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5 00:24:39東方亮

(走馬遼宁)中央今開決策會議 振興東北將列國策

2003年08月04日A1


中央政府今天將在吉林省會長春市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策會議,這是近年來國家為東北舉行的一次最高規格的會議。據悉,這個會議將會正式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列為國策,取得和西部大開發同等重要的地位,並出臺一繫列相關措施。東北有望繼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地區之後,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個增長極。遼寧省長薄熙來在赴會前夕,接受本報采訪團專訪時,不失時機地推介說,港商北上是到時候了,也該闖關東了。



溫總半年兩度到遼調研

在傳統概念上,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記者在遼寧采訪時得知,為了這一國策的出臺,新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半年之內已經兩度到遼寧作調查研究,一次是今年農歷年除夕之夜,溫到遼寧阜新一煤礦礦井下和煤礦工人一起過年。對此,傳媒主要是從溫總親民的角度進行解讀的。但當5月底6月初溫總第二次到遼寧的時候,其經濟意義則已經凸現。

遼寧消息人士透露,溫家寶在遼寧考察後所作的報告,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調。去年秋天在北京舉行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略。溫家寶在遼寧的講話,則首次稱這一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這兩個地區情況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全國經濟戰略的兩個重大問題”。溫家寶特別強調兩者可以“並行不悖”,東北振興“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有必要把振興東北“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國“新世紀新的發展階段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當時,溫家寶對遼寧的高層官員表示,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是新一屆國務院的一項重要任務,並稱因為防治非典使他的東北調研推遲了兩個月,因此,防治非典剛告一段落,溫家寶隨即到了遼寧。而溫的副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也到東北做過相關的專題研究,並因車禍在黑龍江受傷。

東北或成第四增長極

此間人士表示,中國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出臺過幾項區域發展的重要國策,如包括建立經濟特區和開發浦東在內的沿海經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等等,東北振興作為一項新的國策,已經開始讓人憧憬東北將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中國內地經濟第四增長極,並將開創一個“新東北時代”。內地有傳媒稱,振興東北是一場新的“遼 戰役”。

遼謀建裝備制造業基地

遼寧省長薄熙來在赴長春參加中央政府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會議的前一天,接受了本報采訪團的專訪。薄熙來表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裝備制造業和重要的原材料工業的基地。

“共和國的裝備部”這樣的說法,記者第一次是從遼寧省委副書記、瀋陽市委書記張行湘那裡聽到的。張分析,東北地區對國家的價值,首先就是國家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雖然現在GDP總量不是太高,但裝備制造業不得了,南方一些先進的廠子很多裝備都是歐美進口的,裝備制造業內地很多是生產不了的,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國力強盛的重要標鴛,而東北在這方面有最雄厚的基地,瀋陽和大連又是遼寧兩個最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

薄熙來介紹說,遼寧作為新中國的第一個工業基地,過去幾十年對國家是有貢獻的,是中國的工業搖籃。建國後的第一爐鋼水、第一列內燃機車、第一架飛機、第一艘萬噸輪等,都是從遼寧生產出來的。

嚴格地說,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傳統行業,但它卻是一個不會衰老的行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牽涉到遼寧產業的重新選擇。薄熙來明確表示,遼寧不會放棄發展裝備制造業,遼寧發展裝備制造業有足夠的技術儲備、知識儲備和人纔儲備,這幾方面的優勢極為深厚,也極為獨特。溫家寶在遼寧考察時,亦特別提到遼寧作為裝備制造業的基地,水平仍待提高。這也提出了在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過程中,必須發揮高科技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傳播與帶動作用,帶動傳統產業升級。

鞍鋼本鋼醞釀重組

在“鋼都”鞍山,鞍鋼集團總經理劉jie向記者介紹,鞍鋼在過去9年投入160億元,鞍鋼90%的技術都更新了,鞍鋼的技術水平已經從五六十年代升級到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劉jie表示,冶金行業最先進的技術不在日本、韓國,而是在中國,並希望再用5年的時間,進入世界最大鋼鐵企業行列。薄熙來和劉jie都透露,為把遼寧的鋼鐵企業做大做強,鞍鋼和本溪鋼鐵這兩家遼寧最大的鋼鐵企業,正在醞釀重組。

突破體制圖振興

遼寧甚至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基本都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其體制比較完整,但無疑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經濟。

薄熙來也承認,北方計劃經濟體制比較完整,轉變起來比較困難,積累起來的矛盾也比較多。如果仍然以原有的體制模式去推動振興東北戰略,這一戰略不會成功。

溫家寶6月初離開遼寧時,留下了一句話:“實現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並表示即將出臺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方案,主要靠市場經濟機制,這樣纔能長久持續。 陽渾南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曉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老體制不過河。”

在廣東,“走得快,好世界”這句話非常流行。在遼寧,改革“走得快”的是營口市。營口市委書記孟凡利對記者說:“最重要得是所有制的改造”。這樣的觀點上個世紀80年代在內地便已經有人旗幟鮮明地提了出來,但做起來卻是極其艱難的,1998年孟凡利在營口就開始做這件事。孟也坦言,“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者,他們甚至發動職工進行反對。”目前,營口97%的國企已經改制為民營企業,並從2000年開始扭轉了國企一連7年的虧損。孟說,當時不干不行,不干連改革成本都沒有了!

港商闖關東正其時

薄熙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識時務者為俊傑,港商北上是到時候了,也該闖關東了。

薄熙來稱,4年前,國務院定的是西部大開發,現在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要繼續,東北老工業基地也要振興,實際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對中國整個經濟戰略的價值和西部大開發是等同的。

薄氏認為,有些不夠敏感的商人可能還看不到這一點。過去,港商在珠江、長江三角洲做得比較多,他若是到東北來,定會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心曠神怡的,別看東北還有困難,但商機無限,遼寧人還特別好客、熱情。

薄氏表示,現在遼寧很多市都有歡迎外來投資的“饑渴癥”,很可能來了後一見如故、一拍即合、一舉成功。所以說,香港企業如果到遼寧來,我認為是恰逢其時,可能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歡迎,得到意想不到的收多,掙到意想不到的大錢。

他認為,真正有眼光的客商,應該到那些市場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地區去開拓,今後可能會有更豐厚的回報。現在人們的心態是買漲不買落,都跑到好的地方去。不過,他話語一轉說,遼寧現在行情也看漲了。

他說,《香港商報》若把南資北上的事情宣傳好了,“港商都應該感謝你們”。

CEPA對遼也是商機

至於內地與香港即將實施的更緊密經貿關繫安排,薄氏認為對遼寧也是一個機遇,是做生意的好時機。他稱,中央政府支持他們到香港進行各種類型的經濟合作,遼寧當然要在這種好的形勢下,多到香港做生意。很多遼寧人到香港回來後都感覺不錯,覺得做生意很方便,交談很方便,語言很方便,飲食也完全適應,與香港朋友交流得很好。薄氏表示,今年遼寧還會到香港招商,“香港顯然是我們合作的一個重要基地”。

提前卸包袱迎振興

薄熙來談到,這兩年,遼寧在國家的支持下,在一些方面先走了一步,為迎接振興東北國策作了一些有利的鋪墊。

從1998年開始,遼寧實施國企三年改革脫困計劃,使相當一批國有企業破產了,卸掉了老企業的包袱;同時,減債也有了效果,東北不良貸款比率在全國是最高的,這兩年遼寧下降了7.9個百分點,現在仍然是30%多。而在2000年以前,每年要增加一兩個百分點。

另外,遼寧花了48億元實施社會保障體繫改革,使160多萬國企職工脫離了原來的企業,解除了原來國有企業的包袱,使他們走向了社會。薄熙來算了一筆帳,如果這160萬人讓企業背著,一年每人1萬元就是160億元,每人5000元就是80個億,國有企業不僅背不起,很可能被背垮。社保試點,使相當一批國有企業死而復生。

這些措施,令遼寧人多債多的狀況有了改善。除了上述的160多萬人,國企包括優勢企業的減員分流亦減掉了76萬人,另外還有大集體也走了幾十萬人。

薄熙來表示,遼寧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進入“十五”以來,遼寧出現了一些轉機,有一些好的發展勢頭,總的來說是經濟開始提速。2001年GDP增長9%以上,去年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3%。今年看來還是不錯的,GDP還會以兩位數增長。

尋求破解資源枯竭難題

在“煤都”撫順,該市市委書記周銀校對記者說,撫順經過近百年的開采後,煤炭資源已經接近枯竭,目前正在尋找發展新的接續產業。而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所在地盤錦市,亦在進行相應的部署,避免盤錦“因油而興”之後,“因油而衰”。

在遼寧,類似撫順、盤錦這樣的城市還有阜新、本溪等城市,這些城市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過多年的開采之後,資源正逐步走向衰竭。盤錦市市長程亞軍向記者介紹,到去年底,遼河油田原油開采已動用探明地質儲量的77.1%,天然氣則已動用了82.6%,新增儲量亦明顯低於當年的動用儲量,油氣產量明顯下降,資源約束加劇。

溫家寶在遼寧考察時,曾專門談到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經濟的轉型。按照溫總的想法,資源仍豐的城市要拉長產業鏈條,對近期走向衰竭的要抓緊發展接續產業,而已經衰竭和接近衰竭的要關閉礦山、安置職工、搬遷沉陷區居民。

薄熙來稱,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遼寧的一大經濟戰役。遼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從前年開始的,盤錦是石油資源近期走向衰竭的城市之一。程亞軍希望在目前油氣仍然相對穩產的時期建立起接續產業來。按照盤錦的計劃,其接續產業最重要的組成,仍然是以油氣為原材料的四大石化基地。不過,盤錦雖然出產油氣,但至少在短期內,盤錦的油氣資源對其接續產業的建立幫助不大,因為盤錦出產的油氣,由於屬於國家戰略物資,基本沒有在本地消化,盤錦如果要建立以油氣為原料的石化基地,必須要從區域外購進油氣,削弱了成本優勢。

無論是盤錦,還是撫順,對當地大型國企的依賴程度都非常高。程亞軍對記者說,中石油總公司對遼河油田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占全市的50%,在油氣開采量遞減的前提下,中石油減少了對盤錦的投資,這對盤錦建立接續產業也構成了約束。

記者所到的資源約束型城市,當地的官員大都為“錢從哪裡來、人到哪裡去、體制如何改”而絞盡腦汁,有人甚至說這是資源衰竭型城市正在求解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其難可想而知。一位官員在向記者解說如何尋找一個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時,一連說了四句“很難”。

鞍山市亦在為減低對中央企業的依賴程度而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該市市長張克輝希望加大鞍山的開放度來實現地方產業的發展。這位有博士頭銜的市長給記者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鞍山以外,都是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