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路-讀黃粱〈詩是什麼?〉有感
關於詩,許多的詩人並不單單認為它只是文體的一種,更多時候,詩比小說、散文更讓人迷惑它的內在多重身分,如有詩的層面、美的層面、惡的層面、嬉戲的層面、宗教的層面、預言的層面、情愛憎怨的層面及人性光輝的層面等等,甚至這些類型早也拘限不住詩的脫韁奔騰。古往今來幾千年,詩,它帶領著詩人們在火與冰、痛苦與顫喜、迷惘與啟迪及更多難以言喻的心靈神秘天光裡迴盪逡巡,而這些恐又只是諸多詩人們真正感受到的萬分之一罷了!
詩人不甘於詩就只是詩,詩到底是什麼的疑問太多了,隨著心境年紀、增長學習都會有著不同的答案,這是散文及小說很少受到過的敬崇。而或許也因為詩的文字最是濃密,總以最少量的字數迸發無限可能的解釋,進而核爆出一場場意義的蕈狀雲,這撞擊內心的力道有時過於龐大,因而往往更能翻掘出讀者最深的內在底蘊,讓一些自己有時也不明所以的心靈面向展露出來。於是之於詩,我們總想要探究更多更多的答案,更可能的是在為詩尋求新的解釋與表達方式同時,往深一層也是在安頓那個被詩不停地迷惑,時而撥雲見日、時而又在詩的歧路裡迷航的自己。
作家若困於現實不得不放棄寫作時,我相信在各文類中,詩可能是最掙扎、最難被放棄的那一項。在2009年台中第十二屆大墩文學獎的得獎人現場感言中,紀小樣(本名紀明宗)最是讓我感動,他提到因現實的種種,十年前的他與現在的他都幾乎想放棄寫詩,但往往在內心最困頓的時候,一些機緣還是讓詩把他又拉回了文學寫作的路。聽過相當多對詩炫麗而新奇的稱頌,但紀小樣那次感言真的讓我相當動容,因為沒有花俏的理由,純粹以素樸的自己面對素樸的詩,心裡單純地放不下文字,一種近乎對詩虔誠的不捨,讓我聽到了真正的詩人在詩之路上踽踽獨行的真摯告白。
大概是詩人總是對詩考慮太多了吧!難怪聽說詩人們的平均壽命低於小說家或散文家,但也因為對詩近乎吹毛求疵的字斟句酌,才能讓一首首的詩釋放出如斯巨大的能量。
那詩到底是什麼?我想大概就跟詩的多歧義性一樣吧!難有唯一解答,而其實也不需要真的有答案。詩之路,唯終其一生尋尋覓覓而已。
上一篇:轉載文章 - 詩是什麼? ~黃粱
下一篇:在城市裡釣起一尾魚
這一陣子真是忙亂到很「充實」
連好好靜下來看點東西或想點事情的時間都不多
謝謝你提供這個訊息,隨緣吧!
文字都快打不出套路了,怎麼好好跟人過招