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讀書報告書目
一百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讀書報告書目
1. 大田和史繪,賴庭筠譯:《女醫花道》(台北:野人出版社,2009年)
2.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1995年)
3. 佛瑞斯特‧卡特(Forrest Carter):《少年小樹之歌》(台北:小知堂,
2000年)
4. 木藤亞也:《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台北:高寶,2006年)
5. 黃春明:《放生》(台北市:聯合文學,2001年)
6. 徐超斌:《守護4141個心跳》(台北:寶瓶文化,2009年)
7. 龍應台:《目送》(台北:時報出版社,2008年)
一、題目:請從書單中擇一報告,不可重複。
二、格式:
1.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
於12級,行距不得小於12pt。
2.封面:應註明題目(如:國文期末報告─《書籍名稱》)、班級、組別、姓名、座號。
3. 內容:﹝1﹞分工表﹝如:封面設計、插圖、電子檔上傳、作者簡介、影印
版權頁、摘錄佳句......﹞
﹝2﹞作者簡介(100-200字)
﹝3﹞摘要(100-200字)
﹝4﹞他人評價(100-200字)
﹝5﹞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6﹞讀後心得﹝每位組員發表之心得至少150字,未寫者報告以0
分計算﹞。
﹝7﹞版權頁之影印本。
三、字數:至少1000字。
四、組員人數:每組不得少於7人。
五、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光碟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九十
九學年度上學期五專部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
的教學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六、報告繳交日:5月4日(五)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七、本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19號 賴煒承
4號莊昀筑
亞細亞的孤兒心得:這本書的時代背景為西元1895年,中國和日本發生了有名的甲午戰爭,中國吃了敗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琉球,讓臺灣和臺灣人民成了無辜的犧牲品,從此臺灣淪陷於日本的手中長達五十年。這本書便是以臺灣在日本五十年的統治下的一部分史實,來描繪從戰前到戰時中殖
民地體制下的臺灣特殊環境,次書表達了生活在這個年代的台灣人民,淪落在日本人的手中,任他們摧殘,任由他們宰割,深刻的表達了身為殖民地人民的無奈。
可悲的是,台灣一些知識份子到了日本留學,竟不能承認自己是台灣人,要以大陸人來稱呼自己,日本人口口聲聲說著要將台灣人民訓練成日本的「皇民」可是到了日本,台灣人成了日本人眼中鄙視吻來嘲弄他,不去理會他。在不久以前,台灣本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照樣不能承認自己來自台灣,祇能說自己是廣東或福建來的「大陸人」,在大陸人的心中早就不承認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了。
在那時代裏,真正的清醒者不等於真正的成功者;但不管是曾訓導、米店老闆亦或佐藤,都有其優點,似乎都活得比太明好。曾的遠見,不但看出臺灣欠缺技術人員,也一再勸太明及早走出象牙塔;而米店老闆雖憤怒地批評那「開口「聖戰」閉口「非國民」的保正,倒也是個認清時局的達官之人;又佐藤對太明的勸戒,也表現個人對理論及幻想的不贊同。或許,這正是知識份子「悲慘的共通性」,袖手旁觀,恐怕很無聊,對於歷史的動向都無以為力,縱使抱著某種信念,願意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別人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懷疑你是間諜,這樣看來,真是一個孤兒啊!
16號朱珈靚
孤兒,說的是我們台灣人,在那個被欺壓的年代有誰能夠知道我們這些台灣人的痛苦呢?國民黨現在依然執政,連油電都要雙漲了!!不過重點不是這個而是......為何沒有明朗化呢?即使不再被日本所統治.我覺得大概是人民心中一職抹煞不掉那種恐慌吧?!! 5號 鄭佳宜
這本書很好看,主角胡太明我覺得有些可憐.在日治時期發生不平等的事到處都有,但是也讓我反思了很多,戰爭是殘忍而現實的,我最近在獨的選修書也是在講日治時期的台灣,所以也讓我思考,當時的日本是否做的太過了呢?當時的讀書人能反抗的方式都比較偏向於文字戰而已吧.大陸地方的人明也因為台灣被日本人統治過,而無法信任台灣人,讓台灣人有點兩面為難,不是嗎?所以我只能說,這本書很寫實,把當時的台灣那些普遍的現實的很貼切人心 26號曾佳恆
亞細亞的孤兒此書寫到了時代巨變下的台灣風景,述說著台灣處於日本與中國夾縫之中,使得台灣人忍受著屈辱以及辛酸,刻苦耐勞的守望未來的時代。
其中以主角胡太明的一生為主軸描述台灣在日治時期下所承受的痛苦,他遠以為到了日本接受教育會比較有出息,沒想到回到台灣後卻遭台灣人認沒是日本的走狗,而後回了祖國,但祖國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呢?祖國的人認為台灣人是日本人的漢奸、間諜,而又日本人認為台灣人是大陸人的走狗。
這樣的惡劣循環使得台灣人成為日本與中國之間無依無靠的「孤兒」,也讓我們探討出台灣悲慘的過去。
10號蔡思文
從以前到現在,人群中歧視不斷,書中主角胡太明原是鄉間望族,進入私塾就讀,當私塾被日本關閉時,他進入公學校就讀,並讀到師範學院成了教員
在學校裡,日台教員常有暗鬥,待遇也不同。胡太明愛上日本女教員久子,但久子卻以身份不同,讓他死心,一方面,校長為了防止他們的戀愛,把久子調職他校。
久子走了以後,胡太明到日本留學,以為可以提高他的身份,卻照樣受到歧視,回到台灣,立刻又嚐到失業的痛苦,因留了學,反而受到鄉人的冷嘲熱諷。
他的悲憤愈來愈大,最後憤而走出台灣,到了大陸。然而,胡太明在大陸,感到更大的矛盾,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甚至要隱藏台灣人的身份。
他在南京謀了一教席,並與他的學生結婚。但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差異很大,使他深感苦惱。中日關係惡化時,胡太明不能跟友人參加抗日,在猶豫中暴露了台灣人的身份,受到間諜嫌疑而入獄。
不久,得到學生的救助,逃回台灣。他在基隆一上岸,就有特務跟蹤,當時凡到過大陸的,都有間諜嫌疑。接著,發生中日戰爭,胡太明被徵召到廣東做軍屬。胡太明目睹戰爭的殘酷,精神發生錯亂,又被送回台灣。他的哥哥是御用紳士,努力於皇民化運動,虐待鄉民,他雖心裡痛苦,但無能為力。戰爭越激烈,日本對台灣人,不但經濟剝削,也開始精神榨取。
胡太明所見所聞,都是灰色的,工作不如意,辦雜誌也失敗,企圖與日本不合作運動,也沒有實現。一切的理想,都隨著時代潮流化為泡影。他弟弟也因被強制奉公而夭折,他因過度悲憤,終於發瘋。
以上的故事,透過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的層層污泥,通通挖掘出來,登場的人物有教員、官吏、醫師、商人、仕紳、平民、保正、走狗,不論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其思想、民族性,本書的描寫,可稱入木三分。在日本、中國,台灣都無法認同之下,胡太明終成亞細亞的孤兒。
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內容敘述台灣由日本接管時的各個文化的改變,不只文化的改變相當大就連讀書的方式也跟著改變,每個人都要學習日語而且新建了國明學校,不只讀書風氣佳,場地大和之前私墊的教學大不相同教學方式以私墊是教學唐詩等種種中國文化而國明學校西洋文化為主 41號柯竑菖
胡太明是日治時期出生在鄉間望族,小時候進入私塾讀書,之後讀公學校,且考進師範學校,畢業後去教鄉間學校。
在學校裡,日本教師與台灣教師常有勾心鬥角,而且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後來太明到日本留學,發現留學生都參與政治運動,但他沒有參與,只專心在學問的研究。畢業後回到台灣,就嚐到失業的痛苦;因為留學,反而受社會的冷嘲熱諷。
然後又遭受失業、祖父去世、分家的問題、社會等……諸多事情,使他煩悶,氣的離開台灣,去大陸。但是他在那裡感受到更大的矛盾,到處都沒有精神託付的地方,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在中國與日本關係惡化時,他暴露了台灣人的身分,反被懷疑是間諜而入獄,之後得到學生幫助,逃到上海,最後回到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因去過大陸被特務跟蹤,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避免間諜的嫌疑。此時,中日戰爭爆發了,他被強制徵召去做軍屬。目睹到戰爭的殘酷,精神錯亂之後被送回台灣。又見到哥哥以御用紳士的身分虐待鄉民經濟榨取、精神榨取……一直到他的弟弟被強制勞動而夭折,太明終於因為過度的悲憤而發瘋了。
佳句摘錄
摘自014頁~
越過穿龍頸,視界展開了,眩眼的嫩綠茶園一望無際,在那遙遠的碧綠的邊際,橫亙著清翠得像洗滌過的中央山脈。剛纔所聽到的關於穿龍頸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就像一場了無痕跡的春夢般消逝了。
摘自071頁~
板車沿著溪谷緩緩地前進,不斷發出隆隆的巨響,震撼著山谷。兩旁的景物不停地變幻,頂上有高聳雲霄的峻嶺絕壁,眼前有水清如鏡的萬丈深潭,空中有翱翔盤旋的鷹鷲……。在這奧秘深邃的大自然中,唯一的人類便是太明和車伕,太明的靈魂像被一種難言的孤獨齮齕著似地,感到無限地寂寥。
摘自115頁~
綿綿的春雨停止以後,茶樹的嫩葉放出清香,到處可以聽見採茶女爽朗的歌聲,入晚嫩葉的清香益發濃郁,夜空裡飄浮著胡琴的旋律,一切顯得異常嫵媚。
摘自144頁~
相傳紫金山的周圍王氣氤氳,每當夕陽西下,山色美麗絕倫;那籠罩著全山的紫色煙靄,也許就是傳說上二千數百年以前,楚威王為鎮定國運而埋藏在地下的黃金所發出的瑞氣。一到秋季,那紫色的煙靄更顯得濃稠美麗,從山頂到玄武湖畔,形成一條優美的稜線,嘆為觀止。
摘自275頁~
他一面賞玩著無花果,一面漫步踱到籬邊,那兒的「臺灣連翹」修剪得非常整齊,初生的嫩葉築成一道青蔥的花牆,他向樹根邊看看,粗壯的樹枝正穿過籬笆的縫隙,舒暢地伸展在外面。他不禁用驚奇的目光,呆呆地望著那樹枝,心想:那些向上或向旁邊伸展的樹枝都已經被剪去,惟獨這一枝能避免被剪的厄運,而依照她自己的意志發展它的生命。他觸景生情,不覺深為感動。
摘自65頁~
如果說本省籍教員的日語不好,試問我們本省人難道是天生懂日語的嗎?那些日語難道不是你們教我們的嗎?校長自己有一次在朝會裡叫學生出去的時候,不是也把動詞『出Yo』說成『出Re』了嗎?
摘自66頁~
太明:你知道世界潮流正矚目於台灣這個孤島而日益緊張嗎?象牙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研究更高深的學問,及研究作為學習手段的教育方法。說起教育,如今台灣青年都認為它是『發跡手段』的代名詞,大家只知道:要賺錢應該學醫,要鬥爭應該當律師……。摘自255頁~
在這樣雷厲風行的取締下,所有稻田總算按規定整理得像棋盤一樣地整齊劃一了,官方頗為洋洋自得,但結果卻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增產的效果。雖然如此,官方依然固執自己在案頭計算出來的增產目標,如果實際收穫量達不到這種目標,便把責任推到農民身上,因此農民對於這種無理的要求,莫不怨聲載道。
他人評價
一個月前,我仍不知吳濁流是何許人物!而此刻,我卻跨進胡太明的生命,也走
入吳濁流的心靈世界,認識這位鐵血文學者。雖然過程有些辛苦,但是我真的慶幸,有幸認識這位可愛可敬的文壇前輩。
吳氏創造了胡太明,而在太明或其他書中人物身上,似乎也見到了吳濁流他自己
。公然抗議威權的曾老師,與懷抱理想與熱情,思想激進的「藍」,始終不願向統治者妥協。人格純潔的太明,對愛情的遲疑、保守,大概也是吳氏自己的寫照吧!台灣人最晦澀的一段艱辛歲月:生活處處被設限,尊嚴被踐踏,人性被扭曲,生命只是許多的無奈與愁苦!
太明瘋狂之後,在胡家大廳牆壁上所題的詩句,蘊含了吳濁流的熱血豪情,對統治者的悲憤批判;怎能不為太明悲劇的一生嘆息?怎能不對深具民族意識,愛國熱情的「鐵血文學者」肅然起敬?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來讀他,讀他以生命寫成的不朽作品,更與那古今中外,數不盡的先知對話,滌盡生命的塵埃,期許自己也能當一位歷史的見證者。
看完這本亞細亞的孤兒,對於主角胡太明,只覺得他被時代的矛盾壓榨了。思維中,
可看點點的矛盾。
雖然本書是以胡太明的一生為主軸,但許多人卻深深的影響他。例如胡太明的爺爺胡
老人,在胡太明小的時候堅持要讓胡太明唸私塾,雖然年幼的胡太明不懂爺爺為什麼要這
麼做,但沒有胡老人這樣的決定。以胡太明的個性,一定會沉沒在這時代的洪流,成為「
皇民化運動」的犧牲者。胡太明的太太,是一位上海的新女性,原本沈迷在社交、打牌的
不良娛樂中,讓胡太明傷透腦筋。但在胡太明出事後,卻可以獨自一人扶養女兒,讓胡太
明無後顧之憂的回到台灣。
在最後,胡太明瘋了,在這個充滿矛盾與壓榨的時代,在日本人對台灣人處處不平等
的對待中,在母親的死亡後,他瘋了。但我覺得是假瘋,是一種對時代無言的抗議。瘋了
之後,胡言亂言、大逆不道,一切都無所謂了,可以任意的批判一切,也不會被「大人」
抓進看守所。
這本書,也算是一本台灣的過往記錄吧!以胡太明做為作者本身的吶喊與悲鳴,表達
心中深沉的悲痛。
資料來源:http://lib.tngs.tn.edu.tw/fish/reports/rp-9004/rp-9004a/9.htm
摘要
故事的主角胡太明,是出生在日治時期的人.當時雖然是治台的政策是台日平等,但其實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還是處處充滿著不平等的事.故事的最後,胡太明發瘋了,最後甚至於失蹤了.胡太名的爺爺是超然派的人,父親是現實派,從小胡太明受中國文化的教育到上公學校為止,在公學校畢業後,她考取了師範學校,在畢業後成為了老師,遇到身為日本人的久子小姐,深深的受到她的吸引,但因為日本人與台灣人這個國籍不同關係,導致於無法在一起,之後他便去日本留學了,在那裏遇到了昔日的舊友藍,也認識到房東的女兒,鶴子小姐,在留學的期間是他過得很美好的日子,回到故鄉之後雖然榮耀,但卻也找不到工作,幸好遇到了黃,成為了牧場裡的會計,但不久後又因為某些原因離職了,之後又受到以前任教的同事,曾,的邀請而到大陸去.在大陸她認識了妻子淑春,兩人相知相戀並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最後因為某些關係,被大陸的政府給監禁,最後是他的學生救她出去,逃出去以後,它變回到了台灣,之後又發生了許多的事,他也曾被叫去當兵,因為當時的情勢很亂,戰爭耗費了許多的人力物資,與錢財,最後它會發瘋是因為他的弟弟死了
分工表
封面設計:10號
作 者:5號
摘 要:26號
他人評價:4號
佳句摘錄:16號
版權頁影印:41號
排版、裝訂:41號
列 印:19號
作者簡介
1959年6月,第一本中文譯本由楊召憩譯,高雄黃河出版社出版,並改書名為《孤帆》,俗稱「黃河版」。1962年6月,台北南華出版社發行由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法學士傅恩榮所翻譯的中文版《亞細亞的孤兒》,並由吳濁流題自序,俗稱「南華版」。「黃河版」與「南華版」之間存在不少的差異。2005年4月1日,黃玉燕重新翻譯中文版,改正了許多舊譯錯誤及不通順的地方,並由台灣新竹縣文化局出版。
[編輯] 內容概述
本書對當年的台灣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上的矛盾與混亂有深刻描繪。內容敘述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知識分子胡太
明在台灣受日本殖民的欺壓,到中國後又不被認為是中國人而受到歧視。在對自身歸依的無助感及許多人生挫折打擊的日侵月蝕下,最後混亂發瘋,悲劇收場。 [編輯] 影射
本書影射李白濱及李秉瑞。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9E%E7%B4%B0%E4%BA%9E%E7%9A%84%E5%AD%A4%E5%85%92
32何孟潔得讀書心得:
這讓我想到一首歌的故事,那時初次看到那首歌的MV,我的眼淚直流,而它裡面的故事情節,好巧不巧的,老婦人也被自己的兒子及媳婦「放」任其自「生」自滅,這首歌就是詹雅雯的罔市仔,劇中一位慈愛的老婦人,用心良苦養大了的兒子,在兒子成家立業有了成就之後,就開始跟著媳婦一起嫌棄著她,她從出生,父母就給她取了一個罔市仔的名字,從字意看也知道是多出來、不受重視、生了就養吧的無奈,但等小孩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罔市仔對兒子來說就是罔飼啦,最後兒子收拾了她的行李,把她帶到路邊丟掉, 兒子牽著她快步的向前走,而老母親肥胖的身影和東搖西晃的小跑步才趕得上兒子的腳步看到這真的覺得好心酸,她站在路邊抱著行李那一臉茫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到後來淪落到去做資源回收,而公園裡的椅子也成為她的歸宿。
這對老年人不友善的臺灣社會,不但不懂得謝恩,還「劈柴連柴砧也劈」的忘恩,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社會,總有一天年輕人也會走向衰老的一天,如果不先為長輩做點什麼,大概也很難期盼下一代會為他們盡些孝道。臺灣社會應該對老年人多關懷和多重視,因為人生沒有回程票,我們每個人都會步入老年,回不去青春少年的日子。
32何孟潔得讀書心得:
一開始,剛看到放生的本書時,其實有點不太懂這本書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我翻過封底看,又加上看完整本書的內容,就能了解這書名定為〈放生〉的意義在哪了。這幾篇看似獨立的小說,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發生在一個農村的故事,裡面述說的都是臺灣鄉下的老人在農村的生活狀況,不單只是描寫他們的苦處及心酸,主要在於農村老人之間的互動,以及老人及孩子間的互動,所透露出的這些過去為自己心頭肉子女做牛做馬,也為臺灣經濟流血流汗,但現在卻因為不再具有任何利用價值而被遺忘甚至丟棄在鄉下。這些老年人平時伴隨著身體病痛和掛念子女度過每一日,只有在逢年過節及受傷生病時,子女們才會攜著家眷像是郊遊般回到故鄉,治療老年人的相思病痛,在這本書最能代表其意境的一篇小說,就是敘述住在僻靜山區的老婦人粉娘,終日期盼出外的子女能抽空回來探望,無奈晚輩有千百個無法返家的理由,似乎只有死去,才有團聚之日,甚至一不小心迴光返照活過來了,竟然得向生者致歉,發是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當一個人生命逐漸燃燒殆盡,還得對於自己一在死而復活的情形感到愧疚,該如何述說這社會生病了?
故事裡的老人,個性純樸善良,但精神肉體卻已衰殘,他們生活在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壓力下,老人就有的觀念很難去適應這麼多的變化,年輕人紛紛出走,他們卻只能被留在鄉下孤獨地守著家,終日期盼子女能抽空返鄉,加上老樹拜根的病體,使得他們的精神和肉體受到相當大的折磨,年歲已高的他們,正漸漸陷於在臺灣社會快速變遷的困境中。
讀後心得:
31張英柔的讀書心得:
瞎子阿木的女兒秀英出走而生活秩序大亂,雖然很氣女兒離家,會用盡各種方法能讓她回來,連要奄奄一息時都喊著她的名子,說真的我看到那段時,我覺得她真得很不孝,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要往生之前還掛念著你,不能好好地離開這個世界。粉娘老太太八十九歲了,醫院宣佈粉娘將不久於人世,便向家族發出病危通知,因為她們子孫眾多,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回來。大家回到鄉下時,粉娘看到那麼多人回來,高興得病好了許多,不久大家便都離去了,粉娘的家頓時又安靜。 第二天粉娘回憶起昨天熱鬧的景象就像在作夢一般,不禁露出滿足的笑容。兩個禮拜後又不省人事,再次將粉娘送入醫院,醫院又宣佈粉娘將不久於人世,還是又把所有的家人再叫回來,確定粉娘已無心跳後,就請道士來作法,卻又發現粉娘竟然沒死,這時粉娘轉身爬起來,對大家說:「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她說完這句話後就不再說話了。人老了身體狀況不像以前的好了,難道不能關懷照顧老人們嗎?命只有一條,人生沒有重來,所以好好把握當下。有幾篇最後一段也類似這種情節,讓我好心酸喔!
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漸攀高,已經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大多的老年人幾乎都居住在鄉下,假如晚輩的自己離開了父母,是否會擔心父母的居住安全?只留下孤苦無依的老人們,這樣叫做孝順嗎?大多的父母盼望著子女的歸來,三不五時的回憶與你生活的點點滴滴,老人需要你的關懷照顧,請不要忽視他們,期望能感受到人間溫暖,更要使他們能安享餘年,一輩子無所遺憾!
讀後心得:
_26許歆珮的讀書心得:
這本放生是在說老人家被遺忘於這個世上,一開始看前面的故事我一直想說不是在同一個地方所發生的事,害我有些不解,而讀到這本書的重點「放生」時,一開始覺得並不是那麼好看,甚至有些一開始不是特別的地方,到後面都是重點之處,看完放生這一篇時,我認真的思考黃春明先生寫這些短篇小故事時所訴求的是什麼?而放生的最後一段完全點醒了我,而黃春明先生告訴我許多在台灣被遺忘的人、事、物,我也許還不夠成熟,無法每段都理解,但認真看完一本好書更是我的福氣。台灣的高齡化社會愈發嚴重,我們應該重視老人家們的生活品質,也要勸導工廠不要建設於要靠大自然生活的村落,這樣不只是對那邊的人們好也對周遭環境更好。
_27簡瑋廷的讀書心得:
〈放生〉這本書是由很多的小故事編成的,有些故事就會比較令人印象深刻,但有些故事就覺得還好,像是林旺欉先生他早上無聊就打蒼蠅,晚上就喝酒,他和他的老婆沒有和兒子住,而房契也拿去給兒子抵債,聽到郵差的聲音,他都會特別的注意,看看有沒有他的信,但在故事的最後因為聽到他老婆和別的男子說了一些很不好的事,他就很難過,終於聽到他的信來了,他也流下了眼淚。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老先生其實很可憐,就算他的身邊有太太,但是他的太太卻小他二十歲左右,所以他才都無所事事的只能打蒼蠅和等待信來,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沒有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而都住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或是鄉下,有時都只能等待自己的孩子能寄個信或打個電話給他,而他的寂寞和無奈卻無人可知。
就像我們家就沒有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一年當中回去也不到5次,因為住的比較遠,也只在過年時才會住在那幾天,奶奶常常都在等我們打電話回去給她,可是我們卻常常一個禮拜才打或是奶奶自己打過來,對每個人來說打電話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真去做卻真的很少,理由卻很多,像是很忙或者是要打時已經很晚了。看了這本書就覺得不能在這樣了,即使在忙都還是要打通電話給奶奶,讓她覺得我們有在關心她。
讀後心得:
22林妤宣的讀書心得:
看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想到的事-------原來在以前社會面臨轉型的年代也有高齡化的社會,而且那時候的老年人真的很可憐,所以我想這本書的書名是放生,也就是說老年人被年輕下一代放生在鄉下社會裡,他們總是出門在外賺錢追尋物質上更進步更便利的生活,活在他們計畫好的世界裡,但是他們卻忘了從小辛辛苦苦養他們長大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如果沒有他們的栽培教導,他們怎麼可以去更進步的城鎮發展呢?雖然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但也不能對未來有好的期待而忘記了過去的點點滴滴,像是長輩們的疼愛、栽培、幫助……等,因為他們所奠下的基礎我們才有那個能力去追尋好的物質生活。
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死去活來」這篇作品, 內容是寫兩次迴光返照的老婆婆,對於子孫兩次趕回來奔喪,而自己卻都沒死掉,感到十分的抱歉,一再聲明:「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對於平時少來探視,只有送終才會出現的子孫來說很諷刺,在現代的社會中這種問題也真的還蠻多的,人死了才來祭祀或是等著要領遺產,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不孝,從來都沒有想過父母親以前的辛苦打拼都是希望子女能有更好的生活,而不孝子女卻在長大成人之後拋棄老人們讓他們自生自滅不管他們的死活,前不久在新聞上看到用花布包著年邁老媽媽的孝子哥,看了真的很感動原來社會上還有那麼孝順的人,跟那些拋棄老年人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大諷刺!在道德上來說過馬路時、搭火車時要懂得禮讓老弱婦孺,畢竟他們算是弱勢的一群,而且現在是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一定是占大多數,我們絕對不能夠忽略他們的重要性,不能忘記他們上半輩子辛苦努力的付出。
上學期服務學習是去護理之家,幫忙老人吃飯、陪他們散步聊天,收穫很大,明白了原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關愛」,那時候陪著一個阿嬤聊天,她高興得哭了出來,因為她很感動有人願意陪她講話,我想全世界的老人都是一樣的, 他們並不奢求多麼豪華的生活品質,他們唯一的渴望就是那最簡單的親情,希望老了之後子女都能在身旁陪伴著,這也是他們唯一的心願吧,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完成,別再讓那些老年人孤單了。
讀後心得:
17林佩琪的讀書心得:
這些人的故事對老人家的理想構成最大的諷刺,
他們經歷過坎坷歲月,走到人生的盡頭卻還無法盡享天倫之樂,
甚至還得為子女憂心操煩;
他們和土地相依為命,但透天的別墅和冒煙的工廠卻突然入侵家園,
衰老的身軀也很難再從土地種出多少農作物。
教育和經濟的弱勢使他們在政治上任人擺佈,
只能用無奈和無聊來倒數人生,他們周遭的空氣瀰漫著哀愁,
歲月的皺紋夾雜著蒼涼,然而這些景致被作者用黑色幽默的技法呈現出來,
更加凸顯那個世代的悲哀。
作者透過這本小說集,一面是寫目前高齡化社群的落寞,
另一面則是探討世代的傳承問題。每個社會都會有代溝,
但是由於台灣迅速的產業轉型,使得這條溝壑特別難填平。
經濟上,這些經日本統治的老人家,只能和土地綁在一起,
並沒有機會參與轉型(最多是因為賣地而成為暴發戶),教育上,
物質條件限制他們只能寄望下一代光耀門楣,結果是大量的年輕人口外流,
最後在城市落地生根,切斷了與原先共同的生活,使母語、信仰、價值、
人際關係都重新建立,核心家庭的背後意義,
就是製造出很多在物質與精神上都十分孤立的人。
如果年輕人夠冷漠,當然可以忽視這些人的存在,
繼續把他們放生到鄉野農村。一個對老人不友善的社會,
不但忘恩,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社會,總有一天人們也會披上衰老的衣裳,
如果不先為長輩做點什麼,大概也很難期盼下一代會為他們做什麼。
因此,討論發給老人多少年金並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該盡力填補時代遷移所造成的精神傷害,
讓他們得以安穩地抵達人生的終點。
讀後心得:
10.何宛臻的讀書心得:
讀完放生這本書,發現一開始我根本看不懂,一篇一篇不同的故事,搞的我亂七八糟,但到後來就有比較好一點,有懂他的內容,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死去活來這篇故事,在那種很悲的場面,還要穿著紅衣,感覺像喜劇,這樣豈不是更悲嗎?「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下一次。」這句話深深的打入我的心坎裡,當一個人能死去又復活過來一段時間,我覺得算是很好命的,但當你聽到下一次這句話的時候,就會想到等到下一次我們就真的要分開了,那種場景想到就會想哭,人的生命是無常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去,不如現在就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過著精采的每一天,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現在漸漸走向高齡化社會,身邊的人給的關愛是不可缺少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這樣就來不及了!
_13謝焴如的讀書心得:
我讀完放生一書,發現了此書是以家為出發點,針對那個年代的人所做的敘述,運用鄉土、比較白話的語氣,去呈現身處在戒嚴時期的歷程。書中的文通說:「金光黨才會騙鄉下人」說得政府的人和工廠人都翻白眼,其實那時的人還瞞可憐的,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文通他只是說話比較直、比較突出而已,也因處在戒嚴時期,言論自由都被受限制,怪不得因此入獄。
而身為父親的阿尾,也因小時候對文通的脫臼事件感到萬分的歉疚,還答應文通要捉一隻田車仔還他,但後來文通忘了、不想要了,他也忘了,直到放生黃鷺的後一刻才想起來,才想起那段田車仔的往事,文通看到了父親放走田車仔,而不是捉到田車仔,和父親正爭論著,而但看在眼裡的金足認為文通能平安出獄,並和父親有話聊就是福,她含著眼淚,看著他們父子講話,心裡不停的唸著「南無阿彌陀佛」。那種深刻的關愛和一致反對工廠的興建有共識,且須為此付出代價,在阿尾的心裡是難以形容的。其實平安就是福,終日盼望子能平安歸來,他無奈為什麼子不希望長輩去接他等等,這就是我的讀後心得。
佳句摘錄:
儘管他的眼球翻來翻去地集中注意力,但是剛罩上來的幻聽,有如室裡蘭花的香味;有意聞之,無味無素,無意聞問,卻香味撲鼻。P.53瞎子阿木
.因為我們農不農,山不山,漁不漁。所以本鄉的年輕人都往外跑,到外地討生活!…P.99放生
.他們說著說著,有三個人談往事。互相補充來補充去,很多細節的地方也談到,而使整個往事,漸趨豐富,談著的興趣亦濃厚起來。P.107放生
.金足含著眼淚,看著他們父子講話,心理不停地唸著「南無阿彌陀佛」。P.128放生
.全省各地的好手,帶來各種各樣的風箏,趕走了天上的雲,留下一片透藍的天空,襯托半邊天各展英姿,鳴叫得叫小孩子無心吃飯。P.189最後一隻鳳鳥
他望著此刻跟她生命一樣的紅點香火,在昏暗的廳堂,慢慢地引暈著小火,釋放檀香的香氣充滿屋內,接著隨的裊裊的煙縷飄向屋外,和濛濛亮的天光渾然一起。P.141
下弦月像一隻患了結膜炎的紅眼睛,毫無精神的鞋掛在離地平線有一科老樟樹那麼高的地方,愛理不理地看了一下,想涉溪會大洲捆豬的刣豬炎。P.178
他看到成千上萬的白鷺,映著夕陽的紅光,在不知受到什麼驚擾,一下子紛紛騰空飛起的樣子,卻變成熊熊的火焰,然後一隻一隻尋找枝頭停息下來的白鷺,又變得像尚未燒玩的紙錢,被氣流衝上天,然後又慢慢飄下來。P.171
人的眼光要放遠,要有世界觀。P.243
銀鬚上綴了許多粉紅色的小花,有老人的走動、有微風的吹動、有光影的閃動好像也帶動了就近的風景生動起來了。P.155
他人評價:
蒼涼的容顏的評價:
十篇小說各自獨立,但可以看成是發生在一個農村的十則故事。這個村子裡聚集著一批老者,例如瞎子阿木、廟公榮伯、為村民念報紙的「現此時先生」、為打發時間而練就一手打蒼蠅絕技的林旺欉。這些人過去為子女含辛茹苦,也為台灣經濟流血淌汗,但現在卻因為不再具生產力而被遺忘在鄉下,「放」任其自「生」自滅。他們平時伴隨著病痛和掛念度日,只有在逢年過節或傷殘病故時,子孫才會攜家帶眷宛若郊遊般回鄉,治療他們的相思病痛。這些人的故事對儒家「老者安之」的理想構成最大的諷刺,也打破了古代文人對鄉村田園的悠然想望。教育和經濟的弱勢使他們在政治上任人擺佈,只能用無奈和無聊來倒數人生,他們周遭的空氣瀰漫著哀愁,歲月的皺紋夾雜著蒼涼,然而這些景致被黃春明用黑色幽默的技法呈現出來,更加凸顯那個世代的悲哀。 如果年輕人夠冷漠,當然可以忽視這些邊緣人的存在,繼續把他們放生到鄉野農村。問題是,一個對老人不友善的社會,不但忘恩,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社會,總有一天人們也會披上衰老的衣裳
來源: http://blog.roodo.com/wenchin/archives/367391.html
他人評價:
刻小花的評論:
「台灣社會變遷很快,與我父執輩同一代的老者,往往被留在台灣某一處的山區或鄉村,終日盼望子女能抽空回來探望,無奈晚輩們總有千萬個無法返家的理由。」黃春明認為,老人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社會問題中最具人文矛盾的問題,老人對於草木飛禽與地方文化非常熟稔,是人文的活水源頭,但是老年人卻成了社會轉型下的犧牲者,生時缺乏關懷與福利,甚至死無人知,還遭狗啃。
整體而言,「放生」這部作品是針對那個年代社會上的老人問題所做的敘述,黃春明的作品一直與社會緊密配合,反應出銳變中的社會種種問題與現象,內容充滿了他對鄉土的關愛及認同,秉持悲憫的筆調,幽默中帶著心酸和淚水,深具強烈的鄉土關懷和社會意識,為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創作出獨具見地的小說世界。放生的背景比較複雜,涉及惡質的政治勢力與經濟力對農村的侵蝕,但是重點還是在老人對於即將出獄的兒子那種深刻的關愛,以及老夫老妻之間特有的微妙情愛,老人與環境在明爭,也和時間在暗鬥,雖然老人的兒子回家了,但惡劣的環境卻沒有改善;雖然全家老少一致反對工廠興建,但是遇到了自己的兒子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老人心裡的衝突也是不可言喻。
所以這篇文章明的是寫目前高齡化社群的落寞,暗的則是探討世代的傳承問題。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03008980
摘要:
其中”死去活來”這篇文章在講在鄉下的那些老人家,兒女為了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而紛紛到了大都市裡,有位老太太為了想見他的兒女或孫子一面,就假裝自己已經病危了,打電話給他的兒女叫他們趕快回來看他,但是這位太太並沒有生病,被他的子女知道後,他的子女都叫他不要開玩笑了!把大家都嚇死了!但這位老太太面帶滿足的笑容說:下次......下一次一訂就真的走了,然後子女們又回到都市裡,她只為了看到自己的兒女而用這種方法,這提醒了我們,要常常去探望或關心自己在家鄉的親人,不要讓他們自己孤單的過完一生,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而言,的確是需要現在的人們好好的反省了,故事裡有許多老人,也有他們各自不為人知的辛酸心事,就像”瞎子阿木”裡的阿木仔伯,當他的女兒不見了,他才猛然驚覺女兒的好,當他遵照九婆的吩咐,大聲叫喊女兒的名字,希望她快回來的時候,真的很令人感動,就像”打蒼蠅”裡的老阿伯,沒有了田地,每天只能喝喝小酒`打打蒼蠅,連打蒼蠅的技術都到了爐火純青`每打必中,且死留全屍的同時,有誰知道阿伯的心是如何的期盼兒子所捎來的一點信息,或生活費呢?就像”9根手指頭的故事”裡的斷指老兵,自從認了蓮花當孫女因而為她講手指頭的故事時,老兵想享受天倫之樂的心,已在蓮花這兒得到了慰藉,像”售票口”裡,那群大清早就起來,不畏刺骨寒風,到車站等著替兒女買車票的老先生`老太太們我們豈知道,他們如此千辛萬苦,只為求得能讓子女回來,好好見上他們一眼?看這本書,應該得用台語發],才更能把本書的韻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摘要:
“放生"為作者黃春明首次集結的小說集,這本書裡面又分為10篇小短文,內容主要是在高齡化社會下,以關懷老人探索社會種種現象為主。黃春明認為老人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社會問題中最矛盾的問題,老人對於與地方文化非常熟悉,但是老年人卻成了社會轉型下的犧牲者,活著的時候缺乏關懷與關愛,死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人知道。因此黃春明以一貫的寫作風格,內容充滿了他對社會的關愛及認同,秉持悲憫的筆調,幽默中帶著心酸和淚水,深具強烈的鄉土關懷和社會意識,為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創作出獨特的小說世界。這篇文章明的是寫目前高齡化社群的落寞,暗的則是探討世代的傳承問題。經濟上,那些歷經日本和國民政府統治的農民,只能和土地綁在一起,並沒有機會參與轉型,教育上物質條件限制他們只能寄望下一代光耀門楣,結果是大量的年輕人口外流,最後在城市落地生根,切斷了原先共同生活的模式,使母語、信仰、價值、人際關係都重新建立。
作者簡介:
黃春明(1935年2月13日-),生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浮崙仔」,為台灣當代重要的文學作家。黃春明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其它還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撕畫、油畫等創作,其作品曾被翻譯為日、韓、英、法、德語等多國語言。小說《鑼》於1999年入選「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小說類,並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1993年黃春明回到家鄉宜蘭,創立吉祥巷工作室,搶救日漸流失的本土文化,從事鄉土語言教材編寫、田野採訪記錄、編導創新歌仔戲…等工作,其堅信桃花源不必尋,桃花源就是我們現在雙腳所踩踏的土地。黃春明亦致力於兒童繪本、兒童戲劇的創作,1993年出版5本撕畫童話,1994年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巡迴全台各地,演出多部寓教於樂的兒童劇。2005年創辦宜蘭人的文學雜誌《九彎十八拐》雙月刊。2011年因台語文演講與成大教授蔣為文發生衝突,引爆台灣文學界文學語言論爭,通稱524台文事件。
寫作特色與風格:
黃春明是台灣鄉土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一方面反應現實,一方面也表現出時代的悲情,且深具鄉土氣,字裡行間也隱隱約約的感覺出對社會諸多不公平現象的不滿,所以「小孩」與「老人」向來是他小說敘事中最引人矚目的角色。
他的作品常縱情於個人意想的浪漫精神,慣用感情外揚的語言,把人物的內心展露到最大極限,所以他的人物永遠像浪漫舞台上的獨白者,甚至為了讓他的浪漫心性恣意滿足,不惜造成小說的不平衡,有時情節輕重不成比例,或者人物行為突然間誇大無理,而使讀者感覺唐突。但他的一些小說正是我們走過的時代、走過的背景,就好像我們鄰居發生的事情一樣,很容易讓我們自然的溶入他的故事中,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黃春明的小說主題一向富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文化意識,尤其特別著眼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這就是黃春明純真本性的表露,他能透過文字,將他這份本性以文字傳達,勾起讀者感動共鳴,也令讀者知恥反省,這就是黃春明文學的真髓。創作多元,深具人文視野,小說裏隱藏著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恆久豐沛的情感與關懷。擅長描寫蘭陽平原的農村小鎮,以具有地方特性的語言,刻劃出人物面對生活上的磨難,仍依然保存人性尊嚴的形象,反映蛻變中的台灣社會,普遍被公認為台灣當代重要的鄉土小說家,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班級:5N205
組別:第5組
姓名:何宛臻.謝焴如.林佩琪.林妤宣.許歆珮.簡瑋廷. 張英柔.何孟潔
座號:10.13.17.22.26.27.31.32
指導老師:郭侑欣
分工表:
封面設計:32.何孟潔
作者簡介:13.謝焴如
摘要: 22.林妤宣
他人評價: 26.許歆珮
佳句摘錄: 27.簡瑋廷.31.張英柔
(1-5句 27.簡瑋廷 6-10句 31.張英柔)
讀後心得:10何宛臻.13謝焴如.17林佩琪.22林妤宣. 26許歆珮.27簡瑋廷.31張英柔.32何孟潔
版權頁之影本: 17.林佩琪
電子檔上傳: 10.何宛臻
總整理+小插圖:10.何宛臻
分工表:
38黃岑瑋:將大家的心得統整理起來,再將所有資料製作成WORD檔,設計封面。
42江建賢:寫出讀後心得,並對本次的題目提出意見,表達內心的看法,借閱書籍提供人員參考。
44邱俊閔:寫出讀後心得,在討論時將重點討論出來,設計封面,作者簡介。
45詹翔茂:寫出讀後心得,影印版權頁,摘錄佳句,提供必要時的幫助,借閱書籍提供人員參考。
48林義閔:寫出讀後心得,電子檔上傳,了解題目內容並分析給大家聽,提供許多必要的資料和檔案。
49孫郁俊:寫出讀後心得,作者簡介,檢討報告的完成後製程序,負責將報告影印出來。
51王祥宇:寫出讀後心得,找尋佳句摘錄,幫忙尋找書籍,並協助影印。
54吳哲凱:寫出讀後心得,幫忙將報告影印出來,分工表,文字設定,內容排版。
54吳哲凱: 在故事中,作者用了許多鄉土性語言,讓人讀來倍感親切與溫馨,尤其作者透過鄉民之間的對話,將台灣社會昔日人們以誠相待、敦厚樸實的民風,表露無遺,以及把鄉村平靜的生活和豐富的人情味,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本書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銀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和「放生」這三篇故事,因為「銀鬚上的春天」和「呷鬼的來了」這兩篇故事,充滿了鄉土的神祕色彩和美麗的傳說,使人讀起來產生更多遐想和更寬闊的幻想空間,而它主要的重點,則是擺在老人、孩童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上。在這些故事中一則則既奇妙又絢麗的傳說,讀後依舊在我腦海中迴盪,彷彿又到了另一個世界……。而讀了「放生」這篇故事,真教我感觸良多,發人深省。它涉及了惡劣醜陋的政治勢力以及經濟發展對農村的侵蝕,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對出獄兒子的關愛之情。父母將愛,無私地、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孩子,為了孩子,他們願意犧牲一切,甚至不顧自己的性命,就是為了使孩子得到滿足,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這種愛,是無與倫比的!父母對子女如此的呵護與關心,相對的,做子女的我們是否盡到孝順、照顧父母的責任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應該好好反躬自省的! 台灣已漸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大家應該重視老人問題。每每從媒體上看到失智老人的走失、無助和徬徨;在病榻上孤苦無依的老人乏人照料;不孝子女們的棄年邁雙親而不顧,致使老人流落街頭……等,皆令我感到心痛與無比的同情,那些不孝的子女們真是連禽獸也不如。我家也有三位老人:奶奶、外公和外婆。每逢假日,爸媽一定會回去陪他們聊天或帶他們出去走走。在讀了「放生」這本書後,也使我深深了解到老人的種種辛酸與苦處,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和關懷。今後我更要多陪陪奶奶和外公外婆,孝順他們,絕不讓他們成為被遺忘的一群,更要使他們能安享餘年,一輩子無所遺憾!
49孫郁俊: 這是一本以老年人為主角的短篇小說集,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人的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常可以從新聞看到老年人不幸的遭遇,包括:有的遭棄養;有的死了多天,屍體發臭才被發覺;更有些特例,死後還被家狗啃食;作者以小說的方式記錄了這些社會轉型下的犧牲者─老年人,讀完這些動聽的故事,有恨憾亦有溫暖。老年人是人文的活水源頭,需要大家的關懷,人文水源才能源源不絕。
51王祥宇: 看完了「放生」中的『售票口』這則短篇小說,使我感觸良多,不禁感嘆起時代的快速變遷。 小說中的老夫老妻為了自己心愛的子孫,不惜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也不管自己是否身體不適,不畏霜寒的到售票口報到。回憶過往種種,父母不也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直到我們長大成人,學業有成,甚至於成家立業‧‧‧。無盡的付出,直至他們撒手歸塵!這樣無私的犧牲、奉獻,也難怪會有「現代的父母好比古早的孝子」這樣的感慨。 「老校長」曾提到:「我們有一句話,『入鄉隨俗』,同樣,我們踏入新的時代,也要跟著新的時代走。」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現在經濟發展快速的時代以不像古早農業社會的純樸、善良,而是充滿了險惡與挑戰。所以大家應該要有更開闊的胸襟,坦然面對挫折,才能「跟著新的時代走」。 閱讀完「放生」這本書,不僅充實了心靈,同時也成長了智慧,真是一次豐富的「書香饗宴」。
45詹翔茂: 黃春明所著的放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九根手指頭」的故事。 內容是說:一名老兵有著和火坑中小女孩所懷念之爺爺相同的九指手指頭,因而產生了一段情感。看了這一篇文章,我不禁陷入沉思,所有的人都「不甘寂寞」,或許不甘寂寞是人性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它是力求表現、自我膨脹、吹牛誇大,從表面看,是個略帶自大,自以為是一種為了滿足自己某一部份心靈的表現。 而故事中的老兵大概就是不能面對自我,不能獨處,不甘寂寞之人吧! 不甘寂寞,在某方面來說 ,是人性的弱點,但在另一方面卻是促使人求新求變求進步之動力。不斷改變生活,發明各種器具用品,這種種的動力,便源自於那人性的不甘寂寞。 任何一種改變,都有正面和反面的結果,人們因不甘於現狀而謀求改變是進步的開始;人們因不甘寂寞而卻在現實中求刺激,便容易墮落。 任何人,若能發現自己的弱點,承任它,然後冷靜的去面對它,加以修正、改善,便是一種成長、便是一種成熟。不甘寂寞這種情感,無奈是對錯好壞,重要的是如何規範整理,使之成為見設性的力量,千萬別像故事裡火坑中的小女孩一樣被它控制而喪失了自我,進而淪為名利下的犧牲者。
48林義閔:這本書主要是在說明獨居老人的孤苦和寂寞,盼望著子女的歸來,寂寞的去世,使我們對老人問題產生了大大的醒思。 獨居的老人總是盼望著子女的歸來,那種盼望的心情,真是令人感傷。他們是多麼地寂寞與哀傷,只能與其他的老人共度晚年,也常常忽然去世,令人感到生命的無常。 在鄉村中的年輕人,都到城市裡討生活了,只留下孤苦伶仃的老人們。這樣叫做孝順嗎?父母努力養大他們,怎麼可以丟下他們不管,就離開了呢? 我覺得那些老人實在好可憐、好寂寞,難道現在的人真是如此不孝嗎?也不常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使他們得到溫暖;這樣怎麼能解決老人問題呢?
44邱俊閔: 現代當人們不斷在追求物質享受,科技文明時,是否曾停下腳步思量我們的傳統文化哪去了?曾經父慈子孝,曾經兒孫滿堂,天倫之樂,此景此象,如今何在? 這本書之作者-黃春明先生,不但將現代老人寂寞與孤獨的心聲用紙筆更具體的描寫出來,也暗喻時代在變.許多的青年學子為了開創事業都到外地奮鬥去了,而留下來的,卻是那年事已高的雙親.他們每天無所事事,除了跟厝邊鄰居閒聊,做做家事打發時間,更有些住在都市的,大門一開馬路虎口,加上每家都大門深鎖,別說聊天了,就連見個面也不容易.但他們卻有一個同樣盼望的東西,那就是希望子女快點回家,好讓他們掛念的心早點放下. 父母養育子女,倍嚐艱苦,父母鞠育兒女,含心茹苦.父母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父母對子女的恩情,像天一樣的浩瀚,不知如何才能報答的了.所以,為人子女的,豈可不思慕雙親,不孝順父母?但是,現今的社會,卻不斷傳出弒雙親,老人凍死,餓死,病死------等人間慘劇.這不得不讓大眾開始注意老人問題.可是,在某些較偏遠的地方,仍是有老人未受到妥善照顧.有人認為老人問題並不是那麼嚴重,但在我眼中,老人問題就是那麼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會老,到時候路上各個是老人,年輕人全跑到國外去奮鬥,那時,全台灣成為老人國,那不就完蛋了. 羔羊懂得跪地求乳,烏鴉能夠反哺報恩,號稱萬物之靈的我們,要是不知孝順父母,真是禽獸都不如了.
42江建賢: 「放生」是一本充滿本土鄉情的書,內容十分鄉土,用了許多閩南本土方言,讀起來格外親切,且用十分樸實的文筆,深刻地將台灣日漸嚴重的老人問題描寫出來,並表示關心老人,和父母以子女為重心,卻換來不孝子女的下場。把人口將邁入高齡化的台灣老年問題,深入淺出的描繪出來。及環保、政府間的問題,也一概表示了。黃春明先生的短篇小說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放生這一篇故事。 文中說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譬如環保的日漸惡化,父母關心子女,以及政府和企業家相互包庇等,都令人感到憂心。如果工廠不肯把工業廢水做淨水處理,那麼下游的民眾,無時無刻在擔心自己的家園遭到破壞。而不良的環境,也打亂了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了令人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這些都需要工廠及民眾的配合,才有可能恢復青山綠水的本貌。 為人父母的關心子女。在故事中等待兒子回家的過程中,從記錯日期時的緊張害怕,及擔心兒子出事時的精神,更表現出子女永遠是父母心上的伊一塊肉,不論小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罪,父母總是無條件的包容。小孩要的東西,父母無不想盡辦法去做到,就像故事中的父親不顧自己一身老骨頭,就為了使兒子看到小時候夢寐以求的田車仔,而奮不顧身的去抓。「天下父母心」啊!為人子女的真得要好好孝順父母啊!慈烏都知反哺,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他人評價:
《放生》這本書裡寫了許多老人,其中固然有些像《城仔落車》裡的阿婆那樣無知艱困,不過更多的卻是有如《青番公》那樣滿肚子不合時宜的智慧。他們的悲哀,來自於不合時宜,無從去適應疏離、慌亂的新社會;而他們的喜感,則來自於他們依舊寶惜著那些老智慧、老規矩,用老智慧、老規矩來揣摩、猜測新社會。他們的揣摩、猜測當然都是錯誤的,不過在他們所能造出的連串社會裡,我們看到了不同型態存在不同的尊嚴,我們也看到了老智慧老規矩裡一生時間磨損不掉的閃爍星光。但整體來說這本書的評價是不錯的,不會說太差也不會太爛,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有貢獻的。
讀後心得:
38黃岑瑋: 放生這本書是由國寶作家黃春明先生寫的小說作品,表達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本書有許多則故事,其中死去活來這篇故事使我讀了有許多感受,在此寫下心得。 死去活來一文是描寫一位年齡高達八十九歲生活又孤寂粉娘,她死去又活過來的故事。文章中隱藏著現代生活中人的心情被忽略的情形,和兒女在外工作而很少與父母親見面,父母孤獨的感受。 我覺得我們平時要多照顧老一輩的阿公、阿嬤們,就像文中寫:「粉娘看到子子孫孫這麼多人聚在身旁,心裡好高興。」這句話表達了阿公阿嬤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孫子們,只要他們一回老家,老的人就高興,所以,有空時多去看看阿公阿嬤,並且照顧他們,即使是一句話,也心意滿足 我的外婆,從小就細心呵護我吃、喝、玩、樂她一手包辦,從無任何怨言,而且也非常疼愛我,買許多文具、玩具或日常用品給我,又帶我去逛街等等。現在我長大了,她也搬到舅舅的別墅裡住,有時我打電話給她,或到她的別墅玩,她老人家好快樂,什麼病痛都沒了,天下的老人都一樣,誰也不想讓孤寂陪自己過下半輩子。 快樂是每個人權利,但寂寞不是每個老人專利。多陪陪自己的阿公阿嬤吧!這會使他們感受到人間溫情。
作者簡介:
黃春明,台灣宜蘭人,曾從事小學老師、記者、編劇及廣告企劃等,作品譯成多國文字,為台灣當代重要作家之一,曾獲吳三連文藝獎,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著有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我愛瑪莉」等及童書「愛吃糖的皇帝」、「我是貓也」等。
佳句摘錄:
第1句 第51頁 拿起秀英的梳子抱在懷裡,口中喃喃的叫者:「秀英回來,秀英回來……」向來就沒用過這麼動聽的聲音叫過女兒,也向來沒覺得叫的名字會令阿她這麼疼動和感動。
第2句 第75頁 雷聲又來的更近。那一份莫名的慌張,並沒有因為他已經提醒鄰居收拾東西而消失。
第3句 第77頁 化學工廠和水泥工廠的大煙囪,仍舊傲岸聳立在那裡,從從容容地吐者濃濃密密的黑煙,和已經壓到大坑罟這一帶的烏雲,交混為一體了。
第4句 第79頁 他以對待一個小孩子說話的口氣,連連唸者:「我捉到了!我捉到田車仔了!」聽那慈祥的口吻,使得那捧在他手裡顫抖的田車仔,越發顯得寶貝。
第5句 第91頁 「什麼?!一斤泥鰍可以買四斤雞啊!」 「你才知道。」 「我們小時後,泥鰍就等於泥土,誰要?抓多少都拿去餵鴨子。……」
第6句 第91頁 「以前我們這哪有工廠?哪有工廠放毒水?以前……」
第7句 第92頁 在蘭陽平原裡又為什麼我們最貧窮?因為我們農不農,山不山,魚不魚。所以本鄉的年輕人都往外跑,到外地討生活!……
第8句 第114頁 「這孩子就是跟人家不一樣。如果答應我們兩老去接回來,我們也就不用等得心焦了。」
第9句 第48頁 愛看熱鬧的人,不希望阿木馬上知道。但是阿木腦筋一轉:「演戲?」心裡暗暗的叫了一聲,「啊!花臉?感是我打翻的是鋼筆墨水?對!就是鋼筆墨水的味道。」阿木不吭聲,乾脆就站者讓大家熱個痛快。然後理直氣壯的說:「我不笑妳們,妳們還笑我。我眼睛又看不見,妳們說是墨水,我說是香水啦!怎麼樣!」
第10句 第32頁 大嗓門的坤山最先爬到上坑頂。他望一下已失去大部分的光芒的落日,回頭向下面叫嚷:「到了—。」下面從不開玩笑的金毛回音:「線此時死了—。」一片很清楚的幽靜。「現此時死了—。」
書本介紹:放生
首次集結的小說集,當中所收錄的十篇作品,皆是以老年人為主角黃春明認為,老人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社會問題中最具人文矛盾的問題,黃春明以其一貫的寫作風格,秉持悲憫的筆調,幽默中帶著心酸和淚水,深具強烈的鄉土關懷和社會意識,為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創作出獨具見地的小說世界。
作者簡介:
出生於1935年羅東。畢業於屏東師範。先後曾任教於宜蘭廣興國小、文化大學廣告系特聘講師、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藝術教師、中央大學駐校作家。
著作有:《鑼》、《莎喲娜拉‧再見》、《青番公的故事》、《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電影小說集:兩個油漆匠》、《文學漫畫:王善壽與牛進》、『黃春明童話』《小麻雀稻草人》、《愛吃糖的皇帝》、《短鼻象》、《小駝背》、《我是貓也》(均由皇冠出版),『老人系列』《死去活來》(聯合文學出版) 。
1980年榮獲吳三連文藝獎。1998年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得主。其著作改編為電影的有:『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1983年)、『兩個油漆匠』、『莎喲娜拉‧再見』(1984年)。《放生》為國寶級作家黃春明先生十餘年來
本書摘要:
本書的每篇故事,幾乎都離不開「老人」這個主題。作者將老人們那種日夜盼望子女能抽空回來探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子女們總有許多無法返家的理由。雖是如此,那些可憐孤苦的老人,卻
是依然苦守家鄉,盼望子女快快歸來。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農村社會更可怕。黃春明用腳讀地理,走在鄉間小道,深入偏遠地帶,他已強烈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選擇用小說去記錄並探索內在的複雜性,副聯在刊出<售票口>時特別標出「老人系列」,正指明黃春明這一系列作品的質性。
這兩年的作品,<九根手指頭的故事>是山裡長大的女孩和老兵的故事,可以發展;<死去活來>的場景也在山上,八十九歲的粉娘死去又活過來的故事,對於倫理親情的疏離有所反風;<銀鬢上的春天>和<呷鬼的來了>充滿鄉野的神秘經驗,對於老人多所著默墨,重點擺在社會面的老者(榮伯、現身的土地公、沈石虎、老廟祝)和孩童、年輕人的關係;<最後一隻鳳鳥>以冬山河上游河案放風箏的熱鬧情形、吳新義吳老仙一家的四代團聚、重陽祭祖帶出上一代的恩怨,以及吳老仙之母、九十三歲的吳黃鳳的悲慘人生。
我真的覺得X醫生真的是一位很令我感到敬佩的醫生,之前我還沒去醫院實習時,我覺得醫生都是冷漠無情的,實習過程當中也有遇到醫生很高傲,巡房很隨便,因為我的家人有曾經被醫德不好的醫生罵過,所以我覺得醫生都是高傲、自己為是,從不站在病人的立場替人想,但是X醫生卻願意放下身段回到故鄉為了那一百多人在故鄉當醫生,並且仔細的聆聽病人訴說著身上的病痛,但也因為工作過度導致自己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卻堅持努力的復健不放棄,自己在住院期間也擔心自己的病人沒有了他,生病了該怎麼辦,這樣的敬業,盎我對醫生改觀,相信還是有好的醫生默默的在為人群付出,不辭辛勞的為病人看病,這樣的精神值得學習。
29號 李忠霖
這本一公升的眼淚充滿了苦淚,因為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哭得浠瀝嘩啦的,開朗活潑的亞也因為患了「脊髓小腦萎縮症」,讓原本充滿自信的亞也瞬間跌落谷底,在瀕臨崩潰的亞也一度想要放棄的時候,是亞也的母親和她的朋友一直在她的身邊支持和鼓勵她,這讓亞也選擇勇敢的活下去,在短短的七年內,流露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愛,也鼓勵了週遭的每一個人,綻放了燦爛的愛情與令人為之動容的樂觀態度。
36號 莊竣傑
我記得在很早之前我就有聽過一公升的眼淚,在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哪怕是多麼為不足道的弱小力量,我還是希望能幫助別人」。我覺得亞也很堅強,因為在病魔的折磨下,不但可以面對自己的病痛,還能幫助別人,讓許多原本絕望的人重新站了起來,換作是我的話,恐怕在自己得了所謂的「脊髓小腦萎縮症」之後就一厥不振了吧。亞也那種「我想活下去」的精神與毅力很讓我佩服,讓我覺得我們能夠正常活下去的人實在是一種幸福了。
7號 陳翊琳
這本書也讓我知道,有時候太逞強也不是件好事,雖然只是想證明「我可以自己來」,但這麼做常常會在我身邊的人很擔心。不過,跟亞也一樣,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常人有多大的不同,我只是多了一張殘障手冊,而我的情況算是很輕微的,就算跌倒了也沒關係的,像亞也說的:「跌倒後可以順便仰望一下天空」。
因此病狀以動作不協調為主,起初只是是四肢運動不平衡,漸漸地言語清晰度變差,吞嚥有困難,寫字及手的動作不再俐落,但肌肉不會萎縮。而這種疾病的症狀是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因此神智及智力多半正常,即使長期患病,也清楚明白自己的狀況。亞在任何生活上任何瑣碎的事都得自己來,而且需花上比常人多兩.三倍的時間來完成。但儘管如此,儘管自己再怎麼不便,她都希望能夠幫助別人,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
6號 劉炘宜
這本寫滿了苦淚,原先開朗活潑的天使亞也,卻在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夢想,被無情的折去了曾經充滿自信的雙翅!因為亞也患有「脊髓小腦萎縮症」這種罕見的疾病,讓正準備綻放人生光彩的高中女孩,只能睜睜的望著自己逐漸僵硬的身體。希望變成了一種奢望,瀕臨崩潰的亞也一度的想要放棄,但在母親與朋友不斷的支持與鼓勵下,她選擇勇敢的活下去,並在短暫的七年裡,充分流露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愛,也鼓勵了周遭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別人。」因為亞也的堅持與努力,讓她隨時都有可能凋謝的短暫生命,激綻了燦爛的愛情與令人為之動容的樂觀態度。
心得:
2號 張紫虹
我第一次接觸的日劇,就是這部【一公升的眼淚】,是因為跟一群姐妺朋友們,在聊天中才知道這部日劇的影片,不過當時好像是國中還是國小,我也忘記了…不過我竟然還笨笨的問說:『是卡通片還是什麼片的…』
我朋友就半開完笑說:『是成片啦!』我的反應就冒出三條線,之後才知道他說的是成人拍的影片!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我們深入聊到,影片裡面的時候,大家都很感嘆,不過同時一直推薦我一定要去看,不然就殺了我之類的話…他們訴說著,這部影片的劇情,又不斷哽咽的說:『女主角怎麼可以這麼可憐!』
而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最吸引的一幕是……
不是大家所喜愛劇中美麗又可愛的女主角和帥氣的男主角,而是每集結尾所放出來真正亞也的照片,亞也伸出手握緊拳頭堅定不移的眼神,不向病魔低頭的勇氣卻深深感動著每個人,在真正的木藤亞也照片中,握緊拳頭不向病魔低頭的勇氣,
不禁讓內心開始產生觸動,害我眼淚一直流…也讓我珍惜現在生命的可貴,要好好把握現有的時間。
摔倒了又有什麼呢!再站起來就可以了!
摔倒的時候就順便仰望一下天空!
43號 沈佑達
也亞在日記中還指出一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真是一針見血,她說:「即使有養護的學校,但養護的社會可不存在……。」這是她面對自己要從普通高中轉到養護學校時,最深切的感受。
我常覺得,健康這件事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當它還在時,沒有人會發現它的存在,每個人都覺得它是理所當然的,唯有失去過它的人,才會了解它有多珍貴﹑有多重要,一公升眼淚中的真實人物木藤亞也在發病之後,曾經這樣自問過:我是為了什麼而活在這個世上呢?她的故事在日記出版,並在多年後改編成連續劇,我看過書和連續劇,雖然連續劇與書不盡相同,但所要帶給我們的啟示都是一樣的,它鼓舞了多少人﹑啟發了多少人對生命永不放棄﹑對健康知所珍惜,這樣的信念,相信即使她已不在人世,還是同樣感動許多人﹑也讓這樣一個道理得到最真實最深刻的印證。
他人評價
這本書的女主角比一般女生都不一樣,即使自己得知了不治之症,但他卻沒對生命因此放棄,反而比所有人更加倍的努力,他被別人用著異樣眼光看待,最痛心的是他喜歡的學長知道他有問題之後反而對他置之不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他知道自己剩下的生命沒有很久,但他的努力讓她考上了最理想的學校,他喜歡上學!但卻因為病發的很快因此很快走路不穩,剛開始她身邊的朋友都會幫助他,但到最後他卻連走路都無法走路,身上所有地方都開始退化,他沒有放棄反而繼續努力的活下去,只要有一點點希望他就不會讓他逃離,他的同學們幫了很多忙但也因為幫她而妨礙到自己了,他的媽媽知道他不能夠像普通人般的上課,看在眼裡滿是心疼,看到女主角的努力他反而更警惕自己,只要他沒有放棄所有人都不能夠放棄,她活下去的勇氣,看著自己的女兒原本健健康康的女孩,臨時得知了自己的病,即使大家多想救他幫她,都沒辦法,退化的太快,他是我看過最堅強的女孩,我們的擁有卻不懂得珍惜,看到了他的努力拼命,讓我感受到很多人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佳句摘錄-
1、生命有限,時間卻是無限。------P.62
2、即使身爲殘疾人,但我的智慧和平常人卻無兩樣。------P.74
3、我的淚腺,要忍住! ------P.75
4、遇到挫折就服輸,是無能的表現。 ------P.75
5、感覺挫折的話,只要再多加把勁就可以了! ------P.75
6、絕不可以老是怕輸! ------P.75
7、有志者事竟成------P.124
8、落葉積攢亦能成蔭,天生我才必有用。------P.124
9、現在的我等於是在和自己戰鬥。------P.131
10、鬥爭的結果不但不會滿足,還要拚命整理苦惱、煩亂的情緒。------P.131
11、基督教的教義說,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場試練。------P.132
12、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沒有死。 但是,我看見了透明的世界,或許天國就是這種感覺吧 …… P.140
13、試著將手放在胸口,感覺到撲通撲通的聲音。心臟還在跳動,我,還活著。------P.140
14、只要心中有明亮的陽光存在,無論下大雨還是刮颱風,之後總會雨過天晴。 ------P.156
他人評價
作者簡介-
15歲即身染絕症——脊髓小腦萎縮症。在她喪失意識前8年間所集結的日記,記錄著自己的決心、鼓勵、反省以及感謝,在無法書寫止,全部的日記本數量竟達46本之多。1986年由FA出版社首次集結成書,帶給數以萬計與病魔奮戰的讀者無比鼓勵和希望,1988年5月,亞也在全家人的守護下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結束25年短暫卻燦爛綻放的人生。
內容摘要
活下去在藍色天空下盡情地呼吸
薄荷糖般的微風,悄悄撫摸我的臉頰
你清澈的眼眸,映出雪白的雲朵
那是一場最美麗的夢境
勇於面向藍天,想像自己凌空飛行
靛藍色的羽衣,將我輕輕包裹
不去思考自己的容貌多麼醜陋,只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無論走到哪裡,筆記本都是我永遠的朋友
雖然不能給予我任何解答,但書寫心情就能讓心情變的愉快起來
我一直在找尋拯救自己的那雙手
但是我找不到,也碰不著
我向黑暗發出怒吼,卻只得到自己的回音
從猩猩進化成人類,需要經過一段很漫長的時光,但想不到退化卻是如此迅速…(P193~P194)
國文期末報告-《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
班級:5F202
指導老師:郭侑欣
第四組
名字:
2號 張紫虹
6號 劉炘宜
7號 陳翊琳
29號 李忠霖
36號 莊竣傑
43號 沈侑達
分工表
分工表、插圖、佳句摘錄:張紫虹
內容摘要:陳翊琳
作者簡介:沈侑達
資料上傳、他人評價:李忠霖
版權頁之影印本:劉炘宜
影印全部資料:莊竣傑
讀後心得:張紫虹、劉炘宜、陳翊琳、李忠霖、沈侑達、莊竣傑
36- 許芮婕
人們總認為利益是最重要的,使得世界產生了許多天災人禍,人與人之間也愈來愈冷漠,可是,查拉幾人從不企圖要得取什麼利益,他們尊重生命,適度的享受大自然的賞賜,以純真的心,欣賞大自然的變化。
其實我們可以細細的去品嚐每一件事,可能就在你身旁,但你卻沒發現世界是多麼美好,就像小樹和爺爺.奶奶,他們可以不必說話表達心意,他們也可以聽到樹在說話,還有樹木們的喜、怒、哀、樂他們都聽得到,你必須接受自然的萬物,你也必須了解萬物的規則,錢財不是最重要的,小樹的精神感動了我,更令人感動的是奶奶說:「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第一件所要做的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世界上散播開來」,我希望藉由小樹的故事,把愛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更美好、更有溫情。
35李芷綺-當我看完少年小樹之歌這本書後, 雖然書中只是平鋪直敘的描寫,但是卻讓我感覺到那份深情蘊那種大自然的感受,令我十分難忘。
而當我看到書本最後時,讓我懂得去傾聽大自然的美妙,以及森林中的每一個成員,因為它們也像人是有情緒的,現實中的人們,總是沒有用心的傾聽大自然的心聲。
最值得一提的是, 書中有隱藏著很多道理,像是到了故事的後段,小樹周圍的人,都相繼的走了。死亡是人必定要經過的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雖然悲傷是難免的,但我們也必須知道,這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循環而已
34何盈萱-我看完了少年小樹之歌後,我覺得小樹因為跟阿公住在一起之後變得更親近大自然了 ! 讓小樹從生物中的反應中,感受並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敬重自然法則也更加懂得保護大自然和懂得大自然的美好,阿公和小樹說: 「只要你跟森林和平相處,它會供給你生活所需的一切」。爺爺所豢養的狗:毛德、林格、瑞皮特、憂鬱男孩擁有了共患難的經驗,有一天,阿公去世了,連那些阿公養的狗也因位年邁而都去世了!剩下小樹一個人!真的看完後會很感嘆,且作者給了我們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也讓我開始覺得我們和大自然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要學怎麼保護大自然,盡量去做到無害大自然的事!這是我們現在每個人可以做的事情了!
33洪宥蓁-人生中,都會有生離死別,因為生離死別使我們有情緒起伏,如果因為某件事情使我們想放棄想逃避或是想法感到可悲,覺得自己很沒用途,這就會使我們自己的心靈漸漸萎縮而封閉,導致沒辦法敞開心胸再去接待他人,小樹在爺爺和奶奶的教育之下,他慢慢的培養一棵強壯的心靈,這顆強壯心靈的心,使他更勇敢更不會悲傷,那我們可以做到嗎?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因為我自己想法再怎麼樂觀也是會有煩悶的一天。
如果大自然的環境不美,就會覺得乏味無趣,如果大自然的環境很清新則會令人感到高興,我相信任何人都希望在好的環境中成長。
10林佩真-這本書是在描寫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人們的生活狀況。然而在仔細咀嚼後,便可發現本書箇中的趣味:細膩的思想、耐人尋味的道理……等。對一個小孩而言,有些是該說的,有些是不該說的。若不像爺爺奶奶那般小心,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偏差。 少年小樹之歌是一本能夠為人們帶來快樂和充實的作品。它記錄了人類心靈的故事,訴說著靈魂之中深沈的含意。書中的每個字、每句話、每個段落,都蘊含著深遠、廣大的道理,讓人在每一次閱讀之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會,是一本值得先進卻缺乏性靈生活的我們仔細閱讀,並且再三咀嚼的偉大作品。
07黃子容-看完少年小樹之歌之後,讓我了解到大自然的一切,書中最令我印象刻的是有一次小樹發現老鷹很殘忍的在抓獵物,爺爺告訴他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則,所有的動物都懂一個規則,那就是只能拿你需要的東西,可是有一些動物總是會拿超過牠們所需要的東西,而牠們掠奪別人的,戰爭自然也就發生了!
爺爺的這番話,讓我覺得人類也是這樣,當他們濫伐樹木時,大自然的自然規則都變了,樹不再強壯,動物也會逐漸消失,總有一天,人類也會無法生存下去。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其實我們可以去仔細的觀察周邊小事物,可能就在你身旁,但你卻沒發現世界是多麼美好,就像書裡面的主角,他們可以不必說話表達他們也可以聽到樹在說話,還有樹的喜、怒、哀、樂他們都聽得到,更令人感動的是奶奶說:「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第一件所要做的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世界上散播開來」,所以大家要記得,看完這本書後要分享給大家知道,一起好好守護我們現在擁有的大自然。
心得報告:
02 唐加玲-小樹和爺爺.奶奶並不富有,但他們卻比別人更充實的過每一天,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節儉的人絕不會淪為獨裁者的奴隸」,如果你隨便的花錢,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那你對一切一定很隨便,即使你賺在多的錢,也是毫無意義的,但如果你花的錢,是直得花的錢,那些花出去的錢一切都會很值得。
02 唐加玲-小樹和爺爺.奶奶並不富有,但他們卻比別人更充實的過每一天,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節儉的人絕不會淪為獨裁者的奴隸」,如果你隨便的花錢,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那你對一切一定很隨便,即使你賺在多的錢,也是毫無意義的,但如果你花的錢,是直得花的錢,那些花出去的錢一切都會很值得。
佳句摘錄:
1.在認輸的時候,最好先確定自己有沒有盡了全力 章節1頁碼19(33 洪宥蓁 )
2.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 章節 原序 頁碼 3(33洪宥蓁 )
3.如果你不知道過去,那就不會擁有未來 章節6 頁碼72(33洪宥蓁 )
4.如果一個人光用肉體的心靈思考,他的行為會變得貪婪而卑賤 章節 8 頁碼99(34 何盈萱 )
5.時間在飛馳的車輪中消失 章節20 頁碼296 (34 何盈萱 )
6.如果一個人精神心靈變得十分強壯,最後,他甚至能了解自己的前世,並且提升到肉體,也不會死亡的境界 章節 8 頁碼 100 (35 李芷綺 )
7.如果沒有人教導你建立這些價值感,即使你技術領域的知識有多先進,你仍然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章節 17 頁碼246 (34 何盈萱)
8.曾祖父的鬍子都花白了,身體因歲月的折磨,而變得瘦弱而憔悴 章節 6 頁碼77 (33 洪宥蓁 )
9.如果你一旦決定放棄和某件事情之間的關係,那麼你就會變成一個旁觀者 章節 15 頁碼 239 (02 唐加玲)
10.它們堅信大自然是沒有靈魂的,我想這些人一定從未親身經歷過春天山中的暴風雨 章節12 頁碼157 (33 洪宥蓁 )
他人評價:
*大自然的生命脈搏與人的生存之道 李潼
是印第安少年小樹的成長之歌,也是一隻少數民族的生命詩歌。對於正努力探索這世界真貌的青年人,是一本不可遺漏的人生啟蒙書,不論對於文字閱讀習慣深或淺的青少年朋友,它都同樣散發強烈的吸引力,當然,你得先翻開書的第一頁,聆聽它的第一個音節。
*有用的小樹 李中
閱讀似乎是我天生不會抗拒的的有用之事,第一本書就是《少年小書之歌》,當時寫時的東西現在已經記不得,只記得好像是關於印第安人的故事。成長過程被用來解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及反應,於是人被迫對自己的成長過程評比,到底我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是不幸還是太過幸福?用這樣的心情看這本《少年小書之歌》以及那篇讀書心得報告,才發現那邊讀書心得報告是為我而寫,是我真的想寫才那麼做的。
摘要:
小樹總是跟在爺爺深後,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巒,看月色映照的粼粼水光,看山嵐霧海裡升起的太陽,爺爺告訴小樹,優秀的印第安人懂的樹的靈魂、風的言語和鳥的歌唱。小樹爺爺淳樸的山野性格,自成一套依附自然生存的生活哲學,他教導小書觀察植物生態和大自然法則,他說「只要你跟森林和平相處,它會供給你生活所需的一切」。小樹奶奶說,當你發現美好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
作者簡介:
彿瑞斯特‧卡特(Forrest Carter) 1925-1979。擁有八分之一印第安血統的彿瑞斯特‧卡特,本名為艾薩‧卡特(Asa Carter)。其真實的身分始終成謎。據說他在1946-1973曾經是一名激進的種族隔離主義者,並且加入恐怖的三K黨(Ku Klux Klan)。他在第一本小說「惡漢約瑟‧威爾斯」於1970中年期付梓時,及採用了彿瑞斯特‧卡特之筆名。期間未公開說明原因,至今仍是議論紛紛。彿瑞斯特‧卡特的重要作品之一「惡漢約瑟‧威爾斯」曾拍成電影,並由著名的影星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主演。
國文期末報告-《少年小樹之歌》
組別:第三組
座號.姓名:
02 唐加玲
07 黃子容
10 林佩真
33 洪宥蓁
34 何盈萱
35 李芷綺
36 許芮婕
分工表:
封面製作設計:07-黃子容.33洪宥蓁
內文設計(版面製作):02唐加玲.35李芷綺
作者簡介:35李芷綺
摘要:02唐加玲
他人評價:07 黃子容
分工表設計:10林珮真.34何盈萱
版權頁設計:36 許芮婕
上傳及影印報告:10 林珮真.34何盈萱
33號 張立陞
《放生》這本書裡寫了許多老人,其中固然有些像《城仔落車》裡的阿婆那樣無知艱困,不過更多的卻是有如《青番公》那樣滿肚子不合時宜的智慧。他們的悲哀,來自於不合時宜,無從去適應疏離、慌亂的新社會;而他們的喜感,則來自於他們依舊寶惜著那些老智慧、老規矩,用老智慧、老規矩來揣摩、猜測新社會。他們的揣摩、猜測當然都是錯誤的,不過在他們所能造出的連串社會裡,我們看到了不同型態存在不同的尊嚴,我們也看到了老智慧老規矩裡一生時間磨損不掉的閃爍星光。
16號 李宗穎
十篇小說各自獨立,但可以看成是發生在一個農村的十則故事。這個村子裡聚集著一批老者,例如瞎子阿木、廟公榮伯、為村民念報紙的「現此時先生」、為打發時間而練就一手打蒼蠅絕技的林旺欉。這些人過去為子女含辛茹苦,也為台灣經濟流血淌汗,但現在卻因為不再具生產力而被遺忘在鄉下,「放」任其自「生」自滅。他們平時伴隨著病痛和掛念度日,只有在逢年過節或傷殘病故時,子孫才會攜家帶眷宛若郊遊般回鄉,治療他們的相思病痛。
這些人的故事對儒家「老者安之」的理想構成最大的諷刺,也打破了古代文人對鄉村田園的悠然想望。他們經歷過坎坷歲月,走到人生的盡頭卻還無法盡享天倫之樂,甚至還得為子女憂心操煩;他們和土地相依為命,但透天別墅和冒煙工廠卻貿然入侵家園,殘敗的身軀也很難再從土地擠出多少生產。教育和經濟的弱勢使他們在政治上任人擺佈,只能用無奈和無聊來倒數人生,他們周遭的空氣瀰漫著哀愁,歲月的皺紋夾雜著蒼涼,然而這些景致被黃春明用黑色幽默的技法呈現出來,更加凸顯那個世代的悲哀。
黃春明透過這本小說集,明的是寫目前高齡化社群的落寞,暗的則是探討世代的傳承問題。每個社會都會有代溝,但是由於台灣特殊而迅速的產業轉型,使得這條溝壑特別難填平。經濟上,這批歷經日本和國民政府統治的農民,只能和土地綁在一起,並沒有機會參與轉型(最多是因為賣地而成為暴發戶),教育上,物質條件限制他們只能寄望下一代光耀門楣,結果是大量的年輕人口外流,最後在城市落地生根,切斷了原先共同生活的臍帶,使母語、信仰、價值、人際關係都重新建立,結果我們發現,核心家庭的背後意義,就是製造出很多在物質與精神上都十分孤立的邊緣人。
如果年輕人夠冷漠,當然可以忽視這些邊緣人的存在,繼續把他們放生到鄉野農村。問題是,一個對老人不友善的社會,不但忘恩,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社會,總有一天人們也會披上衰老的衣裳,如果不先為長輩做點什麼,大概也很難期盼下一代會為他們做什麼。因此,討論發給老人多少年金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該盡力填補時代遷移所造成的精神罅隙,讓他們得以安穩地抵達人生的終點。
14號 楊瑋如
以前,沒人重視環保生態的相關問題,或許鄉下的人不是擔心這個問題,
只是他們的水源問題真的遭受到很大的汙染,何況來幫忙的人員還說喝死的頂
多是你們鄉村的人又不是我,這種話令誰聽到都會不高興!而在近幾年來,因為
科技的發展,爭取個人全縣的法律條款越來越多,導致媒體的快速發展,只要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或言語,只要開一個記者會,事情就可以能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很多社會人事或民意代表也會站出來幫忙或說話,讓現在的人做是比較不?有從前早期的不合理現象。常常會在報導或聽一些老一輩的人說,他們從前的一些娛樂,並不是像現代的人電動、玩具等。以前的玩具幾乎也都靠進大自然,抓泥鰍 、 抓小鳥 、 烤玉米等。可是現在的河水已不清徹,從前的魚 、蝦,現在只能利用人工養殖,他們只能感嘆工業社會的發展,雖然有利有弊,但當時卻缺乏保育觀念,為了跟上工業發展的速度,不惜破壞資源,認為反正又不?怎樣的想法,再做任何事情!!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發達,也有很多人開始提倡環保及自然保育生態,而通常政府都會設立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可是卻還是有人依然為了賺錢,不惜污染資源,從黑心電視 、 黑心食品 、 黑心床墊。。。。等。為了錢,真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要他們做,或許都可以吧。而現在不只台灣面臨科技發達導致的生態影響,到全球目前已〔暖化〕,因為長期使用冷氣太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而長期使用的東西或許裡面有添加〔氟氯碳化物〕,因為使用過多而讓臭氧層破洞,或許有些商人也不在乎,他們可知道,每臭氧層濃度少10%,人罹患皮膚癌發生率升高百分之二十六,全世界亦將有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五萬名新白內障患者,生態系的牽動將造成浩劫。只有小小的一篇文章,卻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現象,其實不只鄉村,都市國家甚至到全球,它所反映出的問題還很多,其實不管政府在怎麼努力補救那些生態耗竭,畢竟那是〔補救〕,平常政府就應該多加強宣導生態保育的事項,因該讓人就有觀念,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再來做補救的措施。
5號 江龍鳳
這是一本以老年人為主角的短篇小說集,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人的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常可以從新聞看到老年人不幸的遭遇,包括:有的遭棄養;有的死了多天,屍體發臭才被發覺;更有些特例,死後還被家狗啃食;作者以小說的方式記錄了這些社會轉型下的犧牲者─老年人,讀完這些動聽的故事,有恨憾亦有溫暖。老年人是人文的活水源頭,需要大家的關懷,人文水源才能源源不絕。
6號 林佳儀
黃春明以小說來關懷老人,其來有自。他正式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城仔落車》,寫的就是一位帶著外孫進城裡去找女兒、新女婿的阿婆,她雖然「才五十歲」,然而「歲月和生活在他枯乾臉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跡」,使得他「給人的印象大約有六十開外的光景」。不過真正表現出她老人一面的,還不是外表,而是她對搭車進城這樣一件簡單的事都無法勝任,以及她對「淒涼又陌生」的環境,無法推知的未來,那種驚惶與焦慮。
在社會學裡觀察到的「隔代關係」諸多特色,也就滲透顯露在黃春明的小說裡。例如說隔代關係不像親代關係那麼緊張、那麼直接而倉促。祖父母有比較多的時間、比較少的管教壓力。例如說隔代關係卻也容易形成溝通上的困難,表達習慣的差異會帶來比親代關係間更多得多的各式各樣誤會。
13號 張育菁
一個大家族往往會造成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疏遠,這篇文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鄉下報來長輩病重垂危的消息時,大家心中竟然不是擔心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而是回到鄉下關心他自己的那份遺 產;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是回來關心老人家的,但是看到他們回來以後不聞不問的態度,就不禁讓人覺得心寒。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我的收穫很多,我想每個人都可以以HAPPY的心情,把這本書看完,且受益良多呢!
他人評價
ㄧ篇篇以老人為主角的故事,雖然內容充滿了幽默風趣,但其中也隱含了老人內心無限的惆悵和落寞,書中寫出在當時那個年代的社會中,老人們的乏味生活,只能藉著看舊報紙或是打蒼蠅來打發時間,和天天盼望孩子們回來陪伴自己的微小心願,內容寫實又貼近人心,呈現出父母對於孩子的牽掛和疼惜,什麼時候「孝子」的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以前他們是多麼辛苦的把孩子從小拉拔長大,現在他們都大了,父母也都老了,本來應該是要享受天倫之樂的生活,但卻是被孩子漸漸遺忘和丟棄,連想見自己的孩子一面都變成是ㄧ個多麼奢侈的要求,這些老人們可憐悲慘的遭遇,不但讓人看到社會的現實面和人的自私無情,也不禁為那些被遺忘的老人感到悲哀和心寒。作者用悲天憫人的寫作風格,帶著我們走進老幼之間,去體驗親情冷暖,也讓我們去省思在我們人生中都會碰到的這門大課題。
網址:http://www.ireader.tw/index.php/study/study_01_5_detail?sn=12772&article_sn=29841
佳句
1. 欺騙鄉下人,無派無黨也是金光黨。(p.102)
2. 總講一句話,文通子是失栽培。(p.102)
3. 就在牠將要掉落的弧點上,展開翅膀,不偏不倚的往前昂首引頸的飛去。(p.120)
4. 金足含著眼淚,看著他們父子講話,心裡不停的念著(南無阿彌陀佛)。(p.123)
5. 尷尬地在臉上掠過一絲疲憊的笑容就不在說話了。(p.128)
6. 銀鬚上綴了許多粉紅色的小花。(p.146)
7. 有光影的閃動,好像也帶動了就近的風景生動起來。(p.146)
8. 他那被內心的感動蒸餾出來的兩顆眼淚,也被後頭湧上來的擠得搖搖欲墜。(p.145)
9. 遠遠望過去,就像一座白色的城圍。(p.161)
10. 白髮銀亮四散得像光芒。(p.176)
心得
2號 張雅柔
《放生》這本書,讓我感慨現代社會的殘酷,
之前去服務學習時,看到老人自己獨自坐在位子上,
當沒有親人來探望時,他們又都在做什麼呢?是否快樂?
我們曾經問過他們,他們嘴巴上說的快樂,我想比不過親人來探望的快樂吧。
過去努力勤儉持家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無憂無慮,如今卻被遺忘。
他們老了病了,掛著思念想著自己的孩子現在在做什麼,有沒有吃飽睡好。
只有在逢年過節或傷殘病故時,才會攜家帶眷的探望
那種心情,那種感覺,誰又體會的到呢?
只能說 身為孩子 孝順父母 才不會因為失去而後悔!
5R202 第五組
2號 張雅柔 5號 江龍鳳
6號 林佳儀 13號 張育菁
14號 楊瑋如 16號 李宗穎
33號 張立陞
分工表
借書:14號 楊瑋如
製作封面:16號 李宗穎
列印版權頁:5號 江龍鳳
作者簡介:2號 張雅柔
佳句:13號 張育菁
心得:2號 張雅柔 5號 江龍鳳 6號 林佳儀 13號 張育菁
14號 楊瑋如 16號 李宗穎 33號 張立陞
他人評價:13號 張育菁
摘要:16號 李宗穎
分配分工表:6號 林佳儀
整理資料:6號 林佳儀
打字:
(分工表)6號 林佳儀
(摘要) 16號 李宗穎
(佳句)13號 張育菁
(作者簡介) 2號 張雅柔
(心得) 2號 張雅柔 5號 江龍鳳 6號 林佳儀 13號 張育菁
14號 楊瑋如 16號 李宗穎 33號 張立陞
(他人評價)13號 張育菁
列印報告:33號 張立陞
上傳電子檔:6號 林佳儀
作者簡介
黃春明
1935年出生於羅東。畢業於屏東師範。
先後曾任教於宜蘭廣興國小、文化大學廣告系特聘講師、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藝術教師、中央大學駐校作家。
著作有:《鑼》、《莎喲娜拉‧再見》、《青番公的故事》、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電影小說集:兩個油漆匠》、
《文學漫畫:王善壽與牛進》、『黃春明童話』《小麻雀稻草人》、
《愛吃糖的皇帝》、《短鼻象》、《小駝背》、《我是貓也》(均由皇冠出版),
『老人系列』《死去活來》(聯合文學出版) 。
1980年榮獲吳三連文藝獎。
1998年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得主。
其著作改編為電影的有:『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1983年)、
『兩個油漆匠』、『莎喲娜拉‧再見』(1984年)。
網址:http://wwwlib.ltsh.ilc.edu.tw/wwwlib/lib2/netreadclub/38.htm
摘要
《放生》寫發生在農村裡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是村鎮裡老人的眾生相、浮世繪,黃春明用生花妙筆,描摹了這些身處社會邊緣的老人群像,例如瞎子阿木、一位像土地公的銀鬚老人、為村民唸報紙的「現此時先生」等等。這些老人過去為了哺育子女和打拚經濟流血流汗,現在卻被流「放」到鄉下,任其自「生」自滅。
在《放生》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臺灣社會面臨產業轉型時所造成的的落寞。其內容仍秉持著黃春明一貫的悲憫筆調,為高齡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創作出獨具見地的小說世界,允為當前文學界最重要的小說作品,更是文壇注目的一大盛事。
網址:http://www.pcstore.com.tw/dunnan/M03817957.htm
22 薛倫呈:這本書是由許多短篇小說結合而成,描述著許多關於老人的話題,這本書讓我看到了現代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一些問題,老人喜歡安靜舒適的鄉下,但是自己的小孩在都市工作賺錢生活,比較沒時間回家看父母,時間一久,父母自然而然期盼著有一天自己的小孩會回家看看自己,由於平常工作很累所以他們可能選擇搭火車,而忙碌的工作導致沒時間買車票,所以託父母幫忙買,父母親一聽到自己的小孩要回來,當然很樂意幫這個忙阿,問題這種狀況不是只有一戶人家,而是整個村莊,為了買到票,許多老人家凌晨就出門排隊了,他們不顧季節和自己的身體狀況,毅然決然地到售票亭等候,就只為了盼望自己的孩子回來,這讓我感覺到父母為了小孩真的可以不顧自己,真不知道小孩感受到了嗎。
39劉穎: 裏面有許許多多的短篇,寫的都是台灣鄉下的老人在農村的生活狀況。不單只描寫他們的苦處及心酸,主要在於農村老人之間的互動,以及老人及孩子間的互動。
48 陳盈勳:十篇小說各自獨立,但可以看成是發生在一個農村的十則故事。這個村子裡聚集著一批老者,例如瞎子阿木、廟公榮伯、為村民念報紙的「現此時先生」、為打發時間而練就一手打蒼蠅絕技的林旺欉。這些人過去為子女含辛茹苦,也為台灣經濟流血淌汗,但現在卻因為不再具生產力而被遺忘在鄉下
,「放」任其自「生」自滅。
8 蔣昀蓉:當中都是在描寫老人的故事,每一篇幾乎都是以老年人當作主角,用十分樸實的文筆描寫並說明獨居老人的孤苦和寂寞,加上台灣現在已經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使我們對老人問題產生莫大的醒思。獨居的老人總是盼望著子女的歸來,那種盼望的心情,真是令人感傷。他們是多麼地寂寞,他們是多麼地哀傷,只能與其他的老人共度晚年,令人感到生命的無常。我想,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逸趣關懷老年人吧!
12 林俞姍:我知道時代在變,很多事情和很多東西的改變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而長者卻是感觸最深且最掙扎的人。現代人不斷在追求物質享受、科技文明,人也跟著變的現實、變的不一樣,忘了長者的感受,忘了傳統文化慢慢流失。作者在書中反應蛻變中的社會種種問題與現象,有強烈的鄉土關懷和社會意識,看完之後,會不斷的想如果我是故事裡的老人,我是否有辦法接受這高齡化社群的落寞?原本共同生活的母語、信仰、價值、人際關係都重新建立,我們真的必須去檢討。
18劉宛儒: 這本書是在說關於老人的小說集,像台灣現在越來越老人化,我們也許應該考慮多增加一些老人設施,讓老人的生活更加的方便,這樣我們老的時候也可以享福啊!而且現在有很多老人都很可憐,一個人生活,無依無靠,生了很多病,像我們服務學習去養老院,有很多老人很可憐,但卻因為家裡的人沒時間照顧那些長輩,而把他送過去,我想他們一定很孤單,但是又不想成為負擔,所以我們要多多照顧那些老人。
陳俐辰(25號) 心得報告:
在以前的時代,受到日本人霸權,遭受中國人排擠,不能勇敢承認自己是台灣人,還要活在殖民的陰影下,委屈不能紓發,不能認同自己,真的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日子。只能依靠命運走著,就算想掙脫也無法逃走,只能每天心力交瘁的生活著,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層層的不平等對待與心痛,真的很悲哀;「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完全的說明了當時的台灣人,胡太明的一生很坎坷,但不敢置信的是其實當時被殖民的台灣人都是如此,在台灣,被日本人欺壓歧視;到大陸,被大陸人排擠打壓,到處過著裡外不是人的生活,真的令後世台灣子民非常悲憤。
若我同時遇到被排擠歧視、再也不能再見喜歡的人、失業、親人過世、暴露身分
而入獄…等諸多事情,不知道還能否堅強的活著,可能也會向胡太明一樣因為遇
見的人性最黑暗殘酷的一面而精神錯亂,又或許因為哥哥替日本人做事而不能自
己的傷害自己國民然後崩潰,戰爭越激烈,日本對台灣人,不但經濟剝削,也開
始精神榨取,經由這本書,能夠發人省思的是臺灣過去的歷史曾經那麼的令人哀
痛,在過去那麼坎坷的時代,更能堅定意志的想力爭上游。
黃馨玉(29號) 心得報告:
我本來覺得被日本人高壓政策算是一件好事,因為日本人的統治使台灣環境衛生變得更好了!雖然我們有些不滿,但還是要感謝他們。不過我覺得中國人不能對我們台灣有瞧不起的態度,因為當時就已經被日本壓榨了,更不能對我們有所排擠!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人自然而然的成了孤兒,像無根的浮萍找不到屬於我們的港口停靠。當時如果是我的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讀完這本亞細亞的孤兒,覺得我們台灣人真的很可憐,從頭到尾只是株無根的浮萍這兒那兒來來去去,只是孤兒。在那種時代真的要很堅強呢!要聽從殖民國無理的要求,要忍受原本的母國的輕視,還要保有一顆樂觀且自我認同的心才能生存下去,台灣人真的太令人敬佩了。
王怡鈞(13號) 心得報告:
看完這本亞細亞的孤兒,對於主角胡太明,只覺得他被時代的矛盾壓榨了。思維中,可看一點的矛盾,雖然這本書是以胡太明的一生為主軸,但許多人卻深深的影響他,在這個充滿矛盾與壓榨的時代,在日本人對台灣人處處不平等的對待中,他的悲憤愈來愈大,最後憤而走出台灣,到了大陸,然而,胡太明在大陸,感到更大的矛盾,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甚至要隱藏台灣人的身份,在他的壓榨之下,老百姓很不看好他,不過因為胡太明喪親之痛,他們胡家卻因某些原因分家了..不過..他的教學認真,但他談了戀愛,校長很不滿意,阻止了他們,依我看來,校長這樣做也不對,只要他可以好好認真的教學,沒有影響到學生,這都可以,可是,那時候的年代不是那要想的,最後他開始編織橫渡隔海大陸的幻夢,並且在昔日同事曾老師的鼓勵下,踏上夢中的故土,就像作者說的:「是留給我們後代的人知道」,是為了給我們知道,在日本統治之下的台灣人,是如何的被孤立起來,所以這本書看起來讓人感觸很深,也可以看見以前那年代做人處事怎麼處理,跟我們現在不一樣,也表達了吶喊與悲鳴,表達心中深沉的悲痛。
鐘亭宣(18號) 心得報告:
這本書是吳濁流一生最重要之代表作,也被認為是台灣經典的首席之作,是在說日據時代,台灣人的生活,還有自我的迷失,當時的社會一不小心,也許就會造成人力不可抗拒的悲慘的歷史命運!!!在那個時代裏,真正的清醒者不等於真正的成功者,但不管是曾訓導、米店老闆或佐藤,都有其優點,似乎都活得比大明好。
曾訓導的遠見,不但看出台灣欠缺技術員,也一再勸太明及早走出象牙塔;而米店的老闆雖憤怒的批評那『開口「聖戰」閉口「非國民」的保正』,但也是個認
清時局的達觀之人;而佐藤對太明的勸誡,也表現個人對理論及幻想的不贊同。
或許,這正是知識份子「悲慘的共通性」,袖手旁觀,恐怕很無聊,對於歷史的動向都無以為力,縱使抱著某種信念,願意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別人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懷疑你是間諜,這樣看來,真是一個孤兒啊!!
在那個年代裏,沒有真正的和平。
蔡玟茹(4號) 心得報告: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真的很幸慶可以活在這個民主時代非常自由的台灣。以前
的日本何如榨壓台灣人、鄙視台灣人相信歷史課本上面都有教,但是,這次看完
這本亞細亞的孤兒之後我發現日本人原比我們想像中的過份,以為自己身為日
本人得血統很純正就認為其他民族就一無事處…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非常得同
情作者,不只是因為他的生活環境很可憐、很有壓力追求自己喜歡得人,還要看
身分地位甚至連自己最愛的親人逃不過日本人的魔掌。在台灣被取笑去、在大
陸被當間諜、在日本在瞧不起…這之間的總總被迫作者發瘋,要如果今天是我
的話,我想,我一定不會支撐很久的…我們現在活在這麼幸福當下一定好好把
握。
蔡筱葳(6號) 心得報告:
這本書主要是再敘述: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知識分子胡太明在台灣遭受日本殖
民者的欺壓,到日本留學歸來後受到鄉親的潮諷,到中國大陸後又不被認為是中國
人而受到歧視。在對自身歸依的無助感及許多人生挫折打擊的日侵月蝕下,最後
發瘋而以悲劇收場。
一個民族的自尊值幾分錢?在那身分矛盾的年頭,就算值得幾文,除了做漢奸,也沒有辦法讓一個被欺壓的民族抬起頭--更何況被欺壓的只是一個孤兒?這個孤兒,我想就是日治時期統治下的台灣。為甚麼就是無法設身處地的將心比心呢?我不懂,難道這種歧視會有所得利多一點嗎?到底良心有何存在。故事中的主角胡太明可以說是被困在那朦朧的象牙塔中。他不想盲目跟從,但也不起身前去制止那在他眼中過於糟蹋自我人格的一切,只是厭惡。台灣長期以來被外族統治欺壓,沒辦法擁有自己的歷史,總是被外族左右。從最早期的南島語系登入台灣、荷蘭與西班牙人、明朝時期鄭氏治台、清朝遭到滿人統治,後來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正是本書內故事的時代,在那之前台灣已經經歷過各種民族的統治,台灣就像是一個孤兒隨時都有可能被什麼人領養似的,如果人民們有意識的話,就該團結一致,不再被任何人給欺壓了!
六.讀書心得:
邱盈慈(1號) 心得報告:
看完這本亞細亞的孤兒後,有了深刻的感觸,透過這本書讓我了解到日據時 代,臺灣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的不公平。
作者透過小說中的角色「胡太明」所遭遇的種種事情來反映當時社會的寫實面。在這個時期沒有主權的人們失去理想,失去自由,失去身為人應該擁有的尊嚴。看完這本書,我真的有很深的體悟,雖然歷史人物們的作為並不一定是好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體悟到深刻的道理,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要了解歷史的原因吧!而我也從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中了解了一些道理。
我認為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不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因為每多一個和平的時代是由多少人的血汗所換來的啊!人要懂得珍惜,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也記得在過去的這片土地上有許多人努力的痕跡。
鄭果釹(3號)心得報告:
Asia,一個東方世界的代稱──亞洲,正是它那已越來越不為人知的古老譯名─亞細亞。
在日本統治的皇民化時期,台灣人民無法定位自己的角色,就如同書中的胡太明,幽香的姊夫曾對太明說:「歷史的動力會把所有的一切捲入它的
漩渦中去的。」、「你一個人袖手旁觀恐怕會很無聊吧?我很同情你,對於歷史的動向,任何一方面妳都無以為力,縱使你抱著某種信念,願意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是別人卻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還會懷疑你是間諜,這樣看來,你真是一個孤兒。」點出了本書書名,在日本人與中國人當中徘徊,日本人認為台灣人是間諜、中國人認為是漢奸,不管想依靠、向某方盡心,卻得不到任何一方的信任。「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抵禦被歪曲的歷史亂流的。」憑著一個人的努力是無法抵抗這亂流的。「到頭來我們不過是為人力而無法做到的事瞎起勁而已!」這或許就是台灣人生在這個時代的悲哀。
台灣,是一個被日本統治且戰爭不斷的時代。從小說裡看見了那時大家的恐懼及憂鬱,但卻又無能為力,這種情境大概只能說是台灣被日本所統治下的悲劇,也成了台灣與日本間難以抹滅的歷史傷痕。
14.那些向上或向旁邊伸展的樹枝都已經被剪去,唯獨這一枝能避免被剪的厄運,而依照她自己的意志發展她的生命。----p.275(鄭果釹3號)
15.「連草木都知道應該不違背自己的個性去生存!」----p.275(鄭果釹3號)
16.「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抵禦被歪曲的歷史亂流的。」----p.288(鄭果釹3號)17.自己雖然拼命朝著這個目標走,結果反而越走越遠了。別人有他們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關係,但是我們不過是為人力而無法做到的事瞎起勁而已!----p.315、316(鄭果釹3號)
18.歷史轉變的時期已經到了,但是那必須要有成熟的條件。兒戲式的手段是無濟於事的,必須立定腳跟,從實際的事物去著眼。對時局發表否定的言論固然不難,但那只是自取滅亡,慢慢地引導讀者走向理解現實的途徑。---p.300(蔡筱葳6號)
19.志為天下士,豈甘作賤民?擊暴椎何在?英雄入夢頻。漢魂終不滅,斷然捨此身!狸兮狸兮!意如何?奴隸生涯抱恨多,橫暴蠻威奈若何?同心來復舊山河,六百萬民齊蹶起,誓將熱血為義死!----p.278、279(王怡鈞13號)
20.在屢次逼迫的環境中,卻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焦慮。----p.272 (王怡鈞13號)
21.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視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p.162(王怡鈞13號)
22.越王句踐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二十年臥薪嚐膽的艱苦奮鬪才戰勝吳國,小不忍則亂大謀,沒有必勝的把握,如何能輕舉妄動? ---p.195 (鐘亭宣18號)
23.戰時一年的時間,幾乎等於平時的一百年,一切事物都以驚人的速度和壓力在改變。 ----p.253 (鐘亭宣18號)
25.星期假日,太明因功課做得太疲倦了,早晨總是睡得很遲,樓下傳下來鶴子彈琴的聲音,那是一種靜穆典雅的旋律,就像她的賢淑和每立一樣。 ---p.90(黃馨玉29號)
26.他每天的生活極有規律,所以心身非常愉快。從學校裡回來後,便把早晨出門時未加整理的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房內經常漂浮著鮮花的清香,宛如善體人意的鶴子,陪伴在他身邊和他談笑一般。 ---p.93(黃馨玉29號)
五.佳句摘要:
1.屋子裡充滿陰森恐怖的氣息,一進大門便是那條橫躺在晦暗燈光下的死寂的走廊,漫長得像通往地獄的道路。----p.199(邱盈慈1號)
2.上海的時代潮流推動得特別快,它具有無比的原動力,每個人都被滾轉得喘不過氣來。----p.211(邱盈慈1號)
3.她猛然抬起充滿充滿憤恨的視線,只見白雲悠悠,正逐漸移向浴於微弱無力的嚴冬夕陽中的次高山的山頂,令人有心神恍惚,惴惴不安的感覺。----p.252(邱盈慈1號)
4.他帶著空虛的心靈回到宿舍裡,恨不得大聲的呼喊愛人的名字,但他始終沒有這樣做,只帶著寂寞的心進入夢鄉,獨自忘去一切的憂傷。 ----p.60、61(鄭果釹3號)
5.「大明:你知道世界潮流正矚目於台灣這個孤島而日益緊張嗎?象牙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研究更高深的學問,及研究做為學習手段的教育方法。----p.66(鄭果釹3號)
6.雲梯書院……這樣一塊荒涼、僻靜的地方,作為終生獻身於禮教的彭秀才安息之所,似乎未免太寂寞些。不過這也許就是時代幻滅的象徵吧?----p.72
(鄭果釹3號)
7.他宛如一個古代的亡魂,從木乃伊的軀殼中遁逃出來似地。----p.72(鄭果釹3號)
8.燦爛輝煌的時代,就在眼前向他招手。當他從冥想中甦醒過來的時候,只聽見車聲轆轆,板車已駛過牛鬪口。----p72(鄭果釹3號)
9.「我很高興,不過,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跟你……是不同的……」她當然是指民族之間的不同而言的。----p.77(鄭果釹3號)
10.「歷史的動力會把所有的一切捲入它的漩渦中去的。」----p.211(鄭果釹3號)
11.「你一個人袖手旁觀恐怕會很無聊吧?我很同情你,對於歷史的動向,任何一方面妳都無以為力,縱使你抱著某種信念,願意為某方面盡點力量,但是別人卻不一定會信任你,甚至還會懷疑你是間諜,這樣看來,你真是一個孤兒。」p.211、212(鄭果釹3號)
12.他們忘了本國的歷史傳統,一位希望「皇民化」,夢想那樣便可以為子孫謀幸福;因此皇民狂如雨後春筍,而且還產生皇民文士、皇民文學者等等。可是,外表縱使能「皇民化」,最後還有血統問題該怎麼辦?----p.228(鄭果釹3號)
13.「目前的黑暗,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那表示不久就要天亮了。」----p.230(鄭果釹3號)
他人觀點(三)
"國民""國語"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台灣人真的找到自己的"國家"了嗎?星期日,居然讓我感到莫名的沉重!一本書,沉沉地壓在我的心頭。
亞細亞的孤兒阿!現在,竟成了世界的孤兒了。
孤兒最可悲的,並不是沒有父母,而是,不知道自己是誰,進而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所依附的養父母,打從心底瞧不起你這小乞丐,甚至還懷疑你是不是偷他家東西。孤兒身為孤兒,不是孤兒自身的錯。孤兒身為孤兒,不是任何人的錯。
但是孤兒,為什麼要害怕承認自己是孤兒呢?
為什麼要自卑呢?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對抗著班上的親中思想,以我個人在北京居住一年的經驗,想要破除對中國好山好水的嚮往。我對抗著歷史老師口口聲聲的"我們中國人怎樣怎樣"國文老師以身為一個山東人為榮,卻以身為台灣人為恥。我只問他:"老師,你踏過山東的土地嗎?"
台灣與中國,已經走上不同的道路了,思想上、文化上,已經發展成各自不同的風貌。我們不再是一樣的,只是,為什麼,台灣,仍是孤兒;仍然自卑....?
http://www.ptt.cc/bbs/NTUDalawasao/M.1131882864.A.3CF.html
他人觀點(四)
「亞細亞的孤兒」是吳濁流的成名小說,也被文學界認為台灣文學經典的首席之作。五十多年來,研究「亞細亞的孤兒」的論文,不勝枚舉。這本小說,價值在道盡日據時代,台灣人的處境,以及身份的模糊與迷失。以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作者那種深沉的感受,迄今無出其右者。證諸今日台灣的處境,這本小說,除了文學的藝術性之外,確具有它的前瞻性、代表性。尤其這本小說,在作者不顧生命危險之下完成,其精神膽識,更令人為之動容。
四百年孤兒般的流浪,在不同名號的霸權裡,一切聽憑命運,台灣、台灣人的宿命沈溺性格真可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句古諺的最佳寫照。然而命運之不測,是不堪想像的,隨波逐流、自怨自艾終究於事無補。
本書主人翁胡太明猶疑的一生,和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交織成一部台灣人清醒的史話,唯有依照自己的意志去發展生命,方能舒暢的伸展壯大,《亞細亞的孤兒》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所有沈澱在下層的污泥殘渣,一一揭露出來–吳濁流的期許、幻滅、覺悟,就台灣的歷史與文學而言,都是一份珍貴的見證,就時代的意義而言,則象徵了理想家投入的先驅精神。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102107457
他人觀點(二)
一個民族的自尊值幾分錢?在那身分矛盾的年頭,就算值得幾文,除了做漢奸,也沒有辦法讓一個被欺壓的民族抬起頭--更何況被欺壓的只是一個孤兒?這個孤兒,我想就是日治時期統治下的台灣。
故事中的主角胡太明可以說是被困在那朦朧的象牙塔中。他不想盲目跟從,但也不起身前去制止那在他眼中過於糟蹋自我人格的一切,只是厭惡。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台灣長期以來被外族統治,沒辦法擁有自己的歷史,總是被外族左右。從最早期的南島語系登入台灣、荷蘭與西班牙人、明朝時期鄭氏治台、清朝遭到滿人統治,後來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正是本書內故事的時代,在那之前台灣已經經歷過各種民族的統治,看似早已習慣,其實不然。就如同一名孤兒,從小便沒有自己的生活,雙親亦不固定,每隔幾年變換一次家庭。在家庭與家庭的變換時期,他感到的不會是麻木,他的愴然依然存在,就如一顆石子掉入沉澱的心靈之池,激起了沒有自己家庭(文化)的回憶。在經歷過多次變革,驀然回首,沒有一次能夠自由的過活。我相信這亞細亞的孤兒,感到的不會是麻木,反而是一連串混淆的意識。
再以民族中的個人細觀,血管內流著中國人的血,但統治我們的是另一個民族。而這時對何者效忠才算是真正的忠誠。在胡太明的概念中,諂媚日本人是一種漢奸才會做的事;反觀他周遭的親朋好友,使用各種手段阿諛奉承。在前者乍看下似乎懷抱著對於民族的滿腔熱血、還有那決不退縮的勇氣及忠誠;但仔細想想,在後者的行為方面似乎比較符合現實的基本層面。這兩著之間的取捨,就竟是那與皇民化運動不合作的那份對於民族的忠心比較重要,亦或"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才是不變的真理?在大約五百年的異族統治之後,大概還是有待商榷的。
『果是個有心人,又怎能不發瘋呢?』是的,混淆了多年,經歷幾十年的苦難,到最後依然沒有浮現出答案,又怎麼能不發瘋呢?
http://lib.shute.kh.edu.tw/net-read/read97/literature/233a.htm
四.他人評價:
他人觀點(一)
「亞細亞的孤兒」是吳濁流的成名小說,也被文學界認為台灣文學經典的首席之作。五十多年來,研究「亞細亞的孤兒」的論文,不勝枚舉。這本小說,價值在道盡日據時代,台灣人的處境,以及身份的模糊與迷失。以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作者那種深沉的感受,迄今無出其右者。證諸今日台灣的處境,這本小說,除了文學的藝術性之外,確具有它的前瞻性、代表性。尤其這本小說,在作者不顧生命危險之下完成,其精神膽識,更令人為之動容。
本書描述小說主角胡太明,出生於鄉間望族,自幼進入私塾讀漢書,私塾被日本關閉後,改讀公學校,並考進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鄉間公學校當教員。在學校裡,日台教員常有暗鬥,待遇也不同。胡太明愛上日本女教員久子,但久子卻以身份不同,讓他死心,一方面,校長為了防止他們的戀愛,把久子調職他校。久子走了以後,胡太明到日本留學,以為可以提高他的身份,卻照樣受到歧視,回到台灣,立刻又嚐到失業的痛苦,因留了學,反而受到鄉人的冷嘲熱諷。他的悲憤愈來愈大,最後憤而走出台灣,到了大陸。然而,胡太明在大陸,感到更大的矛盾,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甚至要隱藏台灣人的身份。他在南京謀了一教席,並與他的學生結婚。但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差異很大,使他深感苦惱。中日關係惡化時,胡太明不能跟友人參加抗日,在猶豫中暴露了台灣人的身份,受到間諜嫌疑而入獄。不久,得到學生的救助,逃回台灣。他在基隆一上岸,就有特務跟蹤,當時凡到過大陸的,都有間諜嫌疑。接著,發生中日戰爭,胡太明被徵召到廣東做軍屬。胡太明目睹戰爭的殘酷,精神發生錯亂,又被送回台灣。他的哥哥是御用紳士,努力於皇民化運動,虐待鄉民,他雖心裡痛苦,但無能為力。戰爭越激烈,日本對台灣人,不但經濟剝削,也開始精神榨取。胡太明所見所聞,都是灰色的,工作不如意,辦雜誌也失敗,企圖與日本不合作運動,也沒有實現。一切的理想,都隨著時代潮流化為泡影。他弟弟也因被強制奉公而夭折,他因過度悲憤,終於發瘋。
以上的故事,透過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的層層污泥,通通挖掘出來,登場的人物有教員、官吏、醫師、商人、仕紳、平民、保正、走狗,不論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其思想、民族性,本書的描寫,可稱入木三分。在日本、中國,台灣都無法認同之下,胡太明終成亞細亞的孤兒。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61402616
班級:5M202
題目:亞細亞的孤兒
組員:
1 號 邱盈慈
3 號 鄭果釹
4 號 蔡玟茹
6 號 蔡筱葳
13 號 王怡鈞
25 號 陳俐辰
29 號 黃馨玉
指導老師:郭侑欣
一.分工表:
1.書面的封面:蔡玟茹(4號)
2.作者簡介:邱盈慈(1號)
3.分工表:鄭果釹(3號)
4.摘要:鐘亭宣(18號)
5.他人評價:蔡筱葳(6號)
6.佳句摘錄:邱盈慈(1號)第1-3句、鄭果釹(3號)第 4-18句、蔡筱葳(6號)第19句、王怡鈞 (13號)第20-22句、鐘亭宣(18號)第 23-24句、黃馨玉(29號)第25-26句
7.讀後心得:全部組員
8.插圖:陳俐辰(25號)
9.影印版權頁:王怡鈞(13號)
10.電子檔上傳:鄭果釹(3號)
11.所有統整:黃馨玉(29號)
12.負責督促同學交報告:黃馨玉(29號)
13.討論工作分配:鄭果釹(3號)、黃馨玉(29號)
14.購買透明資料夾:鄭果釹(3號)
15.列印報告: 鄭果釹(3號)
37 詹雅茹 我的心得 :
我覺得徐醫師真的是醫界裡面一個很好的典範,擁有良好的醫術,更有良好的德術。可以放棄高薪的工作跑回家鄉開診所,這是需要多大的愛心才能做到的事?
當地的居名祈求生病不要在半夜,也不要在假日,因為路途實在相當的遙遠…
徐醫師每天不怕辛勞的開了40幾公里的,為的就事要巡迴看診,順便去探望他那因生病而癱在床上的朋友,四季改變,但他的行程依然不變。
徐醫師被當成家鄉的人們當成事神醫,其中我非常同意他說的話:『我開的藥再平凡不過,只要稍微有本事的醫生都會開,你們覺得我開的藥很好、很有笑,那是因為我願意耐心聽你們訴說病痛,你們相當信任我,而也許,這就事所謂神醫的秘密。』在他連續好幾個小時的工作下,徐醫師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時,終於因為身體的抗議而倒下了,39歲,年輕的他因為工作勞忙而中風導致失去了左邊的功能,而這個事實難免會讓他有挫折感,有低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他每每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是多麼難得而可遇不可求的醫師阿,真希望台灣以後會有更多這種醫生存在…
45張育甄 心得
我覺得徐超斌醫生真的是一位超人醫生,不但不因自己的身體不便而不去替民眾
看診,反而熱心細心的為每位居民看診,甚至之前還放棄了在台灣南部奇美醫院
的高薪回鄉替自己的鄉民服務,真是個超熱忱的醫生試著想想現今有多少醫生會
這樣做呢?現在的醫生如果假日還肯上班巡房就不錯了呢!甚至還到附近村里
巡診弄到自己中風病倒了,還是要繼續為達仁鄉的鄉民們服務,甚至為鄉里的衛生所的重整奔走,這種醫生已不常見了呢!
50 陳家輝 心得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位醫生充滿了尊敬。因為大部分的醫生只想到大醫院的工作賺較多的錢,而徐超斌醫生卻是想到自己若離開了,那這些村民該怎麼辦。但醫生的過度工作卻也讓自己半側中風,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當醫生,而是拖著病體繼續為人民服務。
09 林靖紋 心得 :
我從這本書裡體會到,「徐超斌」是一個很有愛心的醫生,在看到地區衛生所是如此的簡陋殘破,他不但沒有自知不理,而是用自己的錢買地,建造一間更完善的衛生所。
從徐超斌在台東各地巡迴醫療開始,就從來沒停過,常常到了三更半夜才回家,也因為如此導致他中風住院。但出院後他反而更不屈不撓的在山上和衛生所兩邊跑。
在他簽約到期後,他卻放棄了其他醫院的高薪聘請,反而選擇留下繼續在台東巡迴醫療,只因為他放不下這些相信他的病人。
30 吳詩亭 心得
在台中地區,各地都看的到小診所、家庭醫師為生病的人看診,另外還有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可見醫療很豐富。但是同樣在台灣,位於東台灣的達仁鄉四千多人卻只有一位徐醫生。在95年,徐超彬中風倒下造成他左側半邊癱換,但他心中放不下的能是達仁鄉那四千多個鄉民,擔心他倒下後,沒有人可以為他們治病。即使中風倒下仍然以鄉民悶為優先,照樣的好醫生哪裡找?
即使徐超彬是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的公費生噓服務七年,也可以擁有高薪選擇,但他仍毅然決然的回到自己的家鄉,想為自己的故鄉盡一份心力,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為醫療大樓,還推出24小時急診服務及夜間假日門診,只為了要達仁鄉的鄉民不要擔心半夜生病找不到醫生可以醫治,只為了守護達仁鄉這四千多個人的健康。除此之外個禮拜還有義診,這麼龐大的工作讓,讓這一位「超人」不支倒地,而因身體狀況逐漸轉壞,不久他便無預警的中風了。
但是他仍然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想要守護這四千多的心跳,逐日復健,一直到現在,左側半邊癱瘓還是有點不靈活,即使,只剩下半邊身體可以活動,他依然堅持想為達仁鄉鄉民服務直到他老死。
「守護4141個心跳」心得 5N205-6王馨苡
即使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擁有高醫療、高科技的世代,但社會上仍有許多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方,且那可能是你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很少有醫生願意自願到那些偏遠地區去進行醫療服務,但徐醫師在奇美醫院服務期滿,拒絕多家大醫院的高薪邀請,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服務,只因為他沒忘記當醫生的初衷。為了要彌補醫療資源的貧乏,他拼命的工作,也因此在三十九歲的盛年,因腦中風而倒下,左手左腳不能自主,即使如此,心中放不下的仍舊是病人。醫生也是人,也會有挫折感、低潮,無法接受從醫治病人的醫生變成需要人照顧的病人,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他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想到上帝讓他倒下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苦難,更能感同身受病人的痛苦,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他還體認到生了病的他,反而更能夠活出新的生命。
徐醫師並不像某些醫生常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護理人員做事或對於病人的要求充耳不聞,他認為要拯救病人,並不是單靠醫生,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打拚。他會體貼的聽老人家說他們身體的病痛、提醒他們要準時吃藥和回診,用謙卑而不是高傲的態度去面對病患,對於病人,也始終抱著虛心學習及感恩的態度。
徐超斌醫師那份為他人守護的決心、不畏艱困環境而奮鬥的毅力,真的讓人好感動!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態度,值得我去學習,他的人生經歷給我很多感想,在醫療缺乏的鄉下他是村民的希望,跟病患的互動很好,讓病患都很相信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候,他選擇重拾動力回鄉看診,病患熱情的歡迎他是他最大的支持力,他的醫術是人們所敬佩的,他的愛心是鄉民所信任的。這本書的內容與之前我看過的「神的病例簿」有點類似,所以我有了這個疑問,醫生本該救人性命,但放棄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為病患拚死工作真的是對的嗎?要盡多少力、做多少事才能算是「好醫師」?
39(李俊慶)
我覺得生活裡是不會有絕路的,亞也已經死去了,卻給活著的我們深刻的勇氣,我想更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想從他們身上得到努力生活的力量,追逐夢想享受生活的力量。我想永遠記住這份心情,永遠不在怨天尤人,不在想憑什麼,不在為一點小事傷心難過,想學會感恩身邊平凡的幸福,想永遠記住亞也的笑容。
46(黎韋宏)
我們更要學習以樂觀真誠的心態看待現實,雖然有時事與願違,誰也不曉得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但是總要堅強的往下走,努力打拚面對。父母親生給我們健康活躍的身體,偶爾會因為擔心我們而責罵或嘮叨,別因此而感到厭煩甚至回駁父母。應該存心感謝並且好好珍惜身邊所有,少了他們還會有我們嗎?
50(阮宗祐)
我是為了什麼而活到這個世上? 每個人所給的答案都不一樣,生命,是很現實也很殘酷的,很多事情,即便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還是得努力,因為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人的一生,要怎麼過,由自己決定,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替自己寫下完美的結局!! 在閱讀本書的同時,會讓你覺得雙腳能穩穩地頓在地上,健步如飛,走再遠也沒問題,這種以往再普通自然不過的事,一瞬間變得有些奢侈,這也代表我們已經同步融合入亞也的生活與價值觀了。
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讓我感到十分的慚愧,因為:「當台北市每62人就擁有1
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我們生活再如此優越的環
境中,卻時常覺得生活中處處不能滿足但在那山的另一頭卻是那一群困苦的人民
,但卻過著知足常樂的日子,而在這群人之中,卻有一位放棄了那高薪的職位,
而回到了那遙遠的故鄉服務,那正是-徐超斌醫師。
徐超斌醫師小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妹妹過世了,而定下了那宏遠的志向,決心要
改善那偏遠地區的衛生環境,在不斷的努力下,他終於成為了一位貨真價實的醫
生,也回到了故鄉替鄉親服務,但天不從人願,從衛生所的轉變,一切都開始有
了轉變,但徐超斌醫師卻因為超時的工作而病倒了,在病倒前的一個月他總共工
作了將近400個小時,因為這場大病導致他的左半邊癱瘓,家庭也因而破碎了,
從人稱的天才醫師到變成了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的病患,他甚至一度想自殺,但
一想到病患的臉龐,他便再度振作起來,回到了工作崗位,以行動不便的身影繼
續為鄉親服務。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既然我們身處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中,更應該時時珍惜社會
中的每一分資源,當我們有能力時,也應該要想著那群弱勢族群,並且發揮自己
的愛心好好的幫助他們,期許我也能夠成為和徐超斌醫師一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
人。
http://www.ireader.tw/index.php/study/study_01_5_detail?sn=19218&article_sn=86590
心得
03蕭婷 心得
我覺得徐超斌醫師真的是一個有感懷之心的醫師,因為很少會有人能放棄眼前的高薪、權威,而去一個連我都不曉得的小鄉鎮─達仁鄉服務,徐超斌醫師曾經說過;「台北市平均每62人就有一位醫師,而達仁鄉4141人指有一位徐超斌醫師」,
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到像徐超斌醫師一樣出錢、出力、用心、不求回報的對待病人,雖然我還不能夠出錢去幫助人,因為我還不會賺錢,不過,只要有這個心要去幫助人,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人,就算不能出錢,那至少我有這個心力要去幫助人啊!之前阿嬤在世時,就教導我說;「雖然我們窮,需要別人幫助,但是如果看到比我們更需要幫助的人,要不遺餘力的出錢出力的去幫助別人,不管我們是不是有錢可以幫助人, 不過,只要你有這個心要去幫助人,就算只有出一塊錢也好,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塊錢,不過,積少成多,這樣也是有幫助到別人啊!」我要把阿嬤的話銘記在心,這樣我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也不會在玩和幫助人的天秤上猶豫不決了,只要有心要去做,一切都不會太晚的!!
讀後心得:
15(何佳芳)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夠美好,總是要追求那更好的日子,但是看完這本書,發現了我原來是這麼幸運,身體是如此健康,我雖然沒辦法體會主角亞也的痛苦,但是她努力不懈勇敢的精神卻深深印烙在我的腦海中,尤其他的「我不是不幸,只是不便罷了!」這句話更讓我知道面對事情的態度,這樣生命才沒白白的浪費。
22(賴宥蓁)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人改觀,隨時隨地的關心身邊的人。讓我所深深感觸到生病不是完全被冷落被遺忘,而要改變自己的態度,還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家人、朋友是最大的支柱。有時候太逞強也不是件好事這麼做常常會在我身邊的人很擔心。從今天起,為自己和為我身邊的人而活,然後遇到挫折越挫越勇不放棄,要活得精精彩,靠自己寫下未來的故事。
24(蔡雅媚)
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我對人生會有所改觀,因為書中的女主角讓我們了解到不論生活多麼的艱辛困苦,都要對生命趕到有所希望。每個人都事會經歷到生老病死,這個故事會讓我們領悟到,所謂看透生死,古人說無論生命多麼的短暫,只要人生精彩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應該像女主角一樣的堅持活著,雖然他知道她的生命會很短暫,但他還是表現出他想要活在這世界上的決心。
26(楊珮瑀)
想想身為高中生的我若是換成亞也的狀況我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平常生活上的鎖事不順心,偶爾的病痛就讓人唉聲嘆氣覺得不耐煩而情緒低落面對挫折時還會抱怨不平,相較於亞也的堅強,自己感覺有種無病呻吟的感覺。
28(蔡靖雯)
看完一公升的眼淚雖然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改變它的寬度。讓自己的生命活的精彩,才不會枉費存活在這美麗的世界,我相信就算在堅強的人面對亞也的情況之下,一開始一定會放棄一切,但是亞也沒口刻意逃避這一切反而珍惜接下來的日子,努力的過著每一天的快樂生活,即時就算自己沒辦法順利做好一些事即時沒辦法失去了對未來的遐想,但她會依舊的活在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讓自己未來的每一天能夠活的精彩而不留下遺憾。
15.重生-重生紀念日 P.280
我明瞭,上帝要我重回最初的起點,再次逐步建立新的人生,上帝對我是何等的厚愛。別人要過兩輩子才會有的經歷,我今生今世就能同時擁有。
16.我目前並不是失去左手左腳的我,日子有多難過,而應該是只剩右手右腳的 自己,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繼續未病患服務。P53
17.生病前,我光芒耀眼,對我的事業與人生有自信心,我渴望改善家鄉醫療環境,而且也一步一步做到了;病倒後,我像隻孤獨的野獸,在黑暗中摸索,到處尋找生命的動力及繼續走下去的勇氣。P252
他人評價:
1‧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優秀的醫生!
大概是因為總是電視上看到醫生負面的消息太多了
所以對醫生的印象也開始變差了
直到我看到了這位超人醫生的故事後
我才發現在世上也是有很多很多的醫生在為社會付出的
因為它的故事提醒了我要想想正面的事
這位超人醫生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超人〞
不但是醫術高超
對病人和家屬的態度也是令人敬佩
他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替他們著想
卻也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沒發現到自己所做的已經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範圍了
雖然他曾經倒下過
他曾像一頭受傷的小鹿
但是他看到病人的笑容
病人對他說聲謝謝
他就會感到安慰
他開始思考上帝要他休息一段時間的意義
他也明白其中的意義
他找回了他的信心
他一步一步的從頭開始
他知道
他的那顆初心是屹立不搖的
所以他堅持自己的理想
也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網址:http://ireader.tw/index.php/study/study_01_5_detail?sn=6049&article_sn=84005
5.奇美醫院急診風雲-急診室的最後一天P.126
對於病人,我始終抱著虛心學習及感恩的態度,因為我深知自己從病患身上學到的遠比我為他們所做的多更多,我也明白,沒有病人,醫師就失去存在的價值。
6.奇美醫院急診風雲-你應該體諒病患及家屬焦慮不安的心情P.133
回頭望著黑夜中急診室明亮的燈光,我在心中默念:再見了,培養訓練我的奇美醫院,別了,賦予我優秀醫術和豐富經驗的急診戰場,我會永遠記得這段充滿血淚和璀璨的急診歲月。
7.部落的超人醫生-人生永遠無法準備好的事 P.183
就像過去遇過的無數病例一樣,今天我又代替了上帝的角色,宣判病人的生死,而這個人不但是我在衛生所最忠實的病患之一,更是從小撫育養育我長大的親愛父親。
8.部落的超人醫生-她只信任你 P.200
現在的我擁有更多過去未曾體驗的生活經驗及生命體驗,而這個嶄新的自己,我相信將更勝以往,綻放出更燦爛的光輝,就像有人說:失去燈火的時候不必害怕,你還可以看見滿天的星光。
9.重生-感受病人的感受 P.217
「醫者父母心」,為病患的健康謀求最大的利益,原本就是醫師的天職,而處處為病患著想,也是我不斷要求自己的。
10.重生-把擔心默默放在心裡 P.220
曾經有人說過:「當路已走到盡頭,不代表前方已無路,而是表示該轉彎的時候到了。」
11.重生-我能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P.233
我告訴自己,畢竟醫生也只是個凡人,而不是神,終究無法阻止死亡的降臨。
12.重生-堅強的理由 P.252
生病前,我光芒耀眼,對我的專業與人生有信心,我渴望改善家鄉的醫療環境,而且也一步一步做到了;病倒後,我像隻孤獨的野獸,在黑暗中摸索,到處尋找生命的動力及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13.重生-昔日的那個我已經永遠離開了 P.260
人生走完一半,尤其在經歷過一場人生風暴後,我對生命的鮮活跳脫不再感到興味盎然,反而經常思考「死亡」這件事。
14.重生-因為信賴的眼神 P.277
當你稍有成就的時候,記得要往前看,因為還有很多人比你更好更優秀,這樣你就不會得意忘形;當你遭遇挫折、失意的時候,記得要往後看看,還有更多的人生活比你更加不幸,這樣你就不會灰心喪志。
曾經有一對夫妻,即使搬離達仁,仍不遠千里從台中來找徐醫師;一位病患,特地到衛生所,就只為了對徐醫師說聲「謝謝」;而當徐醫師病倒,更有許多人默默為他祈禱擔憂流淚。
徐醫師在醫學生時代,臨床實習的時候,「就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因為這層關係, 許多 醫師叫不動的護士,我卻輕易就可以求得幫忙,甚至有些護士會在我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協助。」他又說:「我從未對護理人員咆哮、責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些大牌醫生,脾氣來時,對護士怒罵、丟病歷或摔器械,心中總是不解,醫護本是一體。要拯救病人,並不是一個拿著手術刀的醫生就能完成,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努力打拚。」一位醫學生竟然比他的老師更有智慧、更為成熟,怎不叫人感佩?顯然,當一個有正向思考能力的人,從負面的「教材」也能學到東西。
佳句摘錄
1.超人醫生倒下-負傷的野獸 P.47
面對人生最黑暗的時期,我像一隻負傷的野獸,只能躲在黑暗哩,舔舐傷口淌下的鮮血。
2.超人醫生倒下-生命谷底的煎熬與陽光 P.53
我目前該想的並不是失去左手左腳的我,日子有多難過,而應該是只剩右手右腳的自己,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繼續為病患服務。
3.從醫之路-我發誓,將來一定要當醫生P.59
夜裡的樹林像一個個巨大的魅影,夜風吹動著枝葉颯颯作響,搖曳的枝椏,彷彿極力伸長了手臂向我們招魂。
4.從醫之路-醫護就是一個團隊P.79
要拯救病人,並不是單靠醫生,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打拚。
是這一份拚搏與付出,24小時的大武急救站在2006年3月成立,醫療大樓在2009年2月啟用,但他卻在2006年9月18日凌晨因超時過量的工作而中風倒下。休養6個半月後,雖然失去身體左半側的功能,卻讓他與病患更站在一起,也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痛苦。2009年6月服務期滿,即使有三家大醫院、一家診所高薪邀約,他仍然選擇留下,照顧這群需要且信賴他的病患。現在,他用可以自主的右手右腳,診車依然翻越蜿蜒山脈。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徐醫師讓我們看見在白袍下,一顆熱血、悲憫,且能感同身受病患痛苦的醫者之心。
我們看見最動人,早已超越醫病關係的互信情誼:
一對夫妻,即使搬離達仁,仍不遠千里從台中來找徐醫師;
一位病患,特地到衛生所,就只為了對徐醫師說聲「謝謝」;
而當徐醫師病倒,更有許多人默默為他祈禱擔憂流淚。
徐醫師說是這些民眾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好醫生,也是讓他再站起來的力量,他又怎能不用生命守護?
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年輕醫師的典範,他是徐超斌。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原住民健康中心
摘要 :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瞭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出眾的醫師往往是為病人做出超出本份的工作,因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是一位一位捨不得病人受苦的醫師。
他沒忘記當醫生的最初衷,他是台灣的史懷哲。
徐超斌醫師曾經說過,只剩右手右腳的我,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這才是我念茲在茲的!
醫療資源貧乏,他拚命工作。無分假日,一天16小時,一星期環山看診的車程恰好環台一周,即使39歲盛年,他累到中風倒下,心中放不下的只有他的病人。 7年來,日日夜夜,開車翻過好幾座山,為病患看診。他希望任何時間民眾有病痛,都別怕,因為有他在,更無須擔心半夜生病或發生意外,會因為車程太過遙遠而枉送性命。他的傻勁與拚勁,24小時急救站、夜間及假日門診、巡迴醫療終於成立,搖搖欲墜的衛生所更有嶄新面貌。
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
分工表:
分工、分工表:45號 張育甄
封面設計、插圖:3號 蕭婷、9號 林靖紋
作者簡介:6號 王馨苡
摘要:30號 吳詩亭、37號 詹雅茹
他人評價:選修 廖軒秀
電子檔上傳:45號 張育甄
影印版權頁:50號 陳家輝
佳句摘錄:全組
讀後心得:全組
作者簡介
徐超斌醫師,1967年出生,是大家口中的超人醫生。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擔任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擁有嗅出死亡味道的特殊天賦,以及快速精準判斷病情的能力。
從小功課優異,小學畢業獲智育獎,國中畢業獲教育局長獎。小妹的早逝,讓他立下當醫生的宏願。醫學系畢業後,他選擇最具挑戰性、壓力最大的急診室。2000年12月,他升任主治醫師,創下奇美醫院有史以來在3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也成了全院第一位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
因為是公費生,需服務7年,儘管有其他更優渥、高薪的選擇,他仍在2002年6月回到自己家鄉台東達仁,擔任衛生所醫師兼主任,一方面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成醫療大樓,一方面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更積極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因為他希望當年小妹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人評價:
我常覺得,健康這件事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當它還在時,沒有人會發現它的存在,每個人都覺得它是理所當然的,唯有失去過它的人,才會了解它有多珍貴﹑有多重要,一公升眼淚中的真實人物木藤亞也在發病之後,曾經這樣自問過:我是為了什麼而活在這個世上呢?她的故事在日記出版,並在多年後改編成連續劇,我看過書和連續劇,雖然連續劇與書不盡相同,但所要帶給我們的啟示都是一樣的,它鼓舞了多少人﹑啟發了多少人對生命永不放棄﹑對健康知所珍惜,這樣的信念,相信即使她已不在人世,還是同樣感動許多人﹑也讓這樣一個道理得到最真實最深刻的印證。真實世界中的木藤亞也早於1988年過世,得年僅僅25歲,從15歲剛上高一時發現得到脊隨小腦病變症,病情很快就急速惡化,這種病從一開始的腳步不穩﹑容易跌倒﹑手腳行動距離測量不準﹑動作遲緩,到後來無法持筆寫字﹑說話口齒不清﹑飲食吞嚥困難…但殘酷的是,患者的智力完全不受影響,因此,亞也是在神智完全清楚的狀態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體機能一步一步退化到接近植物人的狀態。有的人天生幸運,一輩子偶有小小的挫折但也算順順當當;有的人,卻是屢屢挫敗或遭遇病魔侵襲,一路上顛顛簸簸﹑殘破不堪,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何其大,對每個人而言,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許多人,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爬不起來;而有些人,是在挫折中學習﹑在挫折中成長,每個人活著的目標都不一樣,而亞也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活下去,她也曾經灰心過,心想為什麼是我,但它沒有因此就像命運低頭,一路上支持她的原動力,除了她的家人,就是不肯對病魔屈服的強大意志力,在深深的悲傷與絕望之中,亞也已年輕而勇敢的生命正面相迎,雖然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但是她從不放棄希望,即使不時淚眼迷濛,但從未放棄昂首望前方繼續邁進。亞也努力用筆紀錄8年來對生命的堅持,在她喪失意識的8年間所及結的日記,紀錄著自己的決心﹑鼓勵﹑反省,以及感謝,一直到她癱瘓在床,逐漸喪失意志…她說: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別人。亞也的文字裡沒有華麗誇張的詞藻,卻能讓讀者強烈感受到無形卻最基本的渴望──我想活下去。原來活著,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珍惜你所擁有的,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比別人擁有的還多了。所以,把握當下,不要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放棄,為自己該努力的事情努力!!
他人評價引用於:
http://mypaper.pchome.com.tw/0966038598/post/1283010389
佳句摘錄:
生命有限,時間卻是無限。-----P.62
即使身爲殘疾人,但我的智慧和平常人卻無兩樣。------P.74
我的淚腺,要忍住! ------P.75
遇到挫折就服輸,是無能的表現。 ------P.75
感覺挫折的話,只要再多加把勁就可以了! ------P.75
絕不可以老是怕輸! ------P.75
落葉積攢亦能成蔭,天生我才必有用。------P.124
現在的我等於是在和自己戰鬥。------P.131
鬥爭的結果不但不會滿足,還要拚命整理苦惱、煩亂的情緒。------P.131
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沒有死。 但是,我看見了透明的世界,或許天國就是這種感覺吧 …… P.140
試著將手放在胸口,感覺到撲通撲通的聲音。心臟還在跳動,我,還活著。------P.140
只要心中有明亮的陽光存在,無論下大雨還是刮颱風,之後總會雨過天晴。 ------P.156
與其一味懷念失去的東西,不如好好珍惜僅剩的事物。------P.195
從病房抬頭仰望藍色的天空 努力祈禱 請賜予我希望 ------P.213
在決定放棄這些事物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 ─ 亞也‧16歲
心得 21曾于玲
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我覺的更增添了幾分說服力。
故事不會一昧的誇大殘障者受到的歧視,
像是在旁邊冷言冷語這類誇張化的戲劇演法,來突顯主角的委屈較少出現在劇中,
看到了很多人的側隱之心,看到大家對亞也的關懷。當同情心對上自我利益時,人性的缺陷就顯漏出來了。例如家長會要求讓亞也轉學,早希的想賴床,同學對功課進度的不滿等等,看到了人性的自私面。
每個人都想當好人,都想對弱勢者表現出一副關懷憐愛的樣子,但其實也只是表面的一種假象罷了,真正的關愛,應該是用行動表示的。
麻生,水野,還有默默支持她的家人,都是亞也最強大的後盾,
不斷給予的支持鼓勵,也一直感動著我。
看到亞湖為了替姊姊圓夢,從一個從小功課不好的學生,
變成考進東高的高材生,幫姊姊走實現這個夢。
看到麻生因為亞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努力的考上醫學系。看到阿弘驕傲的向足球隊隊友驕傲的介紹"這是我姊姊,很漂亮吧"看到水野醫生受到了亞也的激勵,更加的努力去研究這種病變,和亞也一起打氣要好好的走下去。看到爸爸為了亞也的病,不管自己有多累,都不停懈的努力工作。看著母親對亞也全面的照顧,都讓我感到好溫暖,好替亞也感到開心,因為他有一群這麼愛她的人,所以她也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亞也激勵了很多人,不只是同變相憐的病人,還有健康平安的我們。
心得: 18郭惠慈
這本書是一段家庭同心協力的故事,是一個女孩勇敢生存的紀錄。
看了這本書我才真正了解他們是多麼重要,因為他們總是默默為我付出。
這本書也讓我知道,有時候太逞強也不是件好事,雖然只是想證明「我可以自己來」,但這麼做常常會在我身邊的人很擔心。不過,跟亞也一樣,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常人有多大的不同,我只是多了一張殘障手冊,而我的情況算是很輕微的,就算跌倒了也沒關係的,像亞也說的:「跌倒後可以順便仰望一下天空」。
雖然我不是脊髓小腦萎縮症的患者,
但...同樣是殘障人士的心情,還是在我心裡起了漣漪.......
心得: 4 賴妘羚
15歲的國三少女木藤亞也,正要展開人升中最燦爛的高中生涯。
嘲諷的是,一個罕見的絕症—脊隨小腦萎縮症,改變了她的一生。
使她的生命在短短十年內加速凋零。
歌唱、寫字、奔跑,這些平凡的行為,在亞也身上全成為遙不可及的幸福。
支持她生存的動力,除了家庭,就是不肯對病魔妥協的強大意志力。
在挫折中成長,每個人活著的目標都不一樣,
而亞也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活下去。
她也曾經灰心過,心想為什麼是我,但它沒有因此就像命運低頭,
一路上支持她的原動力,除了她的家人,就是不肯對病魔屈服的強大意志力,
在深深的悲傷與絕望之中,亞也以年輕而勇敢的生命正面相迎,
雖然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但是她從不放棄希望,即使不時淚眼迷濛,但從未放棄昂首望前方繼續邁進。
別輕易放棄生命,有些人很努力的堅持,卻敵不過病魔
別不珍惜你所擁有的美好世界。
國文期末報告¬ -《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
班級:5M202
組別:第二組
座號 姓名:
15 何佳芳
22 賴宥蓁
24 蔡雅媚
26 楊珮瑀
28 蔡靖雯
39 李俊慶
46 黎韋宏
50 阮宗祐
分工表:
封面設計:
46黎韋宏
作者簡介:
22賴宥蓁
摘要:
24蔡雅媚 28蔡靖雯
他人評價:
50阮宗祐
佳句摘錄:
15何佳芳26楊珮瑀
版權頁之影印:
39李俊慶
讀後心得:
15何佳芳22賴宥蓁24蔡雅媚26楊珮瑀 28蔡靖雯39李俊慶46黎韋宏50阮宗祐
作者簡介:
作者-木藤亞也
15歲即身染絕症——脊髓小腦萎縮症。在她喪失意識前8年間所集結的日記,記錄著自己的決心、鼓勵、反省以及感謝,在無法書寫?止,全部的日記本數量竟達46本之多。1986年由FA出版社首次集結成書,帶給數以萬計與病魔奮戰的讀者無比鼓勵和希望,1988年5月,亞也在全家人的守護下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結束25年短暫卻燦爛綻放的人生。
摘要:
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國三少女木藤亞也,正要開始他的高中生涯。可惜的是,一場從未預料到的變化卻改變了她的一生。一切,只至於一種罕見的絕症--脊髓小腦萎縮症。這種絕症導致肢體癱瘓、吞嚥困難、更嚴重的是無法說話,都是她日後將會面臨到的考驗。對於正值人生最燦爛時期的她,更是一種折磨。但是她仍毅然的升上高中繼續她的學業。一直到病情益發嚴重,為了不增添家人及朋友的麻煩,終於同意轉至岡崎養護學校。七年來,她努力用筆記記錄生活中對生命的堅持,不怨恨上天剝奪她生存的權利、為了自己而奮鬥──直到二十一歲喪失意識……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她帶著對未來生命的期盼離開二十五年來曾屬於她的世界,留下四十幾本心情記事和鼓勵更多人們的精神。
張書維的讀書心得
一公升的眼淚 , 故事在說一個15歲的女生 , 不幸的得了不治之症-脊髓小腦萎縮症。
原本還年輕的他應該還要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結果因為患上這種病 , 讓他的人生漸漸沒有了色彩 , 但是他也沒有因此灰心喪志 。
因為他知道要堅強 , 就算知道最後要面臨的還是死亡也要勇敢面對生活 。
原本他是個很活潑又快樂的女生 , 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定很難過。
如果是我我沒有辦法像他一樣堅強的面對接下來所以的困難和處境。
在他生病這段期間 , 他的朋友情人和家人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度過難關 。
很羨慕那種感情那種用心 , 很溫暖 。
所以他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放棄自己。
如果是我我沒有辦法這麼有毅力的撐下去 ,
因為知道終究要面對死亡 , 因為害怕 … 所以更加難過 。
不過看完一公升的眼淚之後 ,
我知道生命可貴 , 所以不可以放棄任何希望 。
不管遇到什麼事就算有多難過有多困難有多墮落都要堅強下去 , 因為沒有什麼是比活著還要有意義 , 所以不能因為一個情緒一個難關就放棄所有放棄自己。
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 。
5R20225張書維
心得: 陳家嫻
我常覺得健康這件事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當它還在時,沒有人會發現它的存在,每個人都覺得它是理所當然的,唯有失去過它的人,才會了解它有多珍貴、有多重要,一公升眼淚中的真實人物木藤亞也在發病之後,曾經這樣自問過:我是為了什麼而活在這個世上呢?真實世界中的池內亞也早於1988年過世,得年僅僅25歲,從15歲剛上高一時發現得到脊隨小腦病變症,病情很快就急速惡化,這種病從一開始的腳步不穩、容易跌倒、手腳行動距離測量不準、動作遲緩,到後來無法持筆寫字、說話口齒不清、飲食吞嚥困難…但殘酷的是,患者的智力完全不受影響,因此,亞也是在神智完全清楚的狀態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體機能一步一步退化到接近植物人的狀態。有的人天生幸運,一輩子偶有小小的挫折但也算順順當當,有的人,卻是屢屢挫敗或遭遇病魔侵襲,一路上顛顛簸簸、殘破不堪,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何其大,對每個人而言,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許多人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爬不起來;而有些人,是在挫折中學習、在挫折中成長,每個人活著的目標都不一樣,而亞也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活下去,她也曾經灰心過,心想為什麼是我,但它沒有因此就像命運低頭,一路上支持她的原動力,除了她的家人,就是不肯對病魔屈服的強大意志力,在深深的悲傷與絕望之中,亞也已年輕而勇敢的生命正面相迎,雖然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但是她從不放棄希望,即使不時淚眼迷濛,但從未放棄昂首望前方繼續邁進。26
心得: 19江炘璇
當初看到這個故事是電視劇的版本,買了原作,也許有點是因為喜歡而喜歡,真正地看過這本書後,才知道電視劇還是唯美了點,而且還多個男主角陪伴,但相同的是亞也的背後都有家人的支持和守護。我很高興,我背後也有這樣的家人呢!
看了這本書我才真正了解他們是多麼重要,因為他們總是默默為我付出。
這本書也讓我知道,有時候太逞強也不是件好事,雖然只是想證明「我可以自己來」,但這麼做常常會在我身邊的人很擔心。不過,跟亞也一樣,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常人有多大的不同,我只是多了一張殘障手冊,而我的情況算是很輕微的,就算跌倒了也沒關係的,像亞也說的:「跌倒後可以順便仰望一下天空」。
雖然我不是脊髓小腦萎縮症的患者,但...同樣是殘障人士的心情,還是在我心裡起了漣漪......
片中的女主角亞也雖然得到絕症,但因為心中有愛,而家人朋友,甚至雜貨店的老闆娘...而使亞也感到快樂!
知足常樂,雖然亞也在世上只有短短的25個歲月!但對她來說,己經夠了!
因為她從沒放棄過,雖然常遇到挫折,雖然無法像別人一樣幫助更多人~
但是因為(愛!)這個故事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心得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變得跟亞也一樣罹患了這種疾病,我恐怕沒有辦法像他一樣這麼勇敢的活下去吧,雖然她說她自己很愛哭,但她卻總能在哭過之後重新出發用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勇敢的與病魔對抗。
而最感動的地方不是說她快要離開了,而是她的勇敢和堅強使我們心酸還有他父母親的淚水。在面臨如此嚴苛的考驗之下,還能努力到最後一刻,那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呢,遇到小挫折就放棄,我們是否覺得慚愧呢?亞也的母親真的是位勇敢堅強的女性,當他不能走路時,我永遠記得她母親對亞也說過的話。
“ 當媽媽還有足夠力氣揹你,不論是火災還是地震,我都會第一個救你 ”
生命的意義對每個人而言,或許都有著不同的答案。許多人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反而是在挫折中學習和成長,每個人活著的目標都不一樣,而女主角亞的目標就是想要繼續活下去,但看似很簡單,可是對她來說卻是這麼的困難。
她曾經灰心過,心想為什麼是我,但她沒有就此向命運低頭,而一路上支持她的動力,除了家人,就是不肯對病魔屈服的強大意志力。
亞也努力用筆來記錄這八年來對生命的堅持,記錄著自己的決心,鼓勵和反省以及感謝,一直到它逐漸喪失意志,她說: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力量,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別人,或許亞也的文字裡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能讓我們感到他想要活下去的渴望,原來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不是你有不有錢,有沒有百萬名車,豪宅,而是活著。
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比別人擁有的還多了,有愛你的家人和健康的身體,所以更應該把握當下,不要遇到小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反而要為自己努力的事情而更加努力!
5R202 12 李孟珊
心得 17羅鈺旻
看了這個影片後,感想很多,原本是聰明又會運動的漂亮女生,好不容易進理想的高中,在最美好的時光,卻因為病魔的入侵,讓她的人生大受打擊,不過她的精神讓人很感動,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她都忍下來了,好堅強哦!雖然她得的是絕症,但她積極勇敢的面對,也一直保持著笑容,很堅強,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哭死的;當亞也不能走路,講話也模糊時,她一心只想幫助別人,但她知道自己已經幫不了別人,反而需要別人照顧時,她自己也很難過但她媽媽跟她說她還能寫字,寫出日記鼓勵人,亞也聽了很高興,也找到了能幫助別人的事,雖然她連筆都拿不穩了,但她還是努力的一筆一劃寫出對別人的鼓勵,也出了書,當然也鼓勵了許多病患;亞也的家人也為她改變了許多,因為他們家的經濟並不是很好,但是為了他們的女兒,也盡量省吃簡用,改變最大的是她最大的妹妹,她本來不知道她姊是得了絕症,也曾對她姊姊說了不該說的話,但她知道姊姊的病後,因為她的功課並不像亞也一樣好,可是她想考上跟她姊姊一樣的學校照顧她姊姊,後來她真的考上了,可惜的是亞也當時因為拖累同學的進度不得已轉學了,雖然亞也家裡經濟不好,但家人的鼓勵與陪伴真的讓人覺得很溫馨;再看的同時,我也在思考男主角說過的一句話,”人類很貪心,只想著能不能活久一點”,可能吧!但是我覺得多活久一點是每個人都會想要的,因為生命是不能從來的,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想把握,不希望留下遺憾,也希望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能有多一點。
佳句
我的淚腺,要忍住! ------P.75
遇到挫折就服輸,是無能的表現。 ------P.75
感覺挫折的話,只要再多加把勁就可以了! ------P.75
絕不可以老是怕輸! ------P.75
有志者事竟成------P.124
落葉積攢亦能成蔭,天生我才必有用。------P.124
現在的我等於是在和自己戰鬥。------P.131
鬥爭的結果不但不會滿足,還要拚命整理苦惱、煩亂的情緒。------P.131
基督教的教義說,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場試練。------P.132
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沒有死。 但是,我看見了透明的世界,或許天國就是這種感覺吧 …… P.140
試著將手放在胸口,感覺到撲通撲通的聲音。心臟還在跳動,我,還活著。 ------P.140
只要心中有明亮的陽光存在,無論下大雨還是刮颱風,之後總會雨過天晴。 ------P.156
與其一味懷念失去的東西,不如好好珍惜僅剩的事物。------P.195
至少再讓我寫一篇文章,我才能死而無憾…… P.203
從病房抬頭仰望藍色的天空 努力祈禱 請賜予我希望 ------P.213
在決定放棄這些事物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 ─ 亞也‧16歲
媽媽還有足夠的力氣背妳,即使遇到火災或地震,一定會第一個去救妳。 ─ 亞也‧19歲
作者簡介
木藤亞也 (出生於西元1962年...病逝於西元1988年5月23日)
發生時間於70年代末期的文化重鎮名古屋,15歲的木藤亞也正要展開人生中最燦爛的高中生涯。不幸的是,一場她從未預料過的變化改變了她的一生,使她的生命在短短的十年間加速凋零…
15歲即身染絕症—脊髓小腦萎縮症。國中快畢業時母親已經發驗有異狀,但女兒以為是經過大考所以身體狀態不好沒特別注意,高1上學期發病,高2轉讀岡崎養護學校,後狀況每況愈下,21/22歲時喪失所有表達能力。 在她喪失意識前8年間所集結的日記,記錄著自己的決心、鼓勵、反省以及感謝,在無法書寫為止(包括一開始尚可手寫, 到以手指字, 後眼神示意),全部的日記本數量竟達46本之多。
1986年由FA出版社首次集結成書,帶給數以萬計與病魔奮戰的讀者無比鼓勵和希望,1988年5月,亞也在全家人的守護下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結束25年短暫卻燦爛綻放的人生。
「我就要離開東高了。從此以後,身負殘疾人這件沉重的行李,一個人繼續活下去。這雖然是我做出的決定,但在經歷這個過程之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自此之後可能還需要更多更多…」─亞也如此說。
歌唱、寫字、牽手、奔跑、甚至用嘴咀嚼食物……在一般人眼中是多麼平凡的行為,但在亞也身上全成為遙不可及的幸福。要忘記健康的自己,要忘記吞嚥食物的滋味,不久,亞也癱瘓在床,喪失她一直努力想維持的行走能力。支持她生存的意義,除了家庭,就是不肯對病魔妥協的強大意志力,以及她對未來生活的微小憧憬。
※木藤亞也真正的學校是─豐橋市立青陵中學校、愛知縣立豊橋東高等學校、愛知縣立岡崎養護學校高等部
※木藤亞也 真正的住病院是─名古屋大學附屬病院、名古屋保健衛生大學病院
亞也24-25歲的時候,即去世前一年,她母親整理的亞也的日記本《一公升眼淚》正式出書成冊。
※2005年2月25日,出版與亞也共同經歷十年歲月的手記《生命的障礙》,以母親的細膩筆觸和視點描寫亞也的一生,再度獲得廣大讀者的回響。
他人評價
這本書是一段家庭同心協力的故事,是一個女孩勇敢生存的紀錄。主角,同時也是作者的木藤亞也,她認為自己在還有很多時間的高中,人生正如未開的花蕾時,卻罹患了名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的疾病,而這種疾病目前還未發現有效治療的先例,只能靠著藥物讓還沒出現明顯症狀的患者,延緩疾病的發生及惡化。
「脊髓小腦萎縮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小腦神經元的病變,
因此病狀以動作不協調為主,起初只是是四肢運動不平衡,漸漸地言語清晰度變差,吞嚥有困難,寫字及手的動作不再俐落,但肌肉不會萎縮。而這種疾病的症狀是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因此神智及智力多半正常,即使長期患病,也清楚明白自己的狀況。
亞也罹患了這種疾病後,使得就讀明星高中的她,常因為換教室遲到,上課筆記來不及抄寫,考試時答題速度慢……等,一些生活上的問題,造成其他同學的不便,也使得自己難過,而不得以轉進養護學校,但是轉進養護學校對亞也來說並不是解脫,而是更大的考驗。因為住宿養護學校,因此任何生活上任何瑣碎的事都得自己來,而且需花上比常人多兩.三倍的時間來完成。但儘管如此,儘管自己再怎麼不便,她都希望能夠幫助別人,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
從養護學校畢業,到長期住院,沒辦法握筆,癱瘓在床,最後離開這個世界,亞也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年又十個月,雖然她不能正常走路,雖然她不能和朋友一起玩樂,雖然她不能工作,雖然她不能結婚,雖然有這麼多的「雖然」,但她仍渴望「活下去」。亞也剛開始寫日記只不過是為了紀錄自己的病情,但現在這本七年的文字紀錄卻帶給許多人對人生的希望。在她文字裡沒有華麗誇張的詞藻,但卻人讓人感受到-「原來活著,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當初看到這個故事是電視劇的版本,買了原作,也許有點是因為喜歡而喜歡,真正地看過這本書後,才知道電視劇還是唯美了點,而且還多個男主角陪伴,但相同的是亞也的背後都有家人的支持和守護。我很高興,我背後也有這樣的家人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20503526
摘要
一位15歲的國三少女木藤亞也,正要展開人生中最燦爛的高中生涯。嘲諷的是,一場她從未預料過的變化改變了她的一生,使她的生命在短短的十年間加速凋零……一切,始自於一個罕見的絕症──脊髓小腦萎縮症。
肢體癱瘓、吞嚥困難、無法言語,都是亞也未來面臨的病症。她想寫字、想快樂的奔跑、想要談一場甜蜜的戀愛、想要回報父母的恩情,縱使知道未來的美好藍圖逐漸模糊,亞也仍毅然升入高中繼續學業。
直到病情益發嚴重,坐上輪椅的亞也為了不增添家人及朋友的麻煩,最後終於同意轉至岡崎養護學校。
「我就要離開東高了。 從此以後,身負殘疾人這件沉重的行李,一個人繼續活下去。這雖然是我做出的決定,但在經歷這個過程之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自此之後可能還需要更多更多…」──亞也如此說。
歌唱、寫字、牽手、奔跑、甚至用嘴咀嚼食物……在一般人眼中是多麼平凡的行為,但在亞也身上全成為遙不可及的幸福。要忘記健康的自己,要忘記吞嚥食物的滋味,不久,亞也癱瘓在床,喪失她一直努力想維持的行走能力。支持她生存的意義,除了家庭,就是不肯對病魔妥協的強大意志力,以及她對未來生活的微小憧憬。
7年來,亞也努力用筆紀錄生活中對生命的思維與堅持,她並不怨恨父母給予她的身體、她並不怨恨上天為什麼殘忍剝奪她生存的權利,她只是一直為自己的身體而奮鬥,拖著日漸衰弱的身軀,慢慢朝前方那一道狹窄卻存在的生存之門前進,一直到21歲她喪失意識……
1988年5月23日,她帶著對未來生命的期盼離開25年來曾經屬於她的世界,留下令人酸楚的一本本心情記事和鼓勵給更多不肯向病魔屈服的人們。「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弱小力量,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別人。」亞也的文字裡沒有華麗誇張的詞藻,卻能讓讀者心底強烈感受到無形卻是最基本的渴望──
「我想活下去」。能夠活著,原來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04.12.17.18.19.21.25.26(一公升的眼淚)
4.賴妘羚-----版權。
12.李孟珊-----它人評價。
17.羅鈺閔-----傳到部落格。
18.郭惠慈-----封面設計。
19.江昕璇-----佳句。
21.曾于琳-----統整,影印。
25.張書維-----作者簡介。
26.陳家嫻-----栽要。
心得:
50 胡雅琴
看完女醫花道這本書,深深體會到要成唯一個人人尊敬的醫生是必須要多少時間和多少努力去換來的,尤其這本書的作者還是個女生,年輕女子們懷抱著遠大的志向進入「醫學」這個事件,但在前方等著他們的卻是沒有時間睡覺與戀愛絕緣體的殘酷現實,雖然作者用一派輕鬆又大快人心的口吻來寫這本書,但是背後卻隱含著許許多多的辛勞、委屈。我覺得每個人的未來不可能是憑空得來的,都需要很大的努力、付出才能換來自己安定的生活。現實社會中,有太多的人不懂的付出,而想得到安穩的生活,這是不可能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得到什麼就必須要付出同等的努力這是相對的。
心得:
37號 林艷秀
恩...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是一本頗有深度的書,但事實並不盡然是這樣,淺顯易懂、又非常的白話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裡面說了主角從大學到出社會所遇到的點點滴滴,我覺得書裡有一段非常有趣,那就是在大學時期她交了一位只會讀書的男友,因為受不了他每次的刺激所以她下定決心的努力念書,反正我看到這本書時我就覺得這座者心中怎麼會有這多的OS呢?
39 張家瑀
偏見與歧視的日本醫界中,是屬於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在醫師的養成過程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常人無法想像的課業與考試。而進了醫院後,一介實習醫師,發現處在封建金字塔的底端,接受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與對待。
然而,身為女醫,與同時的男醫學生或是男醫師相較,更是突顯出在性別上的差別對待以及歧視。
「醫學界,什麼都晚人家一百年,差不多還停留在明治時代吧。
由於年功序列、男尊女卑的觀念深植人心,大家自然就會覺得年資越深越偉大,男人的地位一定比女人高。」
作者以誇張、幽默的文筆,描寫她一路所見、對小細節的觀察,其中也夾雜著對一般人所不知或誤解的解說與澄清,與她獨門的見解。
相對於封面上聳動的標語,作者在書中卻是平實的表現出女醫師的生活與無奈。
在戀愛上,光有醫學系撐腰,男人的價值就能馬上提高五成,而女人則是降低五成。
女醫因為生活圈與知識上的隔閡與男女間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衡,限制了找尋對象的範圍。
在醫院中對照著,一些護士對於男性醫師與女醫的差別待遇,或是女性病人因為誤會(醫生的頭腦都很好、很有錢、工作很穩定、很帥…)而對男醫獻殷勤。
甚至不少病患,僅僅因為醫師的性別,而對女醫的解釋與處置存疑。女性在醫師的社群中,處處受到...排擠。
43 劉宜芳
心得:讀完這本書感覺作者跟我們讀得很類似,但是她們讀的比我們讀的更辛苦,看到她們在醫院實習的辛苦,就想到以後我們也要去實習,不知道會不會遇到跟她們一樣的困難呢,我想我們應該不會比他們辛苦,因為復健科好像很少在值大夜班。主角聽到那個男的跟她說「妳自己說,妳真的有心成為一個醫生嗎?」這句話時,我也好怕以後有人會跟我說這句話喔!所以我也要向主角一樣用功讀書,趕快把不會的搞懂,可是我沒有聰明的男朋友可以問,但是我有聰明的室友可以問,希望他不要向那個男生一樣罵我才好。
心得:
15陳品榕
女醫花道這本書很真實的寫出醫界的實態,很好笑!也很勵志!可以從太妹變女醫!不懂為什麼女醫總不比男醫吃香,女生多少還是會被欺負!日本是那麼進步的城市,卻還是有如此不平等的待遇,這到底是哪招?!連最最最重要的薪水也可以到三個月才給!真的不是普通誇張!已經欺壓到人權了耶!其實這本書很好笑,也在輕鬆的談話中書寫真實,所以看了都不會無聊乏味!現在我了解醫生不是只有靠念書而已,還是要有智慧去面對各式各樣的病人去解決更多學校沒教的事!醫生真的很難當!所以我以後一定會很尊重醫生,尤其是女醫生!!!
22 張巧芳
剛拿到這本女醫花道時,就絕得好像有點難看,可是看了之後,也絕得跟我們限在所讀的醫學方面有點關聯,作者在求學時期的努力玩樂,和在醫院實習的瘋狂事蹟,也從這本書道出:醫生真的不是人幹的!哈~~而且在日本的教育也好像比我們嚴格的多……,就以我們來說好了,其實現今的我們也是絕得很不好過,原文書開始有了增多的趨勢,這樣整個感覺就是醫科真的不好混!哈~偏偏我們就是”混很大” 囧!! 這本書也不是說只限於讀醫科的人讀,不論時都可以看一下,聽聽醫生的甘苦談,看看醫生成功的背後有多少不知道的努力事蹟,值得推薦一下唷~~
27 林珮琪
這本書真的是真人真事,因為作者她可是名副其實的內科醫生,故事從她考上那天說起,註定了要踏上花道可事不簡單的一件事,。除了要有驚人的耐力,大聲說我喜歡念書不被排擠的勇氣,因為是女醫男人退避三舍的眼淚外,還有和一群千金小姐共同奮鬥的心理準備。
而這本書倒是顛覆了許多人對於醫生的古板印象,本來在認知中,認為醫生都是很忙碌,感覺很難親近的,可是在書中裡,我看見不一樣的醫生面貌,醫生也是人,在脫下醫生袍後,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也是個頻繁人而已。
這本書有很多爆點,讓人看了會心一笑,像是觀察微生物、莫名的訓練眼力考試、和外星人男友一起看書,而最好笑的就在實習醫生那段。在作者的醫院生活中,她看見有的醫生喝醉酒後變成嬰兒化或是有變裝癖,還有對著病患也是要放狠話,不然病患是聽不下去的,甚至在治療中的病人,偷偷把醫院伙食倒掉,去買自己喜愛吃的東西,最後被作者給發現了,因此強制病人吃正確的飲食,這樣才能早日康復等,都令人嘆為觀止呢!!!
佳句摘錄:
其實,醫師的心裡多半很脆弱的,因為我們面對的人,多是苦難,多是哀愁與悲傷,但我們卻又無法隨之起舞。 P:008
就在我們說出校名的那ㄧ瞬間發生的事情,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P:037
當肉體與精神的壓力到了極限,人類會出現無法理解的行為舉止。P:162
那時正好是清晨,天空逐漸露出魚肚白的時刻。P:166
隨著陽光逐漸和緩,戀愛的氣氛也逐漸蔓延開來。P:170
病人把生命託付給醫生,醫生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失誤。P:197
對我而言,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份禮物。P:220
(ps. 這本書並沒有用太多優美的修辭方法,所以沒有太多的優美詞句)
摘要:
從滿臉痘花、詭異實驗、非人的實習生活中重見天日,昂首闊步邁向女醫花道的坦途!女醫大生的終極前途→讓女孩子化身野田妹,拋棄容貌、拋棄愛情的國家考試、不能休假、不能回家、不能吃飯、不能睡的實習醫生。
醫院鬼故事→阿飄與新病患其實都是累倒的實習醫生,被病患質疑威信、被男醫生性騷擾、被護士欺負,跟聯誼、戀愛絕緣的女醫軍團,來自病患的愛→手工耳環、海豹陰莖酒、車票、肥料等稀奇古怪的溫馨謝禮。直擊女實習醫生不為人知的生活、學業與人生!超強女性意識!以女性角度批判醫界陋習、反映醫界兩性權力的結構,描寫病患與實習醫生之間的趣事。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66807497
他人評價:
是先看了女醫花道第二級才看這本第一級,相對於第二級的成熟穩重,
第一級顯得相當輕鬆活潑(但也不是說第二級就是沉重啦),
大概是講醫學生跟實習醫生時期的事情,所以整個洋溢著學生那種青春氣息。
與第二級那種真正踏入職場後的感觸有些不同,但是依然有趣。
有一些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原來在醫學生身上都會出現,妙趣橫生。
想知道醫學生都在幹嘛嗎?來看女醫花道吧,會顛覆你的想像喔!
當然作者用了幽默的口吻也擺了醫道,直接點出了整個醫學界的陋習和封建封閉的情況,
以她今時今日的地位反正也不是實習醫生了,也就可以這麼說囉。
而對於常人都知道的送禮給醫生,作者也說出了心裡話,對實習醫生來說患者的一點心意,
對他們真的很溫暖,他們可是三個月才領一次新水,一次才只有微薄的兩萬五而已。
想到就覺得可憐,醫生還真是不好幹阿。
如果你現在心情鬱悶,急需一本讓你開懷大笑的書,這本《女醫花道》是你最新的選擇,
至少我自己在看這本書時就忍不住狂笑無數次,其實作者描述的情節有點悲慘,
但她用自嘲的筆法寫出一個看似瘋狂卻的確存在的世界,
從醫學系女學生到實習女醫生的生活歷歷在目,讀者彷彿親身參與卻去掉了辛苦的部分。
讀者彷彿親身參與卻去掉了辛苦的部分,推薦給好友。
網址: http://www.anobii.com/books/%e5%a5%b3%e9%86%ab%e8%8a%b1%e9%81%93/9789866807497/01b99fccc449d3fb60/
書名:女醫花道
5 R 2 0 2
15號 陳品榕
22號 張巧芳
27號 林珮琪
37號 林艷秀
39號 張家瑀
43號 劉宜芳
50號 胡雅琴
分工表
15號陳品榕 封面
27號林珮琪 分工表 作者簡介
37號林艷秀 摘要
39號張家瑀 他人評價
50號胡雅琴 佳句
22號張巧芳 版權列印 電子檔上傳
43號劉宜芳 編輯整理
作者簡介:
大田和史繪
出身東京老街。自醫大畢業後成為一名內科醫生,與各式各樣的人們相遇;並以此與其臨床經驗為基礎,1996年9月開始活躍於《週刊朝日》、「Radio Japan」等報章媒體。用詞辛辣、簡單明瞭,並以獨特觀點分析現代人心理與社會動態。目前除本業外,更將觸角深入電視、廣播、雜誌、演講等活動。
38號: 如果沒有看這本書的話我不會知道有徐醫生如此無私一心只為病人的醫生,他拒絕大醫院高薪、高待遇,跑到鄉下去醫治窮苦的人,這讓我不禁對比曾去大醫院看過的醫生,總是一臉冷冰冰,好似別人欠他錢似的,讓我心裡很不舒服,這更讓我覺得徐醫生是難得的好醫生,總是笑瞇瞇的,讓人心生好感,會不由自主的相信他,相信他一定會醫好自己的病。
40號: 這本書道盡了徐醫師一步一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歷程,說出他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更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不但要拿出自我實力隨時精進,用努力讓自己脫穎而出,更不會忘了謙虛。徐醫師也教了我要時時觀察他人需要,盡可能的協助,更要時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不致於「利益自我,犧牲他人!」最重要的是,我學到在一個團隊中不應分階層你我,不能因為我是醫生而責罵怪罪那些不能反駁的護士或家屬,因為醫好一位病人,需要醫生的專業護士的細心照顧和家屬的祈禱及加油打,這是氣唇亡齒寒、息息相關的,讓我深深體會到同心協力的重要!
51號: 考上醫科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目標,可是究竟大家爭先恐後擠進醫科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錢?名聲?父母的期望?拯救世人?還是無怨無悔的付出,為的是病人的笑容......
徐超斌醫師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台灣東部,一個人每天不辭辛勞的開車往返各地,一星期的車程剛好可以繞台灣一圈,這樣來來回回的奔波,只因為他知道他的病人需要他。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我們的超人醫生,39歲那年,上帝為他關起了一道門,卻也開啟了一扇窗,他中風倒下,但他倒下的瞬間,他掛念的仍是他的病人,他說:只剩右手右腳的我,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這才是我念念在茲的!再一次站起來的他,卻也更勇敢,更能設身處地的站在病人的角度為他們著想。我想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我們的關懷以及實質的幫助,徐醫師的生命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態度,是我該學習的。
3號: 在台灣無論醫療多麼的進步,資源多麼豐富,但同樣在台灣,台東達仁鄉四千多位居民卻只有一位徐醫師。徐醫師在奇美醫院服務期滿時,回絕多家醫院高薪邀請,毅然而然的回到自己的故鄉去服務,這點就讓我深深佩服。從這本書讓我知道,醫師白袍下一顆熱血、悲憫,且能與病患感同身受之心。其實人生一切都是由自己來作主,即使醫生很努力的救妳,而你自己卻完全沒有想活下去的意義,那這樣就算醫生在怎麼努力救人,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7號: 徐醫師的故事讓我覺得他很偉大,這種醫師真的很少,每天長時間工作(一個月400小時),為了不讓病人等太久,如果是我的話可能一個月就不想做了!!累死了!!我覺得從超人醫師變成病人,那個心裡的衝擊一定很大,但他心裡還是掛念著病人。台灣的醫生有幾個像徐醫生一樣,真心為病人著想。從醫和學醫的人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對病人的細心,我也要好好的努力!!
9號: 這本書裡有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就是「當你稍有成就時,記得要往前看,因為還有很多比你更好更優秀的人,這樣就不會得意忘形,當你遇到挫折失意的時候,記得要往後看,還有更多的人生活比你更加不幸,這樣就不會灰心喪志。」這句話就是現在很多人都缺少的,遇到挫折就想逃避,很少會有這麼正面思考的,我覺得這是本寫的很棒的書,寫了很多讓人勵志的話,看了這本書真的是感觸良多!
他人評價:
醫師也是人,在他三十九歲突然中風,而失去左邊身體的功能後,難免有挫折感,有低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每每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我自己很幸運地在行醫的初期就遇到了數位令我感佩的典範,而逐漸領悟到從事醫療工作的真諦。然而,徐醫師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顯然,對他而言,醫療素養就是他的本性,做起來就是那麼地自然。
讀後,我真希望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徐醫師。謹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期許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為,台灣需要更多像徐醫師一樣的醫師。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6716&#recman
心得:
1號: 「守護4141個心跳」,這個書名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閱讀的興趣,主角的徐超斌醫師真的是太厲害了,因為他充分的運用他的醫術幫助了許多在偏遠鄉區的民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從頭到尾都秉持著一位醫師該有的仁心德術,有辦法從大醫院的高薪水誘惑中,開著需要數時的車程來到台東的小村落看診,就算39歲的他因突然中風而倒下,他心中掛念的還是他那些病人,對村落的病人來說徐超斌真是一位年輕的菩薩醫生。
摘要:
本書描述徐超斌醫生如何回饋家鄉、生活上的點滴、求學上的經過,以及他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徐超斌醫生從學校畢業之後,放棄了都市的高薪,反而回到自己醫療貧乏、交通不便的故鄉,他不分日夜的看診,在沒有看診的時間到偏遠的鄉下義診,卻疏忽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在三十九歲那年,不幸的中風,這使得他從醫生變成病人,平日從死神手中搶回病人生命的他,如今只能躺在病床上,和面臨一大堆的復健,這讓他更能將心比心,了解病人的痛苦,經過努力的復健後,他的右半邊可以行動自如,但是左半邊行動不便,他還是守著最初的理想─替更多人義診,讓他們遠離病魔。
佳句:
1 P49 :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2 P50: 每走一步,擔心就多一層。
3 P56: 蒼白的歌聲在黑夜裡戛然而止,我別過頭去在黑暗中靜靜流淚。
4 P60: 黃帝是誰,我不清楚,長江黃河的水,我也從來沒飲過。
5 P87: 醫師就是要有這樣的肩膀和擔當。
6 P169: 給病人需要的才重要。
7 P185: 有一種愛叫放手。
8 P197: 為什麼我非要找回昔日的自己。
9 P206: 我終於醒悟了,父親真的老了。
10 P258: 昔日的那個我已經永遠離開了。
作者簡介:
1967年出生。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擔任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擁有嗅出死亡味道的特殊天賦,以及快速精準判斷病情的能力。
從小功課優異,小學畢業獲智育獎,國中畢業獲教育局長獎。小妹的早逝,讓他立下當醫生的宏願。醫學系畢業後,他選擇具挑戰性、壓力最大的急診室。
2000年12月,他升任主治醫師,創下奇美醫院有史以來在3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也成了全院第一位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
因為是公費生,需服務7年,儘管有其他更優渥、高薪的選擇,他仍在2002年6月回到自己家鄉台東達仁,擔任衛生所醫師兼主任,一方面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成醫療大樓,一方面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更積極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因為他希望當年小妹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是這一份拚搏與付出,24小時的大武急救站在2006年3月成立,醫療大樓在2009年2月啟用,但他卻在2006年9月18日凌晨因超時過量的工作而中風倒下。那年39歲盛年,他累到中風倒下,心中放不下的只有他的病人。
休養6個半月後,雖然失去身體左半側的功能,卻讓他與病患更站在一起,也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痛苦。2009年6月服務期滿,即使有三家大醫院、一家診所高薪邀約,他仍然選擇留下,照顧這群需要且信賴他的病患。現在,他用可以自主的右手右腳,診車依然翻越蜿蜒山脈。
徐醫師讓我們看見白袍下,一顆熱血、悲憫,且能感同身受病患痛苦的醫者之心。
心得:如果沒有看這本書的話我不會知道有徐醫生如此無私一心只為病人的醫生,他拒絕大醫院高薪、高待遇,跑到鄉下去醫治窮苦的人,這讓我不禁對比曾去大醫院看過的醫生,總是一臉冷冰冰的,好似別人欠他錢似的,讓我心裡很不舒服,這更讓我覺得徐醫生是難得的好醫生,總是笑瞇瞇的,讓人心生好感,會不由自主的相信他,相信他一定會醫好自己的病。
守護4141個心跳
名單:
01號:陳怡婷
03號:林佑儒
07號:陳怡靜
09號:朱昱勳
38號:彭玉慧
40號:王秋竹
51號:王煒竹
分工表
01號 陳怡婷: 版權頁、心得
03號 林佑儒: 電子檔上傳、心得
07號 陳怡靜: 封面、心得
09號 朱昱勳: 佳句、心得
38號 彭玉慧: 作者簡介、心得
40號 王秋竹: 摘要、心得
51號 王煒竹: 他人評價、心得
邱明宏 53號
人漸漸衰老時,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思念一種時光的回溯。 也許想回的家心情,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人經過一生的辛苦後,唯一的留念、唯一的依靠就是家。一個安定的地方。作者述說父親的離世,心中總會思念,遺憾著如果再一次機會,會陪父親返鄉,不厭其煩的聽父親說自己故事、自己的家鄉、過去的回憶。另外作者的媽媽年老癡呆,經常不認得家人,彷彿是大孩子一般地需要人關愛。作者就會耐心的照顧,適時讓媽媽心情愉快。我覺得時間跟金錢的衡量上,金錢可以給陌生人,時間可以給心愛的人,我們要多花時間陪陪父母。
參考網站、引用網站
所有圖片引用於
http://tw.myblog.yahoo.com/jw!PdDup3qeHxmNkqwZ9beWlCU-/article?mid=2839
作者簡界參考於
http://tw.myblog.yahoo.com/jw!PdDup3qeHxmNkqwZ9beWlCU-/article?mid=2839
他人評價引用於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613080
楊宜崴 41號
一位母親面對孩子的成長是怎樣的感覺,從小小的手圈再爸爸、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的依賴,慢慢過度到十六歲少年勉強忍受者母親擁抱的親情,在到上大學時的“不願意搭母親的車”這樣的過程,哪個兒女不曾有過?可我們少會想到,這樣的失落和無奈哪個母親不曾有過?有時後,父母在目送兒女走向成熟時,一點一點拉開距離,心中不也會有些許的失落和無奈嗎?作為一位女兒,面對母親的衰老又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面對件老去的母親,彷彿在呵護年幼的嬰兒那般溫柔。她知道“母親想要一個家,不是一個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她很清楚,她年邁衰老甚至開始神志不清的媽媽想要的,只是那麼平淡而幸福的時後,再那段時光裡,凝住著她一生的記憶、她的愛情、她的家人、她的留戀……這樣的語言怎樣能不讓我們動容?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位父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是不斷地再目送她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或許下輩子長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你的視野,上輩子變老了,有一天會離開你的世界。在人生中我們目送別人的背影,同時也承為別人目送的背影。如此的生命不就像一場接力賽嗎?
周易漩 43號
從我在幼稚園有記憶以來,黎明到黃昏,常常重複著一件事─目送,每天上學、放學、開學或者必頁,有時會感覺不捨,有時會感覺開心。爸爸媽媽在我出生到這世上,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和五專,就充滿對我不同方式的關心和愛護,我記得爸爸常教我作人要光明磊落、有禮節、面對有困難的人要伸出關懷的心。我記得媽媽每天從早到晚,都會叮嚀我各種不同的事。我記得他們有時很固執,但很仁愛。希望爸媽能怡質關心我。
張世禎 52號
一次次看的背影,每個背影代表的涵意卻又不同,短短的一篇文章真情流露,又有深深的感傷,雖然不知不是作者親身經驗還是想的。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她考上了博士上大學教書,她父親以一台廉價小貨車載他去大學,卻不敢以那台車進去搖下車窗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這段為了不給女兒丟臉所說出的一段話使我感概,這篇文章我強力推薦。
讀書心得
謝泯珊 11號
看完目送這本書,我有一份濃濃的感動,深深的打動我的心,我從中知道每位父母都是用心再照顧自己的小孩的,無怨無悔的付出著,就只是希望我們不受傷不難過,也許他們這樣的用心只是想得到我們一絲絲的回應,但我們這些傻孩子總是不懂的體會他們的辛勞,只會覺得他們聒噪乏味,可是他們總是沒放棄過我們,即使犯錯也是選擇原諒我們,現在我們應該用心好好體會他們給我們的愛,而試著回應了!該好好學習作者龍應台對他生病的父母細心呵護照顧得孝順舉動了。
洪安奇 27號
作者從許多方向寫下她的感受,不論是父母、子女、兄弟甚至是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靈感。目送,這兩個自有時就向是字面上的意思,目送著誰離去,但有時它的意思卻不盡然。它可以是哀傷的,也可以是苦澀的,也可以是失落的。目送的背後常有道不出的心酸及未說出口的話。孩子長大後的疏遠,父母的年老、兄弟姊妹的不善溝通,這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見的,是沉悶的,但他們的背後也都是富含意義的。
李承軒 40號
在『目送』中提到愛情,愛情需要互利,有了互利才會持久,每個年輕人都會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可以使自己成長與明白愛情的真諦!
『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邃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會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燙瘋狂的
熱情』一句話深深迴盪在我腦海裡!似乎訴說著愛情有著許多的風險,男人
會因愛情而產生痛苦;女人則產生口是心非。
有了互利的基礎,才會漸漸有了深交,一步步往下走,走到愛情的盡頭!
佳句摘錄
○1 ( P.7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2 ( P.25 )才子當然心裡冰雪般地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3 ( P.57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衝刺一百米,但是沒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地有尊嚴。
○4 ( P.58 )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心然來自孤獨。
○5 ( P.69 )在暫時裡,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家,也就是兩個人剛好落腳的地方。
○6 ( P.71 )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7 ( P.76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楚。
○8 ( P.96 )怎麼就知道,你會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9 ( P.235 )有時候,我們用眼睛看見的「壞」去量時間。
○70 ( P.246 )我的前半生是個王子,後半生是個乞丐,但是王子和乞丐像一條河的上游和下游,其實一直同時存在,只是當下不知道而已。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何書到用時方恨少,突然我了解龍應台的用心。龍應台的目送中:「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於是,漸漸地、漸漸地,我們將會徹底領悟到…為什麼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他人評價
這是某為高職學校的學生的讀後心得《目送》,留下漸行漸遠的背影。打從朱自清我們就知道背影的意義,是用盡心力的付出,達到一種最高的境界即是:有一種愛不求回報,但我們卻往往用現實的方式待它…親情。隨龍應台的筆下,我仔細地感受,我體認到這是一本繼《孩子,你慢慢來》的書。我們要永遠都記得,當我們睜開眼踏到這個世界時,你們輕輕地牽起我的手,很溫柔的,至少我可以感覺到…好溫暖、好輕鬆。但是,又在曾幾何時漸漸地我們開始踩著自己的人生,你不怕我飛,你清楚地知道所謂的放手飛不是一種放縱,你也知道在某扇門後,你再也進不來了。慢慢地,我只能用眼角的餘光細細地偷瞄,然後放心的轉過頭展開我的翅膀用力的飛向眼前的廣大遼闊。後來,我從來就不膽怯獨自飛翔,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每當我回過頭來,你總是微笑地,用雙眼跟著我的背影一步步地往前望,你是如此的珍惜,只怕錯過我的人生。曾經,我有聽過這麼一個故事,發生在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的父母親是從事水泥建築的工人,他們日夜辛勞工作供這個孩子讀書,直到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這個孩子在幾次的成果發表會上總是約他的父母來分享這份榮耀,可是父母親總是挽拒,直到有一次父親才坦承的告訴兒子說:「我們是粗人,如果在你的發表會上只會害你丟臉」,兒子聽了很難過並堅持他父母親參加這次的發表會,他將父母親請到台上並用麥克風說:「我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我的父母親給我的」。可貴的不是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而是他最大的成就在於他學到的已經不僅僅是知識而已,他真正的成功是『孝順』,這是學校學不到的,這是難人可貴的!讀完龍應台的目送,發現有些感觸會瞬間迸現,自然而然產生像梵谷一般的,不得不畫、不得不說。讀龍應台的文章,輕輕的描、淡淡的筆,明白了為什麼有些淚只准在眼眶打轉,而不能大膽落下;為什麼有些傷只准痛一點,而不能抱頭大哭。然而,讀過目送的人漸漸地明白,人與人之間似乎就僅僅只是建立在緣份,建立在不斷地分離、不斷地目送,這種緣份是今生今世的相遇。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有時候當感情昇華至一個境地時,只要輕輕地闔上眼、用心感受,慢慢地我們都會懂得在該放手時輕輕鬆開,因為我們都知道彼此需要空間飛翔。我喜歡作者龍應台在目送中的一段話,「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起初,我不懂,認為這只是龍應台成為母親後,細細筆出的『詩人心』。
作者簡介
龍應台,出生於高雄,成功大學外文系畢,後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城市中文大學客座。曾任台北市第一屆文化局局長。
著有《野火集》、《人在歐洲》、《寫給台灣的信》、《美麗的權利》、《孩子你慢慢來》、《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乾杯吧,托瑪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編著有《面對大海的時候》。
摘要
2008年新作《目送》裡除了七十四篇精采散文,更收錄了龍應台以相機在台港中各地所捕捉的人生風景,圖文並茂地呈現「人生」,淡雅運筆寫出花枝春滿的「生活」。
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且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正如她在<目送>一文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從牽著幼子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孩子青春期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父母親中滋味自己為人女兒的過往,人生充滿一去不返的背影與目送,龍應台新書裡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分工表
謝泯珊 1 1
○1 查詢作者簡介資料
○2 封面、整理整份內容
○3 打字 < 打第3頁 ~ 5頁 >
洪安奇2 7
○1 找書中佳句
○2 打字 < 打第6頁 ~ 9頁 >
李承軒4 0
○1 找他人評價資料
楊宜崴4 1
○1 查詢摘要資料
周易漩4 3
○1 打分工表
張世禎 5 2
○1 版權頁影印
邱明宏5 3
○1 借書
○2 繳交電子檔
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醫生原來這麼辛苦。
我以前對醫生的認知就是很會讀書、很有知識,看診很輕鬆,沒想到背後盡然有這麼大的代價,不僅聽診聽到流血還會被性騷擾,這些總總是我們所看不見的,當醫生還需要這麼大的代價,他們好辛苦,但是因為有他們辛苦的代價,讓來看病的病人可以康復、痊癒,何嘗不是辛苦代價後的成果呢。(21號 林柏嘉)
對我來說,要成為一位醫護工作者是要許多摩練及高壓的訓練,面對許多專業及相關課程以及未來所需的技術及經驗。這些過程都士並經之路,雖然辛苦,但也甘之如飴。或許會經歷道從自己手上消失的生命,但有消失必有來到,無論多辛苦,看到病人及他們的家屬的笑容,這一切都是值得。面對不同的挑戰,我們都該勇於面對,突破難關,邁向成功,一切都是只為了造福更多的病人,讓社會大眾都有個健康身體迎向明天,但也還是得遵守大自然的法則-----生老病死。(32號 黃郁涵)
作者將自己的青春花在醫學系上,每天過著早上爬起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坐在書桌前讀書,念完書吃飯,又繼續念書,為了…就是要考醫師國家考試。在醫院的生活也是如此,上班→值班→在上班,是為了治療千奇百怪的病患。
然而,當每個人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前,都一定會嘗到失敗的滋味,醫檢師也是如此,雖然學的技能不一樣,出發點卻是為了病人,讓需要幫助的人,生活更加地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37號 葉怡岑)
讀後心得
女生要闖醫界很不容易的,要跟一群大男人共識還要受到病患的質疑有時還會被資深的護士欺負。真的不是人的工作啊,在實習的過程要爆肝在上班的時間累過頭還不能吃飯,這樣哪有時麼時間可以過正常的日子啊。
要是我我一定不會去選醫學院的,放棄容貌、愛情這是一般女生做不到的事情啊!所以她一定不是一般的女生,她是超級女強人啊!(8號 曾偉瑄)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醫師的心理多半很脆弱,因為要面對的病人的病,是很苦難的事,多是哀愁與悲傷,但醫生們卻又無法隨之起舞,必須保持冷靜卻又不能失了慈悲,如此才能為病人做出最好的決策。連續在醫院上班36小時,卻又無處可躲,包圍醫生都是苦難病菌,又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只能曬到LED光源時,是非常可怕的,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醫生是不容易當的。(9號 嚴家妤)
作者真的是非常厲害的一位醫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才實現自己的夢想,看來當醫生還真的不容易。最好看部分是在實習醫生那一段,有著千百種的生活,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整本書的用字遣詞不難,淺顯易懂,作者語調非常幽默也是很吸引人的一個原因。搞笑中又帶有正面的意義,值得我們花點時間仔細閱讀。(12號 徐韻雯)
女醫花道是一本很棒的書籍,作者提到許多醫學院的生活及課程,接著是準備國考考試所經歷的讀書過程和心情的分享,在來作者也陸陸續續介紹進入職場的種種情況與實際例子。雖然醫師和醫檢師兩種是不同的,但書裡的內容都很值得參考,有些地方我也很認同,像是作者在書裡提到的某一句話:「只要沒有念書,就不能考過國考。」所以我明白,假如現實是此岸,那麼理想就是彼岸,而中間有條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19號 李俐萱)
分工表
他人評價:8 號 曾偉瑄
版權頁之影印:9號 嚴家妤
封面設計:12 號 徐韻雯
佳句摘錄、分工表排列、設計:19號 李俐萱
作者簡介:21 號 林伯嘉
摘要:32號 黃郁涵
電子檔上傳、接收整組資料、排序:37號 葉怡岑
佳句摘錄
「是學生,就一定要考試。學校是讓人念書的地方(大學更是如此),對學生來說,念書就像是工作。所以考上大學,並不表示你從此就能過著自由奔放、吃喝玩樂的生活。」
(第一冊P.46第一段)
「書是不會背叛人的,付出多少,就會獲的多少。」
(第一冊P.59第七段)
「醫學生的智力、能力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須要有體力才行,不然絕對很難念的下去!」
(第一冊P.72第一段)
「長痘痘並不會對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如果落榜、留級還是被退學,那人生可能就會整個重寫。」
(第一冊P.74第三段)
「光是一點點錯誤,都可能影響患者的命運。」
(第一冊P.197第一段)
「每個人在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前,都一定會嘗到失敗的滋味呢。」
(第一冊P.203第四段)
「萬事起頭難,只難在踏出第一步。」
(第二冊P.30第六段)
「對話最後的部分會讓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冊P72第七段)
「893先生們其實都是好人。就算他們身上有一兩個刺青,也請不要帶著有色眼光看他們喔!」(註.893是日語的 流氓)
(第二冊P123最後一段)
「人類一直到最後一秒,頭腦還是很清楚,還是有知覺。而且就算到了最後一秒,人類還是在思考,還是會拼命傳達他想傳達的訊息。」
(第二冊P.202第十段)
他人評價
這本書相當的有趣
可以睽見醫院的一些生態
雖然是在描寫日本的醫院生態
不過我想多少跟台灣有些相同點吧
我很佩服許多辛苦痛苦難受的事情作者可以用這樣輕鬆的筆調去描寫
讓我讀的哈哈大笑讀的很開心
不是讀醫科的人也很推薦來看一看
http://blog.sina.com.tw/moyasimon/article.php?pbgid=59653&entryid=585391
作者用了幽默的口吻也擺了醫道,直接點出了整個醫學界的陋習和封建封閉的情況,以她今時今日的地位反正也不是實習醫生了,也就可以這麼說囉。而對於常人都知道的送禮給醫生,作者也說出了心裡話,對實習醫生來說患者的一點心意,對他們真的很溫暖,他們可是三個月才領一次新水,一次才只有微薄的兩萬五而已。想到就覺得可憐,醫生還真是不好幹阿。
http://linus0604.pixnet.net/blog/post/24369200-%E9%86%AB%E7%94%9F%E4%B8%8D%E6%98%AF%E4%BA%BA%E5%B9%B9%E7%9A%84%E2%94%80%E8%AE%80%E3%80%8C%E5%A5%B3%E9%86%AB%E8%8A%B1%E9%81%93%E3%80%8D%E5%BE%8C%E6%84%9F
作者簡介
作者:大田和史繪
介紹:出身東京老街的美女醫生。
自醫大畢業後成為一名內科醫生,與各式各樣的人們相遇;並以此與其臨床經驗為基礎,1996年9月開始活躍於《週刊朝日》、「Radio Japan」等報章媒體。用詞辛辣、簡單明瞭,並以獨特觀點分析現代人心理與社會動態。目前除本業外,更將觸角深入電視、廣播、雜誌、演講等活動。
譯者介紹:賴庭筠
政大日文系畢業,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摘要
這是一本有關女子成為醫師之路的辛苦歷程,無論是在任何方面都有一定的難度。像是感情方面,因為學業太多太難而無法有時間去聯誼。在求學中酸甜苦辣。面對艱難的這一切,他總是都有方法去解決。到後來去實習時,所遭遇到的一切,就因為是女生,時常都會遭到一些不平等的對待,例如:被歧視.吃豆腐……等。
讀後心得: 13號 黃麗君
徐超斌醫生之所以會被叫做超人醫師大概是因為他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中風後也不願浪費時間休息,還有他行醫救人的堅忍意志真的就如同超人一樣。
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堅持與努力,很少人可以為了沒有關係的人這樣付出,還不求回報,徐醫師把病人.村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家人一樣關心.照顧,而那些病人.村民也很信任他,這已經是最好的禮物了吧!
希望徐醫師可以繼續堅持.努力下去,但是希望他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如果再病倒,那些「家人」一定都會心疼他為他難過的,加油!徐超人醫師。
23號 賴泳伶
我覺得徐醫師就像是達仁鄉居民心中的神一樣,這樣說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因為他為了這些達仁鄉的親人都已經超時工作卻不在乎還是繼續為了他們辛苦奔走,好像自己的身體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些家人的身體,怕如果自己休假了會沒有人幫他們看病,怕如果他不在了會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們,一心一意為他們著想,真得很值得令人尊敬。
佳句摘錄:
1.眼看鄉親對我的信任和依賴逐漸加深,我完全不察當時的工作負荷早已超越自己體能所能承受的極限,人生正一步一步踏入無形的流沙中...。P.30
2.那個時候,我的心靈是極端脆弱茫然的,從一個醫生轉變成病人的失落感,原來是那般無邊無盡。P.41
3.面對人生最黑暗的時期,我像一隻負傷的野獸,只能躲在黑暗裡,舔舐傷口淌下的鮮血。P.47
4.雖然無端被他的家屬誤解.責難,心裡頭有些委屈,但轉念一想,能將一個性命垂危的病人拯救回來,其實是身為醫師,最感到欣慰的地方了。P.116
5.正因為台東位處偏遠,達仁鄉更是鮮為人知的窮鄉僻壤,醫療資源十分缺乏,如果我不回去,什麼時候才會有機會改善家鄉的醫療品質?如果我不回去,又能期待誰會前去服務呢? P.131
6.難道這就是上帝讓我倒下的目的嗎?為了讓身為醫師的我能更貼近病人的苦難,為了讓我更感同身受病人受到的痛苦。P.158
7.雖然我當時覺得自己有點像是一隻被遺忘的小狗,被丟棄在都市的角落裡自生自滅,但我心中沒有絲毫怨恨,只有無限感激,感謝父親送來的這罐阿華田,讓我在幾近餓昏時能重新嘗到咀嚼的滋味。P.187
8.面對這些老人家的厚愛.我覺得感激萬分,卻也受之有愧,因為事實上,我從病人身上得到的遠比我對他們付出的多更多。P.191
9.曾經有人說過:「當路已走到盡頭,不代表前方亦無路,而是表示該轉彎的時候到了。」P.220
10.這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人,我相信只要我的愛與熱忱還在,只要我傾聽病人的心還在,我依然是病人心中那位優秀的徐醫師。P.236
(2)
誰說台灣沒有史懷哲!
台灣有徐超彬醫生!考上醫科成為眾多年輕人的目標,可是究竟大家爭先恐後擠進醫科為的是什麼?錢?名聲?父母的期望?拯救世人?還是無怨無悔的復出,為的是病人的笑容...
徐超彬醫生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台灣東部,一個人每天每天不辭辛勞開車往返各地,一星期的車程剛好可以繞台灣一圈,這樣來來回回的奔波,只因為他知道他的病人需要他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我們的超人醫生,39歲那年,上帝為他關起了一道門,卻也開啟了一扇窗,他中風倒下,但他倒下的瞬間,他掛念的仍是他的病人,他說:只剩右手右腳的我,活著是否還能感動別人,這才是我念茲在茲的!
再一次站起來的他,卻也更勇敢,更能設身處地的站在病人的角度為他們著想。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
台灣的東部,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我們的關懷以及實質的幫助這是一本,誰也不該錯過的書。
http://www.ireader.cc/index.php/study/study_01?sn=58865
從他回鄉在基層照顧病人的經驗中,徐醫師更領悟到「一般民眾不像醫生擁有醫學常識,所以面對一些醫療情況常常會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我們醫護人員能設身處地,多以同理心,將心比比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多為他們設想一點或多做一點,即使只是簡單幾句話的提醒、叮嚀或建議,我相信對病人的幫助都很大,尤其在心理層面上,畢竟醫療不只是醫治身體上的病痛,也應該包括安撫病人的心、家屬的心。」 徐醫師是如此體貼病人,難怪 徐醫師的病人把他當做生命最重要的依靠。
我非常同意他說:「我開的藥再平常不過,只要稍有本事的醫生都會開,你們覺得我開的藥很好、很有效,那是因為我願意耐心地傾聽你們訴說病痛,你們相當信任我,而也許,這就是所謂神醫的祕密。」
然而,醫師也是人,在他三十九歲突然中風,而失去左邊身體的功能後,難免有挫折感,有低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每每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最後,他說「真正讓我得以成長的,卻是那些無以計數病情又千變萬化的病人,他們才是在我背後推動我往前進的最好導師。」的確,病人是醫師最好的老師。我們越用心去了解每一位病人,我們專業的成長越快。
我自己很幸運地在行醫的初期就遇到了數位令我感佩的典範,而逐漸領悟到從事醫療工作的真諦。然而,徐醫師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顯然,對他而言,醫療素養就是他的本性,做起來就是那麼地自然。
讀後,我真希望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徐醫師。謹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期許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為,台灣需要更多像徐醫師一樣的醫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6716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ActId=future&LID=1109&KMCode=2014100073480
他人評價:
(1)
出版社寄來此書的初稿,我一開始讀就不能釋手,因為我從書中字裡行間看到了一位醫界的典範。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出眾的醫師往往是為病人做出超出本分的工作,因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經常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把可能失去的病人挽救回來。病人如果碰到這樣的醫師,可真是福氣。
徐醫師在醫學生時代,臨床實習的時候,「就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因為這層關係, 許多 醫師叫不動的護士,我卻輕易就可以求得幫忙,甚至有些護士會在我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協助。」他又說:「我從未對護理人員咆哮、責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些大牌醫生,脾氣來時,對護士怒罵、丟病歷或摔器械,心中總是不解,醫護本是一體。要拯救病人,並不是一個拿著手術刀的醫生就能完成,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努力打拚。」一位醫學生竟然比他的老師更有智慧、更為成熟,怎不叫人感佩?顯然,當一個有正向思考能力的人,從負面的「教材」也能學到東西。
當徐醫師決心回鄉服務原住民同胞,在奇美急診室工作的最後一天,「與我一起上班的住院醫師,可能消受不了大量湧入的病患,每當檢傷護士推病人到診區時,立刻大聲抱怨檢傷護士:「別再推床進來了,這裡嚴重塞車了。」我見狀,馬上出言制止:「沒關係,推過來,我來處理。」因此 徐 醫師就無法準時下班,但是,他離開時,心安理得。而且,我相信他的言行,必定給了那位住院醫師一個印象深刻的身教。
摘要:
今年最撼動人心,一位捨不得病人受苦的醫師。他沒忘記當醫生的最初衷,他是台灣的史懷哲。
這條山路,你在地圖上必須費心尋找,他卻放棄大醫院的高薪,來到自來水都接不到的小村。醫療資源貧乏,他拚命工作。無分假日,一天16小時,一星期環山看診的車程恰好環台一周,即使39歲盛年,他累到中風倒下,心中放不下的只有他的病人。現在,他用可以自主的右手右腳,診車依然翻越蜿蜒山脈。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年輕醫師可以學習的典範,他是徐超斌。
2006年9月18日凌晨一點,當我們都安穩地在睡夢中,一如往常,剛看完最後一位病人的徐醫師,卻在他一手創立的大武急救站然倒下。那年,他39歲。在救護車上,他沒有一刻擔心自己的安危。他滿心懸念,達仁的民眾怎麼辦?他們要找誰看病?
「醫生,當年是你把我救回來的。我永遠記得那一天,因為在你救活我的三天後,就聽到你倒下的消息。當時我哭了好久,暗中埋怨上帝,為什麼倒下去的人不是我,而是你這個照顧病人的醫生?」
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
擁有嗅出死亡味道天賦的前奇美主治醫師徐超斌,為解決醫療資源貧乏,7年來,日日夜夜,開車翻過好幾座山,為病患看診。他希望任何時間民眾有病痛,都別怕,因為有他在,更無須擔心半夜生病或發生意外,會因為車程太過遙遠而枉送性命。他的傻勁與拚勁,24小時急救站、夜間及假日門診、巡迴醫療終於成立,搖搖欲墜的衛生所更有嶄新面貌。
我們看見最動人,早已超越醫病關係的互信情誼:一對夫妻,即使搬離達仁,仍不遠千里從台中來找徐醫師;一位病患,特地到衛生所,就只為了對徐醫師說聲「謝謝」;而當徐醫師病倒,更有許多人默默為他祈禱擔憂流淚。
徐醫師說是這些民眾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好醫生,也是讓他再站起來的力量,他又怎能不用生命守護?
作者簡介:
徐超斌醫師1967年出生,是大家口中的超人醫生。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擔任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擁有嗅出死亡味道的特殊天賦,以及快速精準判斷病情的能力。
從小功課優異,小學畢業獲智育獎,國中畢業獲教育局長獎。小妹的早逝,讓他立下當醫生的宏願。醫學系畢業後,他選擇最具挑戰性、壓力最大的急診室。
2000年12月,他升任主治醫師,創下奇美醫院有史以來在3年內升上主治醫師的紀錄,也成了全院第一位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
因為是公費生,需服務7年,儘管有其他更優渥、高薪的選擇,他仍在2002年6月回到自己家鄉台東達仁,擔任衛生所醫師兼主任,一方面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成醫療大樓,一方面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更積極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因為他希望當年小妹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是這一份拚搏與付出,24小時的大武急救站在2006年3月成立,醫療大樓在2009年2月啟用,但他卻在2006年9月18日凌晨因超時過量的工作而中風倒下。
休養6個半月後,雖然失去身體左半側的功能,卻讓他與病患更站在一起,也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痛苦。2009年6月服務期滿,即使有三家大醫院、一家診所高薪邀約,他仍然選擇留下,照顧這群需要且信賴他的病患。
徐醫師讓我們看見在白袍下,一顆熱血、悲憫,且能感同身受病患痛苦的醫者之心。
守護4141個心跳
組員:13號 黃麗君 23號 賴泳伶
分工表:
分工表與封面設計- 13號 黃麗君 …P.2
作者簡介-23號 賴泳伶 …P.3.4
摘要-23號 賴泳伶 …P.4.5
他人評價-23號 賴泳伶 ...P.6.7.8.9
佳句摘要-13號 黃麗君 …P.10.11
讀後心得-13號黃麗君.23號賴泳伶..P.11.12
資料整理與排版-13號 黃麗君
版權頁影印和所有資料之影印-
13號 黃麗君.23號 賴泳伶
電子檔上傳-13號 黃麗君
老師,6/7的礦還沒有消掉說....
上禮拜四有跟你說,但是還是沒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