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6 15:06:15

九十五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五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九十五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五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1. 蘇絢慧,《死亡如此靠近》,台北:大塊 ,2001。
2. G.Wayne Mill,G.Wayne Mill,《愛的再造-韓德仁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療》,
台北:天下,2005。
3. 劉昭仁,《臺灣仁醫的身影》,台北:秀威資訊,2006。
4. 王溢嘉,《實習醫生手記》,台北市:野鵝,1989。
5. 艾倫.羅,《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台北:天下文化 ,2004。

※ 字數:全篇報告至少1000字。
※ 格式: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於12級。
※ 封面應註明題目(如:《蘭嶼行醫記》之讀書報告)、班級、姓名、座號。
※ 內容:1.作者簡介
2.作品簡介
3.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4.他人評價(即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
5.讀後心得(不得少於500字)。
※ 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磁片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之留言板)。
※ 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 http://myblog.pchome.com.tw/m254090/
※ 繳交日期:96年4月13日(星期五)前,逾期不收。
※ 本篇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鄧景耀 2007-05-15 12:02:44

死亡如此靠近




一、篇名:
《死亡如此靠近》-如何面對人生的最後一盞燈


二、基本資料:
1.作品名稱:《死亡如此靠近》
2.著作人:蘇絢慧
3.出版項:大塊文化/2001/初版/台北市
4.頁數:245頁
5.定價:250元台幣


三、前言: 如果有人說「死亡是人生旅途中,最棒的一件事。」不知道你有何反應?
厭世的想法?還是精神上有問題?其實人生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死亡就 可終止它們,不是嗎?問題是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總是恐懼的,而死後的總 總都是未知的,因此人人恐懼死亡的存在。這本書告訴我們種種的現象,可 是骨子裡又是什麼呢?這也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們要去探討的途徑:(一) 死亡 (二)安寧病房 (三)人面對死亡的感受與恐懼

四、作者簡介:

本以攝影工作、櫥窗設計與人群連結。卻在清楚看見失落與悲傷的面貌 後,開始尋找邁向生命復原的軌道。神學院是停留的第一站。藉著這個起點, 與社會工作相會。神學、哲學思考與社會工作的學識與技巧的學習,讓她更 貼近真實的人性,學習善待與接納的生命功課。
馬偕醫院是第二站。臨終照顧工作開啟她關懷人的新眼光;社會工作師 執照給了她專業的身分,但堅持不以權威或專家的身分侵犯人、評斷人。她 自許一生致力於真實及美的生命展現,祈求一份能常駐人心安靜平穩力量。 文學是生命之旅剛剛抵達的站。本書《死亡如此靠近》為第一本著作, 她試著以文字闡揚愛與生命、探索死亡與失去,為使人的心靈能擁有溫暖與感動,能善待生命。
五、正文:

內容分析:

(1)死亡: 死亡是什麼,為什麼人遇見就對它退避三舍?死後去到哪裡,天堂、地獄

還是憑空消失?正確答案沒有人知道,對於另一個世界一般人有太多太多不 了解,以至於當它悄悄到來時,不由得總會讓人有一股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 恐懼、害怕及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有人願意主動 去探究、學習有關死亡的事情,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裡,死亡是讓人感 到恐怖、畏懼的,一般人的想法都認為『活著的時候似乎不要想到死亡才對, 青年人接觸死亡太早;老年人談論死亡太沉重』,然而真的是這樣子 的嗎?親人的死、寵物的死等等…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最後要面對的就是 這一條人人畏懼的死亡之路,每個人都知道死亡有一天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卻沒有人願意真的相信死亡,或許『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學 習著放下感情、親情、友情及愛情,把「愛」與美好的回憶留給還在世間的 人,學會了這些我想將來死神來迎接我們的時候,恐懼與遺憾就會少了許多。

(2)安寧病房

安寧病房是提供安寧療護照顧的地方,而安寧療護是指針對癌症末期病患及家屬的特別照顧,是由一群專業的醫護人員,用完善的醫療緩和症狀,再 配合如作者這樣的社工人員,愛心地陪伴癌症末期病患走完人生的最後一 程。整個照顧過程中,病患有最大的自主權,家屬則須全程參與。滿足病患 身、心、靈及家屬的需要,進而達到「四全」的目標,是一種提升癌 症末期病人和家屬生活品質的「全人照顧」。

癌症為國人死亡原因的首位,而癌症的治療過程是艱辛且難熬的,每個 人的生命都很寶貴,即使走在人生的終點時,也應該得到良好的照顧和顧及 到病患的尊嚴,這就顯示社工人員的重要性,作者所提供的服務就有:一、 紓解病患及家屬的情緒問題,協助面對臨終的預備與調適,並提供病患及家屬相關社會資源。二、適時提供病患信仰的力量,撫慰內心慌恐及心靈的安 定,讓病患能擁有生命的尊嚴且完成心願而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 悲傷,好好的走下去並過原本的日子,這就是安寧維護的目標。

(3)人面對死亡的感受與恐懼: 人面對死亡會不會感到恐懼?或許是決定在他有無意識, 如果一個躺在

病床上很久的腦死病人,他對死亡就不會產生恐懼,而會產生恐懼的是一個 意識還很清楚的病人,這就像我們高中學測要放榜時,一個對升學有強烈慾 望的學生在放榜那一刻內心會感到恐懼,而相反的不注重功課的學生,對這 件事也比較不會去在乎,所以有意識的臨終病人也是如此,因為不知道自己 死了之後會是到什麼地方,是不是從此以後就永遠跟這個世界的人、事、物 都斷了關係?
而且也不知道到另一個世界會看到什麼東西?死到底會有什麼感覺?是痛苦還是愉快的解脫?是任何人都預測不到的,這些種種因素都可能造成臨終病人面
對死亡的恐懼。

六、結論: 死亡真的離我們近嗎?心愛的寵物死了、親友因疾病過世了……這些事

都曾在你我身邊發生過。可是,當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得太突然,一定會使 我們不知所措。就如作者這樣的社會工作者也是一樣的。她照顧的是隨時都 會離開人間的臨終病患,這種要保持樂觀心情去面對無論是病患或其家屬都 需要費心去調適,以我們現在的年齡,社會歷練並不多,無法充分體會當事 人的心情。「事不關己」,無法將心比心,這是個充滿「愛」的世界,「不相愛, 即如死滅」就是最好的表達,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用正確的 態度去面對內心的恐懼,因此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而增加自己的悲慟, 也無法使病患在最後一程得到安息,死亡既然不可知,「面對死亡」絶對不是 我們要去探討死後的世界,而是要我們承認並相信死亡必然會到來,進而去 珍惜每一個當下,使其充實圓滿而無憾,如此一來才是「學會死亡,才能學 會活著」。


七、佳句


「每天,我與自己的死亡更靠近」、詩哲戈爾說的:「願生時艷似夏陽,死時麗如秋葉」、「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在「關燈前」裏,楊大哥是位胃癌病患,他述說:「好痛苦,真想關燈.....如果生命是一盞燈的話。」絢慧告訴他:「何時關燈我們誰也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儘量維持亮度,因為你是我們所珍惜的燈」。


八、心得


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安寧病房,是照顧許多癌症病患的特殊病房,他有良好的醫療措施,完善的設備,但並不是這樣就可以使病患安然無懼的面對死亡,無憂無慮的前往下ㄧ個國度,而是讓末期病患在病痛中,減少疼痛,能夠減輕一些負擔;然而社工人員,是在病患面對死亡的恐懼裡,所產生的情緒中,無時無刻的上演著衝突、關愛、不捨、遺憾、淚水、歡笑的劇碼,從中滲入加以了解每個病患,給予所要的協助。
「死亡」ㄧ直以來都是人們所畏懼的,它象徵孤寂和結束,不可否認的,它是人生的必經過程,生老病死,沒有人會逃的過,但在有生之年,是不是應該好好的去把握,珍惜每一件事物,不要讓自己有所遺憾的離開人世間。

也藉由本書作者「蘇絢慧」在安寧病房擔任兩年的社工師,從這些病患的痛苦中、死亡中,學習體驗到許多事,而寫本書,讓我有機會去讀它,讓我學習到一般不可能學習到的事情,就如同「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我也由這句話了解死亡,讓人們能夠真正的發現到生命的重要意義與其價值,學習如何面對死亡,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充實的每ㄧ天!!

5R507 45號 林書毅 2007-04-16 19:12:09

一、作者簡介
作者-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系就讀,期間不斷跨界,涉及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畢業不久,既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
多年來,他曾在『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發表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作品充滿了融知性與感性。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作品簡介
『這個人說:凡盜取生命奧秘的人,必須為此付出許諾。但他為什麼會在台大醫科畢業後,放棄令人艷羨的醫業而獨自走上有風有雨,路的盡頭在雲深不知處的旅程?』
本書在作者自序的部分有說到,他在畢業後,希望走的是一條有風有雨,路的盡頭在雲深不知處的道路。本書內容是作者在描述第七年當實習醫師時,在醫院的淋淋種種故事,以最保留當時「實習醫師」的觀點,和當時最接近於醫學時的心靈樣貌來呈現本著作。
本著作有兩個部份,第一部分是「實習醫師手記」,共四十二個篇幅;第二部份是「楓城散記」,更十二個篇幅。
三、佳句摘錄
1、部二「楓城散記」(pp.185):-生命是無邪的,何不讓我們捨棄虛矯的尊嚴,美麗的謊言,而追求(保有)生命的圓滿?在這個塵世中,唯一能令我們激動的東西除了生命外,還有什麼呢?
2、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148):-我抬頭向天,天空是一片柔和的藍色。人生的際遇是多麼不可思議,在同樣有著柔和藍色天空的清晨…今天我的體內有一股迅速膨脹的激力,他充塞在我的心中。
3、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122):-他的周圍相當吵雜,早上的醫院大門邊,有著川流不息的人潮,無數的腳步從他的身旁跨過,無數的身影掠過他,有些人停下腳步,露出惻隱的愁容,然後搖搖頭,繼續趕路。
4、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129):-兩行清淚爬上了少女蒼白的雙頰。她轉過頭來,抓緊母親的手。父親痛惜的眼光隨著少女臉上的淚珠移動,他的寶貝女兒在一刻之間變成了婦人…
5、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32):-我踱到窗口,但見窗外一輪明月高掛碧虛,古今共此明月,它易於喚起人們的幽思。
6、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41):-哲學家齊克果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與自己的生命如此脫節,竟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個清晨他醒來發現自己死了,而他卻從未面對或接觸過自己的存在。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
7、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46):深夜,產房中扔然燈火通明。產婦靜靜地躺在產台上休息,嬰兒已送往嬰兒室,家屬趕著去報喜,產房頓時獲得片刻的寧靜。
8、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26):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越來越薄,因為我已慢慢瞭解到,他們所擁有的是我即將失去的;而他們所失去的,正是我企圖去捕捉的。
9. 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41):教授仰身閉目聽完報告,彎下身來側著頭,聽診器在病人胸前滑動,恭立在兩側的我們,看著教授的動作,幾十年的侵淫,已使他的動作無懈可擊,而成為近乎完美的藝術。
10、部一「實習醫師手記」(pp.28):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搏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扔然必需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恣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
四、他人評價
展開首頁, 濃厚的藥水味撲鼻而來, 冰冷的檢查設備, 白袍醫生, 頽喪的病人, 焦急的家人, 凝視一幕幕沈重的生命劇碼。
一個剛宣告完醫生誓詞的實習醫生, 穿梭在各科觀看, 實習, 習得人世間的荒謬, 及痛苦。似乎也帶我走進那個等待掛號, 等待宣判, 等待每日巡房的醫生說, 病人今天狀況比較好, 再等到簽署病危通知書, 邊按著呼吸幫浦再等著還沒回到家的救護車。病房的白床單, 行軍床, 點滴瓶, 噴出的迷霧呼吸輔助器, 心跳監視器的平穩的跳動聲, 通道上按時運送的三餐呼喊聲, 某人的電鍋永遠飄著食物的烹煮味。五味雜陣的辛酸, 像是注射在血液的顯影劑, 一幕幕影像跳躍出來。我不忍回頭那段進出醫院陪伴的日子, 而在醫院的工作者每日大量的生老病死, 又如何面對呢?我看到他手持利刀, 在眾學生不敢面對那被肢解到仍活著的實驗狗, 勇敢插入狗狗的心臟, 慈悲地結束牠的一生..
我看到他把在大體解剖室裏穿過的白袍, 在宿舍前, 放火燒掉..
我看到他看著在病人在自己潰爛的傷口上, 放朶玉蘭花, 掩飾惡臭..
我看到他在值大年夜的12點, 跟病人說新年快樂, 過一年了..
我看到他在朋友為畢業後到底要前往美國繼續唸書, 或留在台灣唸研究所而煩惱不已, 無從選擇時, 生氣而大聲說, 病人面對死亡時, 無法有選擇的權利, 而活著的你們, 選擇都是自然而簡單的, 因為只有活著, 就算選擇錯誤, 永遠都有再次選擇的自由, 沒有什麼是錯誤的選擇。
五、讀後心得
「實習醫生手記」這本書它以散文的方式呈現,內容總共有五十四篇小章節,作者將每個章節以一篇小故事來呈現出他當時在醫院內實習時的種種體悟與過程中對自我生命道路上的新發現(作者最後毅然決然的棄醫投文)。
在剛看完了作者(王醫師)寫的這本書後,自己內心也受到些許的連漪。通常我們普通人對醫生的看法與病人對醫生的看法定有大為的差異,而醫生看病人或普通人卻沒有太大的分別心,或者說,是把病人看作是與病魔抗爭的普通人;最重要的觀念是:醫生也是凡人,當然也有凡人的煩惱與凡人的問題。
有時候在醫學的領域中,會很難去界定一些也許在平時的思考邏輯就可輕易推究出的問題,在醫學的世界中,這樣的情況很難去做比較,舉個例子來說,也就是這本書談到最多的一個議題-生命與死亡。
本書的每篇故事都寫的寫實生動,也許自己也剛從醫院實習完回來,對於書中提及的一些院中時常出現的問題也較為容易了解,從書中得知的事物也可稱是增廣了自己不少額外的醫學知識。其中某些章節的內容在讀過之後,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省思的。例如以下是自己在讀完時所體認出的即時心得:
【你是新來的醫生?】篇:萬丈高樓平地起,在任何的領域中,必有一個基底,而那些高大的建築在成形以前,也是由層層的底基造起。
【我的死活.自有安排】篇: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所謂的「命運」,但我們卻可以透過對自我的了解而使生命有所改變。
【狂亂震颤的一刻】篇:人,或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起點與終點,有開始必有結束。雖然在結束的時刻來臨之際,你可能無法得到任何的救贖,但是,你卻擁有屬於個人的一生的回憶。
【尊嚴與聖潔之外】篇:不管如何,逃避是最後不得已才使用的手段,不用擔心自己的路有多難走,勇氣將會是你好用的左右助手。
【病人的照片】篇:如果我們的觀念、思想,會因為外在的刺激而出現連漪,那我們的行為表現是否也相對會有所改變?!
宣佈死訊.心如電轉】篇:親人的離開,最傷心欲絕的或許就是他的家屬吧。然而死亡卻是很無助的,也是每個人最後必走的一條路!
【生命何價?拈花微笑】篇:與其在猶如監牢般的小空間痛苦的過日子,為何不拉開窗簾、打開窗戶,迎著陽光且吸收怡然自得的新鮮空氣呢!
縱使生命有它的期限,時間一到就如同劇終人散般的淒涼,但我們確實沒有能力可以去控制它;相反地,如果是一場戲,我們就更應該去珍惜這段戲中的時光,所以我們更應當去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
在經歷了些許的所謂「社會教育」之後,在面對種種問題時,出發點都是以面對它、克服它為優先,況且「方法」是用心想出來的,所以我很堅持:不到最後關頭決對不要輕易的放棄自己!

5R507 12號 劉 2007-04-14 01:15:10

一.作者簡介: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社工師。
1973年7月生於屏東。1991年,畢業於台北市泰北高中美工科。1993年,進入台灣神學院就讀。1997年6月,經甄試進入馬偕醫院社會服務室工作。1999年5月,轉任淡水院區的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2000年,考取專門職業技術人員高考執照。

二.作品簡介:本書作者曾在安寧病房工作,她從自己的生命歷程和工作經驗出發,告訴大家:死亡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的毫無益處,而陪伴臨終病人也不是件讓人恐懼的事。

三.佳句摘錄:1.讓孩子了解,死亡是萬物都會經歷的過程,猶如四季的轉換,也向業子從新到凋零的過程 p108
2.這是寶寶的力量;能不懼怕的表達真實的想念、能把失去化為珍惜與感恩的生命力量,能以祝福克服怨懟 P187
3.生命絕對重要;我們無法預料是否能延長生命,但我們堅持不拖延痛苦 P199
4.平靜、安然、保守、停滯、順服、珍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被人們所遺忘了 P193
5.想那麼多做什麼,快樂也是過一天,悲傷也是過一天,你要讓自己怎麼過? P177
6.愛無比可貴,人的心若保有愛,就能保有體諒、溫柔、憐閺與付出 P207
7.人活了大半輩子,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和對自己肯定的功夫卻未隨著年齡成長,乃要用外來的回應來偵測自己夠不夠被愛 p200
8.人,在生命與死亡交會的渡口,獲致最純淨的靈性成長。
心,在痛苦與考驗交織的網中,洗練出最光華的人性。 P11
9. 就如蛻變的蜻蜓飛翔之後,無法在回到水中告訴未蛻變的同伴:
天空的世界是如何的寬敞與晴朗。何況,他們再也不認得眼前這已
蛻變的朋友。 P115
10. 恨,正是因為曾經期待著愛。 P135

四.他人評價:敘述人頻死的感想、或是起死回生的一些感觸,卻怎麼都沒能感受關於人在死亡前的最真誠的那一面,而這本從社工師的角度看到許多關於親情、愛情、友情的堅強、勇敢、溫柔的故事,看完。卻突然的泛起一些感慨,不路覺得橫跨在死亡之間,所面臨的恐懼最能看見人最真誠的一面,故事提到單身的光大哥,因為沒辦法接受自己還沒完成一些心願,生命卻要走向結束的一刻,來不及轉換心態之下,一直想跳樓自殺。是否人生總是要保持著沒有遺憾的生活,在生命結束前才不會發現自己愧對生命?而人卻總是放不下的很多事情,在要離開之前。可是真的能夠如此?死亡之所以如此艱難,實在是因為將死者有太多放不下,而死者親友有過多的捨不得。「安寧死亡」在台灣剛剛起步,如果這本書是扉頁,我們期待更多的開拓,讓死亡不僅僅是結束和悲愴。

五.讀後心得:我從不覺得一個人年紀輕,就代表他不懂死亡。或許它人有過親身或旁觀體驗。病房中,除了死亡,還有什麼?我自己的看法,還有的就是家人之間的寬宥與關懷。但更因為是家人,有了更多的不滿與怨恨,讓瀕臨死亡的情境變得複雜。卻突然的泛起一些感慨,不路覺得橫跨在死亡之間,所面臨的恐懼最能看見人最真誠的一面,故事提到單身的光大哥,因為沒辦法接受自己還沒完成一些心願,生命卻要走向結束的一刻,來不及轉換心態之下,一直想跳樓自殺。是否人生總是要保持著沒有遺憾的生活,在生命結束前才不會發現自己愧對生命?而人卻總是放不下的很多事情,在要離開之前。可是真的能夠如此?著沒有肯定的答案。楊大哥與她的妻子,楊大哥要離開的最後一個畫面,最讓不路感到印象深刻,因為楊大哥在知道自己生命已經到了盡頭前,那幾刻鐘,緊緊著握著妻子的手不停的說著『我愛妳』『我愛妳』『我愛妳』這樣的堅強,讓不路的心情一時無法平息。當我們在外,看見了很多人,遇見了很多事情,燈紅酒錄這樣過著生活到了生命最後盡頭,才會突然的發現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