛻變成美
麗的蝴蝶時,歉意油然而生,『唉,只有遇到美麗
的東西,我的良心才會出現。』淡淡自嘲,令我喜
歡上他這種備感親切的感覺呢。感性理性兼備,幽
默又溫暖,文章中無處不是這樣迷人的段落。如果
,你問我『種地書』說些甚麼呀。我會想說,讀過
『種地書』,我們將無比真切的體會到:自然真好
!人生真好!這個人間,有人有植物真好啊!
因為時間較緊沒能閱讀完全部……。我將主角艾迪遇見的第五個人「妲拉」的故事閱讀完畢後,我明白,艾迪活到八十幾歲,都不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就像書裡一段藍膚人提到「人哪,常常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可是呢,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現天堂。」我們總是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微不足道卻總是一昧地追求生命的意義而忽略真正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你當下也許不知道個是理由是甚麼,而這正是天堂的功用。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藍膚人這麼說,正是應證了艾迪直到遇見妲拉才明白自己身為維修員是多麼重要的一個角色,即使不起眼,卻是他生命的意義。也成就了別人生命的意義。
作者蔡珠兒她的散文在寫飲食,她常常提到種菜常遇見菜蟲,也會把她種菜的觀點利用在生活當中,一株菜,需要一些水、一些陽光、一些肥料,才能把一珠菜種的好,相對來說一個人也需要爸媽的疼愛、同學間的包容還有社會的關懷,才能當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而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是作者種菜時的過程,體會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因為有時候就算有充足的肥料,或者是水都還是缺少了陽光,這樣的話這珠菜也還是無法成長。
主角因為鹿皮交易而在文明社會和原始社會中遊走,而紅毛人、原住民、漢人因為貿易、土地、稅收、語言不同這些因素,使得彼此的矛盾日積月累的加深,當這些壓力爆發後便成了島內最大的衝突。而當鄭氏大軍抵台時,新的勢力崛起,過去這些因素使得鄭氏大軍成功占領台灣。在台灣躍上國際舞台時,急速地從原始到文明,而當原始遇到文明,壓迫殺綽也隨之而來。而這也讓我們看到這歷史最終的悲劇。從這之中看到許多人性社會的轉換,當這些歷史被時間淹沒時,還會有誰能夠注意到這些衝突,作者讓讀者看到這些災難,也從這之中看到人性,以及歷史的洪流,是本值得探討的書
一個在遊樂園里工作的老工人艾迪,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每一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不管是被他人需要還是需要他人都是環環相扣存在的,生活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往往我們都無法預料但在無形當中已巧妙的被安排好,每一個人每件事情都被巧妙的安排著。
從別的觀點來看,在我們所不知道的情況下,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每個人每
件事巧的安排著。好比像是在路邊的小草,打從一顆小小的種子開始時,就開始
了它一生的遭遇,日曬、風吹、雨淋,各種各種不同的境遇,才能成就出現在這 株小草。
我們人生在世不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所遇到的某些人,在我們看來,也許只是
些無關緊要的人,也不會對我們有所影響,但也許在生命的歷程中,他們就扮演 著影響我們(或我們影響他們)的重要角色,而往往就在最無法察覺
看完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當中有沒有像艾迪一樣遇到擦身而過的陌生人,這種緣份是一種很奇妙的事,誰也無法說清,有些人是陰錯陽差而相遇,卻會變成朋友或者情人甚至是敵人,不管遇到什麼人我們都應該要好好珍惜因為那都是一種緣份。
生命是很可貴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愛惜我們的生命。更何況這個生命是上天給予的,也是父母所期待的。要是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會讓那些愛我們的人傷心難過罷了。
父後七日讀書心得
看完這本書之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是因為那種喪父之痛雖然我並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不知怎麼的每當想起那段文字,畫面彷彿清晰印照在我面前。整本書大致上文字都簡單易懂,而且內容深動活潑,雖描寫的是喪父痛但是卻因為一些小事情讓忙於準備喪事的大家能放鬆心情,看似凝重的標題其實沒深入了解你並不知道其含義有多有趣。
心得:這本書看完以後,很值得去推薦去思考。
因為主角艾迪,雖然不常笑,不過在他的內心,是個溫柔又會幫助別人的人,他這個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他,因為你所做的一切,一定會有所回報,每一個故事,都跟艾迪的一切有所關聯,故事敘述著,值得感謝艾迪,和喜愛著艾迪的人,告訴艾迪該如何去面對接下去的故事,這是敘述著他從前面對一切的考驗。
這故事告訴我很多的人生啟示,面對著人生的考驗,終究都要去面對,就算考驗在困難,在你背後也有人會推你一把,幫助你度過這困難的考驗。
藉由這本書可以了解到荷蘭時期的歷史故事,都在說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在當時的原住民在夏季是不能捕獵的,他們有這樣的想法能讓動物還能有延續後代的機會,到了現代我們都因為「貪婪」連幼小的動物都捕獵使我們現在的保育類動物越來越少,我覺得對於以前的想法有一些是我們能採納的,還有在以前的時代他們有女巫來控制生育人口,在30歲以前不能生小孩,到了我們現代,有些新聞案件都會報導未成年生小孩,而且年齡是越來越小,小孩的人口數一樣不如以前,使台灣快要面臨高齡化社會了。
在天堂遇見五個人讀書心得報
我們都會有失落、低潮,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的時侯,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主角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沒用的人,直到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上命,他在天堂遇到了五個人,每遇到一個人就有一段故事跟要教他的事,有人教他人的一生中是需要犧牲與選擇的有人教他要寬恕,有人教他愛要放手,更有人教他每一個人活著都有意義,我覺得這本書是一個非常有正面意義的書,告訴我人生中很多事,給我很多啟示,是一本值得再三回味的書。
我們的少年孩子閱讀這本僅有短短287頁的書,可幫助他們在年少時期就會明白自己國家的歷史概況,這樣至少會促使他們對這塊土地有心、對人有情,對事物的態度會積極,且會珍惜、尊重。
這本書的另一特色,就是搭配著許書寧女士的繪圖,歷史書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更容易幫助讀者清楚瞭解史料的內容這本書在第四篇中也有提起鮮為人知的日本統治時代發生過「鄉土文學論戰」,非常可惜的是只有記下一筆「197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再度引發一場鄉土文學論戰」,
並沒有進一步論述。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也曾於戰後復校時,在黃彰輝院長推動「神學實況化」之論下,經過宋泉盛、蕭清芬等兩位院長的持續教導,
在王憲治教授用心教育下,也有過發展出「鄉土神學」的雛形,可惜的是後繼者在這方面就欠缺論述之力,而無法使台灣神學思想在這塊土地上有自己的力道和領域。
《少年台灣史》第五篇是很值得細讀的部份,這部份是從第二次大戰終結之後開始,談及「228事件」,也說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透過「白色恐怖」的手段將整個國家「黨國化」的經過。
這部份也談到在戒嚴政治體制下,台灣人民怎樣透過各種方式對抗國民黨政權,其中有許多已經在這一代青年甚少說起的事件,包括有雷震案延續出來的各種政論雜誌刊物被停刊之事件此起彼落,
以及被疏忽與鄙視的農民大眾和原住民。這使我想起當四月22日林義雄先生用絕食抗拒續建核四案,逼使行政院長江宜樺一再詢問這個問題:為甚麼義光教會會允許林義雄先生在該教會絕食?
他問這問題正好暴露出他對咱台灣社會發生事件的陌生,或是說他對這塊土地發生過的史事,欠缺關懷,態度冷漠。而這樣的人卻官高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這才是悲哀至極!
因此。
這本書共計有五篇,從台灣這塊島嶼的誕生,到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說到外族進入這塊島嶼,以及引發的戰爭,和後來漢人移民進入帶來的影響,直到第二次大戰後,
整個台灣社會的轉變,都有作了重要卻是簡略的歷史敘述。
我會極力推薦這本史書之因,就是這本書是用國中生就可以看得懂的文辭來述說咱台灣的歷史,沒有高深的學術論調,也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句,讀起來非常容易明白,
這樣的史書對現今中學生來說非常有幫助,可以讓他們清楚知道居住在台灣這塊島嶼上的人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在祖先和我們這一代的身上發生著,
且有些是延續著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因此,若是能讓我們的孩子讀此書,必定會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歷史。
咱台灣人最為令人詬病的,就是對歷史的認知要不是很膚淺,就是很快就被不正確的歷史史觀所蒙蔽,特別是被一些統治高官、民代,甚至是一些所謂的「電視名嘴」拿錯史料當經典呼哢誘導,
結果大多民眾不是打從心底生出自卑感,就是跟著亂吼一通,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正確瞭解歷史,對現代台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功課,因為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才會有基礎去認識世界歷史,否則就會很容易產生錯覺,且是嚴重的錯誤認知。
這本書在第四篇中也有提起鮮為人知的日本統治時代發生過「鄉土文學論戰」,非常可惜的是只有記下一筆「197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再度引發一場鄉土文學論戰」,
並沒有進一步論述。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也曾於戰後復校時,在黃彰輝院長推動「神學實況化」之論下,經過宋泉盛、蕭清芬等兩位院長的持續教導,
在王憲治教授用心教育下,也有過發展出「鄉土神學」的雛形,可惜的是後繼者在這方面就欠缺論述之力,而無法使台灣神學思想在這塊土地上有自己的力道和領域。
長期關心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日前發表新書「少年台灣史」,配合豐富的插圖與地圖,盼能讓十二到十八歲的青少年認識自己的歷史,
還能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高一生︰像看哈利波特一樣有趣
玉山社前天為「少年台灣史」舉辦朗讀會暨新書發表會。曾參與九八高中歷史課綱的竹北高中教師林桂玲表示,
幾位看過新書的高一生認為,這就像看哈利波特一樣有趣;她認為,不只是插圖、資料豐富,文字敘述也充滿了圖像,是教科書所做不到的,堪稱是本藝術品。
周婉窈特別感謝畫家許書寧協助插畫,每一幅插畫都很美麗、引人入勝;她坦言,曾試圖降低讀者年齡層,後來發現實在不容易,才決定以國高中生為主;
她知道玉山社不會放棄這個目標,未來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用繪本的形式寫台灣史給小朋友看。
她也期待,將來能在專家的協助下,錄製母語版有聲書,讓青少年透過自己的母語來認識台灣史。
擔任引言人的台灣神學院教授鄭仰恩表示,近來的反服貿學運,給台灣帶來不一樣的轉化力量,會激發年輕人去認識自己歷史;
像他目前在法國當交換學生的女兒,就會詢問什麼是四六事件、高一生事件?他告訴女兒,有這麼一本好書在台灣等著她回來念。
「少年台灣史」的副標為「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期許讀者能夠去思考、理解自己的歷史,而非只是記誦。
以台灣的解嚴為例,周婉窈就透過一波又一波的群眾運動,讓讀者理解這是人民爭取來的權利,而非統治者的恩賜;解嚴後還有許多惡法需要去突破,
也是靠許多人的努力與犧牲才有的。
在介紹台灣的棒球發展時,更透過八十年前的報紙插圖,呈現出當年的「KANO」熱。周婉窈期許年輕讀者在賞心悅目之餘,
還能透過有點童趣的插圖來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一些台灣的歷史,雖然有些有國中上課就知道了,但是這本寫的就像故事一樣,
在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篇的二二八事件,因為走私香菸就拿槍打人,還因為拿槍威嚇而打傷人,
因此二二八就爆發了,但也因此讓我更加了解二二八事件的過程,也把當時人民集合的公園改叫二二八公園,
在每年的二月二十號為了紀念他們,所以那天放假。
這本書的特色,就是搭配著許書寧女士的繪圖,歷史書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更容易幫助讀者清楚瞭解史料的內容這本書在第四篇中也有提起鮮為人知的日本統治時代發生過「鄉土文學論戰」,非常可惜的是只有記下一筆「197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再度引發一場鄉土文學論戰」,
並沒有進一步論述。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也曾於戰後復校時,在黃彰輝院長推動「神學實況化」之論下,經過宋泉盛、蕭清芬等兩位院長的持續教導,
在王憲治教授用心教育下,也有過發展出「鄉土神學」的雛形,可惜的是後繼者在這方面就欠缺論述之力,而無法使台灣神學思想在這塊土地上有自己的力道和領域。
《少年台灣史》第五篇是很值得細讀的部份,這部份是從第二次大戰終結之後開始,談及「228事件」,也說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透過「白色恐怖」的手段將整個國家「黨國化」的經過。
這部份也談到在戒嚴政治體制下,台灣人民怎樣透過各種方式對抗國民黨政權,其中有許多已經在這一代青年甚少說起的事件,包括有雷震案延續出來的各種政論雜誌刊物被停刊之事件此起彼落,
以及被疏忽與鄙視的農民大眾和原住民。這使我想起當四月22日林義雄先生用絕食抗拒續建核四案,逼使行政院長江宜樺一再詢問這個問題:為甚麼義光教會會允許林義雄先生在該教會絕食?
他問這問題正好暴露出他對咱台灣社會發生事件的陌生,或是說他對這塊土地發生過的史事,欠缺關懷,態度冷漠。而這樣的人卻官高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這才是悲哀至極!
因此。
這本書讓我瞭解從以前到現在,在第4篇-第五點-介紹霧社事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他們原住民族人無緣無故被日本人冠上罪名,之後賠了一大堆人的生命。
還有第三篇-不被祝福的「唐山過臺灣」介紹只有南生才能移民,所以才有羅漢腳之稱。
看了這本書之後,更加了解以前所發生的一大堆事,讓我受益良多,讓我增進不少的智慧,
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簡單明瞭、一看就懂,知識又邁進一大步了。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
《少年台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作者是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女士,該書且有配合許書寧女士的繪圖,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從台灣這塊島嶼的誕生,到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說到外族進入這塊島嶼,以及引發的戰爭,和後來漢人移民進入帶來的影響,直到第二次大戰後,
整個台灣社會的轉變,都有作了重要卻是簡略的歷史敘述。
我會極力推薦這本史書之因,就是這本書是用國中生就可以看得懂的文辭來述說咱台灣的歷史,沒有高深的學術論調,也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句,讀起來非常容易明白,
這樣的史書對現今中學生來說非常有幫助,可以讓他們清楚知道居住在台灣這塊島嶼上的人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在祖先和我們這一代的身上發生著,
且有些是延續著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咱台灣人最為令人詬病的,就是對歷史的認知要不是很膚淺,就是很快就被不正確的歷史史觀所蒙蔽,特別是被一些統治高官、民代,甚至是一些所謂的「電視名嘴」拿錯史料當經典呼哢誘導,
結果大多民眾不是打從心底生出自卑感,就是跟著亂吼一通,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歷史需要的不是記誦,而是思考和理解。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
這是一本很值得買來給孩子讀的好書
《少年台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作者是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女士,該書且有配合許書寧女士的繪圖,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
這本書共計有五篇,從台灣這塊島嶼的誕生,到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說到外族進入這塊島嶼,以及引發的戰爭,和後來漢人移民進入帶來的影響,直到第二次大戰後,
整個台灣社會的轉變,都有作了重要卻是簡略的歷史敘述。
我會極力推薦這本史書之因,就是這本書是用國中生就可以看得懂的文辭來述說咱台灣的歷史,沒有高深的學術論調,也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句,讀起來非常容易明白,
這樣的史書對現今中學生來說非常有幫助,可以讓他們清楚知道居住在台灣這塊島嶼上的人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在祖先和我們這一代的身上發生著,
且有些是延續著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因此,若是能讓我們的孩子讀此書,必定會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歷史。
咱台灣人最為令人詬病的,就是對歷史的認知要不是很膚淺,就是很快就被不正確的歷史史觀所蒙蔽,特別是被一些統治高官、民代,甚至是一些所謂的「電視名嘴」拿錯史料當經典呼哢誘導,
結果大多民眾不是打從心底生出自卑感,就是跟著亂吼一通,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正確瞭解歷史,對現代台灣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功課,因為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才會有基礎去認識世界歷史,否則就會很容易產生錯覺,且是嚴重的錯誤認知。
這本書在第四篇中也有提起鮮為人知的日本統治時代發生過「鄉土文學論戰」,非常可惜的是只有記下一筆「197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再度引發一場鄉土文學論戰」,
並沒有進一步論述。其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也曾於戰後復校時,在黃彰輝院長推動「神學實況化」之論下,經過宋泉盛、蕭清芬等兩位院長的持續教導,
在王憲治教授用心教育下,也有過發展出「鄉土神學」的雛形,可惜的是後繼者在這方面就欠缺論述之力,而無法使台灣神學思想在這塊土地上有自己的力道和領域。
七、番婆跟人學什麼知識。-148
八、我還是要挖下去!我決不放棄。-154
九、不,他是需要一個兒子。-162
十、這就是…信仰的傳承愛的延續。-181
5R20239漫畫是我的最愛從少女情懷的【開心魔法變】到最近的【一九四九夏末】本檔的同期作品,很意外會從一本【阿寶的大冒險】到-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出書,近年來的書店往 (誠品)的趨勢化,本書講自清朝的【開山撫番】到新港文聖經-信仰。
5R20216心得 在看王這本書之後,我們了解到在十九世紀中,有外國人得以進入通商與傳教;另一方面清帝國於台建省,以軍力進入山區,開採林野資源。原著民、漢人、清國官員、外國傳教士等爆發了一連串的衝突……爆發許多百姓的衝突和鬥爭。在書中我們能老解到歷史跟田的辛苦與刻苦耐勞的身軀。也能體會到十九世紀中的一些鬥爭情形。使我能深入了解這本書的意涵。5R20232心得 這是我第二次做報告還是有點不熟悉國文爆奧的作法,我很喜歡這次的新港少女李樂,因為我很喜歡歷史由一是以圖片的,在以前上課老師都是帶過台灣歷史就沒有了,我也喜歡看圖片不喜歡看文字,所以,這本書我看了一些沒有全部看完,因為我們比較慢做要每個人都看,我只知道大概在本書說性別的不平等,他們覺得女生不該讀書,在書中提到有些人會向當地父老要丁口錢,每個家要以家裡有幾個人就要繳丁口錢,不過當時候有不少人改信基督教,制度慢慢動搖,還有以前的白姓要努力工作,也要有刻苦耐勞的身體,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工作會被欺壓,李樂和她爸爸被漢人稱為(番人),可是當遇到對方需要幫助時,不會因為對方的身分而不去幫助,反而是奮不顧身的去幫忙。在現代也很少這樣的人,大多數的人會因為他是官,常被官府欺壓而不去幫助,我很欣賞這樣的人,漢人也是會被欺壓,那時的人通常都會被官府欺壓,還要耕田耕田的農作物有超過一半都要給官府,19世紀有些漢人也被李樂和她的父親幫助過,這些人應該很謝謝她們。
摘要:在搭乘了通往過去的一班神秘列車,去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台南府城樣貌。十九世季的中葉台灣,有外國人進行商型與傳教,另一方面,開採森林資源。漢人、清官員和傳教士等人群的相遇及衝突一觸即發…..。在十九世紀末的台南府城,各方面的勢力深入到這塊美麗的島,而展開一連串的鬥爭與衝突。在這本書中也讓百姓們深入了解到奉獻傳教士的精神和勇氣。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 page.asppkmc0de=2019477476049
5R20241心得:因為從以前就不太愛看書,對這次國文心得報告是一本漫畫感到開心。李樂與李勝冬雖然身為被漢人所稱的【番人】但遇到對方需要幫助時,則不會館對方是什麼身分而出手相助,盡管先前才遭受漢人的欺壓與迫害…然而不管是什麼人,都是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一份子…隨著年紀的增長,知道的事越多後,總覺得也不在像過去那般樂觀,盡管在這故事中,匹德目司為了救李樂而犧牲,但那還不算最壞的結局,畢竟教會學校被破壞的有限,原住民被再次殺害也是沒繼續擴大下去,而且本書算是導讀類的那篇序言,提到了為了讓讀者清楚故事而做了部分的簡化大概也暗示到,現實的台灣歷史上,其實沒有那麼明顯和平的停損點的,漢人對其【番人】與【紅番】的欺壓依然是存在那個時代也部會有清官史要殺李樂的爸爸,卻因為槍炸膛而使滅番人村的計畫失敗,或是很順利的偢出漢人廟會爐主製造混亂的計畫而平息騷動…最後想到近年來台灣人對自己這塊土地上的認同感後,總覺得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發展,似乎又多了一些希望感。
5R20235心得 看王這本書其實很訝異老師要我們看漫畫,一開始只是隨意翻翻,但看了書裡主角發生的事件,越來越精彩就慢慢的認真看,並學會一些是看著看著也覺得人很可笑,只因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信仰而去排擠,在我看來兩者之間無差別同樣為人以食物生活,而別人生活想怎麼生活想做什麼,又何必去多管閒事呢!所以,自己愛館要發生什麼事才讓人不爽。說說看,人不是犯賤又是什麼,不過最後往往都是最善良也是最笨的無私付出受傷…有重大傷害才會讓人醒悟然後後悔,意義何在?做好自己的本分,閒事少管,話不亂接,管好自己都難,怎麼有時間管別人。
國文期末報告-新港少女李樂5R20236徐若芸、5R20235廖筱甄、5R20232楊彩頻、5R20239蔡易均、5R20241鄭人華、5R20236劉少渝
分工項目5R20232分工表、版權頁影印
5R20239廖筱甄心得摘要 5R20236美工 5R20239蔡易均佳句6句、文件統整
5R20236徐若芸佳句4具、簡介、電子檔上傳
陳清淵是某家公司的執行長暨總編輯,也成擔任過動漫獎評審,【新少年快報】、【新少年快報別冊】、【寶島少年、【龍少年】…漫畫的總編輯長。在這本漫畫中,利用動漫裡耕田數十年,將謹慎嚴肅的歷史漫畫的形勢轉變成現代人較易懂的故事,在裡面的人物、衣服、髮型、街景事物、建築……都配合著這本漫畫的情景,在這本書中,可以了解在歷史時期,是很刻骨耐勞的耕田工作。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66072356200 他人評價 一、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開港,外國人得以進入通商與傳教;清帝國於台灣建省,以軍力進入山區,開採林野資源。原住民、漢人、清國官員外國傳教士等多方人群得相遇及衝突一觸即發.…..爆發許多的百姓鬥爭。
)
佳句摘錄: 一、學了知識就能翻身嗎?-148二、賺錢有數,性命要保。-99、三、你要信蕃子的叫那是你家的事-17四、對神明不敬是要受懲罰的。-17五、真搞不懂牧師在想什麼-怎麼會收番仔當學生。-44六、你根本翻不暸身啦!
5R20236心得 本書凸顯了當時族群間的衝突,劇情不免有些戲劇性的發展,以善惡分明的角色安排,來消化歷史的複雜議題。要從申的是信仰與族群並無善惡優劣,漫畫中所設定的角色衝突,也為了強化唯有彼此了解,始能達成包容與和諧。大家能透過這本漫畫,用開闊的心情,與角色們一起回到清末府城,體驗那個特別的年代,共同感受這個大時代的小故事
。
版權簡介
父後七日
時間:2011-09-10 11:46:00 TXT:TXT 作者:劉梓潔 ISBN: 9787020085163
書名: 父後七日
作者: 劉梓潔
ISBN: 9787020085163
裝幀: --
頁數: 0
出版時間: 2011-05-01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更新時間:2011-09-10
資料來源:
http://zh-tw.ebookcn.com/book/167704
心 得
父後七日心得 5R202 23 許顧議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人的一生都是這樣,生與死都是上天註定的,看完這本書更讓我覺得應該要好好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失去後才知到後悔,雖然我在國中的時候很常和家人頂嘴,但是我知道那都是他們為了我好所以才這樣唸我,在國中的時候老師已經有介紹這本書給我看,所以讓我要珍惜身邊的人,而不是一再的讓他們擔心我這樣並不是好的行為。
父後七日的讀書心得 5R202 8 呂季珊
看完父後七日這本書,看見女主角看待父親過世後,那繁複的傳統道教喪禮進行中,夾著歡笑、茫然宇點點滴滴的回憶。最後,就像女主旁白說的,即使喪禮結束,但在遺族心中,卻未必真的落幕,常常在不經意間,忘了親人已經不在的事實,然後在下一刻意識到時,悲傷也隨之猛然來襲。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懂得珍惜身邊所有的人,而不要等失去才知道後悔,親人是我們永遠的靠山他們不會背叛我們他們只會一路的支持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的對待他們而不是一再的和他們唱反調,還有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和他們相處時間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父後七日心得 5R202 09 李曼綺
這部父後七日,很真實地在我們眼前表現出那種突然來的死訊以及悲傷的那種痛,準備著葬禮,可以很[正常]和人說笑。直到許久之後,人是會被那[半秒鐘]
的思念,給抓住情緒,嚎啕大哭
悲傷的情緒不只是那七日的葬禮,結束悲傷的是時間,以及自己中所有己辦的那然後再爆發。這樣反覆著,隨著時間流逝,才會一點一滴去淡去那份悲傷,但思念卻是永遠都會在。
這部電影,素人和資深演員的互動都很自然,整部電影都相當流暢,即使看過預告也會忍不住為當中那些橋段發笑,然後當下玩了,才發現電影也將步入尾聲了。
無論是否已經準備好。該來的終是會到來。我們只能學著去接受,學著去之席當下。而且從這部分悲傷中學期到,身邊人的可貴。
心 得
父後七日心得 5R202 12 林俊慶
看完父後七日有許多體悟,或許,我們可以用更開放的角度去看待死亡,那只不過是人生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有些人走不出親人朋友過世的事實,我雖沒有過這種感覺,看完之後才知道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不要等待失去後才後悔,有些人可能因為這樣而振作起來,有些人可能因這樣而從此就一蹶不振,或許這就是這本書想表達的,或許這本書想告訴我們,不要沒有目的的活著,要找尋人生目標,這樣活著才有意義。
父後七日心得 5R202 43 賴健民
出老病死,每個人都有4個階段,每個人都會經歷過。 看完這段影片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關於家人,當有人離開的時候,心裏都會特別很難過,看了這電影體會很多該堅強的事情,有時候該笑,有時又要哭。 哭笑不得心情有時我也會,知道無奈且難過。 其實只要父母走了該堅強就是我們,如果我走了該堅強的就是我子女 ,每代每代都經歷到這些問題勇敢面對吧。確實這部電影講出台灣習俗且我們的心聲 下次在接觸喪禮時,我會且微笑地欣然面對。
父後七日心得 5R202 25 郭瑞彬
如果有一天換成是我的父親走了,我會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會不會是笑看這一切?或者是淚流滿面呢?這個答案雖然還不需要回答,不過我能肯定的說:「是後者」。我的爸爸今天已年過五十,仍然為了家裡的生活、兩個小孩的學費在外打拼,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有時候一天見不到一次面。我出門上學時,他也出門了;我睡覺前,他還沒回來,或許「責任」是支撐他努力的最大動力,我曾想問他:「爸,你累嗎?」,他笑了一下說:「你現在的責任是什麼,就去盡全力去做」。這句話,也成了現在支持我努力的原動力。
父後七日 5R202 04 江嘉盈
《父後七日》是翻拍的電影,不僅以笑鬧的方式呈現台灣傳統喪葬文化和死亡議題,讓電影成為輕鬆的喜劇不再是令人看了就會想起傷心事的ㄧ部電影,其中也夾雜了父親和小孩之間的風趣互動,特別是父女之間的不顯於外的親暱情感更是溫馨動人。
他人評價
一直以來都很抗拒去知道或聽到有關這一類的話題或許是還在抗拒也或許是還在逃避更或許是還不願意習慣父親已經離開我們的事實 話說當初電影轟轟烈烈在宣傳時 我連宣傳廣告、文宣都不敢看一眼 這次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拿起在書櫃中放了好多年的《父後七日》 我喜歡這作者以詼諧逗趣的方式去掩飾自己失去至親的悲傷 或許是裝堅強不想讓身邊的人擔心 或許是裝鎮定因為還有好多事情等著處理 也許這就是作者所謂的「後來,我開始我變態的療癒」 這樣的壓抑、逃避、放縱、想念與不捨 書中作者描述他與她的貓咪相處的那一段對於不喜歡貓咪的我也被他吸引了 但~~我還是不喜歡貓「終於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丟掉、送走、分手、不再聯絡,就可以解決的。有了牽掛,一切就輸了。」讀到這句話時,心中真的是百感交集。它可以是親情、是友情、是愛情
名言佳句
1.這些文字積木其實虛妄而搖搖欲墜,如疊疊樂,抽掉一塊就粉身碎骨。我不過在等,等縱身一躍。(p.35)
2.香港朋友問我為什麼喜歡香港,我說因為香港有一種孤絕。他回答我:你比香港所有東西加起來都要孤絕。(p.194)
3.「不要隱藏淚水與脆弱,最堅強的人,總是和平的與它們在一起。」我才慢慢學會,平靜、覺知而釋然的淚水。(p.42)
4.在每一次吐氣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找到你身體裡最寬厚的部份。(p.155)
5.放開一切,讓它出來吧,眼淚代表豐沛的愛,最後,大家會互相擁抱以守護住愛的源頭。(p.81)
6.「時間彷彿凝結在這裡」。但是,時間從來沒有凝結,(p183)
7.寫作是我面對這個太嘈雜喧鬧的世界,尋找解脫咒語的方式。(P.95)
8.前方,好長一道石砌階梯,每一階,積雪已被前仆後繼的膜拜信徒踩出兩道足印。我拾級而上,四周寧靜的只聽得到自己的喘息。(P.55)
9.我吸氣吐氣,希望在我們關係的縫隙中,填滿老師所說的能量。(p.156)
10.我終於為「上班」找到最好的釋意,叫做「賣時間」。(p145)
摘 要
二○○六年,劉梓潔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後七日〉,驚豔在座評審,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在那時,作家陳芳明早已讚道:它開闢了散文的全新版圖!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父後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編導的同名電影。
長達七個年頭的醞釀,劉梓潔將此自比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學、工作與生活的歲月。書中處處可見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鄉移民,對鄉愁與生存的刻劃感觸,而她獨特的敘述節奏與風格,更在此被鮮明地展示了出來。
講離去,能令悲傷輕盈;寫思鄉,卻童趣橫溢;獨居獨行在城市與愛情裡時,竟又有如旅行異國般,無處不入地自適!如此尋常卻饒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裡感性真摯、最惹人凝睇的深情。循著劉梓潔的筆下幾度回望,我們不自覺地、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
作者簡介
生平:
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
作者:
劉梓潔(1980年),台灣電影導演、作家。彰化縣田尾鄉人。
文學作品:
• 2010年 出版《父後七日》散文集。
• 2012年 出版《此時此地》散文集。
• 2013年 出版《親愛的小孩》短篇小說集。
• 2014年 出版《遇見》短篇小說集。
影視作品:
• 2004年 電視劇本〈野百合〉(與蔡宗翰合著)入選公共電視百萬原創劇本。
• 2010年 擔任電影《父後七日》編劇,並與王育麟共同執導。
• 2014年 偶像劇《徵婚啟事》編劇統籌。
分工表
江嘉盈:版權列印、美工
呂季珊:美工、目錄、分工表
李曼綺:作者簡介
林俊慶:名言佳句、他人評價
許顧議:心得統整、借書、摘要
郭瑞彬:電子檔、借書
廖湘慈:封面設計、插圖
賴健民:電子檔、資料來源
目 錄
分工表
作者簡介
摘要
名言佳句
他人評價
心得
版權簡介
資料來源
國文期末報告-父後七日
第五組
組員:
04江嘉盈
08呂季珊
09李曼綺
12林俊慶
23許顧議
25郭瑞彬
34廖湘慈
43賴健民
心得:
49號鐘建庭《倒風內海》讀來令人有種再讀歷史課本的感覺,可見其有多貼近歷史的正確性,它主要敘述原住民被外來文化所欺壓,但我們可以發現,比起漢人來說,原住民所受直接迫害比較少,但間接迫害卻大得多,而且因移居台灣的時間比較早,對於原鄉的觀念就是台灣,因此心理層面的傷比較深。可見我們也可以發現,故事中的沙喃若不是追逐愛人阿蘭娜,就不會捲入漢人與紅毛人之間的戰爭,也因為沙喃本身的英雄性格,確確實實帶來的海上的災難回部落,正好印證了老女巫所言,他出生所帶來的詛咒。沙喃的存在也代表了那個社會下的異端,他是新的思想誕生物,他被當時部落的社會「詛咒」,他的離開,他的孤獨,都是必然的宿命,因為它本身便是獨特的存在,由他的眼睛,可以更真實的看見歷史的發生。歷史,我們觀看的角度不同,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這也許就是這本小說所傳達的意念。
8號 江凱昌 由作者王家祥所著的這本倒風內海是從純真的眼裡,看待台灣早期的歷史事件,看得出很多種族的互動激盪,從過去就可以知道台灣這個島的包容性與競爭性,藉由這本書,我們更可以在這歷史思考我們的未來,民族間的相處還有文化的交集,所帶來的世界,主角用他那純潔的眼神,帶領大家進入早期的台灣歷史故事裡,那充滿著神話色彩,自然又卻複雜的世界中。
26號張丞鈞 我看完這本倒風內海我的心得 雖然台灣本島的原住民都被外來者荷蘭人 打壓詐欺 可是卻沒有放棄抗爭是一件非常有勇氣 漢人當時也一起來台灣 想過好好的生活 但是荷蘭人以高壓統治 聰明的治理台灣的原住民跟漢人 荷蘭人對台灣雖然是在統治但是也是有利有弊的 壞處是治理台灣的人民是不好的 而且台灣漢人沒賺甚麼錢更不用說原住民了 好處是讓其他國家更知道台灣的知名度 台灣以鹿皮 還有一些森林作物讓台灣的名聲傳出去
14號林佳駒
這本書是別人推薦給我看起來非常好看的歷史小說,故事中以西拉雅族為主角,故事場景是倒風內海沿岸地,故事中描寫的是荷蘭人來台後殖民臺灣的故事。荷蘭人過來台灣前,台灣原本還是個和平的小島上住了許多原住民。荷蘭人他們非常聰明,以武力的手段加上利誘的方法統治了原住民,原住民們的武力還是跟荷蘭人他們差很多,所以完完全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很快的台灣就變成了荷蘭的殖民地了!又因為荷蘭人需要鹿皮,所以原住民們大量屠殺鹿,造成生態失衡,這就是殖民地的悲哀。
心得:
33號 陳泓翔: 倒風內海這本書大概是 在說以前臺灣麻豆社跟荷 蘭的歷 史,用小說的方式寫出 來,這樣始臺灣的歷史 看不會枯燥乏味,對歷 史比較沒有興趣的人, 可以嘗試閱讀這本書。 荷蘭人用漂亮的絲綢等 等換去大量的鹿皮,使 原住民去殺大量的鹿, 森林的資源也自然就慢 慢缺乏。最後書中有提 到鯨魚之海,鯨魚之海 指的是曾文溪出海口抹 香鯨的母子遺骸
24號 張又壬: 本書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歷史小說,以西拉雅族為主角,以倒風內海沿岸地區為場景,包括現今的北門、學甲、麻豆等地,敘述荷人來台及殖民臺灣的故事。荷蘭人來台前,各部落原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來台之後,打破了過去數百年前的平衡。荷蘭人非常聰明,以高壓手段加上利誘的方法統治原住民,變相迫使他們臣服以取得土地和人事資源;相對內陸的部落比較難控制,就以貿易的方式接近!
34號傅浩瑄: 在這本書中信仰是心靈上的一種寄託。西拉雅族是阿立祖為生命的一部分,所有活動祭典皆意義非凡。但那些文化高尚的荷蘭人覺得那是野蠻人的文化,便訂定許多不平等的規則,甚至讓各部落進駐一位修士,以便傳教信仰唯一的真神耶穌!這一石二鳥之計,一則可以傳教,二則更好控制原住民。至今世界大多自由信仰,強迫只會造成反效果。對於各種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對於自己文化的認知,是不容被忽略的,文化本身也絕對沒有所謂的水準高低之分。
佳句:
6.紋身的戰士即使在寒冷的冬日清晨披上鹿皮禦寒,遮著美麗的花紋,沙喃仍然記得每一位戰士的獨特的標記(p38)
7.如此磨磨蹭蹭,小心翼翼的通過危險的高莖和無風的檳榔地帶,在傍晚時分走入赤崁社外圍典型的火焚過後的焦黑田園(p91)
8.圍坐在赤崁社寬敞的庫巴長屋內,雖然人聲鼎沸,沙喃側耳傾聽,仍然聽見海岸潮水之音(P99)
9.貿易隊紛紛將鹿皮放上艋舺與阿滿,分成兩艄風帆大竹筏及六隻獨木舟,浩浩蕩蕩滑入寧靜的大員灣,向西直往那尾巨魚前進(p111)
10.水面的波動愈來愈明顯,一陣陣浪潮從沙洲之間湧入,將小艋舺舉起又放下,前後左右搖晃,前進困難.可以感覺得到,愈來愈靠近大海.(p20)
心得:
36號 曾信鈜: 倒風內海是台灣歷史發展的起點,大約在1200年前,古曾文溪出海口三角洲將沿海分為倒風及台江兩個內海。倒風指的是風由陸地吹向海面,使得船隻進港時須逆向行駛,這是嘉南地區特殊的東北季風。
這塊美麗土地的主人原為西拉雅人,他們信仰「阿立(Alid)」祖靈,透過Inbis來祈卜吉凶,世代在此生根發展。接著荷蘭人來了,在侵略與反侵略的38年間,最重要的事件是「麻豆社事件」根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29年大員(安平)長官派遣62名最精銳的荷蘭士兵深入麻豆社緝捕中國海盜,無功而返。回程,麻豆社人背士兵渡麻豆溪,途中卻將所有士兵翻落溪中,致悉數溺斃。」,這是西拉雅人首次向荷蘭人宣示土地的主權,荷蘭人則視此次事件為奇恥大辱,在地圖上將這條溪標示成謀殺者之河或叛亂犯之河。遲至1635年才完全控制西拉雅族。
他人評價: 非常令人感動的小說。在我成長的過程,對於台灣史的教育很少,從前的台灣,更精確的說,日據時代之前的事情。就我的感覺,似乎感覺不到從前先民血液的脈動。
看了他的小說,我感覺到一大片我可以探索的記憶,那是我原先不知道的,甚至不曉得可以知道,原住民、小矮人、從各處來台灣探險踏查的人,一一從書裡活了出來,這套書,就算不能當成歷史來讀,至少可以當成認識台灣過去文化的好書。我需要我腳下土地的故事,所以我推薦。
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68488
佳句: 1. 諸神會飲所剩的瓊漿玉之自高山留下成為白水溪,白濁的溪水再流入水溪匯聚為倒風內海(p4)
2.這趟善意的拜訪若達成,往後的紅毛人和
赤崁人將循著這條路線貿易源源不絕(p39)
3.想像你習慣柔軟的泥沙堆成床,森林的腐葉堆成床,沁涼的露水在夏日的清晨喚醒你,就不會覺得苦了(p55~56)
4.眾神允許在雨水滋潤的泥土裏種粟米與青芋,便讓泥濘的坔埔允滿夏季,四處阻止獵人的快腿捕鹿,好讓母鹿生養喘息(p71)
5.眼前突然出現一大片地勢低窪的大草原 ,茂密無邊,人一走進草叢立刻消失了蹤影,不易察覺(p89)
國文期末報告-《倒風內海》第一組5R201 49號鐘建庭
分工表
內容:26張丞鈞
封面設計:36曾信鋐
作者簡介:24張又壬
摘要:34傅浩瑄
他人評價:8江凱昌
佳句:33陳弘翔
上傳::49鐘建庭
統整:14林佳駒
作者簡介:王家祥,高雄市岡山區人,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為台灣中生代一位優秀的自然歷史散文作家。使用過的筆名包括雲水、李群等,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極短篇獎、來和文學獎與吳濁流文學獎等台灣的文學獎項。曾任台灣時報副刊主編、高雄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會長。業餘從事台灣鄉野生態保育工作。 目前專於寫作和繪畫。
摘要: 由作家王家祥的筆,《倒風內海》中沙喃純真的眼中,看待台灣早期的歷史事件,可見多種族的互動激盪,從過去便可見台灣島嶼的包容性和競爭性,藉由本書,我們更可以在歷史中思考我們的未來,民族之間的相處還有文化的交集,所帶來的多彩世界。
網址 http://m.xuite.net/blog/inseafish/blog/109721730
30黃銹汶
我們總是把天堂想的很美好,卻忽略了天堂的意義,為何我們出生的地方不能是天堂呢?快樂的地方不能是天堂呢?天堂的定義是什麼?其實我們所在的地方就能是天堂,不用多想;快樂的歡笑、悲傷、生氣等情緒都是比天堂更美好的,所以我們所在的地方為什麼不是天堂呢!
這世界是很奇妙的,時間無法重新來過;生命更不可能可以在來一次,所以不要作會讓自己感到後悔的是情,我們所在的地方就跟天堂一樣,或許比天堂還要更好,因為我們所在的世界美景就如仙境般的美,我們所在的地方就在天堂了。
19 張勻柔
生命與死亡。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不知有否想過這些每日與我們朝夕相處,或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為何會出現在我們身邊?為何是他們,不是別人?正因如此的特別,才顯得可貴。看完本書,讓我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原來是那麼的微妙,那麼的密不可分。
我們常忽視身旁已有的關係,如親人,朋友,師長;或者我們所討厭的人,所厭惡的人,所恨的人。隨著時間的消逝,當他們已經走遠,回想起來,才感覺他們在心中的地位。或許他們留給你愉快的經驗,抑或不愉快的感覺,但都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而這些痕跡,卻是構成我們整個人生的支架,使生命更加完整。時間常常與我們開玩笑,很多事情都是在事過境遷,才感覺其重要性。。只要與你我擦身而過的人,都是前世今生的因緣,都是有意義的交會,難得而珍貴。何不善待他們,也讓自己快樂些?
22莊貽均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工人艾迪,退伍就待在家鄉,每天就重複著同樣的工作。83歲生日這天,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命。上了天堂艾迪遇到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因此改變她人生道路的5個陌生人。
這五個人對艾迪講出自己的點點滴滴,讓艾迪領悟了很多事情。例如:艾迪在天堂遇見第三位是露比夫人,他的一句話,使我受益良多,學會了寬恕他人。露比給了艾迪的一段話,「心中留著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心。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銳利的刀,不但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28彭敘螢
在生命的過程中,遇見的每一個人,發生的每一件事,說不定都是必然的。與我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也說不定是我們在人生中最重要以及不可或缺的。
這本書在主角老艾迪在天堂分別遇見的五個人,傳達了「生命與死亡」、「犧牲」、「寬恕」、「愛」、「活著的意義」。人生中的每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的,有人得到就意味著有人會失去。
也許不用把人生想的太糟糕,多留意週遭的事物,也許會有新的發現,我們活著,想想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盡然都是不美好的,有愛著我們的家人,有關心我們的朋友。我們來到人間,也許就是為了與別人的相遇。
5 何姿穎
讀完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這本書後,我了解了生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人使你改變,不僅僅是擦身而過,或陪你一起走完一生的人,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
如果你的腳瘸了,那你的人生怎麼過下去? 這句話在別人聽起來似乎只是一句假設的話,但如果真的出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上,如果自己就是那腳腐的那個人呢?這一輩子讓人投注異樣的眼光,耳旁不斷傳來,那個人怎麼是腐子、那個瘸子之類的話語,也許說的人會認為無意,並不會怎麼樣,只是一句話而已,但受傷的人會這麼想嗎,他的心裡一定是非常受傷的,如果是我一定會有想自殺的想法或有很多悲觀的想法,如果這世界上的人能夠更將心比心,更體貼人,關心人那這世界一定會更好。
10 林沛縈
艾德華‧艾迪是這本書的主角,他救了一個小女孩去了天堂,之後在天堂遇見了五個人,其中我印像最深刻的是第一個人藍膚人他是因為艾迪而意外死亡的人,而這個「陌生人」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救活了一條生命,他說:人是在最不可能的角落裡卻有可能發現天堂,而天堂中有很多的階段,我們每一個人在你的生命裡都有一個存在的理由;當下也許不知道那是什麼,而這就是天堂,是為了讓你認識你在人間的一生,他告訴艾迪所有事情都有平衡的存在,沒有人的生命是白白浪費的。
後來艾迪便遇上了第二個人,是他服役期間的小隊長,小隊長說過誰都不會被丟下不管,當時艾迪要衝進火場,而被小隊長用槍射擊使艾迪的一條腿之後都瘸著,但是小隊長被地雷的爆炸炸死,他的「犧牲」讓整個小隊的生存下來。
接著預見的第三個人是老婦人露比,他是露比碼頭的老闆娘,他告訴艾迪他父親的另一面,而艾迪以前知道的父親是喝醉酒常抽打他的人,父子因為誤會沒有太多的溝通,露比要讓艾迪了解「寬恕」放下心中的仇恨,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
在天堂遇見第四個人瑪格麗特,是艾迪的老婆,他教了艾迪「愛」愛情是無可取代的,「愛沒有終點」,之後遇見的第五個人女孩塔拉,她是在菲律賓戰場上意外被愛迪燒死的小女孩,他和艾迪說「活著的意義」。
最後我了解到對「人生」的重要是與人相遇,對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能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很好的事情,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活著都有存在的價值。
讀書心得
27陳昱妏
許多人常認為自己的存在不具有意義或認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平凡,輕視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但有時換個角度想,人的一生也可以活得很精彩,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可能發現天堂。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環境,那錯不在命運,而是在我們自己。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是渺小的,更不應妄自菲薄,因為在我們生命中所相遇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影響。即使人生有許多的不如意、遭遇許多困境,但只要轉個彎、改變負面的想法,都能活得很快樂。
書中主角曾認為自己生活中沒有幸福、沒有愛,他深怕改變、害怕失去,他覺得失去似乎就代表著不再擁有,最終也是帶者無奈、不平與寂寞死去。但「當你不在乎失去的時候,你才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死,不是生命的結束,因為生命的意義是可以延續的。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死亡並不是結束,結束甚至還沒有開始,但是死亡可能是序幕的結束。
佳句
1.沒有哪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壘上另一個故事,向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壘起。(P19)
2.男人不管年紀多大,內心都有一個奔跑著的小男孩。(P47)
3.一個故事,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吧!(P65)
4.『公平這個東西』他說,『不能決定生命與死亡。如果公平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好人就不會短命。』(P72)
5.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P73)
6.『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 (P75)
7.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P133)
8.一個少年在還不懂得忠於上帝或全心愛一個女人之前,他會先效忠自己的父親,效忠到愚蠢的地步,甚至到難以解釋的程度。(P148)
9.人說『找到』愛情,彷彿愛情是藏在岩石後面的一個物件上。(P212)
10.愛,就像雨水,可以從表面開始滋潤,讓一對愛侶全身浸潤在喜悅裡。(P224)
11.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真誠。(P118)
5號 何姿穎 他人評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reader_opinion.php?item=0010274405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而這五個人讓主角的人生、想法有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這本書裡面其實有很多明言佳句,會令人看了就想牢牢記下,文字的運用以及描述的說辭很令人沉浸於當中,然而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是這本書所要啟發我們的事,83歲的老艾迪認為活了沒有的一生,但是在天堂中遇到的五個人卻否認了他這種想法,原本很多事老艾迪看到的只有自己主觀的那一面,在天堂中所遇到的每個人解開了老艾迪心中的每個結,讓老艾迪的心一轉,老艾迪發現,這83年的歲月不再是白白浪費,它讓老艾迪更了解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就算只是件小事,卻能帶個他人福祉,生命中看起來沒有關聯的兩個人卻息息相關,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犧牲是人生的一部分,犧牲是應該的,犧牲沒有什麼好悔恨的,卻是值得嚮往的事情,小小的犧牲,大大的犧牲。
他人評價
10號 林沛縈 他人評價:http://www.yesasia.com/global/1003879737-0-0-0-zh_TW/customer-reviews.html
未開始閱讀時,不妨先估估主人翁艾迪會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只估中他遇見的其中一個人。當他遇見第一個人後,令我有一股慾望,想儘快知道其餘的人會和艾迪有什麼關係。
正如在人生旅途中,你會遇見很多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所有生命都是亙相交錯,……..」,緣份的安排是很巧妙的。
希望讀者們能領略艾迪每一個功課的意義,我很喜歡這句「沒有誰的生命是白白浪費掉的。」,肯定一個如卑微的人,生存在世上的存在價值。
摘要
一個在遊樂園裡工作的老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
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腿,怨怪那個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親,害得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灘小鎮。
他經常做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個小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命。
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是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職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作者簡介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出生於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美國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並創立三個慈善組織。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在天堂遇見的五哥人這本書要獻給他的艾迪舅舅,一個二次大戰退伍的老兵。
目錄
1.作者簡介
2.摘要
3.他人評價
4.佳句
5.讀書心得
6.版權頁
分工表
1.借書-28彭敘螢10林沛縈
2.分配工作-19張勻柔
3.封面設計-19張勻柔
4.插圖-10林沛縈
5.目錄-27陳昱妏
6.作者簡介-22莊貽鈞
7.摘要-30黃銹汶
8.他人評價-5何姿穎10林沛縈
9.佳句-5何姿穎22莊貽鈞27陳昱妏
28彭敘螢30黃銹汶(一人兩句)
10.影印版權頁-28彭敘螢
11.電子上傳-19張勻柔
12.列印-27陳昱妏
物欲的衝擊
和西拉雅人原初社會的無欲無求相比,荷蘭人帶給平埔族原住民的影響,其實遠大於我們過去的理解。我們以為荷蘭人只是搶了原住民的土地、把漢人大批大批送進來、將天主教傳入部落等等,在文化上最大的衝擊,卻是讓原住民從此認識到了「貧窮」與「匱乏」。換個角度說,即是讓人逐漸變得貪婪了。 事實上,這樣的貪婪,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現代人受大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需求」所影響,我們其實是照著「別人希望我們想要」的進行消費,這當然就是所謂消費社會的行銷奇觀。但是在王家祥書中,我們可以目睹了西拉雅人被「消費社會化」的過程。當鹿皮可以換取那麼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新玩意兒時,平埔族人只有順從著這被開啟的物欲,瘋狂獵鹿。花布與瑠璃珠,甚至是煮飯用的大鐵鍋,對西拉雅人來說,並非是生活上的必需品,誠然,這些物件器皿之精美,超過西拉雅人生平所見,而且有的也確實能帶給他們生活上極大的便利,以「現代化」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進步」,但對王家祥筆下的原始部落社會來說,卻是一種傷害。王家祥提供了我們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這樣的改變,真的是他們想(需)要的嗎?是他們能自由決定的嗎?荷蘭人一手握著火槍,一手提著珠寶,在這樣的棍子與胡蘿蔔之下,大多數的平埔族都乖乖就範了,獵人們不再依時序而獵鹿,過去數百年不見匱乏的鹿場,在短短幾年內便遭破壞殆盡。台灣平埔族和同一時間點的南美印地安人,或非洲人一樣,在經歷外來殖民者的文化衝擊之後,原有的文化和居地,都難以倖存,只能選擇留下被同化,或是往更深山裡躲藏逃避了。
摘要
王家祥所寫的《倒風內海》,時空背景是設定在台灣文學中較少見三百多年前,而且也不再以漢人觀點書寫,是以平埔族西拉雅人為主體,描述的是西拉雅人在接觸了荷蘭人之後所發生的一切。不過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想,其實並不是在文學意義上,而是在書本中所提出的另一種價值觀點。
自然觀的呈現
王家祥在《倒風內海》中,對原住民社會裡的自然觀,有很詳盡的描寫。原始的部落社會,行事最高原則,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四時輪替,秋天是獵人們獵鹿的季節,因為那時土地乾實,適於在原野上奔跑;夏天暴雨頻仍,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卻是讓母鹿修養生息的季節。平埔族人並不會認為夏季不能捕鹿是件「可惜」的事,這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的事。事實上,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貪婪」,他們不會產生無止盡的欲望,因為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則,他們擁有永不匱乏的資源,只要不趕盡殺絕,草原上總有生生不息的鹿群,只要播種耕種,粟米在秋天就是可以收成。他們不需要「要得更多」,大自然可以供給他們一切,數百年來皆如此。 當然,平埔族人得以維持這樣的生活形態,一部份原因應該是來自於他們在人口控制上的努力,女巫不准社裡的女性在三十歲前生產,三十歲前懷孕一律強迫墮胎,我相信由於有著這樣的人口控制,平埔族人才能以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數百年之久
倒風內海他人評價
吳明益在〈魔幻就是真實〉一文中,曾如此評價王家祥的歷史小說:「王家祥過去一系列作品《倒風內海》、《小矮人之謎》、《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海中鬼影─鰓人》,便不斷取材於台灣各個文化底色裡(中國、台灣、原住民)的神話傳說,意圖捏塑出『台灣』這個複合族群的『通關密語』──那些只有我們相信的,外人難以自然地像接受聖誕老人的存在一樣接受、理解、穿透其『真實性』的茫緲言說。」-吳明益
文獻紀錄的巫婆夢境,舖設成虛實交錯的故事謎題,在小說虛構的本質之外,《倒風內海》所蘊含的海洋文化,在寫作與閱讀過程中,等待被發現、理解,以及重新詮釋。-洪王俞萍撰寫
閱讀本書除不斷對照古今之變遷與填補學生時期對台灣所欠缺的認識(90年代學校課程才開始注重本土歷史)外,更深刻感受到對生命應有的態度
作者介紹: 王佳祥
相關書訊:本書作者王家祥高雄市岡山區人,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為台灣中生代一位優秀的自然歷史散文作家。使用過的筆名包括雲水、李群等,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極短篇獎、賴和文學獎與吳濁流文學獎等台灣的文學獎項。曾任台灣時報副刊主編、高雄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會長。業餘從事台灣鄉野生態保育工作。目前專於寫作和繪畫。此書是出自於1997年10月15日.
佳句:
1災難自海上而來,降臨在我們身上!
2 巨船並不靠岸;他們群集移轉方向,飄入往南洶湧的海流順勢沿著海岸線而下,讓洋流推動前進。巨船們似乎正在找尋可以停泊之處。
3眼前的景象簡直令人不敢置信,從春天的獵鹿季至今才半年不見,水岸東北邊的大森林已完全傾倒,被入侵者夷為平地;一眼望去,全是大水樹被肢解的殘零屍體散落在腐爛黑泥之中,以及斷支敗根火焚之後的餘燼。天空中看不見飛鳥,地面上也無蠕動肚子爬行的蛇。.....沿途的死亡綿延不絕,無止無盡。」
心得:
倒風內海是讓大家把歷史看清的一部作品,上面寫的事一堆我們不知道的歷史,我們都有上過歷史課,但是老師們只把大概說出來,並沒有很詳細,而倒風內海把歷史說得更詳細,說的試原住民被外來文化欺壓.主角是一個原住民愛上了一個漢人,而捲入一場戰爭之中,而驗證了女屋所說的,這是一不讓人會想看下去的歷史小說,讓你發現一些平常歷史老師不會說的一些歷史.
46 藍詩華
在這個時代裡面由荷蘭人統治著,一開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當荷蘭人到來時.竟然要以一些鹿皮等東西來以貿易的方式進行交換...就這樣被荷蘭人當做殖民者來用.當各地的人來進行開墾. 平埔族都被同化了。而我們原住民都被壓榨.
看完這本書我只有無奈可以表達. 三者互相矛盾之中平埔族人漸漸走向弱勢民族被同化的宿命。對於殖民和被殖民來說,這活生生是弱肉強食的例子,但有誰會不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物競天擇怎麼生存是屬於自己選擇的
44 錢俊成
心得:
十七世紀的時候西方國家正逢大航海時代,世界的各個強權國家紛紛前往東亞各國貿易、建立殖民地,這無疑是落後民族的一場大浩劫。西元1624年,荷蘭到處佔領殖民地,臺灣也無法在這時代中倖免這場悲劇的到來。
以西拉雅族為主角,以倒風內海沿岸地區為場景,敘述荷蘭人來台灣及殖民臺灣的故事。荷蘭人來台前,各部落原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它們來了以後西拉雅族的悲慘未來也跟著到來,荷蘭人以高壓手段加上利誘的方法統治原住民,迫使他們臣服以取得土地和人事資源,比較難控制的就以貿易的方式接近,以絲綢、鐵鍋等等物品換取鹿皮,原住民便開始瘋狂補鹿,荷蘭人的攤宿如黑洞般無窮無盡,漸漸的森林資源越來越少,原住民也被豐饒的物質生活沖昏頭,原來的環保觀念也因此消耗殆盡。慢慢地原住民開始過著沒有尊嚴連信仰也被剝奪的生活,這就是作為被殖民者的悲哀。
7 吳建樺
心得:
這本書讓讀者感覺到過去台灣的原住民歷經葡萄牙人、荷蘭人、漢人等外族的文化衝擊,歷經各種剝削,台灣的環境也歷經劇變,除了原本的內海成為陸地以外,
提供鹿群生活、獵鹿人奔跑的綠地與森林也逐漸消失,而一切都是因為外族的貪婪導致而成的,為了財富、資源,而破壞自然,破壞阻擾他們的民族,而破壞掉的森林草地,導致了生態浩劫,這些台灣現今面臨的環境災難,在當年已經發生了。
45 謝侑澂
心得:這一本小說由12個短篇故事集結而成,一篇篇短篇小說跟隨著歷史潮流循序漸進。 故事從列強還未侵略台灣開始敘述,在「災難自海上而來,降臨在我們身上!」這句話開始出現轉折,其內容包含荷蘭人登台統治、郭懷一事件、鄭成功將台灣收為己用……等等歷史事件。有別於一般歷史小說漢人的觀點,作者以西拉雅族中麻豆社男子角度來敘述台灣的歷史,這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打破歷史既定的觀念,以全新的方式來看待歷史中有名的人、事、物。例如,作者將鄭成功定位在「民族英雄」而非「海盜後嗣」。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作者將郭懷一形象敘述成一位八面玲瓏、黑白通吃的厲害角色。因為這樣的定位,讓整個故事的內容別有一番風味。
40 蔡鈞
心得:這本書是一本歷史小說,故事在說一位麻豆社的沙喃,從小到大經歷了荷蘭人的統治以及郭懷一事件,漢人即將成為他們的統治者。沙喃從11.12歲時常離開他母親的住所,跟伊拉的哥哥或弟弟們學習戰鬥和狩獵。秋天是獵人們獵鹿的季節,因為那時土地乾實,適於在原野上奔跑;夏天暴雨頻仍,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卻是讓母鹿修養生息的季節。事實上,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貪婪」,他們不會產生無止盡的欲望,因為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則,他們擁有永不匱乏的資源,只要不趕盡殺絕,草原上總有生生不息的鹿群,只要播種耕種,粟米在秋天就是可以收成。
26 陳怡潔
47號 羅喬議
上邪裨海御巫我絕得是一本讓我永生難忘的一本小說,因為不是像一般小說用死板板的方式寫,而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讓我絕得非常有趣,每當看完一頁時,就忍不住再看下一頁,直到看完時還讓我意猶未盡,忍不住再看第二遍。
剛一開始開頭時,絕得只是一般般的冒險故事,結果當我看到越來越後面時,才知道他用的手法多麼淋漓盡致,多麼特別。如果每一本小說都像他這樣寫,我看不管多少本可能我都看不膩吧!雖然說結局寶藏沒找到,但是他們有令人難忘的回憶。
11號 林玠廷
小灣、顧公、阿雲三個高中死黨,出發尋找鄭成功遺留的藏寶圖的第一站是北投,遇上神秘的美少女,名叫蘇,自稱活了三百年的大水巫,不過幸得她相助,而得到接下來的線索,於是四人結伴同行,展開各種冒險旅程等待他們。
有一句讓我覺得很有趣,「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缚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看似邪惡的詛咒,卻隱藏著深不可測的愛戀,在劇情過程中整體十分生動好玩,好像時空交錯的冒險故事也很多,也讓我想繼續看冒險系列的小說。
24號 郭益誠
關於這篇上邪!陴海御巫我看完的心的是我覺得作者把這篇古文陴海遊記改編的非常好,一開始小灣、顧公、阿雲、這三個高中死黨和一個活了三百年的少女蘇的尋寶之旅,一路上他們招受到了各種困難,但他們的一一完成了困難,而他們還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古代,看完時我覺得他們一路上友情的扶持跟蘇女巫的愛恨情仇非常吸引我。
31號 楊志勝
看完了上邪!裨海御巫之後我覺得這一本書實在是非常的有趣,首先看到第一章時我還搞不清楚這一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甚麼東西,直到看到快結束之後我中了解了這本書告訴我說了甚麼東西,這本書是從裨海紀遊改編而成的輕小說,內容的主要是再說作者和其他兩位友人一起去尋找鄭成功的寶藏,一開始就以幽默又有趣的筆法介紹了他們要去哪哩,看的時候邊看邊笑,其他人都以為我是發生了甚麼事情,之後她們去旅行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女子,之後他們就回到了古代,到了最後他們還是沒找到寶藏,內容非常有趣,我推薦給大家觀看:)
29號 黃伯璋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新奇好看又有趣,一群十八歲的男孩去了一趟不可思議的尋寶過程,原本按照常理來講,這趟旅行根本不可能去實現,但卻出乎意料的十分順利,而且從旅行開始就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女孩,還發生許許多多科學無法解釋的奇異現象,又與三百年前歷史息息相關,讓我目不轉睛,看到停不下來,一口氣看完的這本書,看完讓我也想一趟像這樣的尋寶旅程,是一本看完還想再看的一本書。
21號 莊振煜
看了這本書,讓我覺得一群剛為青春熱血的十八歲的學生去尋寶顯得相當地刺激,讓我不禁想去嘗試看看,這本書相當的好看,讓我一頁接著一頁看個不停,內容也相當的有趣,他們找寶藏的過程更顯得好笑,看完這一本書,讓我難以忘懷,使得我一看下去就看個不停,而且他們這一次旅程,收穫的相當的多,等我十八歲之後一定來一次尋找鄭成功的寶藏的的旅程。
42號 蕭丞育
小灣、顧公、阿雲三個剛畢業的高中生要一起去找鄭成功的寶藏,他們的第一站是北投,他們遇到一位神秘的女孩,她叫做蘇,她自稱自己是活了三百年的水巫,其實他是小灣上輩子的情人,一路上他們還好有這一位蘇同學,幫他們突破一路上的阻礙,這表面看起來像一個詛咒,但是這其實是一個相隔三百年的戀情。這本書很好看,我很喜歡,希望下次還可以看到類似的作品。
佳句:
1. 在強大的力量,也折服不了心志。(P.220)
2. 是誰說士為知己者死。(P.204)
3. 一般的傭脂俗粉哪能明白我的鴻澔大志。(P195)
4. 你怎麼可能永遠當清水。(P187)
5. 愛,是一生的事。(P184)
6. 你們要爭氣點。(P183)
7. 驚艷於那煉獄似的奇景。(P144)
8. 有緣交上你這個朋友,讓我不至於慘澹一生。(P143)
9. 年紀大有甚麼不好。(P109)
10. 漢人女子的地位有提升啊。(P53)
他人評價2:《裨海記遊》原是郁永河記錄來台採硫過程的一本書,用文言文寫成的,而這本由《裨海記遊》改編而來的《上邪!裨海御巫》,與原書不同,內容充滿許多歡笑、前世羈絆與友情、愛情!這是一本輕小說,作者夏至希望描繪的是一場時空交錯的冒險,其中,感情也是描寫的重點。
「我發現了國姓爺的寶藏,真的。」簡單的一句話、一張地圖,開啟了這趟旅程。Patauw(北投)女巫、擱淺的竹塹、海吼的大溪、魂斷台灣府……這些經由作者想像力衍伸的人物與地點,在歷經重重「尋寶」過程之後,逐漸接近這場冒險的源頭,也就是隱藏在過去故事中的情感。
什麼樣的情感呢?其實是因為男女主角彼此價值觀相左而產生了嫌隙,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嫌隙逐漸擴大,本來潛藏在兩人之間的愛情漸漸被恨意取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一個貫穿古今、由愛生恨的詛咒,卻令男女主角回到了300年前的台灣。原來,書首所謂的寶藏並不是什麼鄭成功的寶藏,那張地圖標注的路線其實是三百年前郁永河來台採硫的路線。男女雙方藉由回到過去,重新走一趟歷史路程,解開了當年那個詛咒,終於能夠成就上輩子未竟的情感……
作者的文字風格幽默風趣,使得人物之間對話彷彿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而詼諧生動的內容,與充滿想像力的情節,則為這部書注入了不同於原書的靈魂──愛情。我相信喜歡輕小說的讀者一定會喜歡這本輕小說的。
轉自:
http://www.ireader.cc/index.php/study/study_01_5_detail?sn=91544&article_sn=186181
他人評價:這本書是以清朝時期,郁永河來台為背景做為改寫的,不是像一般小說用穿越的方式寫,而是讓主角用旅行的方式一步步來想起,自己曾經是清朝時期的大官員,郁永河,這本書寫得很有趣,讓我覺得像是經歷一場冒險一樣,進入當時那個清朝時期,來台開發的情況,尤其是寫到說,郁永河和當時,北投的女巫相戀的地方,女巫叫郁永河留下來,但是郁永河想先回中國處理完事情,再回來,但是巫女以為他不愛他,施下了詛咒,但是還是後悔了,導致過了好幾百年之後,才又重逢,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惜,到相戀,整段過程都令我感動,人會因「愛」而成長,也會因為「愛」而放下一切的仇恨,如果沒有愛,那人生就如同空殼一樣,甚麼也沒有,沒有愛的世界,只能說:「這個世界應該只剩下黑色吧!」,我覺得因為有「愛」所以才能為這個單調,乏味的世界,增加許多美麗的色彩吧。
轉自: http://www.ireader.cc/index.php/study/study_01_5_detail?sn=72826&article_sn=290361
摘要: 小灣、顧公、阿雲三個高中死黨,在高中畢業那一天,出發環島兼尋找鄭成功遺留的驚世秘寶。藏寶地圖的第一站是溫泉鄉北投,遇上正在進行地科考察、附屬靈異體質的怪怪高中女,蘇、他自稱是活了千年的女巫。「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頃刻間、風雲變色、星移物換,看那些穿戴金貝雕螺、鮮豔錯錦、冰肌玉腕都紋著斑斕刺青的族人,現在到底民國幾年?什麼!?一六九七年!算算是……三百多年前的台灣!
作者簡介:台灣雲林縣出生。喜歡小說的人類。網路寫作七年,有許多大宇宙意志下的筆名。最尊敬的人是老媽和孔子,喜歡看書和寫作,希望以後能當上造紙廠廠長。從國小就自以為文藝青年,容易被文字感動,由於口拙的關係,也只能以文字抒發內心的情感,想要寫出能讓大家輕鬆享受的故事,創作的書有上邪 裨海御巫、眼見為憑……等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27056/)
分工表:
封面設計:42號蕭丞育
插圖:42號蕭丞育
電子檔上傳:11號林玠廷
作者簡介:21號莊振煜
影印版權頁:31號楊志勝
摘錄佳句:47號羅喬議
摘要:29號黃柏璋
吳姵貞9號
這世界,經典不斷地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輸出營養給人類,讓快樂與純真得以前進,傳遞。我們將以謙遜、勇敢與創意的方式繼續回應經典,並向經典致意。經典的神奇不再於永恆,而在於即使被解體,只要你去親近它,賦予想像力與創造力,就會重新組合,在創新中的經典。
林亭儀15號
在看完《上邪!裨海御巫》之後,總覺得自己背書中的女巫深深打動了心,感受到蘇與郁永河穿越百年的愛情,雖然作者是改編於《裨海紀遊》這本書,但改編後的內容能讓我清楚了解到郁永河的歷史和事蹟。也更能讓自己融入到這本輕小說的情節中,隨著內容的起承轉合,讓我的心也跟著起伏了。從一開始蘇與小灣百年之後的重逢,兩人之間一種熟悉互動,書內每字每句都輕輕地撩動我的心,彷彿我也感受到了蘇對詛咒的悔恨與對永和深深的情感。到了郁永河穿越過去之後,解開了心頭之惑,最後與死黨和相隔百世的愛人快樂的生活在一起,讓我不禁也為了他們而感動,也對作者起了敬佩之意,對我來說真是本好書,看完之後依然意猶未盡!
個人讀書心得
張家瑜28號
看完這本書覺的得蠻有趣的,這本《上邪!裨海紀遊》是以《裨海紀遊》為背景所創作的,三個高中生拿著一張地圖,出發去尋找鄭成功遺留下的驚世之寶,三個人載路上遇到一個自稱自己是女巫的人,沒想到途中三人被帶到了三百年前的臺灣,原因是那為自稱是女巫得蘇一下的詛咒:『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第上,活不足壽』,然而這樣深痛的詛咒卻是因為深深的愛戀,但是還是后悔了,導致過了好幾百年之後,才又重逢,一個絕定就會造成終生遺憾,但愛也可以學會有包容,而且她們能在想相遇就表是說她們是命中注定的了!
林俐彣16號
看完這本書感覺不是像一般小說用穿越的方式寫,而是讓主角用旅行的方式一步步來想起,自己曾經是清朝時期的大官員,讓我覺得像是經歷一場冒險一樣,進入當時那個清朝時期,來台開發的情況,尤其是寫到說,郁永河和當時,北投的女巫相戀的地方,女巫叫郁永河留下來,但是郁永河想先回中國處
理完事情,再回來,但是巫女以為他不愛他,施下了詛咒,但是還是後悔了,導致過了好幾百年之後,才又重逢,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惜,到相戀,整段過程都令我感動不已。
林鈺雯20號
上邪這本書所說的是小彎穿越了三百年前的台灣,和遇到了三百年前的女巫 穿越到過去了解了當時的歷史,小彎就開始了尋找寶藏,小灣在現代尋找寶藏時 到了北頭與到了女巫,而那女巫是三百年前小彎跟女巫的故事,女巫為了找尋小彎,等了三百年。
在這本書裡,讓我知道小彎跟女巫的愛情故事,這故事中女巫處處的為難小彎,詛咒小彎,可是小彎自己知道他放不下女巫,所以小彎跟女巫的故事是人寫成小說。
蔡雪柔52號
《上邪!裨海御巫》是源自於清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紀遊》。小灣和他的兩個死黨顧公、阿雲,他們為了尋找傳說中鄭成功的寶藏,看似普通的尋寶,意料之外的事卻將他們帶回三百年前的台灣,這一切都是來自咒語的召喚「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看似邪惡的詛咒卻隱藏著深不可測的愛戀,不是真的想害死對方,只是因為一時的氣憤而造成這樣的錯誤。劇情整體十分生動好玩,類似時空交錯的冒險故事有很多,過卻是少數吸引我繼續閱讀下去的小說。
三人會莫名其妙回到三百年前的臺灣並不是沒有原因,其原由是大水巫女(蘇)的詛咒:「郁永河,我詛咒你! 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然而這樣深痛的詛咒卻是因為深深的愛戀,因誤會而造成的可怕結果,這輩子必須解決!
顛覆歷史,寫成了時時令人膽戰心驚又捧腹大笑的冒險小說,然而脈絡卻相同,書末放上〈北投硫穴記〉古卷,讓讀者思緒接通。這部小說,完全寫出「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學了那麼多年的文言文,看看白話的顛覆版本吧!
「萌經典」小說的創作,就是要讓人讀後「萌生起像燃燒般的共鳴感覺!」打開全部的感官,將心靈種在字裡行間,要讓你一讀就吸到純氧。
萌也代表一種願力,讓善念、愛與分享,都長成天使的品質──
願每一個小小的希望,牽動另一個小小的希望,每一隻小小的蟲子,翻個身會啟動春天,每一次小小的付,會悄悄改變世界,每一種閱讀的姿勢 都像你一樣另類而且經典,開卷,就會開心地撞見美 。
這世界,經典不斷地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輸出養分給人類,讓快樂與純真得以前進,傳遞。我們將以謙遜、勇敢與創意的方式繼續回應經典,並向經典致意。說到《裨海紀遊》,我們便想到大清的郁大才子‧郁永河,而放眼望去,卻都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文言文……
《上邪!裨海御巫》是以《裨海紀遊》為背景所創作的,但請不要擔心翻開來十秒後會睡倒在桌上,也不須煩惱內容會是不甚認識的文言文,它絕對是一本會讓你笑倒在桌上的歷史輕小說!
故事主角為小灣和他的兩個死黨顧公、阿雲,他們為了尋找傳說中鄭成功的驚世祕寶而開始了尋寶之旅--然而原本以為的尋寶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三人在第一站-北投(Patauw)遇見自稱是活了千年的Patauw(大水巫女)的高中女孩-蘇,蘇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帶領三人逃過死劫,一步步尋找真正的「寶藏」。途中三人被帶到了三百年前的臺灣,也就是福州火藥庫大火後,郁永河自告奮勇來臺採硫的時期。接下來的發展我們都十分熟悉,郁永河(小灣)在顧敷公(顧公)的陪伴下走陸路往北尋找盛產硫之地,而死對頭王雲森(阿雲)則貿然走了海路,九死一生。
他人評語
這本書是以清朝時期,郁永河來台為背景做為改寫的,不是像一般小說用穿越的方式寫,而是讓主角用旅行的方式一步步來想起,自己曾經是清朝時期的大官員,郁永河,這本書寫得很有趣,讓我覺的得像是經歷一場冒險一樣,內容充滿許多歡笑、前世羈絆與友情、愛情,其中感情也是描寫的重點『我發現國姓爺的寶藏,真的』簡單的一句話,一張地圖,開起了這趟旅程。
在網路與動漫世代,體驗比想像力更重要。不體驗經典,就無法想像經典之美,遑論人間有多少創意是汲取自經典,而我們卻懵然不知。
經典的神奇不在於永恆,而在於即使被解體,只要你去親近它,賦予想像力與創意,就會重新組合,再創心中的經典。
「萌經典」的小說家們「師經典,而不失經典!」經典不是改編或改寫,更不是簡化成無聊的淺白文章,是透過創意與想像力而「萌」生動人的新故事。 書系取為「萌經典」,《說文解字》:「萌,艸芽也。」意即春日草木初生的芽。御宅族和動漫迷愛用「萌え(もえ/ moe )」這個詞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而我更喜歡有關「萌」的解釋是:因著人物或故事的某些特徵和喜愛,而「萌生起像燃燒般的共鳴感覺。」
佳句摘錄
1. 他曾載著我追趕前車十幾公里,為的就是要把婦人掉落的三百塊鈔票物歸原主。(p.56)
2. 我正在過濾內容,看看那些為了造神拱出來的傳奇,刪刪減減後還剩下什麼有趣的東西。(p.60)
3. 車子奔馳在快速道路上,車上四面窗戶全拉到最低,讓海風把我們的頭髮捲成鳥窩。(p.63)
4. 颱風登陸之前,先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異常悶熱,然後大雨就來了,風中偶有細雨,再來就成了狂風暴雨。(p.95)
5. 即使你活著逃的了,你的靈魂將會永遠被束縛在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p.132)
6. 同行的人還為了之前的風浪心有餘悸,能平安採上台灣島,無不感謝上蒼保佑。(p.197)
7. 一路走來,沿途經過的溪流無法計數,沒有橋樑,只得涉水而過。(p.207)
8. 蘇撩起耳畔的髮絲,回眸一笑,消失在清晨的日光裡,好比朝露。(p.217)
9. 有了好朋友土撥鼠,變得比以前開朗,認識某個叫做夏綠蒂的好友。(p.121)
¬
10. 「我不信鬼神,不過英雄總值得尊敬。」(p.201)
作者簡介
喜歡小說的人類。網路寫作七年,有許多大宇宙意志下的筆名。作者主要是寫網路輕小說 大多都是古代與現代之間如:從師、冬進補、王子、古代篇的星辰、貓咪公主、帝王師,這些都是作者的著作碑海遊記以郁師爺親身經歷走了一遭,全心全意的文字描繪出福爾摩莎的樣貌碑海遊記這本書唯一能和郁永河比拼的只有古代觸及不到的現代生活知識與熱愛美少年的心。
摘要
咒語召喚,時空交錯三百年的華麗大冒險!他們之間,隔著海、隔著身分、隔著信仰,要不是因為一場福州火藥庫的大爆炸,根本不會碰在一塊……
小灣、顧公、阿雲三個高中死黨,在高中畢業第一天,出發環島兼尋找鄭成功遺留的驚世秘寶。藏寶圖的第一站是溫泉鄉Patauw(北投),遇上正在進行地科考察、附屬靈異體質的怪怪高中女──蘇,她自稱是活了千年的Patauw(女巫)。「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頃刻間,風雲變色、星移物換──看那些穿戴鏤貝雕螺、鮮豔錯錦、冰肌玉腕都紋著爛斑刺青的族人,現在到底是民國幾年?什麼!?一六九七年!算算是…三百多年前的臺灣!
余問番人流土所產,指茅廬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而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為導。轉東行半里,入茅棘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測體而入。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當清兵入關,明朝王室逃亡到南方,在南方各地建立南明政權,這些明朝宗是不願珍寶落入滿人和流寇手中,所以極有可能將寶物都交給鄭成功結了親。
5R201 4 甘佳容
看完父後七日其實有很多的感觸,原本跟自己想處10幾,20年的親人突然之間離自己而去,心中難免沒辦法接受,當自己的親人還在身邊時不懂得好好的珍惜,直到他們真正的離開自己的自己的時候才會去想念.思念他們,作者也是一樣在外面當個漂泊浪子,直到自己的父親過世之後才回去,我是看電影的,雖然整部戲以喜劇這樣帶過,但其中的涵義其實會讓人感觸很深,等自己的親人不在身邊時,那些回憶便會一一的湧上來,想忘也忘不了... 作者以鮮明的運用和特殊的題材,加以台灣人共通記憶和生活經驗的貼切傳遞讓我感同身受,希望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情的話,我可以跟作者用一樣的角度來面對這些事情。
5R201 47 韓佩容
看完了這本書,得到了非常多的想法和感觸。久久沒有回家,回到家接到的訊息竟然是父親過世了,書裡面,作者描述了主角在父親過世後的7天心情的轉變。喪禮繁雜的程序,讓應該令人難過的父喪變成了混亂的場面,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刷牙刷到一半,聽到道士的「查某囝那來哭」竟然得要去哭。不過7天過後,思念父親的心情卻一天天的增加,不斷地想起和父親的事情,甚至在飛機上哭了一個半小時,只因為想起了要幫父親買一條菸的念頭。看完這本書,讓我了解到要更加的珍惜和家人的感情也要更加的孝順父母親,真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阿,古人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概就是要告訴我們要好好的孝順父母親呢!!
5R201 40 黃婕妤
看完的感覺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一開始女主角聽到爸爸過是還沒有感傷感覺,但到了第八日,慢慢的以前記憶浮現在腦中,如果是我也會,突然提起過是親人,那是種說不出來感傷,我會偷偷獨自哭泣,我還記得握爸爸死並不是意外,而是自殺,家裡的人都改變了,而我長大懂了事情由來,我並不會難過或是責備,因為我還有最愛我的媽媽,現在我很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生活,這樣不是很好嗎?
佳句摘錄:
杯子與鍋碗瓢盆帶回家,原來不過半年,生活的痕跡就如此盤根錯節在這一角座位之中。但要瓦解,也不過是一下子的事。(p.147)
那時,我突然感覺到,儘管我可以不斷開車重遊,但事實上,我離那條童年的路,已經越來越遠了。(p.93)
天已亮,下雪了。窗外正飄著刨冰狀雪花,宿舍後面一片雪白蒼茫。那場雪,像是可以通道心裡某個地方,那般的澄冽乾淨,那般柔美而仁慈。(p.48)
在混合印度梵唱西藏頌缽的音樂中,你感覺到周圍人們開始低頭啜泣或抽面紙擤鼻涕。恭喜,那代表他們成功找到埋藏在深層意識的童年創傷,正在藉淚水洗刷療癒。(p.81)
我以前習慣讓稜角露出,越利越好,自傷傷人,稱為個性,現在才漸漸知道,圓融不是鄉愿,而是慈悲。也許這一切與瑜伽無關,而是年紀。(p.155)
心得感想:
5R201 18 林昱妏
「父後七日」,其實開始看到這題材覺得很稀奇,因為是關於葬禮這種一般人視為禁忌,以貼近生活,也可以說是黑色幽默,不失莊重有不會太過嚴肅的型態呈現出來。而這個故事是描寫作者自她從鄉鎮去都市就學、工作並生活等,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家鄉的思念刻劃在她的故事裡。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兒跟他的哥哥說:「哥,我現在終於知道那句成語的意思了。以前常聽人說,我累到快『靠爸』。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靠爸』是一件這麼累的事。」聽到這句話真的不知該難過她的父親死掉才好,還是該高興其實他算很樂觀。
5R201 12 李思黎
看完<父後七日>,失去父親真的很痛苦,不想面對,但也沒辦法不去面對,雖然我無法體會這種痛苦。不過只要一想到,我心裡就會有一股悲傷的感覺。<父親>在家裡是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了他,日子可能會變得無趣,因為他通常是家裡的開心果,也是家裡的支柱。從小失去父親的人,那種痛會影響到有些人,甚至造成他們的生長歷程出問題,還有心中有遺憾之類的,要是我也跟他們一樣,我可能沒有勇氣承受那種痛吧!所以,我現在要好好珍惜我的父親,並且孝順他,讓往後的日子充滿樂趣。
分工表:
封面設計: 18林昱妏
分工表(電子): 47韓佩容
分工表(書面): 18林昱妏
插圖: 40黃婕妤
作者簡介: 47韓佩容
摘要: 44鄭庭卉
他人評價: 4甘佳容
佳句摘錄: 35曾芫
電子檔上傳: 47韓佩容
版權頁: 47韓佩容
影印電子檔:12李思黎
作者簡介:
劉梓潔,台灣電影導演、作家。彰化縣田尾鄉人,曾擔任過編輯、記者,以電影《父後七日》聞名,她至今出版的作品不多,卻可說是字字珠璣、篇篇精湛。劉梓潔的文字樸實、貼近現實。並能夠以旁觀者的淡漠立場,描述出女主角那種既有著急、也有不屑的各種不同心情。他能大方地描寫性愛、文字並不辛辣和撩撥讀者情慾,卻是那麼的自然、不矯揉造作。在他的作品中,不刻意討論,卻也可以讓讀者自行挖掘出許多的想法。
摘要:
在臺灣,喪禮相較於其他禮俗,雖然變化較少,但仍隨時代進步有所調整。葬禮儀節,是人倫情思的延伸,然而因為觸碰到了死亡的禁忌,所以創作者多以嚴謹態度進行書寫。劉梓潔突破忌諱,以輕鬆詼諧語調書寫,一新散文風貌。父後七日這本書,透過喪禮儀節一步步推展開來,鋪陳出對父親的思念。也因此,在她的文章中,記錄下許多傳統的喪禮儀式,如:招魂、更衣、燒腳尾錢、守夜、發喪、乞水、迎棺、入殮、出喪與護靈等。以這本書<父後七日>說明著臺灣傳統喪葬習俗的內涵,藉以發現傳統習俗與今日喪葬習俗的變與不變。
他人評價:
「語言是那樣的放縱,然而深沉的哀悼就暗藏其中。痛苦被淨化了,對父親的懷念變成了永恆。」-陳芳明
父後七日 乍看以行禮如儀的方式,敘述日日發生的事情,讀起來卻不冗長或瑣碎;提到的每件事似乎都有某種荒謬性,卻又帶著很強烈的情感,直到最後,深沉的悲傷才終於爆裂開來。-張曼娟
猶太人只知道:「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當人們面對死亡還能微笑時,那可能就是上帝要思考或頭痛的時候。劉梓潔的《父後七日》,向我們證明了這一種可能。即使永恆的哀痛,要到第八日才埋種在心中。──賀景濱
分工表:
13黃楚君:封面設計、插圖
14楊于萱:佳句
18鄒羽惠:他人評價
26馬慧心:摘要
27楊佩姍:佳句
29賴俐蓉:作者簡介
51黃珮渝:上傳、統整
29賴俐蓉 本書是一本很精彩的歷史小說,它以西拉雅族為主角,又以倒風內海沿岸地區為場景,包括現在的北門、學甲、麻豆等地,敘述荷人來台及殖民臺灣的故事。荷蘭人來台之前,各部落原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來台之後,打破了過去數百年前的平衡。荷蘭人很聰明,以高壓手段加上利誘的方法統治原住民,變相迫使他們臣服以取得土地和人事資源;相對內陸的部落比較難控制,就以貿易的方式去接近!以絲綢、鐵鍋等等物品換取鹿皮,原住民便開始瘋狂補鹿,而荷蘭的船一艘接著一艘,就像大食怪的胃一樣永遠不滿足,不久森林資源大量減少,原住民也被豐饒的物質生活沖昏頭,原來的環保觀念也因此消耗殆盡。但內陸比起沿海原住民好多了!內陸還有自由可言,而沿海地區過著沒有尊嚴連信仰也被剝奪的生活,這就是作為被殖民者的悲哀。
51黃珮渝 倒風内海。人類學家王家祥的長篇作品。前陣子曾傳說要拍電影。涵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大員之後。和平埔族以及漢人亦敵亦友。到最後漢人群起反抗的始末。 與往昔寫古台灣的作品不同。倒風內海由平埔族原住民的角度側寫東印度公司和郭懷一。以前郭懷一在課本裡是抗荷英雄。在早期的文學作品裡是漢人士紳。在王家祥的作品裡像個黑白兩道都通的大哥 以前的歷史教材由漢人角度看台灣。隱去了郭懷一曾是海盗的部分。讓郭懷一像個士紳。隱去鄭成功是海盗的歷史。讓鄭成功像個民族英雄開台先烈。鄭成功登台之時嘉南平原是蠻荒狀態?只有荷蘭人?只有荷蘭人和漢人?鄭成功趕走的只有荷蘭人嗎? 往昔對台灣原住民的描寫。多是统治者史觀。原住民多半成為生番或熟番。生番。是野蠻的代名詞。其實代表無法溝通無力管理。熟番。是較開化之意。其實是表示可以溝通並納入管轄。也意謂了投降。鄭成功的軍隊屯田。屯的是誰的田? 故事用"災難自海上來,報應在子孫上"貫穿全部。隨着故事進行。在許多不同的段落。一次又一次地加深讀者的印象西拉雅如何被趕出自己的土地。原住民如何在現代社會生存並保持競爭力。常常可在故事裡嗅到一點點作者的擔憂與看法。
19鄒羽惠 這本書是由平埔族原住民的角度去寫,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堆看不懂的平埔族用語可是後面都會有助解是什麼意思讓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他們以前的用語跟生活,看完這本書讓我了解很多以前的事也更了解以前歷史,讓我覺得和我以往上課讀過的歷史有大大的不同也想到書上的地方去看看,雖然內海已經變成陸地了可是親身去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26馬慧心 這本書是歷史小說,對歷史不太了解的我,雖然看的有點吃力,但是可以幫助我更了解平常碰不太到的歷史,裡面有很多平埔族的族語,讓這本書更具特色,也有趣很多。作者用不同的觀點讓讀者可以用不同角度了解歷史的真相。故事中沙喃因為追逐愛人阿蘭娜所以捲入了漢人和紅毛人的戰爭卻也因為主角本身的英雄性格把女巫的預言帶回了部落。作者利用第三人稱讓我們更能進入他所描述的歷史,也用不同的角度看見歷史的不同面。
27楊佩姍 西元1624年,荷蘭前往佔領福爾摩沙這塊寶島,台灣也無法在這時代中倖免這場悲劇的到來。荷蘭人對漢人有很多限制,例如:行動限制、交易限制、課重稅、禁止私藏武器…等等。這些種種的限制激發了漢人的不滿,所以爆發了郭懷一的抗荷事件,雖然他最後沒有成功但卻也激起了台灣漢人的民族意識。之後,鄭成功進攻台南,台灣漢人紛紛響應,荷蘭勢力才退出台灣。荷蘭人非常聰明,以高壓的手段和利誘方法統制原住民,因為這樣他們才會被豐鐃的物質生活沖昏頭,讓他們為了換取東西,而不斷的捕捉鹿,想取他們的鹿皮,森林資源也大量減少,原來的環保觀念也因此消失無蹤,這種對於殖民和被殖民來說,這活生生是弱肉強食的例子,有誰不會以自己的優先利益做為考量呢?
讀書心得:
13黃楚君 閱讀這本書後,覺得很無奈,我們的祖先是從大陸來的,反而是早在台灣生活的原住民變成弱勢的族群,就像是外來種侵害台灣的物種,最後滅絕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卻沒有人挺身而出幫助原住民。 看完之後也不知道哪邊才是正確的,漢人有漢人的苦,原住民也有原住民的苦,後來平埔族幾乎都消失了,但我覺得是同化,因為後來來台的漢人幾乎都和平埔族結婚同化。漢人的到來有好處也有壞處,在荷蘭人高壓統治之下,為了生活去欺負原住民,掠財、通婚等等,加速原住民漢化。或許對於原住民來說漢人非常可惡,但漢人也只是想平平凡凡的生活,孤身一人離鄉過海生活,也很可憐。 在西方文化的衝擊和漢人的變化,三者互相矛盾之中平埔族走向同化的命運,但是人都是自私的,都會為自己先考量,現在政府也在補償原住民,已經不在是以前了,現在大家都是平等的,原住民也和漢人一樣有平等的生活。
15楊于萱 這本書以四百年前的台灣為時空背景,以台南平埔族之西拉雅族為主角,敘述一段鄭成功攻台前夕,發生在荷蘭人殖民台灣西海岸的故事,透過巫婆的夢兆「災難自海上而來」貫穿全篇,海洋台灣正式進入海洋殖民史,而平埔族也在荷蘭人和漢人的雙重壓迫之中,逐漸走向弱勢民族而被同化的悲慘宿命。我覺得看了倒風內海這本書,發現原來歷史所以發生的事,都會讓我眼睛一亮,原來歷史那麼多我都還不了解,而且這本書主要是在描述原住民被外來文化的欺壓,但可以發現,比起漢人,原住民所受直接迫害比較少,但界接迫害卻大的多, 而且移居台灣比較早,所以傷害比較深,其實每個人看歷史的觀點都不同,解釋也不一樣,所以後人對歷史的真相還有很大的障礙存在著,也是我們文化遺產的損失。
佳句摘錄:
(1)春夏之交倒風內海,旺盛的西南氣流柔順而壯闊地灌注在每一片銀光煥發的水面,每一座若隱若現的沙洲,每一處水草豐滿的沼澤,帶來南方溫暖的氣味和風信。P.10
(2)秋日草野的氣習夾帶著管忙鮮美輕柔的芒絮飄浮於清爽的藍色天空,飄飛過雪的甜根子草,飄飛過深褐的蘆葦叢,飄飛過金黃的五節芒,飄飛過卵石遍步的溝墘與溪洲,飄飛過溪水錯綜穿梭的草澤與野原。P.49
(3)四年前在沙洲外海上那一次撞見巨船驚鴻一瞥的模糊影像,如今終於活生生地清晰重現,不可思議。P.112~113
(4)看見那個年輕的擺擺長得很美,勇敢的鼻樑高挺而不願屈服,水汪汪的圓眼睛因為淚水滿溢而炯炯生光,那體態更是豐滿而勻長,看得見的皮膚無痘而光潔。P.126
(5)阿蘭納勻長豐盈的身姿猶如春天草野上發情的小母鹿,深情的雙眼清亮如夏日的泉水,柔嫩的肌膚有如初生的嬰兒入溪洗浴之時,哪個多情的麻達見到她不會失控讓陽具掌起遮陰布吶!P.173
(6)蒼穹漸漸綻放光;夜晚的星空其實充滿指引的光,此時阿蘭納想必平安地跟隨她的愛人,在星光的指引下,越過迷濛的草野,往內陸尋找安全之地。P.215
(7) 戰鬥不一定要發生,克制你的力量,憤怒或衝動只會使你輕易地丟掉自己的頭!P.33
(8) 智慧的獵人懂得觀察敵人強大的原因。P.92
(9) 「沒想到他們躲在最危險之地!最危險之地往往最安全!」P.195
(10) 我會的!我會節制我的戰士們,不要令他們變成嗜血的屠夫!」P.262
他人評價: 作者在書本一開始序(回到內海)中,就將小說時間以及背景說明清楚。同時,也將自己寫下這些故事原由交代詳細。也由於作者詳細解釋,讓我在讀完這本小說後,對於「倒風內海」這個地方產生極大的興趣。我上網查了些有關「倒風內海」資料,「倒風內海」現在已成陸地,以前風貌早已不復存在訊息,讓我感到相當惋惜。
這本小說由12個短篇集結而成,一篇篇短篇小說跟隨著歷史潮流循序漸進。故事從列強還未侵略台灣開始敘述,在「災難自海上而來,降臨在我們身上!」這句話開始出現轉折,其內容包含荷蘭人登台統治、郭懷一事件、鄭成功將台灣收為己用……等等歷史事件。有別於一般歷史小說漢人(統治者)觀點,作者以西拉雅族中麻豆社男子(台灣原住民) 角度來敘述台灣歷史,這讓我有耳目一新感覺。打破歷史既定觀念,以全新方式來看待歷史中有名人、事、物。例如,作者將鄭成功定位在「民族英雄」而非「海盜後嗣」。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例子,作者將郭懷一形象敘述成一位八面玲瓏、黑白通吃厲害角色。因為這樣定位,讓整個故事內容別有一番風味。
讀完這本小說讓我最大受益就是,讓我學習到許多平時不會去接觸到東西。故事中使用了許多平埔族用語,這不只讓讀者能夠更貼近主角角度,也得以讓一小部分平埔族語言流傳在讀者之間。書中也提到了很多我之前並沒有注意到歷史真相,經常在讀到某些段落時才發現自己在學習歷史時盲點所在。處處都有驚喜,這應該是我讀這本小說時最貼切反應。
作者以不同的觀點呈現不同的歷史畫面,是個非常特別的作法。不過,這也顯示出一項訊息──在台灣歷史上,有許多的歷史人物是和學校所教導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其實這現象不只是台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著相同的情況發生。歷史記載經常會有錯誤出現,雖然有些確實是自然因素所造成,但是大部分差錯還是起因於人為因素(史家的觀點、執政者角度等等)。換個角度思考,對於事情的解釋也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為如此,我們後人對於了解歷史真相有了很大阻礙,也成為我們文化遺產的極大損失。 來源網址: http://gjo3nk7.pixnet.net/blog/post/132680954
作者簡介: 王家祥(1966年4月21日-,出生於台灣高雄縣岡山鎮),使用過的筆名包括雲水、李群等。是台灣的一位自然散文作家,主要書寫關於台灣自然生態環境的著作。 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學的是森林,愛的是寫作,曾任《臺灣時報》副刊主編七年,業餘擔任過高雄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會長。 現為自由作家。王家祥以書寫自然生態的散文著稱,他的文字平實準確,在造句修辭上並不刻意經營長段氣勢,而是以兩三句話就敘說完一個焦點的跳躍方式來記錄事物,以冷靜的筆調呈現出客觀的真實,具有一種陽剛的、素樸的自然風貌,是典型的知性散文。
摘要: 倒風內海一書,以四百年的台灣作為時空背景,寫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歷史故事,有平埔族西拉雅族、一段鄭成功攻台的前夕、以及平補族在荷蘭與漢人的逼近下慢慢走進被同化的宿命,以主角沙喃的女巫母親預言「災難自海上來」貫穿全書。
63 黃雨婷 :
父後七日,主要是把台灣對於喪禮的習俗完全的推翻,把一般人視為禁忌的話題,以生活化的節奏呈現出來。父後七日這本書中,作者把她從鄉鎮去到都市中求學、工作、生活……等等,一些生活中的事及對家鄉的思念描寫出來,讓讀者陷入她的旅程中。作者的文字書寫沒有讓人讀不懂的詞句,完全是日常生活上樸實的對話,這也是讓我愛上這本書的理由之一,就好像說故事一樣,慢慢敘述著。讓我對於喪禮有不同的見解,七天之後,還是回歸一樣的生活,就如同再怎麼傷心,還是要吃飯睡覺,是一樣的意思。面對自己的親人離開的時候,是很傷心的,但是他們已經不可能再回來,我們還是要日復一日的生活,不可能永遠都在悲傷中過日子,擦乾眼淚,還是要笑笑的過日子。
作者在文章中,寫了關於她離開自己的家鄉,遠到台北這個大都市讀書後,對家鄉的想念,想家裡的爺爺、媽媽還有永遠存在心裡的爸爸、想念爸爸的好、想念一切有關爸爸的事,並後悔著為什麼當初他希望我們做的,我們都沒一一完成,為什麼父女間彼此的對話是少的可憐,「早知道……就怎樣……」-會這樣認為的,通常是失去心裡中重要的東西,那種東西叫做「親情」。現在的我,或許會開始思考了。作者提到她的爺爺,我覺得她的爺爺是一位相當堅強的人,老人家扶養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的寶貝兒子之後,他還要強忍悲傷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個殘酷的現實,這是我覺得傷心的地方啊!
66 徐祥虹 :
對亡者而言,是趟未知的旅程,對於在世者則是一場荒唐的旅途!!父後七日原本只是一篇約4000多字的散文,裡面記錄著關於父親過世辦喪的點滴,文內掛載了對於父親的愛與追思;由於喪葬過程非我們一般平頭百姓所知曉,在不知道何時該哭,何時不能哭,以及各式的禮俗、親友的接待應對,一連七日恍如隔世,故作者用旅程來笑稱這一整段過程。
台式風格的喪殯事宜,總有著我們凡夫俗子無法理解的過程,但整體而言也都是表現著未亡人對於亡者的追思、敬重,只是對於當事人家屬而言,卻沒有西方簡單隆重的儀式來的撫慰人心,所以憨吉曾經不負責任的想,這些令人疲於奔命的流程,是不是也是一種讓人忘記憂傷的方法。
散文的篇幅不大,很推薦大家去閱讀,文中作者用詼諧的手法為這些儀式做了註解,通常真的會讓人感到會心一笑,甚至是笑到拍桌拍手,一直到最後,我們不經意的想起了某個離我們遠去的人,突然思念起這個人,也有種讓人感同身受的鼻酸,而這一連串狗屁倒灶的小點只為了最後一幕的追思做鋪陳,通常你在前面笑的越大聲,後面的感觸也會很深!!!
41 尤怡晴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跟人之間的相處,總有畫上句點的時候,作者以幽默風趣的方式看待死亡,縱使是養育自己長大的父親,亦是如此。而在父親去世後,作者將對父親所有的回憶、記憶打包起來,卻在好幾次偶然的場合回憶起父親,淚水挾帶著回憶不自主的充滿了整個眼眶,而回憶之所以沉重,不是因為它不甜美,而是在混亂擺盪中還挑起了心中的漣漪。回憶該如何淡去,從悲傷中走出來?尤其是一個作者生命影響極大的爸爸,更是難上加難吧?
一件事情有很多種看法,作者選擇以詼諧幽默的方式看待死亡,但對我來說,死亡不過是成長的一個階段,更是下一個啟程的開端,坦然面對死亡是必須的,每個人也都會碰到死亡的時候,你可以接受死亡或者選擇逃避死亡,但這終究脫離不了死亡的威脅。死亡,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因為沒有過世的人回來告訴我們,死亡是什麼、死亡之後過的好不好,所以我們害怕,我們害怕未知,等待在前方的是什麼?前方的路是否崎嶇不平?沒有人曉得,「虛無」、「不存在」、「天人永隔」,或許是人們唯一能給它的定義吧!我們真正害怕死亡的是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發生、在哪裡發生,或許,就在下一秒,或許它快的讓你無法思考,俗話說「命運天注定」,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擁有的時間,早已安排妥當,也有人說死亡的時候會開始播放著記錄你此生的錄影帶,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不留下任何的遺憾,不是嗎?
55 尤舒俞 :
這本書寫出台灣人處理人的後事就是要辦得很光,過程中辦的很忙但是還有寫到作者對家人過往的不捨跟難過,看完這本書感觸很大,因為我有經歷過阿嬤過往的過程,超急忙但是內心很難過不捨,我覺得自己身邊的人很重要,家人當中爸爸是一家之主事最讓人有依靠感的人,如果失去了爸爸就會讓人過著失去大依靠的日子,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做子女的要多多陪陪家人關心他們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自私的欲望而浪費了跟家人相處陪他們的時間,說真的家人親有什麼時候會走,意外不見誰也不知道。
可能如果在他們還在的時候多陪他們就不會有遺憾了,看到有些人會因為家人的關心當成是廢話並覺得他們很煩,對家人愛理不理的或是對家人的態度很差我都覺得非常的心痛而且會隨時提醒自己不可以這樣才不會造成以後的遺憾。
讀後心得:
33 張雅筑 :
父後七日一書中用了許多幽默、嘲弄的語調來描述這個一般人不願公開或不願正面面對,而被視為「禁忌」的故事。作者不像一般的離別故事一樣,放了很多感人而悲傷的因素在內,而是只說些日常的故事,正經卻又戲謔,有哭有笑,把原本莊嚴的的話題突然荒謬了起來。
作者在父親剛過世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父親已經離開的事實,每天照著道士的指示行禮如儀,照哭、照拜、燒紙錢、燒衣服,甚至還開玩笑地說到「原來哭爸是一件這麼累人的事」兄妹兩笑成一團……。直到回到自己的城市後,在和大學死黨在酒吧裡相遇,順著酒意裝作不經意的說出:「欸,忘了跟你們說,我爸掛了。」是的,我也經常忘記。這句話說來輕鬆,但又經常不知不覺的變得很重。直到有一天在機場的免稅店,下意識地想要買一條長壽菸給爸爸,此時,情緒崩潰大慟。在這裡作者內心的悲痛全湧了上來。 記得阿嬤剛過世時,家裡的大人一樣要上班,一樣要吃飯,該上香時就上香,該念經就念經,一樣的行禮如儀。直到那天在告別式上,大伯父念出與阿嬤訣別的信,大家哭得涕泗縱橫。我不禁想到阿嬤平時與我們相處的時刻,往事歷歷在目,全湧上心頭。原來,大家都把悲傷隱藏起來,藏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中,只有在某個敏感時刻被挑起來。在每個禮拜的法會中,我總會看到姑姑或者某個親人,用衣角在暗暗擦拭著淚水。法會結束後,大家一樣嘻嘻鬧鬧,但我知道這又是另外一種隱藏。隱藏對阿嬤的思念,對逝去的親情,維持一種表面的矜持,一種無法言喻的不捨。
47陳苡瑄 :
人生總有生、老、病、死,這是不變的道理,但是卻給許多留下回憶,雖然這些回憶已經隨著時間慢慢流失,但是作者眼裡卻是深刻的感動,而在這本書裡面有濃厚的父女情誼,讓讀者感動,分享父後七日的歷程,及作者生活、旅行的趣事,只是想擺脫失去父親的痛苦。許多人在面對失去親人的死亡,許多的人都用眼淚代替了一切的話語,甚至不能走出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是我們應該向前走,雖然摯愛的親人已走,是我們可以把從前的美好回憶保存到永遠並用樂觀開朗的態度,連摯愛的親人份一起活下去,並且在心理和她一度過美一份喜怒哀樂,都是大家所樂見的。
他人評價:這本書對看過很多傳統的葬禮的我,算是別有一種"親切感",司功、孝女、陣頭甚至是在烈日下"爆破"的罐頭塔,這些都曾在我小時到大參加過的喪禮出現過;確實是種奇妙的親切感。
這部電影讓我最動容的其實是在於阿梅回想與父親相處點滴的片段,藍白拖、野狼機車、父親的藥袋......那些細微的小事都曾了回憶的重頭戲、關鍵字。
我覺得父後七日嚴格說來不夠精緻,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說是粗糙(這點跟海角七好很像),但是因為誠意、因為真實不造作的感情.....那些粗糙都顯得質樸可愛了。
很喜歡這部電影,希望導演編劇還能持續創作出下一個令人期待的作品
佳句摘錄:
1.天已亮,下雪了。窗外正飄著刨狀雪花,宿舍後院一片雪白蒼茫。那場雪,像是可以通到心裡某個地方,那般的澄冽乾淨,那般柔美而仁慈。
2. 從呼出的白煙裡,我隱隱知道,你不需要我為你點蠟燭。因為,親愛的父親啊,對我來說,你已是永恆的存在。
3. 要好久好久以後,我的瑜珈老師告訴我:「不要隱藏淚水與脆 弱,最堅強的人,總是和平地與它們在一起。」我才慢慢學會,平靜、覺知而釋然的淚水
4. 不要隱藏淚水與脆弱,最堅強的人,總是平和地與他們再一起。
5.為甚麼用詼諧戲謔的方式來寫爸爸死掉?我像個問答機器一樣冠冕堂皇:給觀眾新的角度看待死亡。我相信,悲傷的、失去的、瑣碎難耐的,只要把它說得好笑,也許就寫得下去,看得下去。也許,有些東西,可以透過寫,被轉化,或療癒。
6.知道嗎?那時,我突然感覺到,盡管我可以不斷開車重遊,但事實上,我離 那條童年的路已經越來越遠了。
7. 以前,你習慣撫摸我的右側腰。於是,我的右邊髖關節存在著你的思念與羈絆。
8. 我知道我人生中最荒謬的一躺旅程已經啟動 。
9.要是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 要先分辨一下 若聽到 ~ 烏醫 烏醫 烏醫 就要趕緊讓路 如果是 牟醫 牟醫 牟醫 那就不用讓了
10.我終於為「上班」找到最好的釋意,叫做「賣時間」。
內容簡介 :
長達七個年頭的醞釀,作者將此自比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學、工作與生活的歲月。書中處處可見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鄉移民,對鄉愁與生存的刻劃感觸,而她獨特的敘述節奏與風格,更在此被鮮明地展示了出來。講離去,能令悲傷輕盈;寫思鄉,卻童趣橫溢;獨居獨行在城市與愛情裡時,竟又有如旅行異國般,無處不入地自適!如此尋常卻饒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裡感性真摯、最惹人凝睇的深情。循著作者的筆下幾度回望,我們不自覺地、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
分工表:
書面設計:63黃雨婷 66 徐祥虹
電子檔上傳: 55 尤舒俞
作者簡介: 41 尤怡晴 47 陳苡瑄
內容簡介 : 33 張雅筑
摘要:33 張雅筑 41 尤怡晴
他人評價: 41 尤怡晴 47陳苡瑄
佳句摘錄:47陳苡瑄
影印: 66 徐祥虹
買材料: 41 尤怡晴
整合修改 : 41 尤怡晴
作者簡介:
劉梓潔,1980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台灣清華大學文學研宄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至今出版的作品並不多,字字珠璣、篇篇精緻。寫散文,得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首獎;寫小說,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寫劇本,得到第12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但其實寫最多的是採訪報導。問她最喜歡寫什么她會借村上龍的話回答:”我喜歡趕快寫好出去玩。”因為愛玩,寫了好多年才終于出了第一本書,且花費數年改編與拍成電影。電影裡詼諧諷刺了殯喪文化、笑談生死的作品,且榮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獎》。
看完這書,有不少感觸和不同的生命觀。
艾迪遇到的人,有些是以前不認識而且陌生的人,但卻出現在他生命某個環節影響著他。艾迪遇到第一個人之後,我在想我能活著,會不會是有人也因為我而死去,所以換得我的生存?第二個遇到的人是艾迪二次大戰時的小隊長,他為了履行不會丟下任何一個人的承諾而對艾迪開槍,讓艾迪變成跛腳,艾迪得知這個事實很生氣,氣他毀了他的一生,到最後了解小隊長當時是為了救他才不惜開槍的,他才慢慢不再氣憤。第三個遇到的人是艾迪工作碼頭的成因---露比,她告訴艾迪一些和他爸爸有關的事,他爸爸對他很嚴苛,不過他卻依然渴望那份愛。再來他遇見了他的妻子---瑪格麗特,他唯一愛過的人,她很早就離開艾迪了,艾迪後半段的日子少了她,很無趣,也不想記得自己的生日,活像空虛的人,但瑪格麗特告訴艾迪:「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最後一個遇到的人---塔拉告訴艾迪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塔拉讓艾迪明白,他存在的價值不只是修理遊樂器材,更是為了保護許許多多小孩的安全。看完之後,總是會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的天堂是會出現在哪裡?我將要遇到的五個人又會是誰呢?
--48號鍾依萱
自從看完同為本書作者的前著『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就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會,讓自己更放開的去看待生命中的每件事情。
而今,作者又再推出了這本書,透過刻畫生動的人物關係及溫馨的情感,細細描繪著你我之間或許存在的故事。
正因為我們的故事,往往是在不知覺的空間中,產生了交錯,編織許許多多另人感動的記憶
艾迪,是本書的主角,他在一個名為「露比碼頭」的地方從事維修工人的職務,
他每天都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對生存在世界上感到無趣,他回顧著他的一生,
在年輕時,加入了軍隊,與同仁上戰場奮戰,但卻因為一場意外,
從此拖著一條殘廢無用的腿,回到故鄉的他意志消沉,
就像掉進深不見底的深淵中,無法爬上來,
他開始對世界不在充滿著任何一絲期待,整天責怪著人事物,
他責怪著自己為何失去一條腿,責怪自己為何有個脾氣暴躁的父親,
甚至責怪上帝為何使他得一輩子困在這個老舊的遊樂園中,
害他必須拋棄自己的夢想,從此他成了整天怨天尤人的人。
沒有工作是卑微的,沒有工作是抬不起頭的,只要問心無愧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那怕只是個清潔工,也是能是個讓人尊敬的職業。
而最重要的,是一顆全心全意要把事情做好的心,
因你的熱情所散發出的光和熱,在周遭的人,一定可以感受到的。
最後,引用本書封面一段話我很喜歡的話,作為這篇心得的結尾: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
--8號張馨云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人或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原來,我們存在世界上,是要給別人帶來一個理由的,這個理由可好可壞,可大可小。其實,我們都被一條隱形的線給緊緊牽著。
作者透過他的想像力,讓我們了解了許多事。「人生中,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
我們認真過生活、也讓我們更用心的去體會生命、更讓我們省思我們的一生!為什麼那個陌生人會跟我有關係?那是一定的緣分!好好珍惜這一切吧!
人會天堂經歷過人生的重新思考而將仇恨消除。
在遇見的五個人裡,露比的出現是為了艾迪和他父親存在。
在天堂遇見的人,可能不是你最愛、最想見到或是最恨的人,
而是一連串事件連結的人,也許陌生也許不陌生。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書中提到這句話,人總是會死,沒有不會死的人,人雖然死了,但可以把愛留下來;生命雖然有限,但付出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愛不是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流在這世上。
--30號鄭靜妃
書中主角曾認為自己生活中沒有幸福、沒有愛,他深怕改變、害怕失去,他覺得失去似乎就代表著不再擁有,最終也是帶者無奈、不平與寂寞死去。但「當你不在乎失去的時候,你才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死,不是生命的結束,因為生命的意義是可以延續的。我們以為死亡就是結束,可是發生在人世的一切,都只是開端。死亡並不是結束,結束甚至還沒有開始,但是死亡可能是序幕的結束。成長後的我們是嶄新的開始,更會為我們奠定更好的基礎。而他上了天堂後也逐漸了解到失去不再是結束,而是愛的延續。我們經常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我們的人生中必定有許多人的生命相伴相隨,即使曾失去;即使必須面臨死亡,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但他人對我們的愛是永恆不變的。愛是不會結束,愛是永遠存在的 。
--32號石淳予
心得-
身邊親近的人,也可能是毫無交集的陌生人,卻是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作者透過艾迪死後,在天堂遇見了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說明了艾迪要在他門身上領悟及學習的功課。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很多生命的意義,我在現實的世界也看過幾個生命意義的重要,一個人死了他就甚麼也沒了。
書中期中的兩段寫到,「戰爭可不是遊戲。如果情勢逼得你一定要開槍,你就扣板機,聽到沒?不要有罪惡感。不要猶豫。你就開槍,一直射,千萬別去想你射傷了誰?殺死了誰,不要去想為什麼要這麼做。聽到沒?假如你想要重返家園,就一直開槍,不要思考。」這些真的很逼不得已,戰爭帶給人很多痛苦,還有生離死別
--21號雷涵晴
看完這書,有不少感觸和不同的生命觀。艾迪遇到的人,有些是以前不認識而且陌生的人,但卻出現在他生命某個環節影響著他。我在想我能活著,會不會是有人也因為我而死去,所以換得我的生存?瑪格麗特告訴艾迪:「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最後,塔拉告訴艾迪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讓艾迪明白,他存在的價值不只是修理遊樂器材,更是為了保護許許多多小孩的安全。
--11號林佳臻
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不知有否想過這些每日與我們朝夕相處,或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為何會出現在我們身邊?為何是他們,不是別人?正因如此的特別,才顯得可貴。生命的過程中會遇到使你改變的人,不僅僅是擦身而過,或陪你走完一生,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今天的我們遇到的某件事,也許是之前埋下的前因,人與人的相遇存在著關聯。所有生命都是交錯的,死亡看似帶走一個人的生命,但死亡卻也是和其他人擦肩而過,在這些的交錯當中,我們才能從中去體會到、珍惜到我們所擁有的。
--30號江妙青
他人評價—
生存在世上,是件難能可貴的事,社會上每個都盡心盡力的工作著,絲毫不敢懈怠,但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逐漸成為「個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瓦上霜」的人,違背生存在世上的道理,人類是一同生活在世界上,應該相互合作,彼此盡一份心力、犧牲奉獻,這世界才會充滿和諧的氣氛,若像艾迪對活著這件事充滿了無數的怨言,他換來了反而是遺忘了生命的價值,浪費了一段無價的時光在抱怨中,並且對生命感到厭倦,那不是什麼都沒得到,毫無進展,直到最後才明白不就太遲了,活在世上,樂觀看待事物才是重要的,不僅活得輕鬆,更活得開朗。生命之旅中,除了自己以外,還有其他人與我們繫手前進,每個人存在世上必有其一定的道理,沒有人是微不足道的,除了夢想以外,最重要的是與他人相遇。唯有無時無刻的
佳句摘錄—
一 、p.13 他就像父親,就像他工作衫胸前的繡布,艾迪就等於維修-維修單位的老大。
二、 p.18 每個人生命裡都有一幅代表真愛的畫面。
三、 p.19 沒有哪一個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有時候,故事與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有時候,一個故事會疊上另一個故事,像河床底下的石頭層層疊起。
四、 p.72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聯。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
五、 p.73 人類的心靈都明白,歸根結柢,所有的生命都是互相交錯的。死亡不僅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人的生命就此改觀。
六、 p.75 如果花時間去想著自己有多麼孤單,那才是浪費時間。
七、 p.133 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他,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另一個人。
八、 p.188 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忠誠。
九、 p.192 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十、p.236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
故事大意—
艾迪是個遊樂場的維修工人,退伍後就待在家鄉,瘸著一條腿,他希望自己能繼續升學,學習新的技術,但一直無法實現這個願望。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在一次遊樂器材的損壞中他喪失了生命,不過也救了一個小女孩,他來到了天堂,遇到五個人...那五個人與他的生命息息相關。
艾迪遇到的第一個人是「藍膚人」,有次他開車時為了閃躲年幼時跑到路上的艾迪而間接喪命。他要教艾迪的是,世上的事情是環環相扣的,有人死掉時,那也會有人逃過一劫,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犧牲。大自然的生命是如此,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是其他生物飽餐一頓的機會;但人類的生命就沒辦法那麼簡單來談論了。
艾迪遇到的第二個人是「小隊長」,有次他們在菲律賓作戰被俘虜(這段故事還蠻有趣的),逃脫之後,因為艾迪要衝進火場救人,被小隊長從後方用槍射擊,傷了一條腿而從此瘸著。小隊長要教艾迪的是「犧牲」,小隊長一個人打先鋒探路,被炸彈炸死,但救了後方一車隊友的性命,這是用一個人的犧牲,換取整個小隊的生存。再來,小隊長開槍射擊艾迪,是以為他神智不清(要衝進大火之中),為了保全他性命而傷了他一條腿,這也是一種犧牲。世上鮮少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才需要選擇與犧牲。
艾迪遇到的第三個人是「老婦人露比」,她是艾迪與他老爸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露比碼頭」的老闆娘。她要教導艾迪的課題是「寬恕」。艾迪的老爸對他總是不苟言笑、嚴苛,老婦人要讓艾迪了解,在艾迪不知道的事件中,他老爸是一個能寬恕朋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也希望艾迪能寬恕父親對他造成的傷害。
艾迪遇到的第四個人是他老婆「瑪格麗特」,她要教艾迪的是「愛」。逝去的愛,依然是愛。
艾迪遇到的第五個人「小女孩塔拉」,她是在菲律賓被艾迪放火燒死的女孩,她要教艾迪的是「每個人活著都有它的意義」。
工作分配--
作者簡介-雷涵晴21
封面製作-鄭靜妃30
書面影印、版權頁影印-鍾依萱48
佳句摘錄-張馨云8
故事大意-江妙青31
他人評價-林佳臻11
電子檔、辮子檔上傳-石淳予32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1958年5月23日-)美國體育記者、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一點小信仰》和《時光守護者》。其書籍涵蓋人生的種種,表達的手法以故事的形式,讓人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所著的5本書都大獲好評。其中《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及《一點小信仰》更被改編成電影。
56江俞萱:
《上邪!裨海御巫》是源自於清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紀遊》,或許剛開始還不甚理解之間之相關處,不過隨著劇情發展卻慢慢明瞭了起來,看似普通的尋寶,意料之外的是,卻將他們帶回三百年前的臺灣,這一切都來自咒語的召喚──「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看似邪惡的詛咒,卻隱藏著深不可測的愛戀,不是真的想害死對方,只是因為一時的氣憤而造成了這樣的錯誤。畢竟他們之間, 有太多不安定的因素了,若不是因為爆炸,根本不會相遇。
劇情整體十分生動好玩,類似時空交錯的冒險故事有很多,不過卻是少數吸引我繼續讀下去的小說。書後所附的古卷,其實我還滿喜歡的,就是有了這個因,才能帶來接下來的情節,總之是本挺不錯看的書就是了。
57楊子頤:
《裨海記遊》原是郁永河記錄來台採硫過程的一本書,用文言文寫成的,而這本由《裨海記遊》改編而來的《上邪!裨海御巫》,與原書不同,內容充滿許多幽默風趣、前世羈絆與友情、愛情!這是一本輕小說,作者夏至希望描繪的是一場時空交錯的冒險,其中,感情也是描寫的重點。
「我發現了國姓爺的寶藏,真的。」簡單的一句話、一張地圖,開啟了這趟旅程。Patauw(北投)女巫、擱淺的竹塹、海吼的大溪、魂斷台灣府……這些經由作者想像力衍伸的人物與地點,在歷經重重「尋寶」過程之後,逐漸接近這場冒險的源頭,也就是隱藏在過去故事中的情感。
什麼樣的情感呢?其實是因為男女主角彼此價值觀相左而產生了嫌隙,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嫌隙逐漸擴大,本來潛藏在兩人之間的愛情漸漸被恨意取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郁永河,我詛咒你!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一個貫穿古今、由愛生恨的詛咒,卻令男女主角回到了300年前的台灣。原來,書首所謂的寶藏並不是什麼鄭成功的寶藏,那張地圖標注的路線其實是三百年前郁永河來台採硫的路線。男女雙方藉由回到過去,重新走一趟歷史路程,解開了當年那個詛咒,終於能夠成就上輩子未竟的情感。
38陳美妘:
故事主角為小灣和他的兩個死黨顧公、阿雲,他們為了尋找傳說中鄭成功的驚世祕寶而開始了尋寶之旅--然而原本以為的尋寶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三人會莫名其妙回到三百年前的臺灣並不是沒有原因,其原由是大水巫女的詛咒:「郁永河,我詛咒你! 你的靈魂將永遠被束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活不足壽!」然而這樣深痛的詛咒卻是因為深深的愛戀,因誤會而造成的可怕結果,這輩子必須解決!
44連思婷:
其實啊,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裨海紀遊"這古書的存在。純粹就是因為,這位作者的書我蠻喜歡的,看過"百無禁忌"與"陰陽路",如果簡單的用一句概括心得,應該就有趣!!而且是從總編輯的序開始就一直很有趣的書~~
讓我萌生想把萌經典這書系嗑完的欲望!作者將古書的人物,洗洗搓搓又三百年現代人的方式呈現,除了主要角色們非常吸引人外,故事進展中所發生的事件也是在的我們曾遇過或聽過的。筆調輕快,總是能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感到心情放鬆,即使書中內容再怎麼險峻..
53梁遠淮:
《上邪!裨海御巫》是以《裨海紀遊》為背景所創作的,故事主角為小灣和他的兩個死黨顧公、阿雲,他們為了尋找傳說中鄭成功的驚世祕寶而開始了尋寶之旅--然而原本以為的尋寶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三人在第一站-北投Patauw遇見自稱是活了千年的大水巫女的高中女孩-蘇,蘇在旅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帶領三人逃過死劫,一步步尋找真正的「寶藏」。途中三人被帶到了三百年前的臺灣,也就是福州火藥庫大火後,郁永河自告奮勇來臺採硫的時期。
接下來就是郁永河(小灣)在顧敷公(顧公)的陪伴下走陸路往北尋找盛產硫之地,而死對頭王雲森(阿雲)則貿然走了海路,九死一生。劇情十分生動有趣,像是時空交錯的冒險故事有很多,反正就是一本挺好看的書。
個人心得:
5劉孟璇:
作者的文字風格幽默風趣,使得人物之間對話彷彿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而詼諧生動的內容,與充滿想像力的情節,則為這部書注入了不同於原書的靈魂──愛情。我相信喜歡輕小說的讀者一定會喜歡這本輕小說的。經由作者想像力衍伸的人物與地點,在歷經重重「尋寶」過程之後,逐漸接近這場冒險的源頭,也就是隱藏在過去故事中的情感。
28李姵蓁:
作者將古書的人物,洗洗搓搓又三百年的以現代人的方式呈現,除了主要角色們非常吸引人外,故事進展中所發生的事件也是現在的我們曾遇過或聽過的。
筆調輕快,總是能讓我在閱讀的同時感到心情放鬆,即使書中內容再怎麼險峻,三個大男生前世今生的孽緣,一位神女的癡情等待,高中畢業後的尋寶之旅,解除短壽詛咒的密謀小計.....
未完成的願望,在三百年後如償。
故事的尾聲,三個大男生找到了棟古宅棲身,來渡過大學時光。
神女依舊熱烈求愛保母灣。
我想他們的緣分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會有第二集嗎?
很微妙的感覺
書末還有附上裨海紀遊的作者生平及其中某篇章的擷取內容。
這是本閱讀時嘴角上揚、興奮緊張,閱讀速度越來越迫不及待的讀物。
34李雅婷:
這本書是以清朝時期,郁永河來台為背景做為改寫的,不是像一般小說用穿越的方式寫,而是讓主角用旅行的方式一步步來想起,自己曾經是清朝時期的大官員,郁永河,這本書寫得很有趣,讓我覺得像是經歷一場冒險一樣,進入當時那個清朝時期,來台開發的情況,尤其是寫到說,郁永河和當時,北投的女巫相戀的地方,女巫叫郁永河留下來,但是郁永河想先回中國處理完事情,再回來,但是巫女以為他不愛他,施下了詛咒,但是還是後悔了,導致過了好幾百年之後,才又重逢,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惜,到相戀,整段過程都令我感動,人會因「愛」而成長,也會因為「愛」而放下一切的仇恨,如果沒有愛,那人生就如同空殼一樣,甚麼也沒有,沒有愛的世界,只能說:「這個世界應該只剩下黑色吧!」,我覺得因為有「愛」所以才能為這個單調,乏味的世界,增加許多美麗的色彩吧。
佳句摘要:
今卷‧一 鄭成功寶藏
1.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轟隆!」時值康熙三十五年,冬,福州火藥庫大爆炸。
2.今天結業式,也就是高中生活的最後一天,我和顧公、阿雲順利考上同一所大學,俗話說「三人成虎,禍害遺千年」,我們三個死黨以後畢業可能會一起合資開公司,成為萬惡的資本企業家,過著平民百姓唾棄的生活,而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
今卷‧二 Patauw女巫
3.「叭叭──」破音的喇叭聲吸引了我的視線,順著聲音望過去,我看到一個名叫顧公的痞子少年,坐在一輛似乎被油炸過的中古小客車裡,朝我熱情揮手。
第四頁
4.當地人連連揮手,即使語言不通,外來者也看得出,對方在極力勸阻。
5.透過翻譯,走船而來的外來者才知道為什麼一提到北投會讓當地部族臉色大變。因為,他們說,那裡住著一名足以讓風雲變色的神女大人(Patauw)。
第五頁
6.我抹開脖子兩側的汗,望著這片芒草原和山邊不時冒出的白霧水氣,山壁上還能看見一些化學物質的結晶。
第六頁
7.北投是大屯山火山群的區塊之一,原本七月酷暑就熱得讓人脫水,而我們踩著的土地又不時湧出澎湃的地熱,沿路的水窪隨便一個都能沖泡麵。
8.這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明明你就在我面前,卻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9.茫茫人海中,有緣相會,何不交個朋友呢?」
10.顧公眼中閃過的精光,讓我有種不好的預感。對我來說,朋友是一輩子的,而顧公則是想要一個漂亮的通靈小妞來增加他旅途中的樂趣。
他人評價:
說到《裨海紀遊》,我們便想到大清的郁大才子‧郁永河,而放眼望去,卻都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文言文……
《上邪!裨海御巫》是以《裨海紀遊》為背景所創作的,但請不要擔心翻開來十秒後會睡倒在桌上,也不須煩惱內容會是不甚認識的文言文,它絕對是一本會讓你笑倒在桌上的歷史輕小說!
故事主角為小灣和他的兩個死黨顧公、阿雲,他們為了尋找傳說中鄭成功的驚世祕寶而開始了尋寶之旅--然而原本以為的尋寶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三人在第一站-北投(Patauw)遇見自稱是活了千年的Patauw(大水巫女)的高中女孩-蘇,蘇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帶領三人逃過死劫,一步步尋找真正的「寶藏」。途中三人被帶到了三百年前的臺灣,也就是福州火藥庫大火後,郁永河自告奮勇來臺採硫的時期。接下來的發展我們都十分熟悉,郁永河(小灣)在顧敷公(顧公)的陪伴下走陸路往北尋找盛產硫之地,而死對頭王雲森(阿雲)則貿然走了海路,九死一生。
顛覆歷史,寫成了時時令人膽戰心驚又捧腹大笑的冒險小說,然而脈絡卻相同,書末放上〈北投硫穴記〉古卷,讓讀者思緒接通。這部小說,完全寫出「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學了那麼多年的文言文,看看白話的顛覆版本吧!
分工表:
負責事項 負責人(座號/姓名)
封面設計 53 梁遠淮
插圖 5 劉孟璇
作者簡介 28 李姵蓁
內容摘要 38 陳美妘
他人評價 34 李雅婷
佳句摘錄 57 楊子頤
版權頁之影印本 44 連思婷
電子檔上傳 56 江俞萱
作者簡介:
夏至 (角川「百無禁忌」,蓋亞「陰陽路」作者)喜歡小說的人類。網路寫作七年,有許多大宇宙意志下的筆名。 http://woodsgreen.pixnet.net/blog
內容摘要:
因損友顧大爺聲稱拿到延平郡王藏寶圖殘圖,人稱「活體知識庫」的才子郁小灣遭友情迫害,與莽撞的顧公加上活在自己世界的居家男阿雲,三人展開了寶島大冒險。
第一站即出師不利,幸得美少女「蘇同學」相救,代價是結伴同行到台南府城。謎底糢糊不清又沿路驚險不斷,少年的勇氣以及對現實有點犯規的少女的神力,能在飛車追逐與風災洪水中倖存下來,一步步逼近真相,雖然結果對一個活生生的十八歲男孩子有些殘忍‧‧‧‧‧‧‧
5T201,52號 謝佩雯
種地書中每字每句精準且濃郁的書寫方式,剛開始我還不太能懂得作者的意境,但善於運用形容詞的她,把它寫的讓我們看得懂。書中描寫的是作者耕讀生活,對植物、自然與人生的熱情還有生動的圖片, 讓看了越來越喜歡,作者生活看似平凡與單純,但她花了很多心思活在當下,享受著他的人生。 這樣的生活我蠻喜歡的,簡單、樸實,不太嚮往時尚,但我卻感覺很滿足,因為過去的不能改變,未來是個未知數,唯有把握珍惜當下。這本書書名聽起來讓我覺得有些普通,但它其實背後有很多的涵義,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的人生態度。看完這本書後,讓我體悟到人生就像是一本書,有些人是短篇散文,他的人生喜歡不同景色;有些人是長篇小說,他的人生喜歡堅持到底做一件事且部會斷,如果不是很有耐心的人,隨便翻一翻,很快就會翻到人生的最後一頁,但是聰明的人,會懂得仔細讀慢慢品味,因為他知道有可能自己只能讀一次。
5T201,54號 黃冠詠
看完了這本書 只覺得心情好放鬆 不會有多餘的複雜情緒 像是陶淵明 雖然他也擅長田園作詩纇 可是總覺得有太多的情緒牽扯 反而沒有作者文中的純粹 從書中 可以清楚了解作者種菜的喜怒哀樂 其實簡單來說 就是一本生活札記 其中也有一些關於他癌症化療的事 可是卻清淡的夾雜在日常之中 讓人覺得一切靜好。
5T201,59號 李安婷
這是作者在香港小島居住,後院種樹,各種種植實作,以及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串連而形成的書本。令我驚嘆的就是作者的文筆,可以眼前的情景描繪得如此琳琅盡致,就像跟她一同種植,一起期待結果,雖然沒嚐到,卻又有體會到的感覺,看完後,讓我更喜歡鄉村和種植,雖是我從未體會過的,但會想去嘗試,培育屬於自己的蔬果。作者雖然得了癌症,卻沒有一絕不振,總是以樂觀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如今還健康的我們,更應該以樂觀的心情,雖會遇到挫折或心煩的事,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走未來的每一步,要更加珍惜自己。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有隱藏讓別人辦不到的缺陷,因為是人,所以更要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向著前方努力。
5T201,7號 張惠雅
作者在香港小島居住,後院種樹,各種種植實作,以及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串連而形成的書本 回想早期職場上叱吒風雲, 因緣際會移居英國後又定居香港,最終洗盡鉛華平淡的成為家庭主婦。 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舞孃殺手〉裡面,她談到種菜時時遇害蟲,總是立即將之處死,然而在發現其中有些可以羽化為蝴蝶以後內心不安,「唉,隻有遇到美麗的東西,我的良心才會出現」,淡淡自嘲,讓人備感親切。這是蔡珠兒很討人喜歡部分,這類作品常常會有教訓讀者的感覺,但她寫來隻為分享,感覺真好, 作者雖然得了癌症,卻沒有一絕不振,總是以樂觀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如今還健康的我們,更應該以樂觀的心情,雖會遇到挫折或心煩的事,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走未來的每一步,要更加珍惜自己。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有隱藏讓別人辦不到的缺陷,因為是人,所以更要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向著前方努力。
5T201,10號 李育瑩
她的散文與其說是在寫飲食不如說是寫飲食文化,文章的每字每句都很精準且濃郁,幾乎沒有廢字,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善於運用形容詞的作者。蔡珠兒所種之地在香港,於是這本書的地景即在香港發生,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她已經融入了那裏,農藝與筆耕就是她的生活。她還寫了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比如得了癌症接受化療的過程,可是卻清淡的夾雜在日常之中,讓人誤以為一切靜好。
5T201,24號 金夢婷
這本書的地景即在香港發生,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她已經融入了那裏,農藝與筆耕就是她的生活。她還寫了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比如得了癌症接受化療的過程,可是卻清淡的夾雜在日常之中,讓人誤以為一切靜好。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舞孃殺手〉裡面,她談到種菜時時遇害蟲,總是立即將之處死,然而在發現其中有些可以羽化為蝴蝶以後內心不安,「唉,只有遇到美麗的東西,我的良心才會出現」,淡淡自嘲,讓人備感親切。這是蔡珠兒很討人喜歡部分,這類作品常常會有教訓讀者的感覺,但她寫來只為分享,感覺真好。
佳句摘錄:
1.p.55「矛盾的是,桃花像櫻花,其絕美極至,不在於夭夭灼灼,怡情悅目,反在於生死蒼茫,由盛而衰,當落英繽紛,亂紅如雨,原本輕薄的審美,和時間空間發生撞擊,遂轉為深厚沉鬱,說是賞花,定情端詳,卻乍見生命真相。」
2.p.71「春夏旬物,以清見長,有的美的清甜,有的妙在清苦,甜苦之間,幽為醞藉,辯證互參,舌齒間也是人間意味。」
3.p.74「大廳絲竹幽咽,琴音如液,涔涔滴入林蔭山間,流下溪谷。溪水很響,嘩嘩滔滔,像放學的小孩,一路奔跳嬉鬧。蟬聲汩汩,從蕉葉底和椰樹梢滲出,班禪嗚嗚悶哼,暮蟬咿咿清吟。」
4.p.184「不管到哪裡,我總要去逛市場和墳場,因為比起博物館來,那裡面有更多原汁原味的真相。一個在中心,一個在邊緣,中間圍起是的人生,看看人家怎麼吃食,如何死去;生活樣貌,大抵就在其中。」
5.p.23「埋頭苦幹,汗涔涔折騰幾個小時,轉身一看,我慘叫一聲,差點昏倒,辛苦跋過的地,怎麼故態復萌,東一撮西一叢,滿滿的都還是雜草,跟沒拔過得差不多。」
組員心得:
5T201,1號 吳婕宇
這是作者在香港小島居住,後院種樹,各種種植實作,以及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串連而形成的書本。令我驚嘆,就是作者的文筆,可以眼前的情景描繪得如此琳琅盡致,就像跟她一同種植,一起期待結果,雖然沒嚐到,卻又有體會到的感覺,看完後,讓我更喜歡鄉村和種植,雖是我從未體會過的,但會想去嘗試,培育屬於自己的蔬果。作者雖然得了癌症,卻沒有一絕不振,總是以樂觀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如今還健康的我們,更應該以樂觀的心情,雖會遇到挫折或心煩的事,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走未來的每一步,要更加珍惜自己。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有隱藏讓別人辦不到的缺陷,因為是人,所以更要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向著前方努力。
5T201,2號 黃尹忻
看完種地書這本書之後 我覺得作者的文筆很吸引我 他能夠把情景描繪的淋漓盡致 就彷彿像是跟他一同種植 一起期待結果一樣 雖然沒嚐到 卻又有體會到的感覺 看完後也讓我更喜歡鄉村和種植了 作者雖然得了癌症 卻還是如此積極樂觀的生活 他的精神讓我很佩服 如今健康的我們 就更應該學習他的此種精神 要更加珍惜自己
摘要:
每次都挑戰書寫深度與廣度的蔡珠兒,7年後全新大作《種地書》,除美食外,更寫下一篇篇世間樂趣讓你一探窺究。「傻婆荷蘭豆」章節記錄了珠兒下田當農婦的趣味與興味;「暖紅色瑪麗亞」章節一段段出走、環遊世界的探險;「馬場維修記」隨筆出生活的手記;「叮叮見聞」長住香港的珠兒,融入這社會的多年觀察,她筆下的香港硬是個道理;「時間的逃犯」記錄時代變遷的社會樣貌、人物書寫、風土體驗,以及最引人入勝、大呼過癮的蔡式美食書寫…..全都在《種地書》,最受矚目的話題新作!
他人評價:
作者蔡朱兒用散文書寫《種地書》,文章的每字每句精準且濃郁,而簡潔有力的書寫方式,剛開始我還不太能懂作者的意境,覺得花草樹木何須如此著墨,但善於運用形容詞的她,深入淺出的把精華融於無形。書中描寫的的是作者耕讀生活,對植物、自然與人生的熱情還有生動的圖片,讓我越讀越漸入佳境,有倒吃甘蔗的美感!作者生活看似平凡與單純,與其花很多心思活在當下,享受他的人生。這也讓我想到電影<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劇中談到,在追求人生目標的同時,也別忘了享受過程。這樣的生活是我所喜歡的,我喜歡簡單、樸實,所以不太嚮往時尚、流行,但我卻也能常常滿 足、喜樂,因為過去的不能改變,未來的不能掌握,唯有珍惜現在,才是最真實的人生哲學!
不知不覺,已經把蔡朱兒的所有出版書籍都一一吞食完畢,對於她的文風真是傾慕有加。以前我不讀飲食文學,總是覺得「味覺」非常不適合透過書寫來理解,視覺可以白描、聽覺可以狀聲、味覺要如何在文字中被烹煮然後端至讀者面前呢?未閱讀種地書以前我很困惑,但現在不了, 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點出種地書所寫的內容,即是一本蔡朱兒的現代耕讀生活雜記,她的散文與其說是在寫飲食不如說是寫飲食文化,文章精準幾乎沒有廢字,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善於運用形容詞的作者,蔡朱兒的文字很像用小火溫溫煲熟得燙,精華融於無形,不見市儈之氣隻餘精美的金黃色湯液。
分工表:
1.封面設計- 54號黃冠詠
2.作者簡介- 1號吳婕宇
3.摘要 - 10號李育瑩
4.他人評價- 2號黃尹忻
5.佳句摘錄- 24號金夢婷
6.影印做好的電子檔成書面-59號李安庭
7.影印版權頁- 7號張惠雅
8.電子檔上傳+排版讓59號印+分配表表格製作-52號謝佩雯
作者介紹:
土生土長台灣人, 赴英攻讀文化研究, 現旅居香港, 晴耕雨讀, 農婦兼廚娘個性正向豁達, 文字清新有力, 風格獨樹一幟著有《花叢腹語》、《南方絳雪》、 《雲吞城市》、《紅燜廚娘》、《饕餮
書》很受歡迎的美食散文作家蔡珠兒,睽違七年終於再出書,透過《種地書》的字裡行間,告訴讀者,原來她這麼些年來當起了城市裡的農夫,在家裡空地的一方小菜園裡栽種許多蔬菜水果
,再直銷她家廚房成為桌上佳餚。她同時從最初早的食材,帶領大家領會食物最真實、最原始的美好自然滋味。
她從生手開始學起,挖掘整地時發現地下層層建築廢料、石塊殘磚密密麻麻,土質非常貧脊,一開始種的萵苣不結心、小黃瓜蜷曲不直、莧菜黃瘦長不大,只好看書查找,請教農友,進行
土質改良,經過幾年,終於開墾出土質變佳的菜園,而能種出芬芳甜美的蔬果。這個過程值得想要尋找飲食真滋味的城市人參考與實踐。
這本書不只是美食散文,講述食物好吃與否,其實也是傳達飲食、生活上的觀念革命。作者把她在香港一塊山坡上房子裡的貧脊土地,一點一滴地努力灌溉成為肥沃的耕地,帶領讀者觸摸
空氣、土壤、陽光和水,品嚐食物養分的最真面貌,也了解在講求環保、養生的趨勢中,即使在城市生活,仍有回歸土地的可能。
其實,現在都市人最大問題是太忙碌,挪不出時間種菜、照顧菜,但外食食物愈來愈毒,城市人傾向改吃有機食物,台北市開始有人到郊區山上租農地種菜,假日常前往照顧菜園兼休閒養
生,這本書呼應人們正在改變的飲食態度,提供更健康、更樂活的生活態度與親近土地的經驗分享,與一般美食散文相較,實在是大異其趣。
5T201,23,楊喻琳
我很喜歡台灣漫畫,尤其是談台灣歷史與故事的漫畫… 畢竟有很多都是過去課本所沒談到或是輕描淡寫的帶過的台灣歷史本作裡面,李樂與其父親雖然身為被漢人所稱的「番人」 但遇到對方需要幫助時,則不會管對方身分而奮不顧身出手相助 儘管先前才遭受到漢人的欺壓與迫害… 不過不管是什麼人,都是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 或許這就是編劇所想表達的吧?
5T201,25,賴鈺評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全書跟歷史有關的漫畫,覺得很新奇,內容比想像中的有趣,內文一開始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漢人與番人間的隔閡,番人被看不起,甚至屠殺番人,還有宗教的衝突,我覺得不管是什麼宗教,他們最終的主旨,都是為了大家好,幫助大家,其中我覺得最可惡的是冒充神明的旨意,製造混亂與衝突的爐主,他不僅汙衊神的旨意跟好意,也造成了一波一波災難,也害的書裡的牧師因此傷亡,但是主角李樂繼續帶著牧師的理想與愛,到處為這個世間的人服務,延續了牧師的愛,真的很感人,我覺得不管是甚麼樣的種族,都不需要有所衝突,只要大家和平相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實遇到事情,只要大家團結,就會得到更多的力量。5T201,35,高莉晴
《新港少女李樂》,是國內第一本以平埔原住民及西方傳教士為主角的歷史漫畫,不但將清末臺灣的「漢」「番」關係、基督宗教傳教歷程、土地開發、女性教育等議題融入故事,呈現臺南府城及沿山一帶,平埔原住民、西方傳教士、漢人、清國官員等多元族群互動的故事。漫畫背後紮實的史料知識,及作為繪畫參考的老照片與文物資料,都立基於臺史博長期投入的「臺灣涉外關係」、「族群互動」的核心研究成果。期望能透過這本漫畫,理解那個時代特殊的信仰、族群議題,進而彼此瞭解,達成包容與和諧。
5T201,58,黃鈺婷
透過台灣歷史研究人員意公司的編輯、劇本作家與漫畫家合作,將清末臺灣的「漢」「番」關係、基督宗教傳教歷程、土地開發、女性教育議題融入故事。故事內只要大家和平相處,都不需要有所衝突,就像一句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其實遇到事情,大家都會團結,就會得到更多的力量。
參考資料:
I.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7978
組員心得:
5T201,17,吳青馨
漫畫背後擁有紮實的史料知識,可作為繪畫參考的老照片與文物資料,也可以投入的台灣歷史的核心,而漫畫在大家的想法是虛構的為主,但是它是最容易吸收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來了解當時的所有故事,讓大家輕易了解那個時代所有事情,同時也反思以前所學得歷史。可以回饋於提供參考文獻的學者們一點點的心意。
5T201,19,范妤榛
新港少女是一篇包含了家庭族群、宗教各層面矛盾與衝突的歷史故事,女主角李樂,都是在講有關李樂的人生經過,李樂要面對種種的壓力,對於各方面的矛盾與衝突李樂會如何面對,我覺得這漫畫帶給我的影響很大,因為李樂真的很勇敢,而且也懂得怎麼去面對那些困難的事情,覺得李樂真的很懂事,我也很喜歡這位作者畫的漫畫,劇情也讓我覺得很生動,看完『新港少女』這本漫畫,覺得人生真的就是要勇敢面對,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與痛苦的事情。
5T201,22,曾意茹
這本漫畫顛覆我對歷史的刻板印象了,它是一本容易瞭解19世紀的台灣歷史,現在的歷史課本對於這個部分只是長話短說、簡單明瞭,但是在這裡你可以知道的詳細,明白當時的人事時地物。其實當時的政策想法是不錯的,只是在實行的方法是錯誤的,才會導致最後的悲殘的結局。宗教是人的信仰,他們只是為了大家好,只是用錯方法而已,只要他們用對方法,才是對大家好得。
摘要:
面對黃阿霸的陰謀,少女李樂要如何破解?一個十二歲的少女如何用愛彌補歷史的裂痕,融合種族的情誼?
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開港,外國人得以進入通商與傳教;另一方面,清帝國於台灣建省,以軍力進入山區,開採林野資源。漢人、清國官員外國傳教士等多方人群的相遇及衝突一觸即發……
十九世紀末的台南府城
各方勢力亟欲深入這塊美麗之島
一連串的鬥爭與人性衝突在此展開……
在原住民與漢人彼此隔閡、基督宗教進入臺灣的十九世紀末,西拉雅族新港少女李樂,如何吸手弟弟李文追尋夢想?
來自英格蘭的彼得牧師,如何突破文化隔閡,傳遞信仰與知識?
帶領族人追求美好生活,全力化解漢番衝突的李勝冬,卻因清國官員的野心而陷入危機……十九世紀末的冒險,將隨著主角李樂的腳步展開。
他人評價:
I.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推薦:
「以漫畫重現19世紀末臺灣新港少女的遭遇,是一則呈現族群、信仰間的衝突、理解與和諧的故事。」
II. 《賽德克.巴萊》漫畫家邱若龍老師推薦:
「喜愛漫畫又喜愛臺灣歷史的人有福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又踏出了第二步(部)——《新港少女李樂》希望將來可見到一步(部)接一步(部),用漫畫來看見臺灣史…」
III. 知名漫畫家曾建華推薦:
「歷史是無法抹滅的腳印,藉由本書讓我們更貼近年代的軌跡,一起感受當時的一切。」
IV. 知名漫畫家湯翔麟推薦:
「生為台灣人、樂知台灣事…編劇、分鏡、完稿的通力合作下帶我們進入了昔日的故事…看完故事之後...更衷心希望現在的台灣不再有種族的偏見與傲慢。」
V. 金漫榜首 葉明軒老師推薦:
「彷彿身歷其境般的認識早期台灣的歷史,充滿歡笑與淚水,令人感動而難忘的故事!」
佳句摘要:
I. 勇敢是件好事
II. 無論甚麼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
III. 表面上看起來困難的事,知道答案後就變簡單了
IV. 就算是神的安排,我也絕不放棄
V. 我發現社裡的人能讀懂聖經時,他們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VI. 帶給他人勇氣的人,也接受別人給予的勇氣
VII. 不管是誰,不論多麼弱小,只要並肩而行,就能有克服困難的力量
VIII. 在我眼中,不論漢人番人,只要是需要幫忙的,就沒有分別
IX. 知識的力量將使他們勇敢聰慧,獨立的生活將使他們獨立負責
X. 散佈出去的愛是會傳染的,無私的奉獻會讓周遭的人改變
XI. 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我相信愛!
分工表:
I. 封面設計 – 19,范妤榛
II. 作者介紹 – 58,黃鈺婷
III. 摘 要 – 17,吳青馨
IV. 他人評價 – 23,楊喻琳
V. 佳句摘要 – 25,賴鈺評
VI. 影 印 – 35,高莉晴
VII. 電子檔上傳+排版 – 22,曾意茹
作者介紹:
飛魚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暨總編輯,在動漫界耕耘數十年,有 動漫界「總編輯先生」之稱,本次與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紀錄清領時期臺灣府城的人物故事,不僅將嚴肅的歷史透過漫畫轉換成平易近人的故事,貼近社會大眾,更動員了台灣在地新生代漫畫家、編劇與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通力合作,從前期的人物服飾、髮型、衣著、器具、街景、建築等考究,中期的劇情討論、漫畫風格走 向、分鏡修改,到後期的漫畫繪製、完稿、名詞解說,歷時近三年,只為說出一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在地好故事
43號 補教心得
台灣少年使這本書,讓我知道以前的歷史,人們記載的文化,其中書本提到在1949年國民黨打仗失敗,撤回臺灣,雖然當時軍民當時估計有一百萬人口但還是因此戰敗,讓我知道以前的人民是用肉搏來保衛國家,而不像我們現在是以公平競爭,還有當時的臺灣人估計大約有八百多萬人,因為人口的遷移,增加眾多的人數,也有一些遷移過來台灣的,所以說當時一百人口中就有十人口來自於中國大陸,也稱作「外省人」,最後我很感謝這本書讓我知道戰爭的事件,和人口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