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9 22:40:51吳老師

對藝術啟蒙教育的思考



對藝術啟蒙教育的思考



  在我們這樣的大城市裏,校外教育發展很快,市場很大,很多教育都有很好的教育收入,美術教育也是如此。市場在迅速的發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物質關系成為不成文的共識。
 

  傳統的望子成龍的習慣、西方的競爭理念、未來的就業壓力,都成為家長送孩子學習的心理基礎。教育投資就是每個家庭的首要選擇,教育市場異常火爆。在這個城市就有上千家的校外教育。啟蒙美術教育也可以在這個市場裏分到一塊不小的空間,教育者匆匆上陣,也都能開起自己的“店鋪”,還沒有準備好的教育產品,來不及講究就開始在“店鋪”裏兜售。利益成為教育者的教育杠桿,急功近利成為教長的投資需要。
 

  一個天真、快樂、積極、興奮的面對他那滿篇說不明白的亂線作品,還津津樂道、自言自語的述說他編想出來的故事,我們大人該如何對待呢?依我們習慣上的價值判斷,就會覺的畫得太不好了,畫的什麼也不是。如果是父母這樣認為,孩子又很願意畫,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相信教育能夠幫助孩子,並願意把孩子送到美術班來學習,希望每次都能看到孩子有一幅好看的畫拿回來。就是這樣一個廣泛的大人目標性的心理需求,影響了教育的人性化、科學化的成長,奠定了教育面對市場的負面的市場基礎。在教育市場需求很不成熟的狀況下,教育也無力超越利益的誘惑,積極地去占領這個教育市場,不得不去滿足孩子父母的心理需要,無暇顧及孩子成長的真正需求,而去力求擁有這個市場,因此成人化教育理念和基本方式,下榻到啟蒙教育上來,對孩子未來創造的能力,極具有殺傷力。所謂的啟蒙教育,毫無啟蒙態度,我們必須弄懂這段教育嚴重狀況,才有可能進行教育價值判斷上的改變。
 

  當塗鴉作品擺在我們的面前時,教育的幹預不僅對家長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就是一生的影響。
 

  假如我們認為他還小,還沒有能力模仿出很復雜的形象,老師就要教他“簡筆畫”,如:蘋果、房子等,當孩子首腦還沒協調的情況下,完成模仿性的教育,是很困難的。如果不準確,老師還要去糾正,還要去評價畫得好與壞、對與錯。那麼在這樣一個有形的教育背後,出現的教育問題是很嚴重的。雖然老師教的是簡筆畫,看是最簡單的東西。但這種教法它的負面問題已遠遠超越了畫畫本身。他在束縛孩子的心靈,用一個極其簡單的形狀描摹的教育方法,牽制孩子的思維和想象。仿佛把鳥兒的翅膀捆綁起來後,教鳥兒如何行走。他忘記鳥兒根本不需要走,只需要展開高飛的翅膀。無知的家長和單純的孩子,都十分相信老師,也願意聽老師的,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和家長的心目中,是學習的依靠。
 

  再看這種教育,首先定位這是授受教育。老師教,學生學。它告訴我們,孩子的起點是“零”,孩子的潛在感受和能力,教師無須知道,也無須有更多的關照和了解。這種教育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完全否定了孩子的潛能,把孩子自由創想的空間剝奪。並且扭曲繪畫創作最基本的精神。孩子會認為,畫畫就是照著別人的畫,畫像就行。他所暗示給孩子的對美術的認知,完全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在受過這樣教育的孩子中發現,它們在創作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可能參照的樣子,第二就是常常這樣問:“這樣畫行不行”,腦子裏的想法也少,有的就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怎麼做。無法想象在創作時處於這樣一種狀態的孩子,在幾十年後的未來能具有創造力。
 

  這種教學方法,對潛在的創造力是否定的,仿佛說:“你不會,就是你不行”。他不關心孩子的感受,不關心孩子這樣畫是在做什麼,也不關心塗鴉對未來有什麼意義。它的否定方式,讓孩子不敢放開的表現自己萌動的思想,當孩子因快樂表達,而遭到否定、糾正時,他會束手無策,在視覺表達上有了“對和錯”的概念。而且在他心理的第一個價值判斷就是“像和不像”。徹底的誤導了孩子對藝術本質的基本認知,孩子就會一直認為畫畫就是照著畫像。很多學習的孩子也因此受到表揚。
 

  孩子不能知道這種判斷來自於大人的審美和求功之心的需要,而不是學習藝術本身的需要。他會在作畫時沒有了主意,也不懂如何判斷,他會盡量地靠近大人的評價和要求,而導致在作畫時,不敢出手、舉棋不定,喪失了心靈漫遊的快樂抒發的狀態。從此內心不再自由,表達不再自由。學過一段以後,聽話的孩子在做不到老師和大人的標準時,就會產生不自信,經常問“我想畫一個小鳥行嗎?”“我這樣畫對嗎?”有時還說“我不會畫,我不知道畫啥”,基本沒有積極、活躍的狀態。不聽話的孩子學不下去,也不得成長的機會。
 

  兩種情況都無法使心智得到成長,無法使想象飛揚。尤其在重視教育時代,家長都願意讓孩子學習藝術,有的孩子喜歡塗鴉,送去學習的機率就更高了,更多的孩子在表達的萌芽時期--塗鴉期,創造意識就被這樣的教育現狀盡早的破壞,孩子無法走進自己的內心,受到的教育幹預使孩子沒有了自己,沒有信心。浮躁的大人亂了方寸,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錯誤的價值判斷,讓孩子喪失創想表達的意識,寶貴的成長和潛能開發時期付之東流。
 

  都知道,孩子是未來,我們是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才做教育,但是我們這樣的教育能給孩子成長一個怎樣的未來呢?能給國家和民族一個怎樣的未來呢?
 

  當我們在教孩子一種畫畫的方法時,就已經開始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對視覺藝術的根本理解和我們對繪畫創作規律的內在解讀。這些概念有些是有意去做的,有些是無意,但卻深深地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藝術評價的觀念。
 

  在我的課堂裏,由於孩子不是真空成長,大人的、教師的負面影響,總能較多地讓我發現孩子的一些作畫的不和諧現象:
 

  其一,喜歡畫畫並且被大人經常贊揚的孩子,在發揮自己所想時,卻總是有很多的困惑,有的:“老師那怎麼畫呀?”“我不會畫”“我不知道小鳥怎麼畫”“我不知道人怎麼畫”“我想畫幾條小魚行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種現象不應該出在贊揚聲中成長的孩子。對有這樣心理負擔的孩子稍微了解一下就明白了,他是在自己心目中確立了畫好的標準,並認為自己達不到。過去一直被表揚,就是因為照著畫的很像,才被肯定,被贊揚的。來到我的課堂,他仍然認為把他不會地教給他,憑他的模仿能力一定會畫好的,並有充分的自信。這樣的自信的來處就是模仿,當需要自己獨立完成畫面時,這種自信就完全被摧毀?、表現出從沒有過的心理脆弱,不知所措,2、大腦就是一片空白,3、在表現能力上,有的上小學了卻仍然處在塗鴉期。學習畫畫並沒有解決他繪畫的問題,卻在他的心目中建立了一種繪畫的基本理念--必須照著畫的像,才是最好。
 

  其二,授受教育下的繪畫理念,對孩子心理所產生的影響,導致對老師的依賴,沒有老師畫的樣子,就不成其為學習。誠然,輪到自己拿主意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有壓力,在獨立的情況下,過去的教育不是基礎,喪失自信心。表現出沒有作畫狀態,沒有靈感或創作思路匱乏,心沒底,手自然不敢畫,線條局促,想法不明晰。
 

  其三,家長和孩子都認為,老師一定要一筆一筆的畫出來,孩子好好跟著學,才是教、才是學。所以處在等待,甚至家長和孩子一起等,老師在黑板上一旦有圖示,“快,跟著老師畫”家長就這樣叫孩子馬上模仿老師,內在能力處於睡眠、思維處於惰性。如果孩子沒有畫好,家長會更嚴格的要求他:“看老師,這的方不是這樣的”,如果孩子再畫不出來,他就會說孩子、使態度甚至把孩子弄哭,讓孩子難受,失去作畫的基本狀態,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行,或者需要糾正,失去了對自己潛質的發現機會。在畫每一筆的時候,有一個意識在提醒他,就是“畫得對不對呢?不相信自己的感覺的把握能力和自己的判斷力”,作畫的狀態始終處在被評價的意識裏,而不是走入自己的內心感受的表達裏,這樣的作畫狀態很糟糕,聯想力和創造力不會健康成長的。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呢?如何展開我們的教育思路呢?如何該更有益於孩子未來成長呢?如何使孩子能有更開闊的未來呢?西梅依藝術啟蒙教育下的孩子們的畫作,會給出一個合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