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9 13:02:21Lupin
上海外白渡橋今夜24時封閉。明年3月重返(圖)
圖:Lupin 所攝外白渡橋2008
http://news.qq.com/a/20080229/000975.htm
2008年02月29日08:23 東方早報 李繼成 等
今日午夜24時起,已有百歲“高齡”的外白渡橋將正式封閉交通,預計最快在4月6-9日,將把橋分成兩段,用船移走修繕。預計到2009年3月,外白渡橋將以原貌回到原處。經過這次修理,外白渡橋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長五十年。
http://news.qq.com/a/20080229/000975.htm
2008年02月29日08:23 東方早報 李繼成 等
今日午夜24時起,已有百歲“高齡”的外白渡橋將正式封閉交通,預計最快在4月6-9日,將把橋分成兩段,用船移走修繕。預計到2009年3月,外白渡橋將以原貌回到原處。經過這次修理,外白渡橋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長五十年。
圖1:圖說上海所攝外白渡橋景觀
“不知何日重見,只是重見了,也不是如今的外白渡橋了。”年近七旬的老孫。
“我在异鄉30年,想家、想上海,但記憶却慢慢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外白渡橋。”久居外地的老先生。
“橋一側是古老的弄堂,另一側是現代時尚的都市,它就像兩段歷史的交融點。”攝影師周先生。
“不知何日重見,只是重見了,也不是如今的外白渡橋了。”年近七旬的老孫。
“我在异鄉30年,想家、想上海,但記憶却慢慢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外白渡橋。”久居外地的老先生。
“橋一側是古老的弄堂,另一側是現代時尚的都市,它就像兩段歷史的交融點。”攝影師周先生。
圖3:外白渡橋鋼結構圖紙 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提供
百年老圖紙成爲“鎮館之寶”
早報記者 李繼成
如同外白渡橋作爲文物一樣,100多年前手工繪製的老橋圖紙如今依然被妥善保存,成爲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的“鎮館之寶”。
市城建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專門放置市政設施圖紙的檔案室裏,如今總共收藏了超過270張外白渡橋的各類圖紙。其中最古老的一張繪製于距今116年的1892年,當時還是一座木橋。而保存最多的是繪製于1907年前後,因爲現在的鋼結構外白渡橋就是在1907年建成的。
其實在此之前的1903年,對外白渡橋的設計方案就已經進行比較。在一張繪製于1903年的“外白渡橋設計方案比較圖”上,展示了五種橋型。記者發現,圖紙上的這些橋除了鋼結構的,還有拱橋結構的,但這些設計都在河中段設計了多個橋墩,與現在的外白渡橋不一樣。
現存的圖紙雖然紙張有些泛黃,但圖紙上的數據、綫條仍然清晰可見。在市城建檔案館檔案管理室的常堅主任看來,這些老圖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別精細,“這些全部手工彩繪的圖紙簡直就是件藝術品。”
作爲修繕維護和瞭解歷史的重要依據,市城建檔案館爲了保存這些老圖紙也頗花心血。除了存放老圖紙的檔案室受到嚴格的安全保衛外,檔案室內始終保持恒溫恒濕的狀態。此外,所有圖紙都得套上專用的牛皮紙封套,然後“平躺”在庫房封閉式的架子上,“只有當老圖紙‘躺’舒服了,才能保存更長時間。”
近年來查閱外白渡橋老圖紙的單位和個人增多,給保存老圖紙帶來了難度。市城建檔案館目前正在著手用專業設備對老圖紙進行翻拍,以後任何人調用老圖紙就可以不動原件,只需查看翻拍後的圖紙就行了。“但是在翻拍過程中,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老圖紙千萬不能彎也不能折。我們對翻拍的工作人員會反復强調。”市城建檔案館的專家說道。
作爲以收集建築圖紙見長的市城建檔案館,近期還徵集了68張上海老建築的照片底片。這些老底片真實記載了上世紀初到上世紀30年代的外灘、南京路、黃浦江等沿綫的風貌,尤爲珍貴的是外灘全景、外灘公園等。記者見到了其中幾張涉及外白渡橋的照片,照片裏當時橋北的上海大厦還未建成,如此年代的照片目前存世的“鳳毛麟角”。“這些老底片已是孤本,是通過將近兩年的時間,走訪了本市古玩、舊書、舊貨市場上的300餘家店鋪才獲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百年老圖紙成爲“鎮館之寶”
早報記者 李繼成
如同外白渡橋作爲文物一樣,100多年前手工繪製的老橋圖紙如今依然被妥善保存,成爲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的“鎮館之寶”。
市城建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專門放置市政設施圖紙的檔案室裏,如今總共收藏了超過270張外白渡橋的各類圖紙。其中最古老的一張繪製于距今116年的1892年,當時還是一座木橋。而保存最多的是繪製于1907年前後,因爲現在的鋼結構外白渡橋就是在1907年建成的。
其實在此之前的1903年,對外白渡橋的設計方案就已經進行比較。在一張繪製于1903年的“外白渡橋設計方案比較圖”上,展示了五種橋型。記者發現,圖紙上的這些橋除了鋼結構的,還有拱橋結構的,但這些設計都在河中段設計了多個橋墩,與現在的外白渡橋不一樣。
現存的圖紙雖然紙張有些泛黃,但圖紙上的數據、綫條仍然清晰可見。在市城建檔案館檔案管理室的常堅主任看來,這些老圖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別精細,“這些全部手工彩繪的圖紙簡直就是件藝術品。”
作爲修繕維護和瞭解歷史的重要依據,市城建檔案館爲了保存這些老圖紙也頗花心血。除了存放老圖紙的檔案室受到嚴格的安全保衛外,檔案室內始終保持恒溫恒濕的狀態。此外,所有圖紙都得套上專用的牛皮紙封套,然後“平躺”在庫房封閉式的架子上,“只有當老圖紙‘躺’舒服了,才能保存更長時間。”
近年來查閱外白渡橋老圖紙的單位和個人增多,給保存老圖紙帶來了難度。市城建檔案館目前正在著手用專業設備對老圖紙進行翻拍,以後任何人調用老圖紙就可以不動原件,只需查看翻拍後的圖紙就行了。“但是在翻拍過程中,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老圖紙千萬不能彎也不能折。我們對翻拍的工作人員會反復强調。”市城建檔案館的專家說道。
作爲以收集建築圖紙見長的市城建檔案館,近期還徵集了68張上海老建築的照片底片。這些老底片真實記載了上世紀初到上世紀30年代的外灘、南京路、黃浦江等沿綫的風貌,尤爲珍貴的是外灘全景、外灘公園等。記者見到了其中幾張涉及外白渡橋的照片,照片裏當時橋北的上海大厦還未建成,如此年代的照片目前存世的“鳳毛麟角”。“這些老底片已是孤本,是通過將近兩年的時間,走訪了本市古玩、舊書、舊貨市場上的300餘家店鋪才獲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圖4:1907年建成的木質韋爾斯橋,是外白渡橋的前身。鄭祖安供圖
外白渡橋修繕歷史
1946年以枕木承墊北岸橋墩臨時應急,减輕支承下橋臺受力。1947年拆除兩岸橋墩碎裂處,加厚0.67米,新舊相交部分以鋼筋勾連,較穩妥的進行了排險處理。
建國後即對兩岸橋座修理加固,更換鋼梁橫撑,修補混凝土橋面,橋梁全部塗漆。
1957年市政工程局會同市政工程設計院等部門對外白渡橋進行了全面測試檢驗,對其使用和養護修理作了科學研究。
1961、1962年再次進行橋面修整,對橋面損腐部分瀝青混凝土橋面翻挖整修。
1964年拆除原橋面和橋上電車軌道,改鋪瀝青混凝土。
1965年將橋兩邊人行道縱梁拆換新料,翻修立柱鋼筋混凝土圍圈,安裝齒型鋼板伸縮縫,重新油漆鋼桁架和橋底。
1970年又對橋梁全部鋼構件采用噴砂除銹、噴鋅防銹、噴漆塗層處理,人行道欄杆刷灰漆,外欄通條刷白漆,幷調換了風架。
1977年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設計完成了上述橫梁以及銹蝕處的加固補强工程。1985年對橋底鋼梁烤鏟油漆,清理保養滾軸支座8只。
1991年上海市政工程管理處委托上海鐵路局工務處橋梁鑒定隊對該橋進行荷載試驗和檢查。
1991年7月上海市政工程管理處正式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院對外白渡橋進行加固設計幷由上海船廠實施該橋的大修和加固工作。
2000年上海鐵路局橋檢隊爲該橋進行一次荷載試驗,測試該橋實際的承載能力以及評估橋梁剩餘壽命,爲該橋使用安全評估提供試驗數據。李繼成秦康德
人物‧我和我的外白渡
導游這裏不複雜却容易勾起回憶
早報記者 羅燕倩
對于從事九年導游工作的高雲來說,這座城市成長的標志却應算是外白渡橋爲先。
高雲坦言:“我很喜歡這種不複雜却容易勾起回憶的建築,風風雨雨,是種堅持,是種忍耐,更是一種承諾,一種見證。”
雖然高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之前對于外白渡橋却沒有特別的感情。自從他當了導游,才瞭解到老橋諸多逸事。“九年的導游生涯,我一直圍繞這座橋叙述。”
高雲每次帶團都會要求旅游大巴先穿過外白渡橋,游客在海鷗飯店處下車,再回過頭來走上外白渡橋,開始欣賞外灘這一帶的風景。“很多游客走在橋上都喜歡舉起相機,忙活著爲自己留影,而我則更喜歡靜靜地走在橋上。”高雲坦言,這些年,上海建設突飛猛進、諸多風景引人關注,外白渡橋上人影依舊,但許多人却已“移情別戀”,把更多的視綫投向了更加亮麗的浦江東岸。此時的外白渡橋樂當觀景台,每天讓衆多中外游客把相機架在自己身上,對著彼岸新樓拍個不停。
攝影師 我用相機記錄它的最後三天
早報記者 李萌
“在外白渡橋搬移的最後三天,我都要來給它拍照。”周先生把新買的相機架在橋中央。透過相機取景屏,外白渡橋的兩根骨架將東方明珠“夾”在中央。“百年老橋和現代建築結合得天衣無縫。”
周先生坦言,自己曾爲上海的老建築拍攝過多組照片。“當時幷沒有覺得外白渡橋與其他建築有太大區別。”直到他獲知這百年老橋即將搬動大修時,“突然覺得捨不得,就像老朋友要暫時告別。”而在他眼裏,整修好的外白渡橋再回來時,或許會略現“生分”。
“橋一側是古老的弄堂,另一側是現代時尚的都市,它就像兩段歷史的交融點。”周先生說橋最大的意義便在于記錄了屈辱、自强、發展的每個過程。他說外白渡橋像慈祥的老人一樣看著上海每天的變化,而它自己却越發厚重美麗。
他設想,在最後三天裏,他的相機將記錄下外白渡橋在朝陽、正午、黃昏中的身影。“等到它回來後,我再來拍攝,比較看看哪個更動人。”
外白渡橋修繕歷史
1946年以枕木承墊北岸橋墩臨時應急,减輕支承下橋臺受力。1947年拆除兩岸橋墩碎裂處,加厚0.67米,新舊相交部分以鋼筋勾連,較穩妥的進行了排險處理。
建國後即對兩岸橋座修理加固,更換鋼梁橫撑,修補混凝土橋面,橋梁全部塗漆。
1957年市政工程局會同市政工程設計院等部門對外白渡橋進行了全面測試檢驗,對其使用和養護修理作了科學研究。
1961、1962年再次進行橋面修整,對橋面損腐部分瀝青混凝土橋面翻挖整修。
1964年拆除原橋面和橋上電車軌道,改鋪瀝青混凝土。
1965年將橋兩邊人行道縱梁拆換新料,翻修立柱鋼筋混凝土圍圈,安裝齒型鋼板伸縮縫,重新油漆鋼桁架和橋底。
1970年又對橋梁全部鋼構件采用噴砂除銹、噴鋅防銹、噴漆塗層處理,人行道欄杆刷灰漆,外欄通條刷白漆,幷調換了風架。
1977年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設計完成了上述橫梁以及銹蝕處的加固補强工程。1985年對橋底鋼梁烤鏟油漆,清理保養滾軸支座8只。
1991年上海市政工程管理處委托上海鐵路局工務處橋梁鑒定隊對該橋進行荷載試驗和檢查。
1991年7月上海市政工程管理處正式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院對外白渡橋進行加固設計幷由上海船廠實施該橋的大修和加固工作。
2000年上海鐵路局橋檢隊爲該橋進行一次荷載試驗,測試該橋實際的承載能力以及評估橋梁剩餘壽命,爲該橋使用安全評估提供試驗數據。李繼成秦康德
人物‧我和我的外白渡
導游這裏不複雜却容易勾起回憶
早報記者 羅燕倩
對于從事九年導游工作的高雲來說,這座城市成長的標志却應算是外白渡橋爲先。
高雲坦言:“我很喜歡這種不複雜却容易勾起回憶的建築,風風雨雨,是種堅持,是種忍耐,更是一種承諾,一種見證。”
雖然高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之前對于外白渡橋却沒有特別的感情。自從他當了導游,才瞭解到老橋諸多逸事。“九年的導游生涯,我一直圍繞這座橋叙述。”
高雲每次帶團都會要求旅游大巴先穿過外白渡橋,游客在海鷗飯店處下車,再回過頭來走上外白渡橋,開始欣賞外灘這一帶的風景。“很多游客走在橋上都喜歡舉起相機,忙活著爲自己留影,而我則更喜歡靜靜地走在橋上。”高雲坦言,這些年,上海建設突飛猛進、諸多風景引人關注,外白渡橋上人影依舊,但許多人却已“移情別戀”,把更多的視綫投向了更加亮麗的浦江東岸。此時的外白渡橋樂當觀景台,每天讓衆多中外游客把相機架在自己身上,對著彼岸新樓拍個不停。
攝影師 我用相機記錄它的最後三天
早報記者 李萌
“在外白渡橋搬移的最後三天,我都要來給它拍照。”周先生把新買的相機架在橋中央。透過相機取景屏,外白渡橋的兩根骨架將東方明珠“夾”在中央。“百年老橋和現代建築結合得天衣無縫。”
周先生坦言,自己曾爲上海的老建築拍攝過多組照片。“當時幷沒有覺得外白渡橋與其他建築有太大區別。”直到他獲知這百年老橋即將搬動大修時,“突然覺得捨不得,就像老朋友要暫時告別。”而在他眼裏,整修好的外白渡橋再回來時,或許會略現“生分”。
“橋一側是古老的弄堂,另一側是現代時尚的都市,它就像兩段歷史的交融點。”周先生說橋最大的意義便在于記錄了屈辱、自强、發展的每個過程。他說外白渡橋像慈祥的老人一樣看著上海每天的變化,而它自己却越發厚重美麗。
他設想,在最後三天裏,他的相機將記錄下外白渡橋在朝陽、正午、黃昏中的身影。“等到它回來後,我再來拍攝,比較看看哪個更動人。”
圖2:2月18日,一對新人在外白渡橋上拍婚紗照。早報記者趙昀圖
養護工 除了工作這裏還見證了我的愛情
早報記者 李繼成
上海高架養護管理有限公司設施養護維修分公司高立同經理說:“橋梁養護工人都把保養好外白渡橋當成‘最高任務’。”上世紀90年代,外白渡橋上安裝了泛光照明,450盞燈具組成的照明系統也成了養護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外白渡橋太受人關注了,如果這些燈有一盞不亮,就會有市民打電話來。”電工盛健康告訴記者。這450盞燈分布在橋頂、橋下以及橋的上腰部和下腰部。盛健康說,換燈的時間一般在半夜進行,冬天登高車伸到9米多的高度,風大的時候,會感到明顯的搖晃。而換橋下的燈,橋洞裏吹過來的“穿堂風”更厲害。換燈時,經常會看到外國人對著我們拍照、攝像、朝著我們竪起大拇指。
對于電工鄭炯來說,外白渡橋也代表著一段美好回憶。當時他的女友就在鄰近外白渡橋的海鷗飯店上班,由于養護基本是在夜間,女友經常會給鄭炯他們送來夜宵,看他們修燈,往往一站就是半個多小時。
養護工 除了工作這裏還見證了我的愛情
早報記者 李繼成
上海高架養護管理有限公司設施養護維修分公司高立同經理說:“橋梁養護工人都把保養好外白渡橋當成‘最高任務’。”上世紀90年代,外白渡橋上安裝了泛光照明,450盞燈具組成的照明系統也成了養護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外白渡橋太受人關注了,如果這些燈有一盞不亮,就會有市民打電話來。”電工盛健康告訴記者。這450盞燈分布在橋頂、橋下以及橋的上腰部和下腰部。盛健康說,換燈的時間一般在半夜進行,冬天登高車伸到9米多的高度,風大的時候,會感到明顯的搖晃。而換橋下的燈,橋洞裏吹過來的“穿堂風”更厲害。換燈時,經常會看到外國人對著我們拍照、攝像、朝著我們竪起大拇指。
對于電工鄭炯來說,外白渡橋也代表著一段美好回憶。當時他的女友就在鄰近外白渡橋的海鷗飯店上班,由于養護基本是在夜間,女友經常會給鄭炯他們送來夜宵,看他們修燈,往往一站就是半個多小時。
圖5:2008年2月18日的外白渡橋。早報記者趙昀圖
游子 想橋 想家 想上海
早報記者 李萌
“它馬上要大修了,我帶著老伴最後在橋上走一次。”76歲的張向陽老先生牽著老伴的手,緩緩在外白渡橋上走過。
他說自己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曾經在异鄉服役30年。每每回想起上海,記憶中的很多事情已經模糊,但只有這橋的身影清晰真切。“退伍後返滬,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它。”爲了和外白渡橋告別,老兩口專程從北新涇趕來。
“小時候就在這橋上看風景,那時候我的頭剛剛高出橋欄杆。”老先生回憶,從小到大,每逢年節都要和家人“到此一游”。而外白渡橋也成了他和老伴愛情的“見證人”。老人說,在那個年代,每當夜幕降臨後,外白渡橋和外灘的“愛情墻”下幾乎被一對對甜蜜的情侶占滿。
老先生說,自己在异鄉服役,雖然想家、想上海,但記憶中的事物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外白渡橋。”老先生笑言,其中原因自己都無法解釋,或許這橋就是代表了日思夜想的上海吧。
再過50年,這裏依然是上海地標
游子 想橋 想家 想上海
早報記者 李萌
“它馬上要大修了,我帶著老伴最後在橋上走一次。”76歲的張向陽老先生牽著老伴的手,緩緩在外白渡橋上走過。
他說自己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曾經在异鄉服役30年。每每回想起上海,記憶中的很多事情已經模糊,但只有這橋的身影清晰真切。“退伍後返滬,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它。”爲了和外白渡橋告別,老兩口專程從北新涇趕來。
“小時候就在這橋上看風景,那時候我的頭剛剛高出橋欄杆。”老先生回憶,從小到大,每逢年節都要和家人“到此一游”。而外白渡橋也成了他和老伴愛情的“見證人”。老人說,在那個年代,每當夜幕降臨後,外白渡橋和外灘的“愛情墻”下幾乎被一對對甜蜜的情侶占滿。
老先生說,自己在异鄉服役,雖然想家、想上海,但記憶中的事物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模糊。“唯一清晰的是外白渡橋。”老先生笑言,其中原因自己都無法解釋,或許這橋就是代表了日思夜想的上海吧。
再過50年,這裏依然是上海地標
圖6:鄭時齡 早報記者高劍平圖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
早報記者 李繼成
“再過50年,外白渡橋依然是上海的一個地標。”昨天,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鄭時齡院士。作爲上海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鄭院士告訴記者,外白渡橋作爲上海的一個標志,不僅是它在外灘風貌保護區中有著重要地位,而且100年來,它已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關注,成爲上海市民心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鄭院士說:“過去說,保護歷史建築,有人會認爲這是保護落後,但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過去認爲,傳統可能阻礙發展,而現在認爲有了傳統我們的發展才更有底氣。城市的發展需要更注重品牌和風格,外白渡橋本身就是上海的一張‘名片’。”
鄭院士透露,已經有人建議將來不讓機動車通行以减輕它身上的負荷,使之作爲一座步行橋以供觀光游覽之用;也有人建議把它往外移到河口處,原址側再造一橋以供車輛通行。“無論今後外白渡橋的交通功能有怎樣的改變,它在橋梁建築乃至人文歷史上依然有著重要的位置。”
相關報道:
上海百年名橋外白渡橋(圖) - Lupin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upineyesshanghai/3/1303588936/20080219011450/
組圖:再看一眼外白渡橋
http://news.qq.com/a/20080229/001066.htm
上海外白渡橋百歲 設計壽命50年現依然“健康”
http://news.qq.com/a/20071229/001453.htm
上海外灘改造工程啓動 市民惜別“外白渡橋”
http://news.qq.com/a/20080223/002772.htm
東方早報“我與外白渡橋、我與亞洲第一彎”圖片有獎徵集
http://www.dfdaily.com/dfbbs/showtopic-3374.aspx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
早報記者 李繼成
“再過50年,外白渡橋依然是上海的一個地標。”昨天,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鄭時齡院士。作爲上海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鄭院士告訴記者,外白渡橋作爲上海的一個標志,不僅是它在外灘風貌保護區中有著重要地位,而且100年來,它已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關注,成爲上海市民心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鄭院士說:“過去說,保護歷史建築,有人會認爲這是保護落後,但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過去認爲,傳統可能阻礙發展,而現在認爲有了傳統我們的發展才更有底氣。城市的發展需要更注重品牌和風格,外白渡橋本身就是上海的一張‘名片’。”
鄭院士透露,已經有人建議將來不讓機動車通行以减輕它身上的負荷,使之作爲一座步行橋以供觀光游覽之用;也有人建議把它往外移到河口處,原址側再造一橋以供車輛通行。“無論今後外白渡橋的交通功能有怎樣的改變,它在橋梁建築乃至人文歷史上依然有著重要的位置。”
相關報道:
上海百年名橋外白渡橋(圖) - Lupin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upineyesshanghai/3/1303588936/20080219011450/
組圖:再看一眼外白渡橋
http://news.qq.com/a/20080229/001066.htm
上海外白渡橋百歲 設計壽命50年現依然“健康”
http://news.qq.com/a/20071229/001453.htm
上海外灘改造工程啓動 市民惜別“外白渡橋”
http://news.qq.com/a/20080223/002772.htm
東方早報“我與外白渡橋、我與亞洲第一彎”圖片有獎徵集
http://www.dfdaily.com/dfbbs/showtopic-3374.aspx
下一篇:上海外白渡橋今天移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