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分享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除陸陸外.應該人人都琅琅上口..
江楓.....江橋和楓橋
姑蘇...蘇州..
名稱由來的傳說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后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么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于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裡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于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據說也源于這個美好的傳說。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變更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后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后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古早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后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后,你且看他!”
文摘錄自:
http://wikiyou.tw/%e5%af%92%e5%b1%b1%e5%af%ba/
兩坐蹺一為楓橋一為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