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3 13:11:49Lupin

留學歸來眼高手低 “海歸族”成“海啃族”


http://news.QQ.com
http://news.qq.com/a/20071203/000537.htm
2007年12月03日03:46   上海青年報  張彩平、施劍平


海歸族:海外歸國學生一族。
小海歸:大學以下海外歸國學生或仍滯留海外留學生。
海啃族:海外歸國學生回國後啃老本一族。
海歸啃老族:海外歸國學生回國後依靠老爸老媽經濟支援一族。
啃老族:沒收入依靠老爸老媽經濟支援一族。



曾留學美國的李彥宏創辦百度,許多海外留學歸來人才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創業傳奇”。也正因如此,曾經人們對海外留學歸來人員,都帶著或多或少的羡慕或崇敬。

據統計,中國在外留學人員總數達46萬,每年仍舊有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涌向海外求學。然而,記者却發現,家庭花費上百萬元供其海外求學;而留學歸來却眼高手低,依然由父母供養,申城竟出現了一批“海歸啃老族”。

面試20幾次看不上一個工作

“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可能曉濤(化名)有更大的理想吧。”李先生提起自己發小一起長大的表弟不禁嘆了口氣。李先生的表弟是同濟大學德語系2001年畢業的學生,2002年赴德留學,就讀于漢堡大學,攻讀信息管理工程專業。今年李先生一家總算是歡天喜地盼回來了留洋歸來的高材生。但煩惱很快隨之而來。

六月份歸來的曉濤,面試了20幾家單位,却至今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2001年,曉濤完成了大學本科的學業。他憑藉良好的成績與社會活動能力,2000年底的“找工作試水”中就很順利地拿到了幾家外資公司的offer,當時對方開出的月薪已超過六千元,這在當時,對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可以是一份很好的收入。不過,曉濤却有更大的理想,當時的中國互聯網事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邵亦波等一大批杰出的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的成功創業或高端擇業的文章,讓曉濤認爲對信息技術極感興趣的自己不能滿足于一個月只拿著六千塊錢過日子。

很快,通過努力,曉濤申請到了德國漢堡大學信息工程專業,這是一所德國知名學府。在2002年的初春便踏上了赴德之路。李先生告訴記者,曉濤告訴他,剛開始讀書時,他成績很好,不過慢慢地他便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尋找機會”上。許多前往德國做生意的人因爲語言不通的問題,經常會找來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做翻譯,在本科時代就攻讀德語專業的曉濤無疑是一名“稱職”的翻譯。這不僅能爲曉濤賺取不少生活費,更使他認爲,自己的機會正在來臨。他希望多接觸一些商人好爲自己今後的創業積累些經驗和人脉。

有得必有失。正當曉濤爲此感到高興時,他的成績却亮起了紅燈。由于做翻譯,經常需要跟著雇主一起東奔西走,使得曉濤經常缺課,這也使得他直到今年才完成學業歸國。

與曉濤一同赴德留學的一個同學,目前是一家知名跨國公司的地區經理,這使得他認爲自己也應該找到一個這樣職位的工作。“一個月才4000,4000塊錢我還出國念書幹什麽。”曉濤在瑞士一家四星級酒店開出了這樣的薪水後,心中忿忿不平。李先生告訴記者,迄今曉濤已經面試了20幾家單位,開出來的薪水大都差不多在這一水平。“你又沒有什麽工作經驗,先幹著,慢慢再找機會吧。”家人常常這樣勸導他,這讓曉濤很反感,“起點很重要,我是有所爲有所不爲的人,我需要更好的機會。”

李先生告訴記者,曉濤一直在等待機會,可是等到現在什麽也沒等到,只能吃父母的,用父母的,雖然偶爾做做翻譯也能賺到一點錢,但是很快就被大手大脚的他花光了,于是曉濤經常“厚著臉皮”向李先生伸手要錢。“一開始,他是等待機會,可是我看他現在越來越對自己沒有信心了,成天在家裏,工作也不出去找了,哎,他1977年生的,年齡也不小了,真不知該怎麽辦。”李先生說。

“其實,我的英文真的不大好”

眼高手低,或許是曉濤歸國之後“在家啃老”的原因。然而,記者却在采訪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初中或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國念書的“小海歸”則存在一個更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根本沒有學到真本事,甚至有的連英文也不過關。

迎杰(化名)出生于1980年,18歲的他于1998年離開上海前往澳洲的一所知名大學臥龍崗大學讀本科,這在當時,他成了班裏很多同學羡慕的對象。儘管,家庭經濟狀况良好,迎杰在澳期間還是非常的節省。他本科讀的是會計專業,是一個在當地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專業,可是在畢業之後,他很快便放弃了工作的機會。“Accounting(會計的英文)的工作太辛苦了,沒人要做這種事情,我媽媽說家裏就我一個兒子,不能做這麽辛苦的事情,而且我當時還太小,讓我再讀點書。”2002年,迎杰22歲,事實上,他已經不再年幼了,和他同齡的學許多大學畢業的學子都已經開始了職場生涯。

于是,2002年迎杰開始攻讀碩士學位,原本想移民的他,就開始在當地攻讀計算機專業,因爲“這是比較好找工作的專業”。不過,這個專業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麽好讀。“其實,我本來智力水平就很一般,在我們高中班級裏也算是中等,還有點偏下的學生,考大學也考不了很好的,這個專業對我來說太難了。”迎杰的碩士學位一直沒有完成,而事實上,他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網絡游戲上。于是,他去年秋天回到了上海。

儘管,碩士專業沒有完成,但至少還有個本科學位,而在澳8年,英文也總該說的不錯。但是迎杰却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至今也沒有出門找過一份正經工作,打網絡游戲的時間却越來越多,幾乎沒白天黑夜。對此,他的父母很是著急。他的媽媽很無奈地對記者說,“他就算什麽都不會,好歹我們花了上百萬送你去了那麽多年,英文也該可以了,總能出去找個工作吧,我們也不指望他養家,可就這麽在家裏混,我們在親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我也沒辦法跟他們說,其實,我的英文真的不好,我現在再考雅思可能成績也最多就四個六吧,口語一直很差。”迎杰說。他告訴記者,離開國內的時候,由于年齡還比較小,根本不知道怎麽和當地人交流,因此所謂的社交也僅局限在中國留學生的小圈子,中文比英文講的多。

英國歸來“啃老”兩年再赴澳

兩年前,在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攻讀了一年會計學位的王欣悅(化名)留學歸來。欣悅出生于一個中産之家,爲了她留學父母拿出了相當一部分積蓄。“一年,就花了30萬,我們也就這麽一個女兒,花在她身上也是應該的。”欣悅的爸爸對記者說。

王欣悅是穿著打扮入時的1983年生的女孩,就連讀英文培訓班也拎著LV的speedy30,而每次看到她,各大名牌的時尚新款都是她的“口頭禪”。回到上海的兩年來,她每天的生活幾乎就是逛街、喝茶。最初的回國時,同學們還經常和她聚會,現在許多同學都和她疏遠了。“我現在要是在畢馬威上班了,他們估計都很熱情,我不就是沒工作麽,都這麽勢利。”王欣悅對此不以爲然。

在接觸的海外留學歸來的學生當中,記者最難理解的就是王欣悅。她最津津樂道的永遠是名牌。其實,她幷不笨。她告訴記者,在剛回國去找工作時,她就收到了兩份不錯的offer,是兩家知名外資銀行,月薪也有6000多,可是欣悅却幷沒有接受。她對自己開網絡商店很感興趣。“一個月不就6000塊錢麽,自己隨便做點什麽事情不能賺到,上班還要看人家臉色,而且我讀書早,還年輕,應該趁年輕多玩玩。”

于是,去年夏天,王欣悅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出了一家網絡商店,賣一些衣服,可是生意幷沒有那麽好做,由于沒有進貨渠道她只得去七浦路“淘”,也賣不出高價,這樣來回了四五次,她便沒興趣了,索性關門大吉。

“我還年輕,趁年輕多些人生經歷更重要。”這是王欣悅最常挂在嘴邊的話。9月份開始,她對“游學”澳洲産生興趣。王欣悅對記者說,“我想過了,我要去讀個藝術類院校,我覺得自己蠻懂時尚的,以後可以做個設計師。”雖然,不是富豪之家,但聽到了女兒這麽說,她的父母倒是很樂意再花了三五十萬送她到澳洲去。“去英國三十萬也花了,在這裏成天的買東西,也沒少花錢,反正她現在還小,讓她再讀點書,講不定在國外再磨練、磨練,能收收心。”王欣悅媽媽對記者說。

●專家說法

“家長包辦”到頭來“海歸啃老”

畢業却不就業,雖身無長物却又出手闊綽,滬上日漸壯大的“啃老族”日益壯大。而記者調查發現,素來被人高看一眼的“海歸”也加入了“啃老”隊伍。

“勤奮、勤勞、優秀,這是80年代留學生的‘群像’,這也是人們後來産生所謂‘留學崇拜’的重要原因;但是與80年代出國的留學生不同,90年代後期尤其是新世紀以後,在出國的小留學生身上很少能够看到這些品質的痕迹,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包辦’。”社會學家、復旦大學顧曉鳴教授對記者說。

顧曉鳴表示,“海歸啃老”也有不同層次的“啃”,對于象曉濤那樣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和心理定位的“海歸”,他需要的是一些理解和機會;而那些未學到真材實學歸來的“南郭先生”,則要缺什麽補什麽,回來以後在實踐中學習;至于“小海歸”,家長的手一定要放開一些,“家長包辦”到頭來只能是“海歸啃老”。

●新聞背景

中國已成世界最大留學生派出國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已經迅速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派出國。目前中國在外留學人員總數達46萬人,分布在全球至少103個國家和地區。以中國46萬名留學生的消費推算,僅僅學費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而這還不包括他們在國外的隱性消費。

有關教育學家指出,有些家長在送孩子外出留學時,曾抱著讓孩子勤工儉學的幻想,實際上小留學生靠打工賺錢的可能性極低,首先,因爲國外對打工有非常嚴格的年齡限制;其次在歐洲、澳洲打工的機會極少;再次,許多小留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在陌生環境中開展社交這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因而很難融入當地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