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9 15:31:53

北京景點 18. 再訪頤和園

2006-4-10 和老妹一起再次來到頤和園
這次下定決心要用心看看 ~ 記得買"通票"唷!! 醬子才不會有遺憾...
我們走了5小時...還是沒逛完...
留下"..."下次再來...

以下資料來自 http://www.17lai.com/JINGDDY/BEIJING/beijing_shiqu_yiheyuan.htm

第一站: 仁壽殿

原勤政殿,是清代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夏季在園中避暑居住期間,朝會大臣和接見外國使節的重地,為園內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殿內設有九龍寶座、御案等,仍保持原狀。

"仁壽"二字,來源于《論語》中的"仁者壽"字句,它同殿內掛的"壽協仁符"大匾的含意一致。意即施仁政者可以長壽,用于標榜慈禧自己。
仁壽殿的"麒麟"

麒麟(俗稱"四不像") 又名青銅怪獸,鑄造于清代乾隆年間。它鹿角、龍頭、獅尾、牛蹄,遍身鱗甲,並佈滿火焰紋,故有"四不像"的俗名。自然界並無此種動物,此是能工巧匠創造出來的優美形象。 據神話傳說,麒麟為吉祥的"仁獸",它能迎忠良驅邪惡,所以多用來把門看戶,以示吉利與威嚴。該麒麟是從圓明園遺址遷來的,原為一對,另一只已于1860年被英法聯軍所毀。






第二站: 玉瀾堂

建于乾隆年間(1750),后來被毀,光緒時重建。這組四合院,是光緒帝在園中居住及后來被囚禁的地方。 光緒帝為何會被囚禁呢? 光緒為慈禧胞妹之子(外甥)。當慈禧的兒子同治帝早亡后,慈禧為繼續掌權,便讓年僅四歲的光緒繼位,由她第二次進行垂帘聽政。光緒19歲時,慈禧揚言"撤帘歸政",但仍操縱實權,光緒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傀儡皇帝。

宜芸館

光緒皇后住處, 該館是玉瀾堂的附屬建築,為光緒的皇后--隆裕在園中居住的地方。隆裕系慈禧娘家的姪女(堂弟之女),是慈禧為了控制光緒逼婚成親的。帝后倆感情不和、未有子女。 珍妃為光緒的意中人,漂亮、聰慧,同情光緒,支持變法,因此被慈禧視為眼中釘。當光緒被囚禁時,珍妃即被降為貴人,並打入冷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在逃往西安之前,命令太監崔玉桂將珍妃從紫禁城景祺閣的冷宮中引出,推入井中淹死,所以故宮有"珍妃井"一口。 宜芸館是座典型的四合院,正殿西暖閣設有"鳳床"。院南垂花門內的廊壁上,鑲嵌有十塊乾隆臨摹的書法真跡。殿內陳設保持原樣。
第三站: 樂壽堂

樂壽堂是慈禧在園中居住的地方,為園內生活區的主體建築。"樂壽"二字,取《論語》"知者樂,仁者壽"之意。 堂內陳設保持原狀,正廳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動之地。廳中設有寶座、御案、掌扇、玻璃屏風,青花大瓷盤(盛水果,供觀賞及聞香味之用),此外還設有鍍金九桃大銅爐等。
第四站: 長廊 (維修中)

此為園內著名的游廊,1990年已被《世界吉尼斯大全》,評為全球畫廓之冠,馳名中外。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同時還建有短廊連接著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臨水建築,及山腳下的一座八面三層建築--山色湖光共一樓。在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我國道統建築中的蘇式彩畫,有風景、人物、山水、花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畫共計14000多幅。整個長廊沿湖岸迤邐綿延,像一條彩帶,把山前的建築群聯繫在一起,使山、湖兩個景區既涇渭分明,又緊密相聯,十分秀麗迷人。游人漫步其間,賞畫觀景,步移景換,美不勝數。
第五站: 排雲殿

慈禧壽慶之地
明代時,此處曾建圓靜寺。清代乾隆為其母親祝壽而建"大報恩延壽寺",但后 被侵略軍焚毀。排雲殿是于西元1887年(光緒十三年)興建的。"排雲"二字來自晉代郭璞的游仙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字句。

慈禧把自己比作排雲而出的神仙,將該殿專門用于壽慶活動,以便接受百官的祝賀。 殿中陳設的九龍寶座和沉香木大壽字,以及用台灣產的烏木特製的屏風等,大部分是慈禧做七十大壽時,由她的臣仆們送的壽禮。 慈禧曾在此殿舉辦過多次壽慶活動。當舉行拜賀"典禮"時,她坐在殿中的寶座上,光緒帝跪拜于二宮門內中央,一品官跪拜于金水橋前,二品官跪拜于橋南,三品以下跪拜于排雲門外。排雲門內外設有《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演奏班,以及鹵簿儀仗等。排雲殿外的東西配殿,是收放壽禮的地方。

慈禧每次祝壽都要大肆揮霍,不僅在園內懸燈結彩,而且從紫禁城到頤和園沿途分設60段點景,建造經壇、戲樓和彩棚等數十座。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六十壽慶。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之際,但慈禧罔顧國家安危,竟從國庫提取白銀540萬兩用于祝壽,僅仁壽殿前搭的一座天棚,就用去彩綢17500多匹,京津兩地可拉個來回,可見其禍國殃民的程度。
第六站: 佛香閣

這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為全園建築佈局的中心。"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 佛香閣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后被燒毀。1891年(光緒十七年)重建,耗銀78萬兩,是重修該園花費最大的工程項目。 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層四重檐,通高40米,以八根堅硬的大鐵梨木做擎天柱,架構複雜,氣勢磅因礡,是座藝術價值很高的古典建築。塔內供有接引佛(即阿彌陀佛),慈禧崇信佛教,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在此燒香拜佛,以求神靈的保佑。
第七站: 昆明湖-京城明珠  

該湖原名瓮山泊,到清代乾隆時期,乾隆借為母親祝壽、興修水利和操練水師之名,將瓮山泊仿杭州西湖大加擴展,並據漢武帝挖昆明池練水軍的典故而改為今名。當年乾隆及慈禧均曾在湖上搞過所謂的水軍操練。 昆明湖以西堤及一條短堤為界,劃分為三個水域,並據道教"一水三山"之說,分別築有南湖島、藻鑒堂和治鏡閣三座島嶼,以象徵神話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島)。 昆明湖的裡湖形似一只大壽桃,裡外湖的總面積為220平方公引(4000多畝),平均水深1 5米,最深處達3米多,這是京城歷史上第一座天然加人工而成的大型水庫。過去的水源主要來自西側玉泉山下的龍泉與玉泉,元代時大水利專家郭守敬又將昌平的白浮泉等引入,現下又與京密引水渠相通,水源更加充沛。其湖水浩淼,山島聳峙;堤橋多姿,建築宏麗;風光絕佳,是京城難得的一處山水勝境! 每逢夏秋之際,湖中是游泳、蕩舟和乘船賞景的極好場所;而到冬季則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溜冰場及冰上運動遊樂場。


清晏舫-中國最大石船  該舫在長廊西端的昆明湖中,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體用巨石雕砌而成,長36米,取"江山永固"之意,以象徵清朝政權堅如磐石。初建時為單層中式艙樓,后被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仿翔鳳小火輪而建為雙層西式艙樓。並在船體兩側加了兩只石雕"機輪",以"河清海晏"之說而改名清晏舫。船艙四角設有四根空心立柱,下雨時雨水可從空心柱注入湖中。在上下兩層艙樓內均設有一塊大鏡子,波濤映入鏡中猶如船在航行。石舫頭靠泊岸,含遠航歸來之意。當年乾隆帝、后及后來的慈禧 等,均喜至此放生、納涼、品茗與賞景
第八站: 西堤六橋

該堤于乾隆時仿杭州的蘇堤興建,堤外還有寬廣的湖面,以體現湖外有湖,水闊天空的壯景。 西堤自北向南建有六座橋,即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各橋形式不同,含義有別,極富趣味。

界湖橋: 位西堤北端,裡外湖的轉折處與進水口。

豳風橋: 其名引自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詩經》一書,以表現古代的奴隸主及后來的封建統治者,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玉帶橋: 為六橋之冠,用大理石和漢白玉石雕砌而成,拱高且薄,形若玉帶而故名。泉山的泉水從此橋注入昆明湖。清代帝后乘龍舟便是由該橋洞來往于玉泉山靜明園和萬壽山昆明湖的。相傳當年慈禧太后曾倒騎驢跨越此橋。

鏡橋: 其名來自唐代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句。
練橋: 名稱引自南朝謝眺的"澄江靜如練"詩句。
柳橋: 以唐代杜甫"柳橋睛有絮"名詩而稱。
景明樓: 座落于西堤南部,是乾隆帝仿湖南岳陽樓而建。其名取自宋代范仲俺《岳陽樓記》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之句。該建築由三座高低不一的兩層樓閣組成,前后臨水,視野開闊,是當年帝后們游 樂、觀魚、賞景的最佳景點之一。


第九站: 蘇州街

以水當街,以岸作市,乾隆時仿江南一水兩街式的水鎮而建,但后被侵略軍焚毀。1987-1990年,市政府將該水街宮市按原樣進行重建,再現了當年店鋪林立,古色古香的風彩。 該水鎮又稱買賣街,全長約300米,共設各式鋪面64座,牌樓(坊)14座,小橋8座。兩岸茶館、酒樓、錢莊、藥店、當鋪、綢布店、印書局等應有盡有、多姿多彩。清代時期,這裡的店員、伙計均由太監、宮女裝扮,每當皇帝、皇后、妃嬪們等來此游幸、購物之時,便煞有介事地做起火熱的"買賣"來。列肆(市)于皇家宮苑的做法而始于漢代。在此雄偉的喇嘛廟前,興建起如此秀麗的江南式水鎮市街,猶如薈萃娛樂、美食、商貿于一體的民間廟會,這反映出別出風韻的清宮生活,以及我國繁盛的道統商業文化。 游人至此可沿岸或乘小舟購物,充滿仿古旅遊的濃郁樂趣。

第十站: 諧趣園

為頤和園內的"園中之園"。建于西元1751年,是按乾隆之意仿無錫寄暢園而建,原名惠山園。西元1811年嘉慶重修時,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的含義改為今名。西元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于1892年(光緒十八年)才重新修復。 該園面積不大,環池共有十三座不同形式的建築,並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聯起來,佈局嚴謹、精巧,環境幽美、清靜。慈禧駐園期間,常來這裡休息、釣魚和觀賞荷花。
  諧趣園內究竟有什麼趣味呢?主要有三趣︰
聲趣  即西北角"玉琴峽"的水聲,流水潺潺,非常悅耳,宛如琴聲。
樓趣  西北部的"矚新樓",內觀為兩層,外看為一層,似樓非樓,頗具奇趣。
橋趣  園內共有五座橋,其中貼水面而架的"知魚橋"最為著稱。其名取自《秋水‧濠上》戰國時期的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