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5 01:00:21尚未設定

主教殺人事件

「主教謀殺案」為美國古典推理作家
S.S范達因的代表作
而范達因也正如推理聖堂的主教一般
嚴謹且保守的文風
為後世畫出推理類型小說的圭臬

范達因在推理界最為人所知的貢獻
除了畢生精華的十二部作品
就是"推理小說二十誡"了
這部分暫時不詳加列出
范達因身為推理始祖之一的地位不容撼動
只是從現今的眼光來看 筆者對其作品有些主觀的想法

范達因對推理小說"文本"的堅持
從他十二部作品皆以「XX謀殺案」為題 就可看出端倪
從詭計到情節 雖然略施變化
卻無不在一個合乎一般人對推理小說的認知框架下進行
從結構下去審視
艾勒里昆恩的長篇短篇 就像一處高級社區 在建築上未必有華麗之姿
不過附屬的游泳池 健身房 空中花園 絕不會讓人失望
阿嘉沙克莉絲汀的作品就如吉普賽的營地 一座座的帳棚
其中有神秘 有浪漫 有滄桑 或許稍嫌夢幻 卻讓人樂於跟隨
而范達因的作品則像國民住宅 一棟棟都切割成傳統的長方體
儘管坐北朝南 防曬遮雨 堅固耐用 卻缺乏別墅的活力
十二部作品在顧作輕鬆的偵探──菲洛凡斯的帶領下
讀起來仍略嫌沉重

范達因的另一特色 就是凡斯推理時所引用的學問
日本的推理小說 常以現實來營造出超現實的情況 工具性詭計尤其
意思就是 儘管實際情況不可能發生 用現實的元素鋪陳
仍得以讓人看的津津有味 得以投射其中
范達因這種洋派的推理小說在工具性詭計上 其實並不十分強調
對於凶案過程 或心理性的詭計著墨較多
艾勒里昆恩辦案的模式 常用排除假設法 輔以案子各元素的實證
赫丘勒白羅則以犯案現場和當事人自白 拼湊犯人的影像
再從疑犯中找出符合者
而菲洛凡斯呢 多數情形類似白羅心理學的手法 不同的是
凡斯可以用近乎"形上學"的理論 來討論一個殺人者的心態
「主教謀殺案」中
凡斯一席以數學的宇宙觀和數學家理論 對於人性的討論
用以推敲案情 可以說技驚四座 不僅充滿創意 也讓人大開眼界
當然讀者佩服的不是菲洛凡斯 而是他博學作者 范達因
這部作品的份量 在這裡可以說就佔去九成了 其餘犯案手法則無甚特殊
但因為這麼一個章節 主教一書已足夠名留經典
這也幾乎就是范達因作品的公式了
經常可見凡斯信口論及一篇學術推導 在用以推理案情
如果使用的恰如其分 當然使整部作品的厚度大大加深
只是類似的情況 有時似乎帶有炫博的嫌疑
以「龍謀殺案」來說 范達因寫到古今中外有關龍的傳說
西洋龍 中國龍 等各種五花八門的論述 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學問
不過過多的篇幅與案情不相關時 卻讓人有些不耐
更遑論以哲學討論入文章 甚至有時候讓筆者得看三遍 才弄懂意思
構築在犯人 社會情境 和受害人間的犯案動機 在這種推理下 似乎過渡單一化
但若以犯人功利性、利益評估性的犯罪觀點來看 似乎又將動機過度膨脹了
案情本身單純 但解釋層面太廣
出現倒因為果的情況則更不必多說了
這使得其作品經常匠氣太重 反成為推理樂趣的包袱
當然 也害的菲洛凡斯變得不怎麼討喜 好似一個驕傲的資優生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其作品中的犯人
許多的下場就是死 不管是自殺(不負責任的人還不只一個!) 被毒死 被動物咬死
甚至還有被大石砸到再淹死…………
這種報應式的結局 某種情況似乎是大快人心
但在書末缺乏了偵探和犯人的互動 以及犯人的自白部分
總覺得無法撐起整篇犯罪的主軸
也缺乏真相大白後 收尾的完整性 變成偵探一人表演的舞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後期的一部作品
評價兩極的「葛雷西艾倫謀殺案」
記得謀殺專門店曾經大力推薦這部范達因的轉型作
筆者只覺得薄薄一本 卻讓人頭昏腦脹
也不是這本書沒有內容 只是在愛情 哲學與人生的包圍下
推理的成分已淡的看不見了
范達因在這一部作品的確"轉型"了 不過卻未必成功
他曾提出推理二十誡
但光在這部作品中的密道 愛情 和含糊的人物關係
就已經觸犯了好幾條
本來應該間不容髮的犯罪 竟包含了可笑的錯誤
而如同詩人般的流氓 搭配上凡斯哲學家似的對話
作品中常見白馬非馬的詭辯 這一點讓推理小說的讀者相當傻眼吧

這一篇對范達因先生相當不尊敬的批評
也可以算是雞蛋裡挑骨頭
但這些瑕疵我認為無法不掩瑜 只是並不能無視其作品的價值
終其一生的十二篇心血 在推理模式和情節要素安排上
仍是許多推理小說的依循對象
正如以結構來看 你或許無法從其窗口看見夕陽和極光
至少能在這棟房子內住的安穩溫暖
更何況那些精闢的論証 仍會如流星般 留下明亮的光輝

2004. 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